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新奎

作品数:57 被引量:379H指数:9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手术
  • 14篇椎管
  • 13篇腰椎
  • 11篇手术治疗
  • 11篇颈椎
  • 10篇韧带
  • 9篇椎管狭窄
  • 9篇黄韧带
  • 8篇胸椎
  • 8篇韧带骨化
  • 8篇椎间盘
  • 8篇黄韧带骨化
  • 8篇骨化
  • 7篇骨质
  • 7篇骨质疏松
  • 6篇胸椎黄韧带骨...
  • 6篇腰椎间盘
  • 6篇腰椎间盘突出
  • 6篇椎管狭窄症
  • 6篇椎间盘突出

机构

  • 56篇第四军医大学...
  • 7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西安市红十字...
  • 1篇解放军第三医...

作者

  • 56篇李新奎
  • 36篇王全平
  • 25篇李明全
  • 21篇罗卓荆
  • 18篇王哲
  • 16篇陶惠人
  • 12篇杜俊杰
  • 7篇马真胜
  • 7篇丛锐
  • 6篇李稔生
  • 5篇冯立宁
  • 4篇袁浩卿
  • 4篇白建萍
  • 4篇雷伟
  • 4篇胡慧敏
  • 3篇李靖
  • 3篇张毅
  • 3篇吕荣
  • 3篇栗向东
  • 3篇孙银中

传媒

  • 12篇中国矫形外科...
  • 7篇中国脊柱脊髓...
  • 6篇第四军医大学...
  • 6篇中华骨科杂志
  • 3篇2007SI...
  • 2篇颈腰痛杂志
  • 2篇中国骨伤
  • 2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医学争鸣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人民军医
  • 1篇西北国防医学...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第十一届全军...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5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4
  • 6篇2003
  • 6篇2002
  • 8篇2001
  • 6篇1998
  • 5篇1997
  • 2篇1996
  • 1篇1995
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关节镜在慢性膝关节炎诊治中的价值被引量:8
2002年
关节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极大的提高了关节疾病的诊治水平,特别是对于传统治疗方法反应不佳的慢性关节炎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对于退变性骨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关节镜手术均可取得较传统开放手术更加安全、有效的疗效。但需较高的技术和设备。
张春礼刘继忠李新奎李明全
关键词:关节镜关节炎慢性
胸椎管狭窄症的CT、MRI改变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1997年
胸椎管狭窄症的CT、MRI改变及其临床意义丛锐王全平李新奎王哲张毅⒇胸椎管内韧带的肥厚、骨化所形成的胸椎管狭窄症造成的脊髓损害已逐渐被人们所认识〔1.2.3〕。CT,MRI的问世,为本病的诊断、治疗增添了可靠的依据。1993年~1995年,我院共收治...
丛锐王全平李新奎王哲张毅
关键词:胸椎管狭窄症CTMRI
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手术失误及再手术治疗被引量:73
1997年
目的:通过分析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病人的初次手术失误原因,以预防手术失误的发生,并提出再手术的注意事项。方法:对西安西京医院1955年1月~1993年12月所有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及椎管狭窄症2242例进行复查、整理,其中再手术者98例,43例(其中外院转入24例)因第一次手术失误,导致症状无明显好转,或进一步加重,或合并其它症状而需再手术治疗,对43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从43例再手术的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病人分析中,发现初次手术失误原因主要为腰椎管狭窄未解除,多间隙间盘突出遗漏,术中未找到突出间盘,仅行减压术和髓核未取尽。43例再手术病人取得良好效果,优良率达95.3%。结论:(1)初次手术时要加强术前检查明确诊断,确立正确手术方案。术中应注意解决椎间盘突出及椎管狭窄问题,既不能遗漏椎间盘突出或未解除椎管狭窄,也不能扩大减压损伤。在处理椎间盘突出的同时又要注意解决脊柱稳定性,对并发症要及时处理。(2)二次手术时应从正常部位进入椎管后细心分离粘连,摘除突出的髓核和解除椎管狭窄,防止损伤硬膜、马尾神经和神经根。
李新奎王全平朱锦宇李稔生李明全
关键词:腰椎椎间盘突出再手术
陈旧性创伤性腰椎管狭窄症的后路手术治疗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采用椎板减压、髓核摘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并CAPSTONE融合器植入、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方法(TLIF)对陈旧性创伤性腰椎管狭窄、腰椎轻度后突、椎间隙狭窄的后路手术治疗。[方法]因创伤造成下腰椎椎管、椎间隙狭窄,腰椎轻度后突畸形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22—49岁,平均31.4岁。其中L3,4例,L4.5 10例,L5 S1 6例。1例患者为伤后4年接受手术,3例患者为伤后9—15个月手术,6例患者为伤后3—6个月手术,10例患者为伤后1~3个月手术。所有病例均采用狭窄部位的椎板扩大减压,髓核摘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并CAP-STONE融合器植入、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方法(TLIF)进行手术治疗。术后1周,病人配带胸腰髂支具下床活动。[结果]经上述手术方法处理的病例,术后1周内病人的腰痛、下肢疼痛、肌力及感觉的减退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术后X线片证实,狭窄的腰椎间隙恢复,同时恢复了腰椎的生理弯曲。经1~3年的临床随访,20例患者均有明显的神经功能恢复和改善,平均Frankel分级改善1.4级。复查X线片,20例患者植骨均愈合,椎间隙高度及生理弯曲角度没有丢失。[结论]对陈旧性、创伤性腰椎管狭窄患者,恢复椎体原有的高度已不可能,在进行减压解除对神经压迫的同时,进行椎体间的植骨,同时植入椎间融合器,用椎弓根钉棒系统进行固定,既有利于植骨愈合,恢复椎间隙高度,恢复腰椎的生理弯曲,又有利于病人早期下床进行功能锻炼,防止卧床带来的并发症。此方法简单,操作便利,临床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杜俊杰罗卓荆李新奎李明全
关键词:创伤腰椎管狭窄
改良颈椎管成形术降低术后颈肩痛综合征的康复疗效
2001年
目的 探讨改进颈椎管成形术方法,缩短术后颈椎固定时间及早期功能锻炼减少术后颈肩部疼痛综合征( axial symptoms)发病率。方法 手术治疗颈椎病患者 38例,术中不做植骨,术后颈围固定 4~ 6周后,早期行颈部功能锻炼,随访术后颈椎活动度的变化及颈肩部疼痛综合征的发生率。结果 38例患者中术后颈椎活动度由平均术前 37.1°减少到最后随访时平均为 27.1° ,减少了术前活动度的 27%,颈肩痛存在者 18例 (47.3% )。结论 颈椎管成形术中不做门轴侧植骨及术后早期的颈部功能锻炼可以减少颈椎活动度的丢失,使术后颈肩痛综合征的发生率降低。
李新奎张俊华马真胜朱锦宇
胸椎黄韧带骨化与腰椎黄韧带退变的病理及基本代谢元素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8
1998年
目的:探讨胸椎黄韧带骨化的病因。方法:对14例胸椎黄韧带骨化(包括5例氟骨症)及14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手术切除的黄韧带标本作病理研究;对患者血清及黄韧带采用雾化原子吸收法等方法测定钙、磷、镁、锌、铜、锰、钼、氟含量,取急性外伤性截瘫患者为对照。结果:(1)骨化黄韧带初期的病理改变与黄韧带退变性质类似;(2)除氟元素外,7种基本代谢元素在骨化与退变患者血清及黄韧带中含量均呈基本一致的变化规律;(3)非氟骨症骨化患者黄韧带中氟含量显著增高(P<0.01)。结论:本文证实胸椎黄韧带骨化发生于黄韧带退变的基础之上,但退变不直接导致骨化,元素氟是诱导退变黄韧带进一步骨化的重要诱因。
王哲王全平李新奎高双斌
关键词:胸椎腰椎黄韧带骨化椎管狭窄病理学
胸腰段骨折与脊髓损伤的MRI改变及临床意义(附34例报告)
1997年
探讨胸腰段骨折与脊髓损伤的MRI改变及临床意义。本组34例,男32例,女2例,平均30岁。该损伤MRI改变主要为:受累节段推体压缩、移位,连同骨折的椎板在椎管内形成信号减弱的致压物。受压脊髓弯曲、变形、移位,甚至连续性中断,脊髓受累节段及其上下出现异常信号。这些改变直接反应了外伤后脊柱、脊髓损伤的程度。作者对脊髓损伤后MRI改变进行了分析,认为MRI对胸腰段骨折脊髓损伤的恢复判定有重要参考价值。
丛锐王全平李新奎徐新智
关键词:胸腰段骨折磁共振脊髓损伤
骨质疏松合并颈椎病病人的颈椎椎体病理观察被引量:5
2001年
目的 探讨颈椎椎体骨质疏松在颈椎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分 3组。正常组 5例 ,颈椎间盘突出组 (颈椎组 ) 8例 ,骨质疏松合并颈椎管狭窄 (疏松组 ) 8例。标本取自C5 椎体上 1 4的松质骨。所取标本分别进行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随病情发展 ,光镜下 ,骨小梁逐渐变细 ,间隙大小不一 ;电镜下见椎体松质骨逐渐丧失了原有海绵样结构 ,大量骨陷窝形成 ,造成骨小梁变细、穿孔、吸收甚至消失。骨小梁未见微骨痂形成。结论 骨质疏松是颈椎病发病因素之一 ,颈椎椎体骨小梁异常改建是以不断增多的吸收陷窝导致骨小梁穿孔、变细、吸收甚至消失完成的 ,是造成椎体变形的主要原因 ,而微骨折在颈椎变形中可能不起作用。
丛锐王全平冯立宁李新奎袁浩卿孙银中李顺利唐晓波
关键词:骨质疏松颈椎病病理
改良颈椎管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合并颈椎管狭窄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评价改良颈椎管成形术治疗脊髓性颈椎病合并颈椎管狭窄的效果。方法采用改良颈椎管成形术(即门轴侧不植骨,术后颈围固定时间缩短为4~6周)治疗67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对其中38例资料完整者根据术前、术后随访的X线平片,计算机辅助下测量颈椎的活动度与稳定性。结果38例获得随访,时间6~51(26.8±3.0)个月。按JOA评分:术后改善率为54.6%,术后轴性症状发生率明显下降;术前平均颈椎活动度为(37.1±10.6)°,术后颈椎活动度较术前活动度平均减少(27±5)%,稳定性良好。结论改良颈椎管成形术治疗脊髓性颈椎病合并颈椎管狭窄临床效果良好。
李新奎王哲罗卓荆陶惠人孟国林肖伟龚凯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颈椎管成形术颈肩痛椎管狭窄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6
1998年
本文报告11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临床资料,其中5例是氟骨症患者,临床表现及影象学检查均较为严重,且手术治疗效果差,胸椎黄韧带骨化症常表现为较典型的胸椎管狭窄症状,早期症状主要表现为下肢麻木、无力,好发部位为T9~T12,CT及MRI是理想有效的检查手段,治疗目前以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为主。
王哲王全平李新奎呼义文
关键词:胸椎管黄韧带骨化症病因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