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莹
- 作品数:25 被引量:196H指数:8
- 供职机构: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农村领域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 纳米佐剂增强PEDV免疫效果的分子机制研究
- 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epidemicdiarrhea,PED)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epidemicdiarrheavirus,PED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仔猪死亡率高达90%。...
- 赵莹
-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分子机制
- 玉米3-磷酸甘油脱氢酶ZmGPDH1及其编码基因在调控植物耐逆性中的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玉米3‑磷酸甘油脱氢酶ZmGPDH1及其编码基因在调控植物耐逆性中的应用。本发明以玉米GPDH基因家族成员ZmGPDH1为研究对象,将其转入野生型拟南芥获得T3代纯合转化子。选取其中OE‑1和OE‑2两个转化...
- 徐晶宇李佐同赵莹 刘梦贺琳魏金鹏赵长江
- 低温对寒地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研究寒地不同玉米(Zea maysL.)品种萌发及幼苗生长和抗氧化酶活性对低温的响应特性.[方法]以14份寒地玉米品种为试材,在萌芽期及幼苗期对耐低温能力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在低温下(5 ~ 15℃),随着温度降低参试品种的发芽率均呈下降趋势.低温胁迫下各玉米品种幼苗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增加,其中,泽玉16、绥玉19的变化最明显;各玉米品种幼苗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增强,其中,久龙2、南北4、泽玉16、绥玉19的变化最明显;南北4、哲单37、海玉5的相对生长速率最高.[结论]南北4、海玉5、哲单37为苗期耐低温型玉米品种;垦玉7、绥玉19、唐玉15、绥玉1、德美亚1、久龙2、蠡玉18为苗期中间型玉米品种;甘玉1、克单8、泽玉16、吉单522为苗期低温敏感型玉米品种.
- 谷英楠杨克军王玉凤张翼飞赵长江付健赵莹刘承张发明杨系玲刘慧迪刘瑀方永江
- 关键词:玉米低温胁迫种子萌发保护性酶
- 表油菜素内酯对高粱幼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被引量:3
- 2015年
- 试验对高粱种子进行4个浓度表油菜素内酯浸种处理24 h,土培至二叶一心期测定光合相关参数,并取样测定光合色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着EBR浓度的升高,高粱株高、根长、鲜重和干重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也呈现"升-降";光合参数表现为"升-降"变化趋势、部分变化显著,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等光合色素含量也先升高后降低。结果表明,表油菜素内酯在较低浓度下具有明显的促进高粱幼苗生长作用,可以通过提高光合色素含量和光合潜力,同时协调光合相关指标有效提高光合速率从而促进碳四作物高粱的生长。
- 石新新李佐同杨克军赵长江杨荣斌于高波徐晶宇贺琳赵莹许艳梅马丽峰范博文闫博巍
- 关键词:高粱光合特性
- 黑龙江省中西部亚洲玉米螟的发生规律被引量:8
- 2013年
- 为指导黑龙江中西部地区的玉米螟综合防治,通过调查玉米秸秆垛中越冬代亚洲玉米螟的化蛹、羽化进度,田间落卵和卵的孵化进度以及幼虫发生情况,明确了黑龙江省中西部(大庆)地区亚洲玉米螟蛹和卵的始见期、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和终见期及幼虫的发生规律。大庆地区玉米螟一年发生一代,化蛹高峰期出现在7月3日,羽化高峰期为7月11日,落卵高峰期为7月23日。
- 张海燕王丽艳杨克军赵长江赵莹胡雪微李欣诺
- 关键词:亚洲玉米螟
- 不同生育期盐碱胁迫对玉米子粒品质的影响被引量:2
- 2013年
- 研究不同生育期盐碱胁迫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指导盐碱化地区的农业生产提供理论参考依据。以两种基因型玉米德美亚1号(耐盐碱型)和长丰1号(盐碱敏感型)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法,分别在苗期、拔节期、抽雄期、灌浆期4个时期对玉米进行中性盐(NaCl和Na2SO4)与碱性盐(NaHCO3和Na2CO3)胁迫处理,于成熟期采样分别测定子粒中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总淀粉的含量。结果表明,两玉米品种拔节期进行NaCl处理的可溶性蛋白含量达到最大值,并且,不同生育期进行的盐碱胁迫处理使得子粒中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苗期进行NaHCO3处理的可溶糖含量达到最大值;抽雄期进行Na2CO3处理的总淀粉含量达到最大值;玉米在不同生育期对不同盐碱胁迫的敏感程度不同,从而影响着玉米子粒的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
- 李蒙蒙杨克军李佐同李佐同刘朝王玉凤谷英楠刘朝
- 关键词:玉米不同生育期盐碱胁迫子粒品质
- 玉米PLDs基因家族生物信息学分析被引量:1
- 2017年
- 磷脂酶D(PLD)为植物中重要的一种水解酶,PLD在逆境下不仅参与细胞膜的老化过程和种子萌发的过程,还作为一个信号物质响应脱落酸的形成。为了进一步明确玉米PLDs基因家族的功能,通过对玉米PLDs基因家族基本信息的预测,结构域的预测,染色体定位,基因结构的分析,蛋白系统进化树分析以及盐碱胁迫下的ZmPLDs进行转录组分析,共鉴定出ZmPLDs15个,分布在α、β、ε、ζ四个亚家族中,且预测基因主要功能为响应逆境信号和ABA诱导的气孔开闭过程。通过对ZmPLDs生物信息学分析进一步明确了ZmPLDs基因家族的生物学功能。
- 韩雨徐晶宇李佐同赵长江贺林杨克军谷英男赵莹闫博巍
- 关键词:玉米生物信息学
- 水分胁迫及复水对不同耐旱性玉米生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36
- 2015年
- 以抗旱性强的‘郑单958’和抗旱性弱的‘吉单522’为材料,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水分胁迫方法,研究了水分胁迫及复水对不同抗性玉米苗期相关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分胁迫及复水条件下,‘郑单958’和‘吉单522’的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叶绿素含量和相对含水量(RW C)均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除‘吉单522’的Ci和叶绿素含量分别在胁迫后2 d和复水后1 d达到最低值外,其余各指标均在胁迫后3 d达到最低值,且‘吉单522’下降幅度更大,复水后恢复缓慢,但是在胁迫过程中‘郑单958’和‘吉单522’的RWC差异不显著。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在水分胁迫及复水条件下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并在胁迫后3 d达到最大值,其中‘吉单522’的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上升幅度大于‘郑单958’,其余各指标‘郑单958’的增加幅度均高于‘吉单522’。‘郑单958’在水分胁迫时受到的伤害程度要小于‘吉单522’,在复水过程中‘郑单958’具有良好的恢复能力。
- 刘承李佐同杨克军徐晶宇王玉凤赵长江张翼飞李竹孙少慧富士江赵莹谷英楠付健方永江刘瑀张发明马丽峰石新新
- 关键词:玉米水分胁迫复水生理特性
- 没顶淹水对敏感性水稻幼苗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5年
- 以水稻品种‘空育131’为材料,进行2、4、6、8 d没顶淹水处理并恢复3 d,研究不同程度淹水对水稻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淹水处理时间的延长,叶片和节间显著伸长,导致水稻徒长;光合色素及相对含水量下降;过氧化氢(H2O2)含量逐渐升高,丙二醛(MDA)含量先升后降,在没顶淹水4 d时达到顶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先升后降,在没顶淹水6 d时分别增加80.91%和51.54%,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没顶淹水8 d比对照增加66.59%,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相对稳定,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先升后降,在淹水4 d时增加78.82%。去水恢复后水稻幼苗仍倒伏,所有处理的地上和地下部干重均增加,淹水2和4 d后恢复的水稻根冠比上升,淹水6和8 d后恢复的水稻根冠比下降;MDA和H2O2含量持续增加,促使CAT和APX活性相应增加,以参与活性氧的清除。结果表明,淹水导致光合色素含量和植株相对含水量下降,酶促和非酶活性氧防卫系统急剧开启,根冠比失调、植株营养失衡,全株徒长和去水倒伏;恢复期通过提高CAT和APX活性,清除不断增加的活性氧,淹水处理的程度不同,根冠比变化不同,恢复机制也不同。
- 马丽峰李佐同杨克军赵长江徐晶宇杨荣斌于高波赵莹石新新许艳梅刘承闫博巍
- 关键词:水稻淹水抗氧化酶活性
- 玉米3-磷酸甘油脱氢酶ZmGPDH5及其编码基因在调控植物耐逆性中的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玉米3‑磷酸甘油脱氢酶ZmGPDH5及其编码基因在调控植物耐逆性中的应用。本发明以玉米GPDH基因家族成员ZmGPDH5为研究对象,将其转入野生型拟南芥获得T3代纯合转化子。选取其中OE‑1和OE‑2两个转化...
- 李佐同徐晶宇赵莹 刘梦魏金鹏贺琳赵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