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统尚
- 作品数:14 被引量:53H指数:4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留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 深切缅怀卢烈红教授 永赓章黄学派学术精神--主持人语
- 2024年
- 先师卢烈红是武汉大学文学院二级教授,1959年出生于湖北省黄梅县,2023年1月13日因病医治无效逝于武汉,享年六十有四。卢烈红是著名语言学家,曾任湖北省语言学会会长、中国训诂学研究会副会长,毕生致力于汉语语法史、训诂学、方言的研究与教学,在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武汉大学文学院是章黄学术传承的重镇,卢烈红是章黄学术的重要传承人。
- 王统尚
- 关键词:学术传承汉语语法史章黄学派学术精神
- 汉语方言被动标记的复杂性与规律性被引量:2
- 2019年
- 主动和被动一直是语言研究的热点问题。在汉语中,主动句往往是无标记的,被动句往往是有标记的。自殷商时期至今的三千多年,汉语的被动标记经历多次替换与增加,越来越复杂。这种情况在汉语方言里尤为明显。现代汉语方言被动标记的复杂性体现在:书写形式多样,使用地域不同,语义来源复杂。深入研究则发现,在其复杂表象背后,语法表现上又有着和谐的规律性,即要求施事必须出现在被动标记之后,不能省略。这个规律性与汉语被动标记的历史发展转折是一致的。
- 王统尚
- 关键词:被动句汉语方言语言类型学
- 语法化对汉字变异的影响被引量:4
- 2022年
- 本文主要探讨语法化导致汉字形体变异的规律。实词的语法化涉及语音的简化、词义的虚化和新语法功能的获得,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汉字形体的变化。一个实词演化成新语法标记后,为了区别于其原来的实词用法,汉语使用者采用以下两种办法来记录该语法标记:一是寻找一个业已存在生僻字来标识,结果导致汉字假借现象;二是创造一个新的汉字,这是汉字形体增加的原动力之一。由于汉字这种书写系统有自身的独特性质,从而形成汉语语法化的语言特色。
- 石毓智王统尚
- 关键词:语法化语义虚化
- 汉语历史语言学高端论坛暨卢烈红先生遗著发布会在武汉大学举行
- 2024年
- 汉语历史语言学高端论坛暨卢烈红先生遗著《刘赜评传》发布会于2024年3月23-24日在武汉大学举行。会议由武汉大学文学院、湖北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北人民出版社共同主办。来自中国内地、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及新加坡的128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 王统尚
- 关键词:历史语言学
- 近代汉语“吃”字被动式兴衰的原因被引量:7
- 2019年
- “吃”字被动式的兴起和消亡,是近代汉语史上的一件大事。迄今为止,对这一被动式的产生过程已有充分的研究,然而尚不清楚它消亡的原因。文章由三个主要部分构成:(一)因为受不同时代语法整体系统的影响,虽然“吃”和“被”的语法化途径相似,但是它们一开始就具有不同的语法功能;(二)重构“吃”的语法化过程,确立其语法化程度的形式标准;(三)从汉语语法演化的规律、被动构式的发展趋势、现代方言被动标记的词汇来源等方面,探讨“吃”字被动式消亡的原因。本文的主要观点为,宋元兴起的“吃”字式和此前业已存在的“被”字式有悖于汉语语法演化的大趋势,它们语法化的途径和功能与当时汉语语法的整体系统不相符,所以在清代以后开始走向衰落,在口语中逐渐被新兴的“叫”字和“让”字被动式所取代。
- 王统尚石毓智石毓智
- 关键词:被动式处置式语法化近代汉语
- 汉语史上“欲”作将来时标记被引量:1
- 2009年
- "欲"在上古汉语时期主要作愿望动词,在东汉时期语法化为将来时标记,魏晋南北朝、唐宋是其繁荣期,元明清时期使用频率降低,至现代汉语已不再用作将来时标记。将来时标记"欲"的产生不仅仅是词汇的更迭,而是有其内在的语义和认知基础。
- 王统尚
- 关键词:语法化
- 汉语方言两类复数标记的类型规律
- 2025年
- 分析汉语1000余个方言点的复数标记使用情况发现,95%的方言里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的复数标记是各自独立的,虽然在少数方言中存在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共复数标记现象,但也都有着严格的条件限制。从语法化的角度看,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的复数标记的词汇来源有70余种,两者之间存在着高度规律性的分野。可以确定两种概念内涵不同的复数标记:一是人称代词复数标记,其标记的成员数大于1且拥有一个核心成员;二是指示代词复数标记,其标记的成员数大于1且各成员地位相同。由此可概括出汉语广大方言中两类代词复数标记之间所存在的三条语言类型学规律:人称代词的复数标记所指是有核的,第一、第二、第三人称的有核度依次递减;指示代词的复数标记所指是无核的,近指代词和远指代词的无核度相等;无核集合的复数标记可以转化为有核集合的复数标记,反之则不行。
- 王统尚石毓智
- 关键词:语法化人称代词指示代词语言类型学
- 从品尝动词到经历体标记的语法化被引量:6
- 2018年
- 语言类型学的研究表明,品尝行为动词在不同语言里都发展成为经历体标记,说明这种演化具有跨语言的规律性。先秦汉语的"尝"是这一语法化路径的典型例证之一,它由"品尝食物"自然引申出一般意义的"尝试",其后可以带上其他动词做宾语,为其被重新分析为副词的经历体语法化创造了合适的句法环境。促使这一语法化的核心语义特征仍然是品尝食物,它由最常见的饮食行为通过隐喻投射到抽象的语法领域。更重要的是,现代汉语仍然还在使用的"曾(经)"就是先秦经历体"尝"的语音变体,文章还从产生时间、语音特征等角度详细论证了其间的关系,并详细调查了它们之间的取代过程。此外,还探讨了汉语史上先后出现的两个经历体标记"尝"与"过"的不同发展机制,也分析了"过"的产生对后来的经历体"曾"的语法地位的影响。
- 王统尚石毓智
- 关键词:经历体语法化隐喻语言类型学
- 中华书局版《说文解字》指瑕
- 昌治刻本为底本影印的中华书局版《说文解字》,在每个篆字之首增加楷体的同时,却未能对标目和正文中出现的一些明显的错字、讹字做出校正.主要有:篆字楷化错误、篆字本身错误、反切用字错误等。
- 王统尚
- 关键词:《说文解字》
- 先秦汉语的判断标记“也”及其功能扩展被引量:9
- 2008年
- 先秦汉语的虚词"也"的用法表面上看起来纷纭复杂,而实际上井然有序。本文将从语言共性的角度,探讨"也"的各种用法之间的内在联系,认为它的基本用法是表示判断,由此而发展出焦点、强调、对比等其它各种用法。这样可以对先秦"也"的众多用法作出一个简单而和谐的解释。同时也探讨了现代汉语的副词"也"与古汉语的判断词"也"之间的渊源关系。
- 王统尚石毓智
- 关键词:语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