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放 作品数:51 被引量:254 H指数:9 供职机构: 安徽省立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以病变胆管为导向的规则性肝切除治疗区域型肝胆管结石 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以病变胆管为导向的规则性肝切除治疗区域型肝胆管结石的可行性和手术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6月~2019年12月采用以病变胆管为导向的规则性肝切除方法治疗区域型肝胆管结石的25例病例资料。结果通过术中胆道镜确定狭窄胆管的具体属支,结合术中B超明确所要切除的肝脏区段,本组资料中有5例重新评估了结石所在的区域,并改变肝切除范围,纠错率为20%,3例由肝脏左外叶切除改成左半肝切除,2例由右半肝切除缩小为右肝后叶切除,25例中左半肝切除8例,左肝外叶切除5例,右半肝切除2例,右肝后叶切除7例,右肝前叶切除3例,其中解剖性切除18例,非解剖性切除7例,平均手术时间为186.5±81.6min,断肝时间为84.9±36.5min,术中出血量为462.8±213.6ml(断肝出血量为167.5±65.2ml),术后住院时间为6.5±2.8d,结石取尽率为100%,术后出现胆漏3例,腹腔感染1例,均经过保守治疗治愈,无死亡病例,25例均获得随访,未见复发。结论以病变胆管为导向的规则性肝切除更为准确地切除病变胆管和保留更多的肝组织,有利于预防复发和减少创伤,是治愈肝胆管结石病的良好方案。 刘臣海 胡元国 朱成林 谢放 汪超关键词:肝胆管结石 规则性肝切除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分析(附148例报告) 被引量:3 2011年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是治疗胰头、十二指肠以及Vater壶腹周围恶性肿瘤及一些良性疾病的经典手术方式。该手术范围大、难度高、持续时间长、术中出血多,是腹部外科最为复杂的手术之一。同时,由于此类患者全身状况较差. 尤昊 黄强 刘臣海 谢放 朱凯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并发症 消化道肿瘤 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对胰腺实性占位定性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系统评价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EUS-FNA)在胰腺实性占位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等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1-10.全面查找有关EUS-FNA诊断胰腺实性占位的文献,按照诊断试验的纳入标准筛选文献,提取纳入文献的特征信息(研究背景、设计信息和诊断参数信息),根据QUADAS质量评价标准纳入文献的质量.采用Meta-Disc1.4软件进行Meta分析,检验异质性,并根据异质性结果选择相应的效应模型.对纳入文献予以加权定量合并,计算汇总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和诊断优势比及其95%CI,绘制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S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共检索出相关文献280篇,按照文献纳入标准,最终纳入18篇文献(均为英文文献).EUS-FNA对胰腺实性占位定性诊断价值分别为:汇总敏感度为0.90[95%CI(0.89-0.92)],汇总特异度为0.95[95%CI(0.93-0.97)],汇总阳性似然比为13.56[95%CI(8.31-22.15)],汇总阴性似然比为0.12[95%CI(0.10-0.15)],汇总诊断优势比为143.62[95%CI(93.98-219.46)],S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711,Q*=0.9215.另外,本研究还对有无病理医生在场指导进行了亚组分析,发现有病理医生在场的AUC为0.9757,Q*=0.9295.且汇总诊断优势比173.37[95%CI(98.09-306.44)],明显较无病理医生在场的113.64[95%CI(60.22-214.46)]高.结论:经SROC曲线证实,EUS-FNA活检在胰腺实性占位定性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尤其是有病理医生在场指导的情况下,可作为临床上胰腺实性占位定性诊断的重要检查手段. 朱成林 黄强 刘臣海 谢放 姚谦关键词:超声内镜 细针穿刺 META分析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应用胰管支撑管内外引流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2017年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是壶腹部周围肿瘤和某些良性疾病治疗的标准术式。自1935年Whipple首次实施PD以来,手术的安全性有较大的提高,围手术期的死亡率已控制在5%以下,然而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仍维持在30%~40%,其中胰瘘作为主要的手术并发症之一,是导致PD术后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余安 黄强 刘臣海 林先盛 谢放 朱成林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META分析 WHIPPLE 并发症发生率 家犬梗阻型胆道损伤外科修复时机的探讨 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探讨实验性梗阻性胆道损伤后手术修复的时机。方法将60只健康家犬制成梗阻性胆管损伤的动物模型,随机分为5组(n=12),分别为梗阻5d,梗阻10d,梗阻15d、梗阻20d和梗阻30d组,对照组为模型建立之前的正常犬。动态观察梗阻损伤后不同时间段的胆管形态学、局部组织病理学及肝脏功能变化指标,并于各组获得组织标本后即刻行胆肠Roux—en—Y吻合修复胆道,观察胆道梗阻性损伤修复术后犬并发症及生存情况。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分析。结果胆管梗阻性损伤后,近端梗阻胆管持续扩张,第10天达(15.6±1.7)mm;损伤胆管局部组织出现急性炎症反应,以梗阻5d时最严重(HE染色、WBC计数54±6个),梗阻第15天时炎症消退明显(HE染色、WBC计数42±7VS54±6个,P〈0.05),同时胆管壁由早期(第5天)的炎性水肿样增厚,改变成纤维增生性增厚(第15天);在梗阻性黄疸状态下肝功能发生规律性生理改变,血清TBIL、DBIL和ALP值在阻塞5d组最高,至梗阻30d时急剧上升(P〈0.05);而酶学指标ATT和AST在迅速升高后,在梗阻20d后下降(P〈0.05),表现为“胆酶分离”现象;其中57只犬成功经受胆道修复手术,10只犬术后10d内因胆漏死亡,其中损伤10d内修复的胆漏7只,损伤10d后修复的胆漏3只(P:0.025),术后观察发现,梗阻性损伤后3个月内营养及脏器衰竭死亡13例,其中梗阻5d和梗阻10d组各1例,梗阻15d和20d组各2例,梗阻30d组7例(P〈0.05)。结论胆道梗阻后10~20d机体处于代偿期,且炎性水肿减轻明显,手术操作难度较小,此时行手术修复,胆漏发生率和器官衰竭率较低,手术容易获得良好效果。 黄强 刘臣海 王成 胡元国 邱陆军 汤志刚 王士堂 林先盛 王世杰 谢放关键词:黄疸 阻塞性 胆道 胰腺癌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4 2011年 目的:探讨与胰腺癌发病可能有关的各种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290例胰腺癌患者和同期312例非肿瘤来源、非代谢性疾病患者的性别、年龄、高血压、吸烟史、肿瘤家族疾病史、消化系统手术史、胆系疾病史、慢性胰腺疾病史、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epatitis C virus antibody,anti-HCV)和糖尿病等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糖尿病、高血压、吸烟史、肿瘤家族疾病史、消化系统手术史、胆系疾病史、慢性胰腺疾病史、总胆固醇水平和三酰甘油水平在2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表明,吸烟[比数比(odds ratio,OR)=1.66,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8~2.56)]、糖尿病(OR=11.14,95%CI=5.07~24.49)、高血压(OR=1.64,95%CI=1.07~2.51)、胆系疾病史(OR=4.19,95%CI=2.74~6.40)和三酰甘油水平(OR=1.83,95%CI=1.44~2.32)是胰腺癌独立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吸烟、糖尿病、高血压、胆系疾病史和三酰甘油水平可能是胰腺癌独立的高危因素。 许鹏 黄强 刘臣海 谢放 邵峰 朱成林 刘磊关键词:胰腺肿瘤 统计学 医源性胆道损伤10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通过回顾我院近年胆道损伤病例来探讨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徽省立医院2002年至2013年102例胆管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对胆道损伤的原因与修补重建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02例中,3例行胆道修补术,67例胆总管空肠R-Y吻合术,14例患者经内镜下或者内科治疗后好转,5例行胆肠吻合口重建手术,其余13例行其他手术。结论术中发现胆道损伤并及时修补是治疗胆道损伤的最佳时机,最常见的胆道损伤的修补方式以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其余术式应根据不同情况进行选择。 杨骥 黄强 林先盛 刘臣海 谢放 李瑞阳关键词:医源性胆道损伤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胆肠吻合 梗阻型胆道损伤后选择手术修复时机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索梗阻型胆道损伤后的最佳手术修复时机。方法:运用家犬制作梗阻性胆道损伤的动物模型,通过动态观察梗阻损伤后不同时间段的胆管形态学、局部组织及肝脏病理学和机体生理机能等指标的改变情况,从中获得胆道损伤后局部环境及机体条件符合修复的最佳时间段。结果:胆管梗阻型损伤后,近端胆管随着胆管内压的增高而扩张,早期(10d内)扩张迅速,而后扩张速度减缓;损伤胆管出现急性炎症反应,管壁炎性细胞浸润,黏膜水肿,管壁水肿性增厚,以第5天最重[HE染色WBC计数(54.2±5.8)个],10d之后炎性细胞浸润减少,水肿减轻,至第15天炎症消退明显[HE染色WBC计数(41.7±7.2)个,P<0.05],同时在胆道持续梗阻状态下,机体的血清於胆指数(TBIL、DBIL和ALP)在阻塞早期(第5天)即达到最高,而后出现一个平台期,且轻度下降,至实验末期(第30天)时出现急剧上升;而酶学指标ALT和AST也出现类似改变,但梗阻到第20天后出现轻度升高后再次下落,与胆红素形成"胆酶分离"现象;肝细胞由梗阻早期(10d内)浊肿变性伴脂肪变性发展为广泛的空泡变性及肝窦闭塞。结论:综合损伤胆管的局部形态学及全身机能的变化规律,急性梗阻型胆管损伤后10~20d之间是进行一期修复的较好时间段,以15d左右最为理想。 黄强 刘臣海 王成 胡元国 邱陆军 汤志刚 王士堂 林先盛 王世杰 谢放关键词:胆道损伤 手术治疗 胆红素 病理学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和手术时机的把握,为预防并发症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1日1 457例在我院行LC手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中转开腹32例,随机选择同期成功行LC患者96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分析以及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开腹的危险因素和手术时机的选择。结果:本研究中转开腹率为2.19%,年龄≥65岁(OR=2.667,95%CI:1.041-6.802)、上腹部手术史(OR=3.051,95%CI:2.031-26.435)、胆囊壁厚度(OR=4.972,95%CI:1.208-6.265)、病程〉72 h(OR=5.551,95%CI:2.347-13.124)、结石嵌顿(OR=4.973,95%CI:1.674-14.780)是影响腹腔镜中转中转开腹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应综合评估患者具有的危险因素预测中转开腹的可能性,进而选择最佳手术方式。 杨骥 黄强 林先盛 刘臣海 谢放 李瑞阳 胡俊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中转开腹 LOGISTIC回归分析 MicroRNA-21对胆管癌细胞侵袭与转移的影响 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microRNA-21对胆管癌QBC939细胞株侵袭转移能力的作用。方法构建合成无关序列、microRNA-21 mimics和microRNA-21 inhibitor并转染至胆管癌QBC939细胞中。实验设自然生长组(Cell)、转染无关序列组(Cell-NC)、转染microRNA-21 mimics组(Cell-21M)及转染microRNA-21 inhibitor组(Cell-21I)。运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各组细胞microRNA-21的表达;通过黏附实验检测各组细胞聚集能力的变化;划痕实验、Transwell迁移观察细胞迁移能力变化,Transwell侵袭实验观察细胞侵袭能力变化。结果与Cell组相比,microRNA-21在Cell-NC组表达无明显差异,在Cell-21M组表达增加,在Cell-21I组表达降低。黏附实验显示:与Cell组相比,Cel-NC组细胞聚集能力无明显变化,Cell-21M组细胞聚集能力增强,Cell-21I组细胞聚集能力减弱(P<0.05);划痕实验及Transwell迁移实验示Cell-NC组细胞迁移能力无明显变化,Cell-21M组细胞迁移能力增强,Cell-21I细胞聚集能力减弱(P<0.05);Transwell侵袭实验示Cell-NC组细胞侵袭能力无明显变化,Cell-21M组细胞侵袭能力增强,Cell-21I细胞侵袭能力减弱(P<0.05)。结论 microRNA-21可增强胆管癌QBC939细胞的侵袭与转移能力,提示microRNA-21可能在胆管癌的侵袭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刘振 黄强 刘臣海 林先盛 谢放 朱成林 任维华关键词:胆管癌 MICRORNA-21 MICRORNA-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