潘显一
- 作品数:54 被引量:112H指数:6
- 供职机构:四川省美学学会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 南桔北枳,道能为一——从《太平经》《抱朴子》看早期道教美学思想的变迁
- 2001年
- 《太平经》的民间道教思想中包含了丰富的美学思想 ,既是汉魏时期中下层老百姓美学意识与宗教思想相结合的产物 ,又是中原古代文化中审美文化的宗教化和民众化。《抱朴子》既是学者型学术著作 ,又是神仙道教理论思想体系的集大成 ,体现了上层人士、上层知识分子的神仙道教理想及其美学思想 ,具有江南文化色彩。两相比较 ,《抱朴子》的神仙道教美学思想 ,既是古代道家美学理想的宗教化 ,又是古代神仙理想和魏晋美学理想的结合 ;同时 ,它既是早期道教包括《太平经》在内的美学思想的主流化发展和理论提升 ,又是早期道教美学意识、美学思想的分化。
- 潘显一
- 关键词:抱朴子道教
- 《太平经》文艺美学思想探要被引量:1
- 1999年
- 《太平经》是早期道教经典,其文艺美学思想涵蕴十分丰富。它对文艺真善美的呼唤,集中体现在“出真文”观点里;它对文艺假恶丑的批判,浓缩在反对“邪文巧伪”的主张中;它对文艺美学价值和社会作用的认识,从其“乐盛刑绝”看法当中曲折表达。可见,宗教也是文化载体之一。
- 潘显一
- 关键词:《太平经》文艺美学思想古籍出版道教美学文艺思想天人感应
-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繁荣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 2001年
- 在当今社会,文化已经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的予盾与冲突也成为构成国际竞争和冲突的重要因素.
- 潘显一高伟
- 关键词:代表先进文化执政党建设江泽民同志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国先进文化
- 物我两忘:道教审美情趣探源
- 2001年
- 道教从先秦道家那里继承了“道法自然”的美学趣味,形成了以“淡漠”、“怀虚”为特征的审美心态,一心“无气”、“无形”的审美态度,以及从内外世界的统一之中感受和得到“气顺”、“清静”的审美乐趣。因此,道教得道之“乐”,就成了无处不在的、超乎功利和物欲的审美之“乐”。这种向内追求的审美论,与中国佛教的美学观类似,对古代美学思想有很大的影响。
- 潘显一
- 关键词:道教审美情趣审美心态
- 道教养生与审美
- 道教养生文化的本质,在于试图超越现实的生活和物质的生命,而道教审美文化的本质,也在于试图超越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的烦恼;道教养生,是以与生命过程相反的程序使人复归于"朴",而道教的审美,则注重让人认识俗世生活之丑而感受超现...
- 潘显一
- 关键词:道教养生
- 文献传递
- 早期道教美学思想的发展与分化——《太平经》与《抱朴子》美学思想比较被引量:5
- 2002年
- 《太平经》的民间道教思想中包含了丰富的美学思想 ,既是汉魏时期中下层老百姓美学意识与宗教思想相结合的产物 ,又是中原古代文化中审美文化的宗教化和民众化。《抱朴子》既是学者型学术著作 ,又是神仙道教理论思想体系的集大成 ,体现了上层人士、上层知识分子的神仙道教理想及其美学思想 ,具有江南文化色彩。两相比较 ,《抱朴子》的神仙道教美学思想 ,既是古代道家美学理想的宗教化 ,又是古代神仙理想和魏晋美学理想的结合 ;同时 ,它既是早期道教包括《太平经》在内的美学思想的主流化发展和理论提升 ,又是早期道教美学意识。
- 潘显一
- 关键词:《太平经》《抱朴子》道教美学
- 论道教美学思想的民族特色
- 1997年
- 道教美学思想是中国人的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这种特色从三个方面区别于其他民族宗教的美学思想:一是它的神性美具有“此岸”化特点,它的宗教最高美具有“朦胧”倾向,二是它的宗教美学—伦理思想,以“忠”、“孝”为中心,具有较强的民族文化精神,三是它美学人性“内省”要求的基点和内驱力,因“承负”、“即身成仙”而更富吸引力。这使道教美学思想呈现中华民族文化特点。
- 潘显一
- 关键词:道教美学民族特色
- “道一美”观从道家到道教的标志
- 1999年
- 葛洪的“玄”、“一”、“德”观点,是对老、庄道家的“道一美”思想的改造发和展,是“道一美”观从哲学到宗教转化的标志。这对我们全面准确分析葛洪的美学思想及其美学史价值,正确理解、评价和定位葛洪之后的道教美学思想,都有提纲挈领的意义。
- 潘显一
- 论谭峭的美学思想被引量:3
- 2003年
- 唐末五代道士谭峭的美学思想,前承盛唐道教审美趣味,后启两宋道教审美风气。其至"乐"即"道"的辩证审美人生观,"感激之道"为核心的宗教艺术作用论,从"凤不知美"出发的审美标准差异说,强调"真信动人"的审美主体论,以及"忘弦匏知乐"的艺术技巧论,都对同时和后世道教美学有所总结、有所拓展,也对中国美学思想在两宋的转变和发展有推促之力。
- 潘显一
- 关键词:谭峭道教美学
- “忘笔知书”: 道教艺术技巧论被引量:2
- 1997年
- “大巧若拙”是道教从道家继承下来的艺术美学观点,“忘笔知书”是道教在此基础上创造的艺术技巧论,“不能者听”是道教提出的艺术鉴赏技巧论。它们从三个不同角度和层面上阐述了道教艺术美学技巧观点,对古代艺术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对今天的美学史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和新的借鉴。
- 潘显一
- 关键词:《道藏》道教艺术《化书》《太平经》艺术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