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焕方 作品数:22 被引量:27 H指数:3 供职机构: 青岛大学医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青岛市科委资助项目 山东省卫生厅科研基金 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脊髓慢性受压后神经性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变化 2002年 目的 探讨慢性脊髓压迫性损伤时 ,脊髓组织神经性一氧化氮合酶 (nNOS)免疫组织化学的变化及其与脊髓病理变化之间的关系。 方法 健康家兔 18只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实验对照组及实验组。实验组采用泛影葡胺囊逐级压迫复制慢性脊髓压迫动物模型 ,并持续逐级压迫脊髓 12周。取 3组家免相应脊髓节段 ,用Nissl染色观察脊髓的病理变化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脊髓组织nNOS阳性运动神经元分布特点和nNOS含量变化进行分析。 结果 Nissl染色可见实验组脊髓压迫节段前角运动神经元损伤 ;实验组家免脊髓压迫节段前角nNOS阳性运动神经元较正常及实验对照组各个脊髓节段异常增加。 结论 在慢性脊髓压迫时 。 夏玉军 米曰堂 迟焕方关键词:慢性脊髓压迫 免疫组织化学 动物实验 形态学 大白鼠肾脏后1/3传入神经节段分布的研究 1987年 本文是用游离辣根过氧化酶(FHRP)和霍乱毒素结合辣根过氧化酶(CT-HRP)逆行细胞标记法,对15只大白鼠肾脏后1/3的传入神经节段性分布进行了研究。观察结果表明,标记的传入神经元存在于同侧的T_7~L_4的后根脊神经节内,大部分集中存在于T_(11)~L_1的后根节中。在对侧的后根节内未观察到标记细胞。标记神经元散在于后根脊神经节中,无一定的排列规律。标记细胞的大小悬殊,直径范围在8~30μm之间,而大部分在11~25μm的范围内。 迟焕方 李良 陆光庭关键词:神经元 神经节 神经解剖学 肩胛上血管神经的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994年 在60侧成人尸体上观察了肩胛上血管神经与肩胛上横韧带的关系,有4种类型:①神经在韧带的下方,血管在韧带的上方(65.0%);②血管、神经均在韧带下方(23.3%);③神经和静脉在韧带下方,动脉在韧带上方(10.0%);④血管和神经均在韧带上方(1.7%).在尸体标本上摹拟了肩胛上血管神经与肩胛上横韧带的静态和动态关系。提出肩胛上血管受压导致供血不足也可能是某些肩痛的原因之一。建议切除肩胛上横韧带,解除血管神经受压状态可作为治疗某些肩痛的措施。 迟焕方 王守彪关键词:肩胛 上横韧带 解剖学 胎儿角膜的神经分布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997年 目的:为临床角膜疾病导致角膜感觉丧失的诊断和治疗的研究,提供神经解剖学依据。方法:利用氯化金神经染色和冰冻连续切片技术,在光学显微镜下研究了23w和33w人胎角膜的神经分布。结果:在23w和33w人胎角膜中,于角膜与巩膜交界处可见一连续的角膜周围神经丛。自角膜周围神经丛发出约30~80条神经干进入角膜上皮内。在23w的胎儿角膜上皮中央区及角膜基质中未见到神经纤维。在33w的胎儿角膜上皮中央区可见到稀疏的神经分布。结论:无论在23w或33w胎儿角膜内皮中均未见有神经分布。总趋势是自上皮至内皮神经纤维数量依次递减。 迟焕方 王守彪 曹文强 杨圣杰 梅光东 杨绍文关键词:角膜 神经分布 人胎 人角膜神经的胚胎发育 迟焕方 王守彪 曹文强 梅光东 任廷文 孙风 临床上角膜疾病及角膜移植后导致角膜感觉丧失一直是难以解决的问题。要想探讨角膜神经损伤后的再生及感觉恢复,必然要涉及角膜神经的生长发育的分布规律。本研究为在国内外首次利用人的标本,研究了人胎角膜神经的发育过程和分布规律,并...关键词:关键词:角膜神经 胚胎发育 角膜移植 16周和26周人胎儿角膜的神经分布 1997年 ①目的了解人胚胎期角膜神经的发育和分布方式,为临床角膜疾病、角膜损伤后的神经再生和感觉恢复的研究提供依据。②方法用氯化金神经染色法和连续冰冻切片技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16周和26周人胎儿角膜神经的发育和分布。③结果16周和26周胎儿角膜中均见有一连续的角膜周缘神经丛。自此神经丛发出的神经纤维分3条途径进入角膜上皮,即经结合膜直接进入角膜上皮周缘区;经巩膜和基质浅层进入角膜上皮并分布至上皮周围的2/3区,经基质分布至角膜上皮的中央区。角膜内皮层未见有神经分布。④结论16周和26周胎儿角膜神经首先出现于上皮并形成神经网,然后在基质出现少量神经干,内皮没有神经分布。从上皮层至内皮层神经纤维的数量依次递减。 迟焕方 丁一意 王守彪 梅光东关键词:角膜 神经纤维 胎儿 胚胎学 神经解剖学 大鼠展神经核运动神经元和核间神经元的分布及形态 被引量:1 1999年 目的和方法 :应用 HRP逆行标记法和图像分析法 ,对大鼠展神经核运动神经元和核间神经元的分布、数量及形态、大小进行了观察。结果 :大鼠的展神经核间神经元主要集中在展神经核的吻侧 2 / 3,和腹外侧区 ;运动神经核则位于展神经核的背内侧区 ,仅在展神经核的中央 ,两种神经元有少量的混合。运动神经元和核间神经元的比例为 2∶ 1。大多数核间神经元呈小梭形 ,少数和运动神经元相似为较大的圆形或锥形。结论 林春颖 迟焕方 王守彪关键词:运动神经元 人胚胎角膜的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分布及其特点 2001年 内脏神经含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类,交感神经在外周组织的神经递质主要为去甲肾上腺素(NA,Noradrenline),所以又称为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AD,Adrenlinegetic).角膜作为一外周组织,是否存在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以及其分布特点,是本文研究的目的. 孙风 迟焕方 王守彪大鼠中脑中央灰质外侧区的传入联系 被引量:2 1989年 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 R P)逆轴突标记法,研完了成年大白鼠中脑中央灰质外侧区的传入联系。将HRP 注射到中央灰质外侧区后.可见到标记的神经元核团有:外侧丘系核、楔状区、二叠体旁核、黑质密带、丘脑底核、未定带、丘脑网状核、束旁核、丘脑腹内侧核大细胞部、Forel 氏H_1区;下丘脑背内侧核及腹内侧核、下丘脑前核、视上核、视前大细胞恢、视前外侧核、第三脑室室周灰质及隔外侧核;脑桥首尾侧网状核、被盖网状核、小细胞网状核、中缝大核;脊髓背角RexedⅡ、Ⅲ层。针对这些核团,就脑内镇痛系统的形态学基础进行了讨论。 迟焕方 陆光庭 李良关键词:中央灰质 神经解剖学 针刺镇痛 全文增补中 慢性脊髓损伤早期酶学变化与细胞的功能状态 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通过对慢性脊髓损伤早期7种酶的活性变化的观察及一般病理学观察、免疫组化检测,观察在慢性脊髓损伤中酶活性变化与细胞功能状态的关系。方法:实验于1998-11/2000-03在青岛医学院解剖教研室完成。①分组:选用健康家兔16只,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8只,对照组5只,正常组3只。②模型制备:制备慢性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对照组(实验对照)动物除不推进活塞外余处理同实验组。正常组(空白对照)家兔不作任何处理。③在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的基础上,用组织化学的方法和组织扫描光度测定法对16只家兔脊髓第Ⅴ,Ⅸ板层神经元进行了酶学的测定,用原位末端标记方法及内氏染色观察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后的一般组织病理学变化及脊髓内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功能状态。结果:16只家兔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实验组家兔脊髓压迫区第Ⅴ,Ⅸ板层的神经细胞中琥珀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腺苷三磷酸酶、乙酰胆碱酯酶、单胺氧化酶活性与非压迫区、正常组、对照组同板层的神经细胞中相应的酶活性比较,明显下降(P<0.01),而磷脂酶A2、酸性磷酸酶活性则明显升高(P<0.01)。②内氏染色发现实验组压迫区白质中神经胶质细胞增生。后索较重,侧索及前索较轻;灰质中神经元内氏小体淡染、消失;神经元萎缩,脱失,以Ⅸ板层明显。③原位末端标记阳性细胞为神经胶质细胞,各索内均可见到,后索及侧索明显。灰质中原位末端标记阳性细胞为神经胶质细胞,主要在Ⅰ,Ⅱ板层,数量较少。压迫区相邻段病变次之,远段接近正常。对照组与正常组表现正常。结论:在脊髓慢性受压的过程中,琥珀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腺苷三磷酸酶、乙酰胆碱酯酶、单胺氧化酶、磷脂酶A2、酸性磷酸酶变化可能是神经元功能退变的重要原因。 廖光军 陈安民 郭风劲 夏玉军 迟焕方关键词:脊髓损伤 免疫组织化学 细胞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