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洁

作品数:33 被引量:226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9篇农业科学
  • 12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厚朴
  • 8篇金花茶
  • 7篇濒危
  • 6篇植物
  • 6篇濒危植物
  • 5篇山茶
  • 5篇表型
  • 4篇花朵
  • 4篇凹叶厚朴
  • 3篇性状
  • 3篇育种
  • 3篇杂交
  • 3篇质谱
  • 3篇石蒜
  • 3篇四极杆
  • 3篇种源
  • 3篇苗期
  • 3篇类黄酮
  • 3篇花瓣
  • 3篇花期

机构

  • 33篇中国林业科学...
  • 4篇云南农业大学

作者

  • 33篇王洁
  • 18篇杨志玲
  • 18篇杨旭
  • 14篇李纪元
  • 14篇范正琪
  • 14篇殷恒福
  • 14篇李辛雷
  • 9篇檀国印
  • 8篇谭梓峰
  • 5篇孙振元
  • 4篇刘若楠
  • 4篇舒枭
  • 3篇于华会
  • 1篇吴发荣
  • 1篇雷虓
  • 1篇孙迎春
  • 1篇饶龙兵
  • 1篇甘光标

传媒

  • 4篇生态与农村环...
  • 3篇植物资源与环...
  • 3篇广西植物
  • 3篇生态学杂志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植物研究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园艺学报
  • 1篇林业科学研究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云南农业大学...
  • 1篇第三届中医药...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8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5
  • 2篇2013
  • 5篇2012
  • 7篇2011
  • 3篇2010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濒危植物凹叶厚朴的花部综合特征和繁育系统的研究
通过野外观测,运用杂交指数、花粉一胚珠比、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观测、人工授粉和套袋实验等方法,对凹叶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subsp.biloba.)自然种群的开花状态、繁育系统进行了研究。结果...
杨旭杨志玲王洁檀国印何正松
关键词:凹叶厚朴濒危机制
一种鉴定山茶花色芽变品种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鉴定山茶花色芽变品种的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和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对山茶品种红色花瓣及其粉色与白色芽变品种花瓣中花青苷成分与含量进行研究,结合花色表型分析,对山...
李辛雷王洁殷恒福范正琪李纪元
金花茶和白色山茶及其3个杂交品种类黄酮成分与花色的关系被引量:13
2019年
以金花茶(Camellianitidissima,深黄色)和山茶(C.japonica,白色)及其杂交品种(淡黄色)为试验材料,按照CIE L~*a~*b~*表色系法测量其花色,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联用技术定性定量分析其类黄酮成分与含量,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研究其花色与类黄酮成分之间的关系。在金花茶和白色山茶及其3个杂交品种中共检测到10种类黄酮成分,其中天竺葵素–3–O–葡萄糖苷(Pg3G)、木犀草素–7–O–芸香糖苷(Lu7R)、圣草素(Er)和染料木苷(Gin)为金花茶中首次发现,而在白色山茶品种‘银白查理斯’和‘白凤’中未检测到Pg3G、Er和Gin,Lu7R含量极低。金花茶中主要成分为槲皮素–3–O–葡萄糖苷(Qu3G)、槲皮素–3–O–芸香糖苷(Qu3R)、槲皮素–7–O–葡萄糖苷(Qu7G)、山萘酚–3–O–葡萄糖苷(Km3G)、Pg3G和Lu7R。杂交品种中木犀草素(Lu)、山萘酚(Km)和Er含量高于双亲,其余成分及类黄酮总量介于双亲之间。Qu3G和Qu3R是决定金花茶及其与白色山茶杂交的品种花瓣呈现黄色的主要成分,Qu3G和Qu3R含量的增加导致花色显著变黄;Qu3G含量的积累显著增加了花色鲜艳程度,Pg3G影响色调。
李辛雷王佳童孙振元王洁殷恒福范正琪李纪元
关键词:金花茶杂交品种花色
金花茶SSR标记引物及其在杂种鉴定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金花茶SSR标记引物及其在杂种鉴定中的应用,开发了5对引物,利用SSR标记技术结合形态性状分析对金花茶杂种的真实性进行有效鉴定,从而为金花茶杂交育种提供科学依据。
李辛雷王洁殷恒福范正琪李纪元
野生厚朴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过程观察被引量:4
2013年
利用荧光显微镜对野生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自然条件下柱头黏附花粉的数量、自花授粉和同株异花授粉时柱头黏附花粉、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过程进行观察。结果显示,自然传粉条件下只有12%的柱头上可以观察到花粉,且每个柱头上黏附的花粉量少;自花授粉后柱头上可以黏附大量花粉,但花粉不能萌发;同株异花授粉后柱头上可黏附大量花粉,花粉可以萌发,但萌发时间推迟,且授粉4 h后,多数花粉管停止伸长,花粉管伸长过程中出现末端膨大、生长扭曲等现象,花粉管生长过程中还伴随着一系列胼胝质反应,在柱头上与花粉管的接触处和乳突细胞表面都可以观察到胼胝质,胼胝质的产生阻碍了花粉管的正常伸长。因此,缺乏传粉昆虫和存在受精前障碍是野生厚朴濒危的2个重要原因。
王洁杨志玲杨旭檀国印何正松
关键词:厚朴花粉柱头荧光显微镜
五种金花茶组植物类黄酮成分及其与花色关系被引量:15
2019年
以金花茶、小果金花茶、扶绥金花茶、龙州金花茶和陇瑞金花茶等五种金花茶组植物为试验材料,按照CIE L*a*b*表色系法测量其花色,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联用技术定性定量分析其花中类黄酮成分与含量,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研究花色与类黄酮成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5种金花茶组植物花中共检测到8种类黄酮成分,其中天竺葵素-3-O-葡萄糖苷(Pg3G)、木犀草素-7-O-芸香糖苷(Lu7R)、芸香柚皮苷和圣草素为金花茶组植物中首次发现;槲皮素-3-O-葡萄糖苷(Qu3G)、槲皮素-7-O-葡萄糖苷(Qu7G)、槲皮素-3-O-芸香糖苷(Qu3R)和山柰酚-3-O-葡萄糖苷(Km3G)为扶绥金花茶和小果金花茶中首次发现;金花茶花中类黄酮成分总量最高,其次是扶绥金花茶和小果金花茶,陇瑞金花茶和龙州金花茶较低;金花茶和小果金花茶主要类黄酮成分为Qu3G、Qu3R和Pg3G,扶绥金花茶为Qu3G和Qu7G,陇瑞金花茶和龙州金花茶为圣草素和芸香柚皮苷; Qu3G和Qu3R是决定金花茶组植物花瓣呈现黄色的主要成分,圣草素与花瓣红晕显著正相关,Pg3G影响花色鲜艳程度。
李辛雷王佳童孙振元王洁殷恒福范正琪李纪元蒋昌杰黄晓娜
关键词:金花茶组类黄酮花色
濒危植物繁育系统研究进展被引量:18
2011年
基于国内外学者对濒危植物繁育系统的相关研究成果,从开花生物学和生殖构件特征2个方面,综合分析了目前关于濒危植物繁育系统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王洁杨志玲杨旭
关键词:濒危植物开花生物学生殖构件
濒危植物凹叶厚朴的花部综合特征和繁育系统被引量:21
2012年
为了解凹叶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subsp.biloba)濒危的生殖生物学原因,通过野外观测,运用杂交指数、花粉-胚珠比、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观测、人工授粉和套袋实验等方法,对凹叶厚朴种群的开花生物学、繁育系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凹叶厚朴单花花期一般为4~5d,单花花期根据形态和散粉时间可分为4个时期:蕾期、初开期、盛开期和凋零期;种群于4—5月开花,一般开花历时30d左右,但不同地点、年份间有所差异;种群无开花高峰,单株平均开花数量为171.4~188.8朵,平均开花振幅为5~6朵·株-1·d-1;凹叶厚朴杂交指数为4,花粉胚珠比为5728.86,结合人工套袋和授粉实验结果可确定,繁育系统为异交,传粉过程需要传粉者;花粉活力较高(94%),且花粉活力可维持至散粉后的第6天。散粉后,柱头可授性显著下降,花粉高活力期与柱头可授期有5~6h的重叠;自然状况下结果率和单果出种百分率低,异株异花授粉可明显提高结果率和单果出种百分率,二者相对自然状况分别提高14.25%和43.66%。表明自然状态下传粉效率低、柱头最佳可授期短、同株自花授粉败育严重是其濒危的主要生殖生物学原因。
杨旭杨志玲王洁檀国印何正松
关键词:凹叶厚朴花部综合特征濒危机制
不同野生居群石蒜表型变异及物候期差异被引量:6
2010年
石蒜是我国具有重要药用和园林应用价值的野生植物.以不同居群野生石蒜为材料,通过周年观察、切割繁殖、常规调查研究了其种质资源的基础特性.结果表明,不同野生居群石蒜单个鳞茎叶片数量多数为6片,叶长、叶宽、叶面积和叶绿素总量在18.36~21.56cm、0.50~0.70cm、9.22~12.95cm2和57.68~64.73SPAD之间比例最高.环境气候与表型性状相关性分析发现,热量及降雨量变化制约着叶宽、叶面积和叶片数量的变化,叶绿素总量与日照时数略微相关.方差分析发现,叶片数量呈显著水平差异(P<0.05),而叶长、叶宽、叶面积和叶绿素总量均表现出极显著水平差异(P<0.01).来自亚热带南部的居群物候期明显早于来自中北部的居群,南部居群的繁殖系数、子鳞茎质量也均优于中北部居群,所有居群繁殖系数均值为5.81,子鳞茎质量均值为1.64g.不同居群石蒜的子鳞茎5个生物学性状相比,根系数量差异最大(3.42~7.98根),其次是高度差异(1.27~2.01cm),再次是质量差异(1.33~1.94g),最后是直径差异(1.03~1.23cm).
杨志玲杨旭谭梓峰于华会舒枭刘若楠王洁
关键词:石蒜野生居群生长性状物候期繁殖系数
厚朴野生种与栽培种花不同部位香气成分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以厚朴野生种和栽培种苞片刚裂开的花苞为试材,采用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技术对其进行香气成分和相对含量的测定,比较分析了花朵不同部位香气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厚朴野生种共有39种香气成分,雌雄蕊中26种,花瓣中22种,栽培种中75种香气成分,雌雄蕊中49种,花瓣中54种。萜烯类是两种厚朴花苞中最重要的香气化合物,莰烯、罗勒烯异构体混合物、石竹烯、芳樟醇是野生种和栽培种中共有的相对含量较高的香气成分。厚朴野生种和栽培种间以及同种厚朴雌雄蕊与花瓣之间的香气成分的种类和相对含量差异显著。
王洁杨志玲杨旭
关键词:栽培种香气成分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