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丽伟
- 作品数:42 被引量:258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东北石油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理学天文地球更多>>
- 一种聚合物溶液过滤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聚合物溶液过滤装置。主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聚合物溶液性能测试前过滤工作效率低的问题。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支架(2)内壁两端中部、上部分别置有滤膜固定支架(4)及两个支撑架(10),所述滤膜固定支...
- 牛丽伟谢坤卓艳男喻琴李建冰刘进祥
- 聚合物、聚表剂和Cr^(3+)聚合物凝胶分子构型及其渗流特性差异被引量:16
- 2014年
- 利用扫描电镜(SEM)、动态光散射(DLS)、流变仪和岩心驱替等实验方法研究聚合物、聚表剂和Cr3+聚合物凝胶的分子结构形态、分子线团尺寸、流变性、传输运移能力和渗流特性差异。结果表明:聚合物分子在水溶液中形成无规则的空间立体网络结构;聚表剂分子结构形态呈现片-网状结构;聚合物凝胶1发生以分子内为主、分子间为辅的交联反应,聚合物凝胶2发生以分子间为主、分子内为辅的交联反应;在相同质量浓度条件下,聚表剂分子线团尺寸最大,其次是聚合物凝胶2,再次为聚合物,聚合物凝胶1分子线团尺寸最小;聚表剂分子线团尺寸分布最分散,其次是聚合物凝胶1,再次为聚合物凝胶2,聚合物分子线团尺寸分布最集中;4种驱油剂均表现出先剪切增稠、后剪切变稀的流变特性,其中聚表剂剪切增稠和剪切变稀现象最明显;聚合物溶液传输运移能力最好,其次为聚合物凝胶1,再次为聚合物凝胶2,聚表剂溶液传输运移能力最差;聚合物凝胶残余阻力系数大于阻力系数,表现出独特的渗流特性。
- 牛丽伟卢祥国王晓燕殷庆国李建冰
- 关键词:驱油剂流变性渗流特性
- 海上油田采出污泥性质及其无害化处理方法研究——以SZ36-1油田为例被引量:4
- 2013年
- 与陆地油田相比较,海上油田具有储层渗透率较高、非均质性较严重、岩石胶结强度较低和原油黏度较高等特点,水驱开发采收率较低。此外,海上油田操作费用较高,平台使用寿命较短,客观上要求加快开发速度。因此,早期注聚成为加快油田开发的重要技术措施。但由于注聚导致压力大幅度升高,进一步加剧了岩石结构破坏,采出液含泥量明显增加,这不仅造成平台油水分离系统工作效率降低,而且采出污泥无害化处理也成为海上油田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之一。以油藏工程学、高分子材料学和物理化学为理论指导,以仪器检测、化学分析和物理模拟为技术手段,以SZ36.1油田储层和采出污泥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储层性质和污泥组成及其储层适应性研究,进行了污泥聚合物溶液调剖效果评价。结果表明,采出污泥由水、泥土颗粒和油组成,泥土颗粒大小不一、外观不规则,主要由氧、碳、硅等元素组成。当聚合物浓度0.06%~0.3%和泥土浓度小于0.6%时,由它们组成的污泥聚合物溶液可以满足泵送和储层大孔道封堵技术要求。与传统聚合物凝胶和颗粒类调剖剂相比较,污泥聚合物溶液不仅封堵强度高,而且成本较低,采出污泥回注地层是海上平台污泥无害化处理的有效途径。
- 宋文礼刘义刚牛丽伟
- 关键词:海上油田调剖效果物理模拟
- 二类油层二元复合体系性能评价及其机理被引量:15
- 2009年
- 针对强碱或弱碱三元复合体系结垢和采出液乳化问题,利用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组成二元复合体系,通过室内仪器检测分析,研究5种二元复合体系的黏度、界面张力(包括稳定性、耐温性、吸附特性)、传输运移能力,进行驱油实验.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的质量分数、时间、温度以及吸附作用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5种二元复合体系的黏度和界面张力."聚合物与东昊石油磺酸盐"和"聚合物与Sun-Anshun"二元复合体系沿岩心长度方向滞留比较均匀,传输和运移能力较强;"聚合物与大庆SJT-B"和"聚合物与炼化石油磺酸盐"二元复合体系传输和运移能力较弱.在大庆油砂填砂模型和人造非均质物理模型驱油实验中,"聚合物与Sun-Anshun"二元复合体系的增油效果最好,其次是"聚合物与炼化石油磺酸盐"和"聚合物与大庆SJT-B"的,"聚合物与东昊石油磺酸盐"二元复合体系的最差.在5种表面活性剂中,"Sun-Anshun"和"炼化石油磺酸盐"与大庆油田萨北二类油层区块油水配伍性好,所配制的"聚合物与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体系不仅与原油间可以实现超低界面张力,而且对聚合物溶液黏弹性影响小,具有较强的洗油和流度控制能力.
- 牛丽伟卢祥国
- 关键词:二元复合体系黏度驱油效果驱油机理
- 三元复合驱对储层伤害及其作用机理研究被引量:20
- 2013年
- 三元复合驱能够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但它所引起的结垢问题一直困扰着该技术的大规模推广应用。本文以大庆喇嘛甸油田储层岩石和三元复合体系为实验对象,开展了碱驱后岩石结构的可视化研究以及含碱驱油剂流动特性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碱对储层岩心中黏土矿物溶蚀作用比较明显,对石英和长石等骨架成分的溶蚀作用较小;采出液中钙镁离子浓度较低,硅离子浓度却较高,前者成垢作用难以对储层渗透率造成显著影响,后者易在迁移过程中发生沉积,在地层和生产系统中形成大量硅垢。进一步分析表明,随碱浓度增加,三元复合体系对地层伤害程度加剧。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都可以减弱碱的溶蚀作用,但前者比后者减缓溶蚀作用的能力弱。
- 胡淑琼李雪卢祥国苏延昌牛丽伟
- 关键词:三元复合体系储层岩石溶蚀作用
- 无机凝胶成胶性能及封堵效果实验被引量:17
- 2013年
- 利用仪器检测和理论分析方法,研究了无机凝胶转向剂(OMGL)的凝胶化程度、极限成胶浓度和封堵性能,并观测了岩石孔隙骨架表面无机凝胶形貌。结果表明:OMGL溶液与水中Ca抖反应可生成无机凝胶。OMGL和ca2+浓度愈大,凝胶化程度愈大,OMGL浓度是ca2+浓度的2~3倍时,无机凝胶化程度最为合理。凝胶化程度对温度不敏感。在岩心渗透率相同条件下,随OMGL浓度增加,残余阻力系数增大;在OMGL浓度相同条件下,随岩心渗透率增加,残余阻力系数减小。OMGL溶液和ca2+溶液浓度组合与岩心渗透率间存在合理匹配关系,可根据ca2+浓度推测岩心的封堵效果。无机凝胶以“-si-0-si-”离子键方式在岩石骨架表面吸附形成涂层,而非沉淀在通道中。
- 牛丽伟卢祥国熊春明唐孝芬吴行才贾旭张松
- 关键词:高盐油藏成胶性能封堵性能残余阻力系数
- 一种新型渗吸实验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渗吸实验装置。主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渗吸液中溶解气、岩心内部排除气体以及岩心表面附着油影响渗吸出油量计算结果精度的问题。其特征在于:所述密闭箱(2)中部设置隔板,所述隔板上置有电子天平(3),电...
- 谢坤牛丽伟喻琴周彦霞张宝岩潘赫卓艳男
- 碱、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对储层溶蚀作用及其机理研究被引量:6
- 2013年
- 本文开展了碱液、"碱/表面活性剂"AS二元复合体系、"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ASP三元复合体系对储层岩石矿物的静态溶蚀实验,考察了实验过程中液相内目标离子(Ca^(2+)、Mg^(2+)、Si^(4+)、OH^-、CO_3^(2-)、HCO_3^-和Cl^-等)浓度变化规律和岩样表面主要元素(Al和Si等)含量变化。结果表明,碱对岩样的溶蚀作用主要针对黏土矿物,对长石骨架作用较小。三元复合体系处理岩样后的液相内硅铝离子浓度增加,钙、镁离子浓度降低,岩样表面硅、铝元素含量降低。随碱浓度增加、液固比增加或处理时间延长,溶蚀作用增强,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可以减轻碱对岩样的溶蚀作用。处理初期溶蚀作用较强,处理60d后,液相中硅酸分子发生聚合作用,并在碱性条件下脱水生成硅垢,聚合物又促进硅胶体聚集和成垢。
- 胡淑琼卢祥国苏延昌王磊牛丽伟刘敬发
- 关键词:三元复合体系储层岩石溶蚀作用
- 致密砂岩气渗流特征物理模拟被引量:51
- 2013年
- 对苏里格气田40块基质岩心(覆压渗透率为0.002×10^-3~100×10-3μm2)进行毛管压力测试,精细刻画不同类型砂岩孔喉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设计气体在不同渗透率均质砂岩、非均质砂岩以及不同含水条件下的渗流实验,研究气体在致密砂岩中的渗流特征。研究表明,纳米孔喉、微毛细管孔喉是致密砂岩流体渗流的主要通道,天然气或气一水在其中流动时受到的阻力远大于在常规或中高渗砂岩中的流动阻力。衰竭开采模拟实验表明,天然气在渗透率小于0.1×10-3μm^2的不含水砂岩或渗透率小于1.0x10-3μm2的含水砂岩中渗流时,气体渗流阻力较大,存在启动压力,含水对岩心气体渗流影响较大,含水饱和度较高时,储量动用程度低。采用长岩心衰竭开采实验检测各测点压力拟合计算的压力梯度对于井控半径预测和储量动用评价更具科学性和实用性。
- 胡勇李熙喆万玉金陆家亮朱华银张玉丰朱秋影杨敏牛丽伟
- 关键词:致密砂岩气渗流特征物理模拟
- 一种新型聚合物溶液压裂液
-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聚合物溶液压裂液,由水、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组成,所述聚合物为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相对分子质量为300×10<Sup>4</Sup>~2500×10<Sup>4</Sup>、浓度为0.1%~0.6%;所述...
- 周彦霞卢祥国牛丽伟刘进祥喻琴谢坤曹豹王可昕孙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