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虹

作品数:71 被引量:55H指数:4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23篇专利
  • 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1篇电子电信
  • 11篇理学
  • 9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机械工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3篇纳米
  • 13篇
  • 11篇激光
  • 11篇半导体
  • 10篇激光器
  • 9篇半导体激光
  • 9篇半导体激光器
  • 8篇压阻
  • 7篇感器
  • 7篇传感
  • 7篇传感器
  • 6篇谐振器
  • 6篇脉冲
  • 6篇纳机电系统
  • 6篇光纤
  • 5篇电极
  • 5篇杨氏模量
  • 5篇通信
  • 5篇谐振
  • 5篇非线性

机构

  • 71篇东南大学

作者

  • 71篇于虹
  • 20篇黄庆安
  • 9篇杨祥林
  • 7篇朱利
  • 5篇温扬敬
  • 5篇毛庆和
  • 4篇张明德
  • 4篇宋震煜
  • 4篇陈明华
  • 4篇岳东旭
  • 4篇鲍芳
  • 3篇雷双瑛
  • 3篇黄晓东
  • 2篇李伟华
  • 2篇陈洁
  • 2篇刘同庆
  • 2篇张悦
  • 2篇秦明
  • 2篇袁为民
  • 2篇唐洁影

传媒

  • 9篇电子器件
  • 4篇Journa...
  • 4篇东南大学学报...
  • 4篇传感技术学报
  • 3篇纳米技术与精...
  • 2篇半导体光电
  • 2篇Journa...
  • 1篇光电子.激光
  • 1篇光学精密工程
  • 1篇中国机械工程
  • 1篇光学学报
  • 1篇强激光与粒子...
  • 1篇高技术通讯
  • 1篇电气电子教学...
  • 1篇固体电子学研...
  • 1篇国际学术动态
  • 1篇微纳电子技术
  • 1篇纳米科技
  • 1篇第八届中国微...
  • 1篇中国微米纳米...

年份

  • 1篇2023
  • 8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09
  • 6篇2008
  • 5篇2007
  • 4篇2006
  • 5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2
  • 1篇1999
7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FPGA的自由空间音频信号传输及频谱显示系统
2015年
自由空间光通信技术随着设备成本的下降,相关应用也在不断扩展。基于自由空间光通信技术,我们搭建了一个音频信号传输系统。以声音信号调制的激光作为信号源,采用光电晶体管及其反馈电路对信号进行接收,并使用FPGA组成的控制电路实现信号解调,还原初始信号。同时实现了FIR滤波,FFT变换和VGA时序。我们完成了系统搭建和测试,实现了高识别率、低成本的自由空间音频信号传输及频谱显示。
杨丹毛昱枫于虹
关键词:大气光通信音频信号传输FPGA
增益开关分布反馈半导体激光器输出特性的研究被引量:2
1996年
讨论了采用增益开关技术在分布反馈半导体激光器(DFB-LD)上产生超短光脉冲的特性.理论分析表明,光脉冲特性仅与峰值反转率r有关,峰值功率随r升高而升高,脉宽随r升高而降低.数值模拟发现存在最佳偏置点使峰值功率最高而脉宽最窄,增加调制功率有助于压窄脉冲.调制频率接近于激光器谐振频率时可获得最大峰值功率,调制频率上升至一定值后出现周期加倍现象.
朱利杨祥林于虹
关键词:分布反馈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增益开关
静电激励谐振器电容拾振结构
静电激励谐振器电容拾振结构是基于双端激励/双端检测的原理设计一种对称驱动和检测的电容拾振结构,在谐振梁(5)的上下方各设计了三个电极,其中在谐振梁(5)的上方中间为第一检测电极(1),两侧分别为第一驱动电极(3);在谐振...
于虹杨磊黄庆安
文献传递
分布反馈半导体激光器的调制谱
1997年
本文推导了啁啾光脉冲的表达式,研究了不同调制状态下分布反馈半导体激光器的谱特性。
朱利于虹
关键词:半导体激光器啁啾光谱
硅锗异质结纳米线阵列作为敏感元件的应变计及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硅锗异质结纳米线阵列作为敏感元件的应变计,该应变计包括绝缘体上硅圆片,以及覆盖在绝缘体上硅圆片上的氧化层,绝缘体上硅圆片上开有深槽,且深槽的侧壁和底面均设有氧化层,在深槽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有一个生长纳...
雷双瑛李峄陈洁于虹黄庆安
文献传递
一种硅纳米梁负载-偏转特性的多尺度模型
2007年
根据能量法,提出了一种用于分析硅纳米梁静态弯曲的多尺度模型.与传统的连续介质模型相比,该模型考虑了梁厚度方向进入纳米尺度所带来的物理特性,因此,可以适用于纳米尺寸到宏观尺寸的硅梁.计算结果表明,当梁的尺寸达到纳米量级后表面原子的弛豫效应对梁的弯曲也有很大的影响.将该模型分析结果与连续介质模型进行了比较,在宏观尺寸下两种模型趋于一致.
鲍芳于虹陆清茹黄庆安
关键词:纳机电系统多尺度
纳米梁的动态特性研究
根据Langmuir的单层吸附理论分析了梁对气体的动态吸附,考虑了在气体自由程和梁的尺寸可比拟时的气体阻力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对原有的谐振梁振动的非线性模型作了修正。
宋震煜于虹黄庆安
关键词:纳机电系统非线性
文献传递
激光二极管-单透镜-单模光纤耦合系统分析
于虹杨祥林
关键词:激光二极管光纤传输系统
光孤子通信理论与基础技术
1997年
光孤子通信理论与基础技术杨祥林于虹温扬敬毛庆和陈明华(东南大学210018)主题词:光孤子源;光孤子放大;光孤子传输项目批准号:692370211.光孤子的传输控制理论,包括光孤子的传输演化、能量补偿、噪声控制及高速长距离光孤子通信系统的设计理论和方...
杨祥林于虹温扬敬毛庆和陈明华
关键词:光孤子源光孤子传输
一种双层复用型三角形折叠梁质量块谐振系统及其痕量检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层复用型三角形折叠梁质量块谐振系统及检测方法,系统包括衬底以及对称置于衬底上、下表面结构相同的第一和第二谐振测试系统;第一和第二谐振测试系统均包括位于衬底上的基座、支撑于基座上的上极板以及位于衬底表面中...
于虹张浩东
文献传递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