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兴鹏
- 作品数:158 被引量:540H指数:13
- 供职机构:塔里木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塔里木大学校长基金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基于DSSAT模型的南疆膜下滴灌棉花生长与产量模拟被引量:8
- 2022年
- 目前关于膜下滴灌棉花的灌水定额制定仍以田间灌溉试验为主,而考虑播期土壤含水率及采用模型的方法确定膜下滴灌棉花灌水定额的研究较少。本文通过2017、2018年两季的新疆南疆地区棉花大田试验,利用2017、2018年棉花开花期、成熟期的土壤含水率、叶面积指数、生物量和籽棉产量实测数据对DSSAT CROPGRO Cotton模型进行参数校正和验证。试验共设计了24、30、36 mm 3个膜下滴灌棉花灌水定额水平,并采用验证的DSSAT CROPGRO Cotton模型对1.2θ_(FC)、1.1θ_(FC)、θ_(FC)、0.9θ_(FC)、0.8θ_(FC)、0.7θ_(FC)、0.6θ_(FC)、和0.5θ_(FC)(θ_(FC)为田间持水率)8个不同初始土壤含水率条件下的膜下滴灌棉花的生长及产量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模型经过参数校正和验证后对土壤含水率、棉花物候期、叶面积指数和籽棉产量的模拟值与实测值吻合度较好,能够满足大田膜下滴灌棉花的模拟精度要求,但对生物量的模拟与实测值偏差较大。同时,基于验证的DSSAT CROPGRO Cotton模型对不同初始土壤含水率及灌水定额条件下的棉花籽棉产量和生物量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棉花籽棉产量和生物量模拟值达到最大值的初始土壤含水率为0.8θ_(FC)~θ_(FC)。同时,要保证棉花生育期灌溉定额在330~396 mm之间。模拟结果在南疆地区的棉花播期及生育期灌溉管理中可供借鉴使用。
- 王兴鹏辛朗杜江涛李明发
- 关键词:棉花生物量膜下滴灌
- 宁夏河东沙地过渡带的土壤水分动态研究
- 本研究立足于对宁夏河东沙地过渡带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及柠条、赖草的生理特性和耗水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其结果如下:
1、土水蒸发比与土壤含水率存在一定的关系,关系式为:y=-4E+07x4+2E+07x3-5E+...
- 王兴鹏
- 关键词:过渡带土壤水分叶水势
- 文献传递
- 基于Logistic模型的南疆无膜滴灌棉花产量模型构建与评价
- 2024年
- 为了阐明灌溉对无膜滴灌棉花生长动态和产量形成的影响,在2019-2020年大田试验基础上,采用Logistic模型定量分析不同灌溉处理对无膜滴灌棉花茎粗、株高和叶面积指数动态发育的影响,建立棉花生长模型,分析棉花生长动态变化过程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回归关系,构建棉花产量模型。结果表明,无膜滴灌棉花茎粗、株高及叶面积指数实测值与模拟值标准化的均方根误差(nRMSE)均小于20%,协同指数(d)与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1,Logistic模型可用于精确描述不同灌溉处理下无膜滴灌棉花茎粗、株高及叶面积指数的动态过程;无膜滴灌棉花产量与最大茎粗、最大株高、最大叶面积指数和耗水的相关性均呈现极显著水平;棉花产量模型预测值和实测值的nRMSE、d与R2分别为5.11%、0.88和0.62,产量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 王洪博唐茂淞李国辉高阳王兴鹏
- 关键词:LOGISTIC模型棉花产量
- 耕作方式和生物炭用量对冬小麦产量、土壤氮碳的影响
- 2025年
- 为探讨旋耕和深松条件下生物炭施用量对冬小麦产量和土壤碳氮的影响,探寻冬小麦最佳耕作方式和生物炭施用量组合,2021-2023年通过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置旋耕和深松两种耕作方式,以及0、4.5和9 t·hm^(-2)三个生物炭施用水平,比较分析了不同处理间冬小麦产量和土壤碳氮的差异。结果表明,耕作方式和生物炭施用量对麦田土壤硝态氮残留量、总碳含量、全氮含量和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均有显著影响,两者的交互作用对土壤全氮含量和微生物量碳含量的影响分别在2022和2023年均达到显著水平。在0~20 cm土层,与旋耕相比,深松下土壤总碳含量和全氮含量分别提高13.9%和29.5%,同时深松对20~3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均有促进作用,使土壤硝态氮残留量显著降低8.5%。与不施生物炭相比,施用生物炭对0~3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均有促进作用,并减少0~5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残留量,使总碳和全氮含量增加22.4%和6.7%。在2022和2023年,深松下冬小麦产量较旋耕均显著增加,增幅分别为15.8%和12.0%,其中SSB2处理产量均最高。综合分析表明,深松+9 t·hm^(-2)生物炭效果最好,是高产和提高土壤肥力的耕作与生物碳施用组合,可以应用推广。
- 陈海情张凯黄超王鹏飞孟晔安佳慧刘栩辰马守田王兴鹏刘战东
- 关键词:耕作方式冬小麦土壤碳土壤氮
- 一种农药智能存储装置
- 本实用新型的农药智能存储装置,包括农药存储仓、微控制器、温度传感器、暖风机和半导体制冷器,微控制器连接有电源模块、两路继电器模块、GSM/GPRS模块和机器视觉模块;微控制器经温度传感器采集农药存储仓中的温度信息,经机器...
- 王洪博唐茂淞王兴鹏宋嘉雯李倩
- 南疆灌区春灌对棉花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研究被引量:8
- 2013年
- 针对南疆灌区棉田土壤母质普遍含盐量高,春季干燥返盐明显,影响棉花出苗及后期发育的现状,开展不同定额水平春灌和干播湿出对比试验,研究不同春灌处理对棉花生育期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春灌处理对棉花株高、叶面积、现蕾、结铃等生殖生长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有利于促进棉花结铃、保铃,提高棉花产量。对于南疆灌区春灌定额1 500m3/hm2,有利于促进棉花生长及产量提高。
- 李宁张永玲王兴鹏肖让李建军
- 关键词:春灌棉花生长量
- 微咸水膜下滴灌棉花根区土壤水盐运移规律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研究了微咸水膜下滴灌条件下,不同矿化度的微咸水灌溉对棉花根区土壤水分、盐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灌水定额条件下,棉花根系对高配比微咸水混灌后的土壤水分消耗小,土壤盐分对棉花根系耗水具有抑制作用。当微咸水灌水定额小于25 mm时,易导致土壤盐分的表聚现象。根据土壤含水率与土壤电导率之间的相关关系,建立了宽行土壤电导率计算模型。通过实测值验证,试验地宽行深度为0~30 cm时,土壤电导率计算值与实测值误差率不大于5%,故在此土壤深度范围内可通过模型预测土壤电导率值。
- 严晓燕李涛王兴鹏
- 关键词:膜下滴灌土壤含水率土壤电导率
- 不同种植模式和灌水定额对棉花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6
- 2023年
- 【目的】明确膜下滴灌机采棉的适宜种植模式和最优灌水定额。【方法】设置等行距(M1:1膜3行)、宽窄行(M2:1膜6行)2个种植模式,每个种植模式设置3种灌水定额(W1:30 mm,W2:37.5 mm,W3:45 mm),分析不同种植模式和灌水定额对棉花生长、蕾铃分布、挂枝数、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种植模式显著影响棉花株高和茎粗,M1处理的株高和茎粗相比M2处理提高了30.29%和13.45%;株高和茎粗随灌水定额的增大而增大,W2处理和W3处理的株高和茎粗差异较小,显著高于W1处理。M1处理有利于增加棉花上部铃和内围铃,且中、上部铃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M1处理的单株成铃数、衣分和籽棉产量相比M2处理分别增加了65.72%、1.46%和3.33%,皮棉产量增加了6.87%。产量随着灌水定额的增加而增加,但水分利用效率差异不显著。【结论】推荐南疆地区机采棉采用等行距(M1)种植模式,最优的灌水定额为37.5mm(W2),可以促进棉花生长,实现增产。
- 王璐王璐刘浩宁慧峰宁慧峰徐雪雯王兴鹏王兴鹏
- 关键词:灌水定额机采棉水分利用效率
- 一种水流温度可调的灌溉装置及控制方法
- 一种水流温度可调的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加热片、导热水管、进水口、出水口、控制盒和太阳能光伏板;控制盒固定于上壳体上,控制盒中设置有控制电路,导热水管固定于下壳体内,加热片固定于导热水管上,导热水管上...
- 王兴鹏杨莹攀赵栗蒋富昌
- 文献传递
- 阿拉尔灌区农田排水水质水量变化规律分析被引量:6
- 2017年
- 农田排水资源化利用作为缓解淡水资源短缺与减小环境负面影响的有效途径已经被众多学者关注,所以,在农田排水资源化利用的前期就需掌握水质、水量变化规律。实验通过对阿拉尔灌区塔南总排农田排水两年采样,监测排水量、矿化度、Na^+、Cl^-等离子浓度并分析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塔南总排农田排水水量丰富且逐月变化规律明显,2015、2016年总水量分别为0.75×10~8、0.69×10~8m^3;排水全年为咸水水质,两年平均矿化度8.7 g/L且矿化度变化规律与水量变化规律呈负相关;排盐量变化规律与排水量变化规律呈正相关,排渠两年向塔里木河排盐11.93×10~4t;排水属Na-Cl型水质,Na+为主要阳离子,平均占比16.7%,平均浓度1.4 g/L;Cl^-为主要阴离子,平均占比35.6%,平均浓度3.1 g/L。并提出了南疆农田排水资源化利用建议:农田排水水量较大月份排水的矿化度、Na^+、Cl^-浓度均较低,再利用时可优先考虑。
- 董晓梅杨玉辉李朝阳王兴鹏
- 关键词:农田排水水质分析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