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洁
- 作品数:13 被引量:61H指数:5
- 供职机构:甘肃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研究——以祁连山自然保护区为例被引量:7
- 2020年
- 运用3S技术,分析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0年~2018年间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结合生态服务价值系数对不同时期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计算。结果表明:近30年来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变化速度较快,其中裸地、灌木与冰雪的动态度变化最大,分别为-27%、27%与18%;在1990年至2018年期间,土地转移量占主导地位的草地与雪地向裸地的转变,间接使用价值是研究区直接使用价值的8倍;从土地利用时空变化趋势和速率来看,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增加,与土地利用变化有很大的关系。
- 蔡蔚刘学录宋洁于航
-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
- 祁连山国家公园森林地上碳密度遥感估算被引量:15
- 2021年
- 准确、及时地绘制森林地上碳密度图是了解全球碳循环的必要条件。虽然星载激光雷达(如ICESat/GLAS)数据已被广泛用于估算大尺度的森林地上碳密度分布,但地形坡度对GLAS提取冠层高度精度的影响往往限制了其在山区森林的应用。通过以祁连山国家公园为研究区域,结合GLAS数据、Landsat OLI(Operational land imagery)数据、样地调查数据,对祁连山地区进行区域性的森林地上碳密度估算。首先通过改进后的地形校正模型减小坡度对GLAS数据提取森林冠层高度精度的影响,使得更多的GLAS数据可用于后续的研究;其次将所建立的不同类型森林地上生物量估算模型与相关碳含量转换系数结合,得到GLAS激光光斑(脚印点)的森林地上碳密度;最后利用非参数化算法最大熵(MaxEnt)模型得到祁连山国家公园2018年森林地上碳密度分布图。结果表明:祁连山国家公园2018年平均森林地上碳密度为40.72±6.72 t·hm^(-2),总蓄积量为28.58±4.72 Tg,海拔2770~3770 m区域的森林植被碳储量最大,且阴坡的碳储量明显高于阳坡。采用森林资源清查数据独立验证估算结果的准确性,模型估测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为18.946 t·hm^(-2)。本研究结果可以为监测区域乃至国家尺度的森林碳储量变化以及制定可持续的森林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此外,本文所采用的方法在山区森林碳储量估算方面也具有较大的潜力。
- 宋洁刘学录
- 基于粗糙集属性重要性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以兰州市七里河区为例被引量:1
- 2012年
- 采用粗糙集的属性重要性原理评价了兰州市七里河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结果表明:属性重要性原理可以消除冗余指标,知识集合的重要性原理可以确定不同层次评价指标的权重,粗糙集的属性重要性可以为土地评价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 宋洁刘学录
- 关键词:粗糙集农村居民点用地
- 祁连山森林碳储量与森林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研究
- 高纬度山地森林由于受人为干扰的影响相对较小,已被证实成为不断增长的陆地碳汇的主要贡献者。但由于高纬度山地森林中贮存的碳极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使得其森林景观及森林碳储量在数量和空间分布上都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监测高纬度...
- 宋洁
- 关键词:山地森林森林景观森林碳储量遥感监测
- 基于粗糙集属性重要性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研究
- 伴随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用地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已成为土地利用规划的重点,如何统筹城乡发展、合理建设新农村,已成为新时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农村居民点作为农村土地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村庄改造、迁村并点、整治空心村、调整...
- 宋洁
- 关键词:粗糙集农村居民点用地
- 文献传递
- 一种用于待修复土壤的干燥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待修复土壤的干燥装置,该用于待修复土壤的干燥装置,包括干燥箱,还包括:加热筒,所述干燥箱两侧均转动设置有转动块,两个所述转动块之间固定设置有加热筒,所述加热筒内部设置有用于加热土壤的加热丝,所述干...
- 宋洁
-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综述被引量:3
- 2012年
- 本文从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相关概念入手,研究了国内外对于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的进展情况,将重点放在对于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法的介绍,探讨总结了目前为止我国学者在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面所做的研究。
- 宋洁刘学录
- 关键词:土地利用结构
- 基于星载激光雷达数据的森林地上生物量估算方法比较
- 2024年
- 近年来,星载激光雷达数据已被广泛用于大尺度森林地上生物量估计,但由于其激光光斑采样点不连续,通常使其需要与辅助数据相结合来估算森林地上生物量的连续分布,且估算方法仍存在许多不确定性。研究以祁连山国家公园为样本,结合星载激光雷达ICESat/GLAS数据、Landsat OLI数据和样地调查数据建立了3种基于非参数化算法(普通克里金插值(Ordinary Kriging,OK),支持向量回归(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和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的森林地上生物量估算模型,以森林资源清查数据独立验证各模型估计精度。结果发现:3种模型的均方根误差(RMSE)从低到高依次为SVR(19.053 t·hm^(-2))、RF(21.074 t·hm^(-2))和OK(26.362 t·hm^(-2)),平均相对误差(MRE)从低到高依次为SVR(31.890%)、RF(33.314%)和OK(55.398%),且除OK模型外,SVR与RF模型的总体相对误差(TRE)都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进一步对SVR与RF模型生成的森林地上生物量空间分布的准确性进行验证,发现相较RF模型,SVR模型生成的森林地上生物量空间分布与森林资源清查数据更为接近。SVR森林地上生物量估计模型在数量精度和分布精度上都表现更优。结果可为今后基于星载激光雷达数据的森林地上生物量估算提供借鉴。
- 宋洁刘学录
- 关键词:支持向量回归
-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提高山地森林识别精度--以祁连山国家公园肃南县段为例被引量:4
- 2021年
- 本研究旨在探索一种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提高山地森林识别精度的方法。以祁连山国家公园肃南县段为实验区,结合ICESat/GLAS(geoscience laser altimeter system)星载激光雷达数据、Landsat OLI影像、Google Earth高分辨率影像、DEM数据以及样地调查数据,综合利用各数据提供的垂直结构、光谱、季相和地形特征探索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山地森林识别精度提升方法。结果表明:1)将经过地形校正后的GLAS数据提取的垂直结构信息与光谱信息结合能够提高山区复杂地形条件下森林范围识别的精度,相比仅依据光谱特征进行分类,依据光谱及垂直结构综合特征分类时其总体分类精度提高了10.67%。2)地形信息的加入能够尽量全面的考虑到不同地形特征上各森林类型的不同光谱特征,从而提升森林类型的识别精度,且就本研究区域而言,加入坡向信息比海拔信息更能够提高森林类型的分类精度。3)多源多时相遥感影像提供的季相特征能够对不同森林类型的分类提供帮助,而不同的波段组合对分类精度几乎没有影响。研究对探索低成本、高时效、操作方便并具有一定精度保证的山地森林识别方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宋洁刘学录
- 关键词:山地森林光谱特征地形特征
- 新工科背景下土地利用类课程创新实践研究
- 2023年
- 土地利用类课程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农业资源与环境、土地资源管理、土地整治工程等专业培养计划的核心课程。针对目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学生实践及创新能力弱、教学互动参与程度低、课程思政浮于表面等问题,以提升学生学习主体能力,重视师生教学定位为出发点,聚焦于夯实基础知识、加强能力建设及升华职业认知三个教学目标,从重构教学内容、整合教学资源、改革教学模式、优化过程评价体系四个维度对课程进行了全方位的创新改革,并对改革前后教学成效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期为我国自然资源保护和城乡规划、土地生态修复、国土综合整治、乡村振兴及相关领域培养专业技能扎实、综合素质全面的卓越型农工类高级科技人才提供思路。
- 宋洁刘学录
- 关键词:教学创新土地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