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萍
- 作品数:50 被引量:148H指数:7
-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四川省卫生厅研究基金兰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社会学机械工程更多>>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和滑液中shGITR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 为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和可溶性人糖皮质激素诱导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hGITR)的关系。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 RA 患者(37例)、骨关节炎 (OA)患者(20例)及健康人(30名)血清和...
- 王丽萍王轶马力袁国华魏锦郭晓兰
-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
- 复方玄驹胶囊联合甲氨蝶呤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6
- 2018年
- 目的评估复方玄驹胶囊(黑蚂蚁、淫羊藿、枸杞子、蛇床子)联合甲氨蝶呤治疗中重度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病情中重度活动的180例RA患者随机分为复方玄驹组、甲氨蝶呤组和联合用药组,疗程均为48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健康评估问卷(HAQ)的变化,以美国风湿病学会疗效标准达到20%的改善(ACR20)为主要疗效标准,次要标准为ACR50和ACR70。以疾病活动指数(DAS)28计算病情活动性。记录在整个观察期间的所有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周后,联合组ACR20的改善率为41.5%,复方玄驹组为19.6%,甲氨蝶呤组为24.1%,联合组优于复方玄驹组和甲氨蝶呤组(P<0.05)。联合组ACR50、ACR70的改善率分别为32.1%和20.8%,明显高于复方玄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联合组ACR20的改善率为81.1%,复方玄驹组为30.4%,甲氨蝶呤组为68.5%,联合组优于复方玄驹组(P<0.05)。联合组ACR50、ACR70的改善率分别为60.4%和54.7%,明显高于复方玄驹组和甲氨蝶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后,联合组ACR70的改善率为75.7%,明显高于复方玄驹组和甲氨蝶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DAS28、HAQ、VAS评分治疗12周后分别下降至(5.26±0.83)、(22.2±10.3)、(6.0±0.4)分,24周后分别下降至(4.21±0.91)、(17.1±10.3)、(2.4±2.2)分,48周后分别下降至(2.19±0.56)、(10.4±5.0)、(0.8±0.9)分,尤其在治疗24周后DAS28、HAQ、VAS评分的下降明显优于复方玄驹组和甲氨蝶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甲氨蝶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玄驹胶囊联合甲氨蝶呤的治疗方案,可以明显改善中重度RA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病情活动度,并且有良好的安全性。
- 王丽萍王春燕王晓元张燕
-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复方玄驹胶囊甲氨蝶呤
-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Th1/Th2系统及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
- 沈海丽汪静杨雪梅魏玲君王翠芳王天成朱琴王丽萍汉华夏亚一张莉刘媛媛
- 该研究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及放射免疫法(RIA)首次在JIA中引入了sICAM-1、sVCAM-1、IL-1、IL-4、IL-10、TNF-α水平检测,并对上述指标在各型JIA患者血清表达以及sICAM-1、...
- 关键词:
- 关键词:关节炎酶联免疫吸附法
-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合并肺间质病变的临床特点和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2
- 2014年
- 目的 了解ANCA相关性血管炎(AASV)合并肺间质病变(ILD)的临床特点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风湿科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确诊75例AASV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中合并ILD病例的临床特点,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AASV合并ILD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75例AASV患者男性占52%,女性占48%,平均年龄(56±19)岁.其中44例合并ILD,慢性起病31例(70%),肺部感染32例(73%),死亡8例(18%).主要表现为干咳(30例,68%)、活动后气促(16例,36%)、发热(22例,50%).影像学改变以不规则线样影为主(55%),肺功能表现为不同程度弥散功能减退(16例).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OR=3.44,95%CI:1.05~11.28)、髓过氧化物酶(MPO)-ANCA阳性(OR=3.73,95%CI:1.10~12.65)、伯明翰系统性血管炎活动性指数(BVAS)≥15分(OR =3.67,95%CI:1.21~11.15)易合并ILD.结论 ILD是AASV常见肺损害,会因呼吸衰竭或继发肺部感染而导致死亡,老年、MPO-ANCA阳性和疾病活动患者合并ILD的风险高,临床中应给予重视.
- 张娟胡大伟王丽萍王春燕王晓元
- 关键词:血管炎呼吸道感染
- 体外膈肌起搏器联合吞咽训练治疗重症消化道肿瘤化疗后呃逆患者吸入性肺炎的临床效果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观察体外膈肌起搏器(EDP)联合吞咽训练治疗重症消化道肿瘤化疗后呃逆患者吸入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65例重症消化道肿瘤化疗后出现呃逆继发吸入性肺炎的患者分为对照组(33例)和治疗组(32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吞咽训练,治疗组给予基础治疗+吞咽训练+EDP。观察患者的痰液细菌学培养检出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临床相关指标改善时间。结果 65例患者的痰细菌学培养中共检出了11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有85株,占75.89%;革兰氏阳性菌有27株,占24.11%。治疗组的疗效显著率和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胸部CT炎症吸收时间、痰培养转阴时间、应用抗生素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01)。结论重症消化道肿瘤化疗后呃逆患者吸入性肺炎的病原菌多为革兰氏阴性菌,EDP联合吞咽训练治疗该患者的效果显著。
- 徐海燕陈霞霞魏亚玲王丽萍吴珺杨敏李洋娟
- 关键词:体外膈肌起搏器吞咽训练呃逆吸入性肺炎
- 人糖皮质激素诱导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与类风湿关节炎被引量:1
- 2009年
-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作为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与许多因素有关。其中T淋巴细胞的异常活化为关键环节之一。T淋巴细胞被诱导增殖分化成效应细胞时,需要双信号的作用,即第一信号——抗原识别,第二信号来自共刺激分子。研究发现,共刺激分子中的肿瘤坏死因子(TNF)一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TNF—TNFR)超家族是RA的关键致病因子。
- 王丽萍袁国华
-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类风湿关节炎糖皮质激素诱导型T淋巴细胞共刺激分子
- 大剂量来氟米特治疗狼疮肾炎安全性观察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 观察大剂量来氟米特(40 mg/d)治疗狼疮肾炎(LN)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对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及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2009年4月至2013年4月期间就诊的患者进行分析.实验组狼疮肾炎患者和对照组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各43例(男性各7例,女性各36例).以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疾病活动性评估.结果 来氟米特治疗LN的起效时间为2~3个月,43例患者中34例达完全或部分缓解,有效率79%,尿蛋白转阴21例,补体升高39例,有4例患者肝酶增高(≥正常值3倍),9例血压增高,但药物性肝损伤所致的转氨酶升高并未因药物剂量加大而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大剂量来氟米特治疗RA的不良反应比治疗LN时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N患者对大剂量来氟米特有较好的耐受性,本方案可以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来氟米特不仅可以治疗LN,而且药物剂量选用上更具灵活性.
- 王丽萍王春燕王晓元张娟张燕曾小峰乔小民
- 关键词:来氟米特狼疮性肾炎安全性
- 羟氯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引起抑郁症三例并文献复习
- 2018年
- 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7年10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风湿科就诊的3例羟氯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过程中引起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诊断明确,初始均无神经精神症状,2例经治疗病情稳定后出现精神异常,1例病情变化以肾脏损害为主同时出现精神异常,3例患者均经心理卫生科医师确诊为抑郁症,按神经精神性狼疮治疗无效,停用羟氯喹后症状消失。羟氯喹引起抑郁症与神经精神性狼疮本身疾病所致抑郁症临床表现无差别,但治疗不同。检索1992年至2018年1月的中外文献,检索到3篇关于羟氯喹导致神经精神异常的文献报道,共4例患者,其中3例为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为慢性Q热。提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有抑郁症表现时,如患者同时在服用羟氯喹,需仔细鉴别引起抑郁症的原因,并给予正确的治疗方案。
- 王丽萍王春燕贾旭强赵晓军张睿
- 关键词:羟氯喹红斑狼疮抑郁症
- 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未分化结缔组织病继发冷球蛋白血症一例被引量:3
- 2013年
- 患者男,38岁,主因“双手遇冷发紫24年,颜面部及四肢皮疹7年,加重3个月,间断发热2周”于2011年12月4日收住我院。患者自诉于入院前24年开始出现受凉后双手发紫、发红,无皮肤感觉异常,保暖后双手恢复正常,无发热,无口腔溃疡、脱发、光过敏,无关节肿痛,每年到冬季即出现上述症状加重,未给予治疗。
- 王晓元武俊兴王丽萍张娟王轶
- 关键词:未分化结缔组织病单抗治疗冷球蛋白血症利妥昔小剂量继发
- 生物制剂治疗银屑病关节炎四例被引量:2
- 2009年
- 例1女,31岁。因手足多关节肿胀疼痛,伴低热半年于2007年5月就诊。既往躯干及四肢散在大小不等椭圆形脱屑性皮疹,体温波动在37.2~37.6℃,1年前确诊为“银屑病”,给予“迪银片、维甲酸、甲氨蝶呤(MTX,15mg每周1次)、沙利度胺(100mg,每日2次)”等治疗后出现双手及双足多个远端指间关节肿胀(〉5个),腰椎活动受限。实验室检查:抗环瓜氨酸多肽(抗CCP)抗体阴性,类风湿因子(RF)分型均阴性;X线片示:骶髂关节炎。诊断为银屑病关节炎(Dsoriatic arthritis,PsA),给予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益赛普)25mg皮下注射每周2次,注射后第2天关节疼痛肿胀发热明显缓解,
- 钱万生王丽萍王春燕王轶
- 关键词:银屑病关节炎生物制剂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肿胀疼痛抗体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