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春景

作品数:26 被引量:108H指数:6
供职机构:金华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金华市科学技术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成像
  • 14篇磁共振
  • 12篇磁共振成像
  • 5篇肿瘤
  • 4篇脑膜
  • 4篇MRI
  • 3篇动脉
  • 3篇血管
  • 3篇转移瘤
  • 3篇颅内
  • 3篇脑转移
  • 3篇脑转移瘤
  • 3篇CE-MRA
  • 3篇病变
  • 2篇信号
  • 2篇信号特征
  • 2篇旋股外侧动脉
  • 2篇原发肿瘤
  • 2篇占位
  • 2篇诊治

机构

  • 25篇金华市中心医...
  • 4篇第二军医大学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金华职业技术...
  • 1篇浙江省台州医...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浙江省立同德...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作者

  • 25篇蒋春景
  • 17篇舒锦尔
  • 16篇卢金花
  • 13篇盛三兰
  • 7篇李惠民
  • 3篇潘永浩
  • 3篇虞升华
  • 3篇蒋旸
  • 2篇蔡晓笑
  • 2篇陈红芳
  • 2篇孔慧梅
  • 2篇丁明星
  • 1篇吴海鸰
  • 1篇章士正
  • 1篇刘江
  • 1篇胡晓刚
  • 1篇范徐妃
  • 1篇蒋良福
  • 1篇何建荣
  • 1篇陈健

传媒

  • 4篇影像诊断与介...
  • 3篇中华放射学杂...
  • 2篇放射学实践
  • 2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中国医学计算...
  • 1篇浙江医学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实用妇产科杂...
  • 1篇医用放射技术...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2015浙江...
  • 1篇2006年华...

年份

  • 3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3
  • 2篇2001
  • 1篇2000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维增强MRA在股前外侧皮瓣术前设计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目前创伤和肿瘤引起的皮瓣移植手术开展明显增多,术前定位对手术成功率尤为关键,探讨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E-MRA)在股前外侧皮瓣术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8例供体进行双下肢3DFLASH序列CE-MRA检查,数据采集后使用层块最大强度投影(TS-MIP)进行图像重组,观察和评价与供体皮瓣相关的旋股外侧动脉的起始、分支类型、穿支血管分布情况和覆盖范围等。结果:所查患者旋股外侧动脉获得良好显示,其中Ⅰ型101侧(101/136,74.3%)、Ⅱ型20侧(20/136,14.7%)、Ⅲ型3侧(3/136,2.2%)和Ⅳ型12侧(12/136,8.8%);94侧(94/136,69.1%)旋股外侧动脉显示了3级分支。CE-MRA图清晰显示了粗大穿支血管的起始及在皮下和肌肉间的走行,TS-MIP显示细节最好。结论:3DCE-MRA结合TS-MIP可准确、直观地显示供体股前外侧皮瓣血供及其分布的三维立体信息,有效指导皮瓣的设计。
蒋春景林平舒锦尔李惠民胡晓刚何建荣丁明星
关键词:旋股外侧动脉皮瓣磁共振血管成像图像处理
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过程与MRI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过程与MRI表现特点的关系,提高TBM的临床诊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过程与MRI特点,并对照相应病理分析。结果:本组42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临床早期MRI表现异常有26例...
蒋春景陈健舒锦尔盛三兰卢金花蔡晓笑
关键词:结核性脑膜炎磁共振成像
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垂体增生的MRI评价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分析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导致的垂体细胞增生的MRI表现,提高对继发性垂体细胞增生的认识及其与垂体肿瘤的鉴别。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临床证实为垂体细胞增生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病人的MRI影像,男3例,女7例,年龄9~15岁。MRI检查采用1.0T超导型磁共振仪,序列包括冠矢状SE T_1W、冠状T_2WI和T_1WI增强。结果垂体增大明显,平均高径15.5mm(11~23mm),全部呈中央性膨隆,3例垂体柄偏移,5例蝶鞍扩大。所有患者垂体MRI信号均匀,强化均匀。结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导致的垂体细胞增生表现为中央膨隆的垂体明显增大,信号和强化均匀,有一定的特点。
蒋春景舒锦尔李惠民盛三兰卢金花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甲状腺疾病
Gd-DTPA增强MRI对脑转移瘤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2007年
恶性肿瘤发生颅内转移临床较常见,其发生率为20%~40%,而肺癌、乳腺癌是最常见的原发肿瘤,但尚有约15%的脑转移瘤原发灶不明。本文通过57例脑转移瘤的平扫及Gd—DTPA增强MRI检查分析对照,评价Gd—DTPA增强MRI在脑转移瘤诊断中的价值。
卢金花舒锦尔盛三兰蒋春景
关键词:GD-DTPA增强MRI脑转移瘤原发灶不明颅内转移肿瘤发生原发肿瘤
肺癌单发脑转移瘤的磁共振表现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探讨肺癌单发脑转移瘤(SBM)的MRI表现,提高对单发脑转移瘤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和临床证实的39例肺癌单发脑转移瘤的MRI表现,分析单发瘤体发生的部位、大小、形态、瘤体出血、瘤周水肿程度和瘤体的强化特点。结果:39个SBM,发生于幕上32例,其中31例瘤体位于皮质和皮质下区,7例位于幕下。增强扫描示病灶呈结节状强化18例,环状强化5例,囊实性强化16例。肺腺癌转移瘤内出血4例(4/5),肺鳞癌脑转移瘤出现囊变或囊实性强化11例(11/21)。中重度水肿大多出现在≥2cm的实性或囊实性强化的瘤体(22/39)中。结论:肺癌单发脑转移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MRI增强扫描对诊断单发脑转移瘤有重要价值。
卢金花舒锦尔刘江盛三兰蒋春景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脑肿瘤肺肿瘤
小脑囊性病变的MR诊断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分析小脑囊性病变的MR影像特点,以进一步提高其定性诊断效能。方法:收集经MR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脑囊性孤立性病变43例,其中男24例,女19例,年龄5~72岁,平均年龄41岁。结果:血管母细胞瘤21例(48.8%),病灶呈囊性结节型20例,壁结节全部显著强化,伴1例囊壁强化,单纯囊性1例,无强化;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17例(39.5%),壁结节型11例,仅壁结节强化,环-壁结节型6例,壁和壁结节均明显强化;脑脓肿3例,无壁结节,薄壁环形强化;髓母细胞瘤2例,囊壁结节型,结节和壁均强化。结论:小脑孤立性囊性病变以血管母细胞瘤和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多见,并有较特征性MR表现,但壁不强化的囊结节型的血管母细胞瘤和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较难鉴别。其他少见病变也有较特征性改变,结合临床表现,大多能术前定性诊断。
舒锦尔蒋春景卢金花虞升华蒋旸潘永浩
关键词:血管母细胞瘤星形细胞瘤囊性占位磁共振成像
前臂肌群急性高压电击伤的MRI研究被引量:6
2001年
目的 分析前臂肌群急性高压电击伤的MRI表现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9例 17只急性高压电击伤的前臂均于 72h内行术前MRI检查 ,并作病理对照。 7例 14只前臂并行增强扫描。结果  9例 17只前臂均于MRI检查后立即行筋膜切开扩创术。单纯扩创者 6例 11只前臂 ,MRI表现主要为前群肌肉的损伤 ,范围较小 ,呈等T1、长T2 信号 ;后群肌肉损伤较分散 ,无一定规律 ,损伤程度较轻 ,病灶近端增强后和T2 WI均示边界锐利 ,呈刀尖样改变 ;其中 4例 8只做了增强扫描 ,见显著异常强化 (Ⅰ型信号 ) ,术中电灼刺激相应肌肉有收缩 ,但较正常减弱 ,病理见不同程度坏死 ;在增强4例 8只前臂中 ,有 1个移行区者 6只 ,有 2个移行区者 2只 ,各移行区边界均较清楚。扩创后截肢者3例 6只前臂 ,MRI表现为弥漫性前后群肌的损伤 ,呈混合信号 ,前臂近端以Ⅰ型信号为主 ,远端大片呈等T1、长T2 或短T2 信号 ,且无明显异常强化 (Ⅱ、Ⅲ型信号 ) ,术中电灼刺激相应肌肉 ,未见明确收缩 ,病理提示几乎完全坏死。所有截肢前臂均有 2个移行区 ,边界不清 ,第 2移行区均呈花边状强化。结论 前臂肌群急性高压电击伤MRI表现为 3种信号模式 ,与病理有明确对应关系 。
舒锦尔仇旭光李惠民盛三兰卢金花蒋春景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CE-MRA
目的: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近年来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增加,下肢动脉病变尤其是小腿动脉病变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者导致足或下肢组织坏死,并形成糖尿病足。糖尿病足是一种不可忽视的高发病率的糖尿病...
蒋春景
关键词:下肢动脉病变CE-MRA糖尿病患者
Gd-DTPA增强MRI对脑转移瘤的诊断价值
目的评价Gd-DTPA增强MRI扫描在颅内转移性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忻57 例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的颅内转移瘤,所有病例均行MRI常规平扫及增强扫描,并对增强前后病变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平扫仅检出107个病灶,...
卢金花舒锦尔盛三兰蒋春景
关键词:MRIGD-DTPA
颅内脂肪瘤的磁共振表现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分析颅内脂肪瘤MRI影像特点并探讨其发生机制.材料和方法:58例颅内脂肪瘤(2例手术证实,其余依据典型短T1中长T2和高质子密度的MR信号和抑脂时信号消失而诊断),男性28例,女性30例,年龄41.3(9~77)岁.均采用常规SE序列,T2WI加脂肪抑制,其中4例使用了T1WI脂肪抑制.结果:全部病灶均具有典型MR信号,与球后或皮下脂肪信号相同,并均无占位效应.中线脂肪瘤41例,合并发育异常9例.其中胼胝体区16例,包括巨块3例,弧线型12例,小点状1例;四叠体池、环池区域13例,小脑上池6例,窦汇区、蚓部、纵裂内、小脑半球间、鞍上池、跨枕大孔区各1例.非中线脂肪瘤15例.包括天幕池2例,桥小脑角池、侧裂池、侧脑室三角区各4例,及脑实质1例.多发2例,分别为2个和4个瘤体.结论:颅内脂肪瘤具有典型MR信号,中线部位尤其胼胝体区多见,并常见伴行的发育异常;非中线部位表现多样,形态各异,伴行发育异常少;少数可多发.胼胝体区脂肪瘤具有较强规律性,与胼胝体发生发育一致;非胼胝体区脂肪瘤与脑膜关系密切.
舒锦尔章士正李惠民盛三兰卢金花蒋春景吴海鸰
关键词:颅内脂肪瘤磁共振成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