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胜慧
- 作品数:48 被引量:489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医药卫生更多>>
- 社会流动政策与青年发展被引量:2
- 2015年
- 青年人口的流动受社会经济发展及社会政策的影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制定的深化改革目标,在促进人口的社会流动上具有积极意义。然而调查发现,青年人口对相关政策持积极态度的比例相对较低,对当前生活状态的满意度不高,认为"二代现象"比较严重,实现自身理想的希望渺茫。对此,本文结合青年人对当前社会流动的态度,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推动青年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
- 杨胜慧
- 关键词:社会流动青年发展
- 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经验与启示被引量:11
- 2010年
- 近一两年来,各机构、组织、刊物举办的有关第六次人口普查的各种研讨会、论坛相当频繁,国内外学者、各部门和各级别的政府官员在各种刊物、网络媒体上发表的有关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文章数不胜数。《人口研究》编辑部一年前曾经组织了一期论坛"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挑战与展望",时隔一年,在第六次人口普查刚刚结束之时,再次就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有关问题举办论坛进行讨论。第六次人口普查可谓当前中国人口研究和实际工作的焦点、热点、难点。社会各界对第六次人口普查也充满了期待。本次论坛邀请了来自国家统计局(作为主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的政府部门)、北京市统计局(作为实际工作部门)和中国人民大学(作为研究部门)的专家学者,就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在哪些方面进行了改进和改革、第六次人口普查在试点和登记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以及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经验和启示进行讨论。
- 王谦崔红艳李睿庞江倩陈卫杨胜慧
- 关键词:全国人口普查人口普查工作专家学者
- 中国性别选择性人工流产的新趋势被引量:2
- 2021年
- 对2017年全国生育状况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发现30~44岁、居住在农村、受教育程度低、工作单位为非国有企业与从事个体行业、收入和受教育程度低于丈夫、租房的妇女的性别选择性人工流产比例更高。性别人流指数的年代变化与我国生育政策的调整息息相关,伴随着生育政策的逐渐放宽和性别平等意识的加强以及人们生育观念的改变,性别选择性人流总体呈现减弱的趋势,但将2017年生育状况调查数据与2001年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发现农村已有两个女孩的家庭中,妇女的性别人流指数反而出现了上升情况,而城市已有一个女儿的家庭中,妇女的性别人流指数和生育子女的出生性别比都出现升高状况,可见“男孩偏好”依旧存在。
- 王朋岗汪朦杨胜慧
- 关键词:性别偏好出生性别比生育文化
- 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政策演进与思考被引量:5
- 2019年
- 通过梳理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政策演进策略和分析现行制度设计面临的问题发现,大病保险政策由于存在目标人群难界定、保障边界难区分的先天"不足",以及政府与市场关系尚未理顺的后天"缺陷"等问题,因此,在大病保险政策走向制度化的初期,还应结合政策外部环境变化,进一步完善制度设计,聚焦目标人群,厘清政府与保险机构的关系。
- 付晓光杨胜慧汪早立
- 关键词:城乡居民大病保险
- 经济规模、贸易、区域合作与海外投资——基于中国对东盟ODI的研究被引量:2
- 2020年
- 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ODI)流量近年来持续增加。本文利用2003~2009年面板数据、利用引力模型,纳入中国对东盟ODI及四个其他核心影响因素进行经验研究。研究发现,我国的经济规模和东盟各国的经济规模两个因素对东盟各国接受中国ODI有争相推动作用,且影响显著;中国与东盟各国双边贸易的发展与东盟国家接受中国ODI流量之间呈反方向变动关系;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框架如"早期收获计划(EHP)"对中国投资东盟有促进作用,不过作用并不明显。此外,本文测算了中国对东盟ODI潜力,发现中国对东盟ODI总体上存在上升空间,地区结构上需要进行优化调整。
- 宋严杨胜慧金洪
- 关键词:ODI引力模型面板数据
- 中国城市青少年问题行为考察被引量:9
- 2013年
- 在中国青少年人口城市化水平加速的背景下,城市青少年对于社会规则和规范的顺从性较差,易于产生问题行为。基于中国青少年首次生殖健康调查数据,使用二分类评定模型考察了城市青少年婚前性行为、吸烟成瘾和沉迷色情读物的影响因素及其在这三类问题行为之间的差异。研究发现,问题行为尤其是吸烟成瘾行为的发生在男孩群体中更为突出。父母亲较低的教育程度、亲生父母非双全家庭、非在校生身份、家庭更高的收入、独生子女身份、生活在欠发达的西部城市是城市青少年发生某项或三项问题行为的危险因素。研究认为,城市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干预需要从"政府—学校—家庭"这样的综合维度设置才可能有效。
- 郭未杨胜慧郑晓瑛
- 关键词:青少年影响因素
- 基于非户籍人口市民化意愿的社区公共空间营造研究——来自国家级新区181个社区的调查被引量:3
- 2020年
- 依据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建立分层线性模型,研究发现:社区公共空间的营造对非户籍人口市民化意愿产生了明显的提升作用;以体育健身场所为代表的社会交往空间对心理市民化意愿和行为市民化意愿的提升作用更加明显;以卫生室、幼儿园和图书室为代表的公共服务空间的营造显著提升了非户籍人口的制度市民化意愿;社区治理水平是影响非户籍人口市民化意愿的社区软性力量。要建设包容性共享社区、提升流动人口市民化意愿,需要营造社区公共空间和优化规划管理,通过建立更加多元、精细和富有弹性的营造体系,实现社区公共空间由"排斥性粗放增长"向"包容性共享发展"的转型。
- 王凯李凯杨胜慧
- 关键词:公共空间非户籍人口
- 老年残疾人出行问题研究被引量:7
- 2012年
- 老年残疾人的出行问题是残疾人研究和积极老龄化研究中的重要方面。本文利用访谈资料和理论分析的方法从老年期的伤残风险,老年残疾人出行的愿望、范围,对辅助器具的需求情况等角度分析了老年残疾人的出行状况,发现无障碍设施的缺乏与不完善、公共交通的不够方便是老年残疾人出行过程中的外围限制,一些特殊的老年残疾人在出行过程中的困难更大。提出了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应对老年残疾人出行问题的政策建议。
- 褚湜婧杨胜慧
- 关键词:老年人残疾人
- 中国的家庭结构转变——来自居住方式与人口因素的作用被引量:8
- 2017年
- 基于历次人口普查数据,利用SOCSIM微观模拟方法将家庭转变的关键影响因素分解为人口因素和居住方式因素两个方面,并进一步将人口因素分解为人口惯性、生育率、死亡率和结婚率四个层面进行计量分析。结果发现,当前人口变动相对稳定,较小的波动使其在家庭转变中的贡献率相对较小,而居住方式的影响相对较大;对人口因素的进一步分解还发现,人口惯性及生育率水平的作用相对更大,生育率水平、结婚率水平带来的影响与人口因素的总影响方向是一致的,均提高了一人户、一代户、二代户的人口比重,降低了三代及以上户的人口比重。与之相反,死亡率的影响与人口因素的总影响方向是相反的。
- 杨胜慧陈卫
- 关键词:人口因素居住方式
-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治安现状及思考被引量:3
- 2021年
-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平安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随着城市化与工业化的推进,经济发展不均衡、社会结构不稳定导致的社会问题给农村治安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基于中国人民大学"千人百村"农户调查数据(2014年)分析可知,农户认为自己生活的农村治安总体状况相对较好,违法犯罪行为发生率很低,而且随着新农村建设及社会治理的逐步完善,农村的整体治安状况正在朝着良性方向发展。
- 杨胜慧赵一盟
- 关键词:农村治安群体性事件违法犯罪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