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河宁
- 作品数:84 被引量:238H指数:8
- 供职机构:温州医学院人文与管理学院组织传播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更多>>
- 当代组织传播问题研究(一篇)被引量:1
- 2010年
- 作为组织传播学科的发源地,美国学术界已将组织传播发展成一门成熟的学科,其组织传播在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上的变革及其细微的变化,都体现出这个学科的整体发展方向。本文通过对美国组织传播20年间,三个不同研究阶段的内容转型进行梳理和讨论,试图为中国组织传播研究的发展寻找有价值的启示。
- 胡河宁江珂
- 关键词:美国传播学
- 当代组织传播问题研究(四篇)
- 2013年
- 主持人语:在文化外交越来越凸显其优越性的时代,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战略研究是一项具有重大价值和深远意义的课题,关系着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因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的和谐发展,不仅依赖于中国经济的进一步繁荣,也有赖于中国建立基础深厚、高瞻远瞩的文化传播战略与巧妙得宜的对外传播策略。搞好文化外交、提高国家软实力、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向世界展现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从而向世界讲述一个真实的中国,这对于中国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提升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 胡河宁
-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文化文化外交文化产业发展
- 突发公共事件中信息封锁现象的组织传播解读被引量:1
- 2009年
- 我国30年来改革发展已经引起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目前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期,同时又是矛盾凸显期.据人民网报道,我国每年因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逾百万,经济损失约占中国GDP的6%左右.……
- 胡河宁
- 关键词: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封锁政府信息传播
- 大学精神与公共管理之道——兼论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行政意识养成途径被引量:3
- 2006年
- 认为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MPA)教育寄托着人民对理想行政意识的期盼,因此这种教育之指向具有独特意义。提出要充分利用大学精神凝聚、熏陶和规范之功能,加强公共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行政意识的前置训练,培养学生追求真理、厚爱人民的行政意识,使其有效掌握使用公共权力的管理之道。
- 胡河宁
- 关键词:公共管理行政意识大学精神
- 组织传播对建立成功的跨组织信息系统的重要作用
- 2007年
- 陶之盈胡河宁
- 关键词:跨组织供应链联盟信息不对称产业组织形式
- 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技术路线问题探讨被引量:2
- 2004年
- 近些年来 ,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 ,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 ,与发达国家相比 ,还有着非常大的距离。近一个时期以来 ,中央把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作为一项重要战略目标提了出来。但是 ,这条道路应当如何走 ,却是一个必须引起深思的问题。本文试图从技术路线角度来探讨繁荣哲学社会科学路径。因为 ,在我们看来 ,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需要适当的技术手段 。
- 胡河宁
- 关键词:哲学社会科学
- 大学组织传播中的故事及其意义
- 2009年
- 最近从网上检索有关大学组织传播的材料,笔者以“大学事件”为关键词,在百度上找到相关网页约904000篇;以“大学故事”为关键词检索,弹出相关网页约2440000篇,检索出的材料既有反映大学欣欣向荣快速发展的信息,也有许多“大学怪异事件”,“中国大学荒唐事件”,“大学腐败”,“文明人的野蛮游戏”,“可笑的大学”,“大学的鬼故事”,“大学招生背后的故事”等等负面的信息,而涉及更多、流传更广的是各种抄袭、潜规则、弄虚作假之类的故事。
- 胡河宁
- 关键词:鬼故事关键词检索文明人潜规则
- 组织结构演变中的技术机制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技术机制是影响组织结构演变的关键因素。文章通过比较分析技术与组织结构的互动机制得到以下结论:(1)物质技术发展与进步促使组织结构不断趋于完善;(2)人力技术为组织结构的操作者;(3)组织结构对人力技术具有配置作用;(4)综合技术对组织结构具有建构作用。
- 王永春胡河宁
- 当代组织传播问题研究(四篇)
- 2013年
- 主持人语:新闻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新闻媒体若要承担喉舌职责,就必须树立自身良好的传播形象,积极地进行舆论监督和舆论引导,发挥各媒体组织的传播作用。如今,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步伐推动了传媒产业逐步走向繁荣,然而问题也随之呼之欲出,激烈的竞争使各媒介组织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传媒业归根到底是一种文化事业,它肩负着传播我国优秀文化、树立国家形象的使命与责任。在媒介不断融合、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
- 胡河宁
- 关键词:国际文化交流新闻媒体媒介组织舆论引导
- “德治”、“法治”摭议被引量:2
- 1999年
- 在治国方略上,法学界有人认为历史上的法家主张法治,儒家主张人治,现代社会讲法治,就应当抑儒扬法,才能以资镜鉴,实现以法治国、依法行政;伦理学界则有人从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这一点出发,得出中国政治是以儒家德治观为核心的德治主义,他们强调以德治国、...
- 胡河宁王渭功
- 关键词:道德教化统治术为政以德刑罚统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