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郝向举

作品数:14 被引量:67H指数:6
供职机构:西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城市
  • 3篇智慧城市
  • 3篇中心化
  • 2篇影响函数
  • 2篇实证
  • 2篇耦合协调度
  • 2篇协调度
  • 2篇产学研
  • 2篇产学研协同
  • 2篇城市建设
  • 1篇低碳
  • 1篇低碳城市
  • 1篇低碳发展
  • 1篇动态稳定
  • 1篇动态稳定性
  • 1篇新型城镇化
  • 1篇信息成本
  • 1篇一体化
  • 1篇因果
  • 1篇因果检验

机构

  • 14篇西安工程大学
  • 7篇西北大学
  • 5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西安工业大学
  • 1篇天津外国语大...

作者

  • 14篇郝向举
  • 5篇何爱平
  • 3篇王进富
  • 3篇王渊
  • 3篇薛琳
  • 1篇张彤
  • 1篇雷霞
  • 1篇王纯子
  • 1篇杨晓燕
  • 1篇邵景峰
  • 1篇黄鹏飞
  • 1篇李言言
  • 1篇徐念

传媒

  • 3篇科技管理研究
  • 2篇中国人口·资...
  • 2篇城市问题
  • 1篇价值工程
  • 1篇科研管理
  • 1篇统计与决策
  • 1篇纺织学报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集体经济
  • 1篇内江科技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8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产学研协同创新组织稳定性影响因素实证研究被引量:7
2016年
确定影响创新组织稳定性的关键因素是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命题。基于适应性管理理念,从资源整合与互动2个维度出发,依据产学研之间核心主体与基础主体地位的转换,将产学研协同创新组织的生命周期细化为组建期、运行期、收益期,以动态过程视角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组织稳定性影响因素阶段性演变概念模型,结合调查问卷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伙伴选择、制度建立、文化融合、利益分配各维度对组织稳定性的维系均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
王进富薛琳郝向举黄鹏飞
关键词:影响因素动态稳定性
服装供应链系统动力学仿真被引量:6
2015年
用户需求不确定性是供应商和零售商订货风险的主要来源。在关于供应链需求信息波动方差理论分析基础上,构建了服装供应链系统动力学模型,利用Vensim PLE对二级传统服装供应链和供应商管理库存(VMI)服装供应链模型进行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VMI服装供应链模式下订单波动变化和长鞭效应都有明显改善,进一步证明订货提前期与各级库存波动有关;VMI供应链模式能显著减弱长鞭效应,提高节点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仿真研究结果与理论模型分析结果一致。
徐念张彤王渊郝向举
关键词:供应链服装系统动力学长鞭效应供应商管理库存
智慧城市建设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耦合协调发展的实证被引量:10
2022年
文章基于生态经济学炯用值理论分析了智慧城市建设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耦合协调机理,并以陕西省各城市为例,选取2010—2019年数据,系统地开展了耦合协调关系验证、水平测度、差异分解与情景预测。结果显示:智慧城市建设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互为因果关系、相互促进,且前者对后者的影响更加长远,是推动二者协调发展的关键。研究期内,陕西省智慧城市建设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耦合协调度大幅提升,由中度失调进入濒临失调阶段;按照是否是智慧城市试点对城市进行分组治理能够更好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协调发展。预测结果显示,“十四五”期间,陕西省智慧城市建设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耦合协调度发展态势良好,且目标情景下发展优势更加明显。
郝向举郝向举何爱平
关键词:智慧城市耦合协调度格兰杰因果检验
中国城市能源效率差异对经济绿色发展的影响研究
2024年
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理论,从政府行为视角分析中国城市能源效率差异对经济绿色发展的影响机制。在使用再中心化影响函数测度城市能源效率差异的基础上,利用2006—2020年中国274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开展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城市能源效率差异激励了地方政府产业与能源结构转型、环境规制、能源强度控制与科技创新行为,促进了经济绿色发展。城市能源效率差异对经济绿色发展的促进效应与作用机制因时间、区域、政府主导程度、地方政府竞争强度、市场化水平和政府市场协同程度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当前应以区域能源效率差异激励能源技术攻关与技术转移,以政府市场协同精准推进能源技术革命,健全区域能源效率差异传导机制,全面促进经济绿色发展。
郝向举郝向举何爱平
关键词:政府行为
临时团队情绪智力对团队创造力的影响研究被引量:8
2018年
临时团队情绪智力与团队创造力的关系是情绪与创新领域研究的热点。研究以大学生临时团队为样本,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和仿真模拟分析,对团队情绪智力、创新文化、快速信任、知识转移、团队创造力5个变量进行实证研究,探究了临时团队情绪智力对团队创造力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临时团队情绪智力通过创新文化、快速信任、知识转移的有调节的中介效应间接影响团队创造力。最后分析了该研究对临时团队管理实践的启示。
郝向举王渊王进富薛琳
关键词:临时团队情绪智力团队创造力
产学研协同创新绩效测度现状及方法改进被引量:12
2018年
引入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uzzy-set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fsQCA)进行产学研协同创新绩效研究,改进基于对称性假设进行绩效测度的方法。理论分析和实证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测度方法可行而且易用,其优点在于采用条件集合和绩效之间的映射关系表征结果,不但能够进行数值大小的比较,而且其路径分析还有助于发现提升绩效的途径。
郝向举薛琳
关键词:协同创新绩效映射关系
旅游业引导的西安新型城镇化发展初探
2016年
本文讨论了城镇化与旅游业发展关系,分析了旅游业引导的城镇化带来的好处与西安传统城镇化的不足,列出了西安在旅游业引导下的新型城市化模式现状,最后进行了进一步的总结与展望,指出需要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杨晓燕雷霞郝向举李言言
关键词:旅游业发展城市化模式城镇化
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对企业绿色转型的影响机理被引量:6
2024年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与金融功能理论,从供给与需求双重视角考察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对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供给策略的影响,探索了供给策略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绿色创新和碳排放的微观机理。利用2012—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构建三重差分模型验证试验区对重污染企业与非重污染企业的差异化影响;引入再中心化影响函数回归与分解模型识别两类企业相对融资约束变化以及试验区与非试验区企业间资本错配的相对变化,从供给视角考察试验区对企业绿色转型的影响;构建链式多重中介模型从供给与需求双重视角验证试验区对企业绿色转型的链式多重中介作用机制;从信息成本和省域视角考察政策效应异质性。结果表明:(1)试验区促进了非重污染企业绿色转型,但未激励重污染企业绿色转型。(2)试验区金融机构提高了重污染企业与非重污染企业的相对融资约束,降低了企业间资本错配,并通过激励非重污染企业创新投入、抑制重污染企业创新投入来影响两类企业绿色转型。(3)环境规制和金融科技等企业外部环境,银行关联、信息披露、内部控制、企业规模、产权性质等企业内部条件,均对试验区企业绿色转型有所裨益。试验区金融机构信息成本越低,企业越容易实现绿色转型;试验区对企业绿色转型的影响存在省域异质性。基于研究结论认为:政府应完善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政策,协同推进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引导金融机构完善绿色金融供给策略,以企业绿色转型为关键目标配置金融资源;完善产业金融政策环境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双管齐下降低金融机构信息成本;优先保障企业创新投入,分类推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与引进。
郝向举郝向举何爱平
关键词:绿色金融信息成本
城市发展模式叠加与绿色低碳发展——基于智慧城市与低碳城市协同减排的实证分析被引量:11
2023年
基于政策协同视角,利用2004-2017年中国1890个县域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再中心化影响函数分解和三重差分模型,从“质”和“量”两方面考察智慧城市和低碳城市发展模式的协同减排效应,从区域、规模与减排压力方面对其异质性进行了拓展分析。研究发现,低碳城市与智慧城市发展模式叠加加速了城市绿色低碳发展。从“质”的方面来看,在低碳城市基础上开展智慧城市建设的碳减排效应更大。从“量”的方面来看,智慧城市建设使低碳城市碳减排效应更加突出,但两类城市发展模式的协同减排潜力仅在东中部地区、大型城市和超特大型城市以及减排压力较大的城市得到了释放。据此提出创新城市发展模式,激发协同减排潜力,分类推进低碳基础上的城市智慧发展,强化城市发展模式叠加中的政策协同。
郝向举郝向举何爱平
关键词:碳排放
智慧城市建设视角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提升路径被引量:4
2022年
探究智慧城市如何通过累积效应和互动关系影响城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采用陕西省10个地级以上城市2015—2019年的面板数据,以四螺旋理论为基础,从政府、产业、高校研究机构以及市民社会4类创新主体出发,从智慧治理、智慧生活、智慧环境、智慧人力资本和智慧经济对智慧城市建设水平进行评价,通过结构方程模型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探索智慧城市建设各维度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影响及其联合效应与互动关系。研究发现:(1)智慧环境、智慧人力资本和智慧经济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有显著正向效应;(2)智慧经济在推动提高资源环境可承载力中起到关键作用;(3)存在经济拉动型、环境治理型、绿色发展型和创新驱动型等4条提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智慧城市建设路径,具体可归纳为产业升级推动式和环境规制拉动式;(4)在一定情形下智慧经济与智慧治理、智慧环境之间具有替代关系,智慧经济是提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重要方式。最后提出建设智慧城市应清晰自身比较优势,并从产业和智慧经济发展、环境规制运用等方面提出提升城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建议。
郝向举李嘉辉王进富
关键词:智慧城市智慧经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