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薇
- 作品数:24 被引量:147H指数:7
- 供职机构:大连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 加强创新意识 完善教务管理被引量:7
- 2008年
- 教务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核心,是保证教学工作正常开展的基本前提。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对高校教务员提出了越来越高的创新要求。教务员应完善工作方式,积极开展教务创新,促进教学创新。
- 杨春薇常亮宿长海
- 关键词:高校教务员教务管理
- 刍议高校党务工作队伍专业化建设被引量:5
- 2015年
- 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高校党务工作队伍,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工作,实现高校党建工作科学化发展的重要保证。通过调研发现,高校党务工作队伍的专业化建设过程中,在条件保障和队伍自身建设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在分析和阐述新时期高校党务工作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内涵与使命后,研究认为:制定队伍发展规划、优化队伍结构配置、建立培养和培训长效机制、促进党务工作队伍与理论课教师队伍的一体化建设等措施,是实现高校党务工作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 常亮杨春薇石成田
- 关键词:内涵式发展
- 国家公派研究生归国后思想动态分析——基于大连理工大学的调查
- 2013年
- 国家公派研究生是研究生中的优秀群体,他们在出国前后的思想变动情况以及成长成才中的具体需求,对研究和改进研究生教育管理机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文章通过问卷调查,对大连理工大学归国的国家公派研究生思想动态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该群体爱国且整体思想状况较好,国外经历对该群体的思想意识有一定的影响,学校应加强对研究生群体在道德和学术上的双向培养力度,重视该群体的自我教育管理。
- 常亮杨春薇
-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爱国主义
- 高校党组织“一融双高”建设的理论意蕴与实践进路
- 2025年
- 深入推进“一融双高”建设是高校党组织开创高质量党建新格局、引领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重要举措。通过对“一融双高”理念提出和演进的全景式回顾,从理论、政策和实践三重视角厘清了“一融双高”的发展脉络。通过对“一融双高”的前提条件、内在逻辑及其运行机制的论述,阐明了“一融双高”的学理内涵,构建了理论框架。研究指出,受思想认知不到位、体制机制不健全、主体能动性难以激发等问题的掣肘,在实践中遮蔽了“一融双高”价值和成效的彰显。基于此,围绕“固本强基、理论铸魂、功能跃升、改革创新、组织支撑、绩效考核”主题,归纳提出了高校党组织深入推进“一融双高”建设的实践进路。
- 杨春薇常亮
- 关键词:高校党建
- 群众路线视阈下的高校党建生态体系建设思考被引量:3
- 2015年
- 在高校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通过将政治生态学的观点应用于高校党建研究与实践领域,是生态文明思想与高校党建理论的有机结合。党群生态关系理论认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是促进高校党建生态体系不断优化和发展的基础。在分析高校党建面临的生态问题基础上,提出以加强顶层设计,树立高校党建生态理念,完善制度体系建设,明晰高校党建生态体系建设中的"生态位",通过突出普通党员的主体地位等方法优化高校党内生态环境,以此推进高校党建生态体系建设。
- 常亮杨春薇
- 关键词:高校党建政治生态
- 制度变迁视域下我国高校院系治理创新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以治理创新为手段推进院系治理现代化,是我国大学治理实现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制度变迁理论对于阐释治理创新的实现机制和策略选择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可通过降低理论阈值和分析维度使其更加适配于院系治理创新研究;其中,制度移植和制度创新是实现制度变迁的主要途径。在制度变迁过程中,制度黏性不足与路径依赖是院系治理创新中可能出现制度失灵和制度陷阱的主要原因。促进制度移植与制度创新的有机融合、建立健全高校院系领导制度及其体制机制、探索建立保障院系治理基本制度有序迭代的容错机制,构成了以制度变迁方式推进院系治理创新的行动框架。
- 常亮杨春薇
- 关键词:制度变迁理论
- 高校海外归国青年教师思想动态及政治倾向调查被引量:8
- 2013年
- 通过对部分高校海外归国青年教师一对一的访谈调查,初步了解该群体的思想动态和政治倾向。调查发现,高校海外归国青年教师存在政治敏感度不高,思想多元化趋势显著,易产生不满情绪;个人思想与价值观主动输出倾向明显;更易受到社会负面信息的影响;政治意识淡漠,缺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了解和认同等现实问题。在现有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既符合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又遵循高端人才队伍建设和青年教师队伍发展实际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坚持党对海外归国青年教师的思想引领和政治把握;以爱国主义旗帜引领海外归国青年教师群体工作全局;坚持求同存异,杜绝"先入为主"的思维误区;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创造有利于海外归国青年教师发挥才干的环境;拓宽政治意愿表达渠道,建立畅通高效的双向沟通机制。
- 常亮杨春薇李一鸣王磊
- 关键词:政治倾向
- 基于市场机制的跨区域流域管理模式研究——以辽宁省为例被引量:7
- 2016年
- 流域管理是世界各国开展流域综合治理的共同选择。对比中外流域管理模式,发现我国流域管理的相关理论和机制设计不够完善,"政府"成分过大。以辽宁省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IRBM模式、准市场模式、PPP模式和NGO模式等市场化手段,重构跨区域流域管理中"政府"与"市场"角色,是创新跨区域流域管理模式、深化流域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途径。
- 常亮杨春薇
- 关键词:流域管理
- 大学内外部治理关系的逻辑、调适与中国情境被引量:3
- 2023年
- 通过建构大学内外部治理之间的新型关系以实现中国大学治理现代化,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正确理解大学内外部治理之间的复杂关系,需要从价值逻辑、政治逻辑、行政逻辑、社会逻辑和文化逻辑等多向度关系逻辑加以把握。依据不同关系逻辑的主导地位和影响力强弱,将大学内外部治理关系调适模式划分为科层式调适模式、法人型调适模式和市场化调适模式等三类。在客观分析中国大学内外部治理关系现状的基础上,立足大学治理的中国特色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最后,围绕“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更好发挥市场作用”这一目标,提出了以实现党的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高校自主与有效市场相结合的中国特色大学内外部治理关系调适模式的建构策略。
- 常亮杨春薇
- 关键词:关系逻辑中国情境
- 我国高校院系治理的演进、困境与进路探赜被引量:2
- 2024年
- 院系治理是大学治理能否实现现代化的关键。在协调党政关系主基调下,我国高校院系治理大致历经了“探索初创期”、“调适定型期”和“提质增效期”等三个演进阶段。当前,我国院系治理面临领导体制不健全、制度体系不完备、运行机制不通畅、治理主体权责失衡、党组织功能“悬浮化”等瓶颈和困境。推动院系治理现代化,应在遮蔽与澄清、守正与创新的动态调适中科学规避“制度移植陷阱”,创造性地推进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向院系层面的制度移植。在实践中,明晰院系党政共同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完善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构建党政学协商共治模式、充分发挥党组织功能作用,是加快推进院系治理现代化的应然路径。
- 常亮杨春薇
- 关键词:党政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