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政

作品数:6 被引量:88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水稻
  • 4篇基因
  • 3篇性状
  • 3篇性状基因
  • 3篇数量性状
  • 3篇数量性状基因
  • 3篇数量性状基因...
  • 3篇QTL
  • 2篇株高
  • 2篇耐盐
  • 1篇导入系
  • 1篇稻米
  • 1篇稻米品质
  • 1篇稻纹枯病
  • 1篇稻株
  • 1篇育种
  • 1篇中稻
  • 1篇生物强化
  • 1篇水稻抗纹枯病
  • 1篇水稻纹枯病

机构

  • 6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广东省农业科...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作者

  • 6篇孙勇
  • 6篇周政
  • 6篇徐建龙
  • 5篇程立锐
  • 5篇黎志康
  • 5篇朱苓华
  • 3篇王韵
  • 2篇徐正进
  • 2篇杨静
  • 1篇周永力
  • 1篇周少川
  • 1篇徐琴
  • 1篇黄道强
  • 1篇卢德城
  • 1篇郑天清
  • 1篇张帆
  • 1篇李康活
  • 1篇李芳
  • 1篇苍晶
  • 1篇李宏

传媒

  • 5篇作物学报
  • 1篇中国水稻科学

年份

  • 2篇2010
  • 4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利用双向导入系群体检测遗传背景对耐盐QTL定位的影响被引量:17
2009年
以优质粳稻品种Lemont与高产籼稻品种特青为亲本培育的高代双向回交导入系为材料,在温室140 mmolL-1 NaCl胁迫条件下定位影响苗期叶片盐害级别(SST)、幼苗存活天数(SDS)、地上部K+浓度(SKC)和地上部Na+浓度(SNC)及人工气候室条件下影响地上部K+、Na+浓度的QTL。双向导入系的大部分遗传背景与各自的受体亲本相同,其中Lemont背景导入系中轮回亲本Lemont的基因组平均占83.8%,特青背景导入系中轮回亲本特青基因组平均占88.9%。各耐盐相关性状在两个背景群体中均出现超亲分离,多数性状的频率分布呈相互重叠状态,表明双亲作为供体相互导入各耐盐性状基因的效应大致相当。两个背景导入系群体中分别检测到影响上述耐盐相关性状的QTL各18个,同一性状在两个背景导入系中未能检测到任何相同表达的QTL,表明耐盐QTL表达具有很强的遗传背景效应,同时也说明这些耐盐QTL的效应可能较小。温室和人工气候室两种环境下仅在特青背景导入系中检测到1个影响SKC的相同QTL,表明耐盐QTL与环境的互作非常明显。虽然双亲均表现中等感盐,但QTL定位结果表明双亲中都存在一些提高耐盐相关性状的有利等位基因。研究认为,利用分子标记技术挖掘"隐蔽"于育成品种中的耐盐基因,进一步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对这些非等位耐盐基因进行聚合,完全有可能提高育成品种的耐盐水平。
杨静孙勇程立锐周政王韵朱苓华苍晶徐建龙黎志康
关键词:水稻基因发掘标记辅助选择
水稻铁生物强化育种中稻米加工与铁浓度的快速测定方法被引量:2
2010年
铁对人体的健康十分重要,缺铁已对人类健康和世界经济造成巨大影响。针对我国水稻生物强化育种工作中存在的样品加工过程铁污染严重,以及缺少适合育种群体大规模简便、快速的铁浓度检测手段,本研究发展了一种振荡研磨加工方法和基于邻二氮菲染色的比色测定方法。在研磨程度相同的情况下,经铁制精米机械加工的18个样品中有一半样品的铁浓度显著高于振荡研磨加工的,表明铁制精米加工机械对水稻精米加工存在明显的铁污染。本研究发明的精米振荡研磨加工方法,可以消除加工机械对样品加工过程中的铁污染。尽管对59个铁生物强化后代的测定平均铁浓度邻二氮菲比色法要比ICP-MS高出2.98mgkg-1,但两者的相关系数高达0.87,表明该测定方法适用于大批量育种群体精米铁浓度的初步筛选。与ICP-MS相比,邻二氮菲比色法具有简便、快速和低成本的特点。以铁浓度高的水稻种质为供体,导入广西本地高产品种背景,对分离后代采用上述加工和检测方法进行筛选,育成新品系精米的铁浓度比原品种提高了3倍。
贾倩徐琴石瑜敏胡霞孙勇程立锐周政朱苓华赵琦徐建龙
关键词:水稻生物强化
高产、抗旱和耐盐选择对水稻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被引量:32
2010年
水稻生产受到许多环境因素的胁迫,其中干旱和盐害是两大最重要的非生物逆境,培育抗旱和耐盐品种是减轻这两种逆境危害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利用籼型供体广恢122、Bg94-1和粳型供体原粳7号、沈农89366导入高产优质籼型品种丰矮占1号背景,创建BC3F5导入系群体,经目标性状筛选,以获得的2个高产抗旱导入系丰矮占1号/广恢122和丰矮占1号/原粳7号为亲本进行高产抗旱聚合,以高产耐盐导入系丰矮占1号/沈农89366和丰矮占1号/Bg94-1进行高产耐盐聚合。以聚合亲本为对照,在2个F2聚合群体中分别进行抗旱、耐盐、高产筛选,每个聚合群体分别获得30~42个不等的抗旱、耐盐和高产性状的极端个体,不同性状的选择强度变幅为8.3%~11.7%。3个目标性状极端选择后代在正常水田种植,其产量相关性状抽穗期、单株有效穗数、穗总粒数、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均呈现明显的分离,各性状的变异方向因不同的选择群体和选择性状而异。在2个聚合组合的6个选择群体后代,有效穗数和每穗实粒数对单株产量的贡献最大,前者平均贡献率为18.5%,变幅为12.9%~27.4%,后者平均贡献率为13.1%,变幅为9.0%~21.2%。经过不同性状的交叉筛选,2个聚合组合的抗旱选择群体分别出现10.0%和36.7%耐盐的株系,其平均耐盐水平与耐盐选择群体相当,表明水稻抗旱和耐盐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重叠。提出了利用回交导入系先进行抗旱、耐盐筛选,再进行产量选择和在此基础上对3个性状进一步聚合的高产抗旱和高产耐盐新品种培育策略。
周政李宏孙勇黄道强朱苓华卢德城李康活徐建龙周少川黎志康
关键词:导入系抗旱性耐盐性聚合育种
利用品质性状的回交选择导入系挖掘水稻抗纹枯病QTL被引量:18
2009年
将优质、抗纹枯病的高秆供体Tarom Molaii和Binam导入半矮秆IR64和特青背景,培育品质性状回交选择构建的4个导入系群体IR64/Tarom Molaii、特青/Tarom Molaii、IR64/Binam和特青/Binam,定位了影响水稻抗纹枯病病级(disease scale,DS)、相对病斑高度(relative lesion height,RH)和株高(plantheight,PH)的QTL。结果表明,4个导入系群体的DS与RH高度正相关,两者与PH呈显著负相关。导入系后代各性状均呈现超亲分离,出现抗性明显优于双亲的抗病个体,其中40%左右属半矮秆抗病类型。采用单向方差分析,在这4个群体中分别定位到10、8、8和6个影响3个性状的QTL,多数基因座上降低DS和RH即增强抗病性同时增加株高的等位基因均来自两个供体。未在同一供体两个不同背景下检测到影响3个性状的相同QTL,表明抗纹枯病QTL表达有明显的遗传背景效应。PH与DS及PH与RH被定位在同一个显著标记位点的QTL数分别占两个性状QTL总数的38%和52%,表明水稻纹枯病抗性与株高关系密切,两者存在许多连锁位点。与以往相同群体品质性状QTL的定位结果相比,发现品质性状QTL与抗纹枯病QTL大多分布在染色体的不同区域,彼此独立遗传。对利用目标性状选择导入系定位非目标性状QTL的效果、影响因素及育种应用进行了探讨,强调了目标性状选择导入系对非目标性状QTL发掘及育种应用的重要性。
李芳程立锐许美容周政张帆孙勇周永力朱苓华徐建龙黎志康
关键词:水稻纹枯病抗性稻米品质
影响水稻株高和剑叶宽主效QTL对人工选择的响应被引量:10
2009年
利用粳稻Lemont导入籼稻特青背景构建的高代回交导入系和重组自交系群体,在北京和海南两地检测影响株高和剑叶宽的稳定表达的主效QTL,分析这些主效QTL在导入系和重组自交系群体的不同选择强度(5%、10%和20%)的极端群体中的等位基因偏离,研究不同性状的主效QTL对不同选择强度的响应及不同遗传结构群体对主效QTL人工选择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导入系的选择群体中所有主效QTL等位基因的偏离方向都使得供体等位基因频率增加,等位基因产生偏离的性状选择方向及供体等位基因的偏离方向与基因的加性效应方向完全一致,而重组自交系的选择群体中主效QTL等位基因的偏离既有供体等位基因增加的,也有等位基因降低的,两种群体中不同性状的主效QTL等位基因偏离与选择强度密切相关。通过比较不同群体结构的主效QTL定位及对选择响应的异同,发现一些假阳性QTL和在随机作图群体中漏检的QTL,强调作图群体QTL定位结果验证的重要性。鉴于不同群体、不同性状和不同主效QTL的选择响应特点,对不同主效QTL在基于常规表型选择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回交育种中的利用价值及注意事项进行了探讨。
王韵程立锐郑天清孙勇周政杨静徐正进徐建龙黎志康
关键词:数量性状基因座株高剑叶水稻
利用双向导入系解析水稻抽穗期和株高QTL及其与环境互作表达的遗传背景效应被引量:14
2009年
利用粳稻Lemont和籼稻特青相互导入构建的遗传背景基本一致的双向回交导入系群体,分别在北京和海南环境定位影响抽穗期和株高的主效QTL及其环境互作,分析QTL及其与环境互作表达的遗传背景效应。在北京和海南分别检测到影响抽穗期和株高的主效QTL 16个和17个,其中有5个主效QTL (QHd2、QHd8a、QPh3、QPh5和QPh12)在两种背景下同时被检测到,表明多数主效QTL的表达具有遗传背景特异性。两种背景下检测到影响抽穗期的3个主效QTL (QHd8a、QHd9和QHd10b)存在环境互作,其中QHd8a与海南环境的互作在两种背景下提早抽穗2~3 d,与北京环境的互作则延迟抽穗2~3 d,是影响抽穗期的一个重要主效QTL。通过与以往相同亲本来源的7个不同定位群体在不同环境下定位结果的比较,鉴定出一些在不同遗传背景和环境下稳定表达的主效QTL,如QHd3、QHd8a、QPh3和QPh4,适宜用于水稻抽穗期和株高的分子标记改良。基于QTL定位结果,本文对如何通过分子标记辅助改良品种在不同环境下的抽穗期进行了深入探讨。
王韵程立锐孙勇周政朱苓华徐正进徐建龙黎志康
关键词:数量性状基因座抽穗期株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