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昱明

作品数:33 被引量:133H指数:6
供职机构:东莞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东莞市科技计划项目东莞市科技计划医疗卫生类科研项目东莞市科技局科研立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鼻咽
  • 16篇鼻咽癌
  • 11篇肿瘤
  • 11篇放疗
  • 10篇疗法
  • 9篇放射疗法
  • 8篇晚期
  • 7篇化疗
  • 6篇疗效
  • 5篇复发
  • 4篇中晚期
  • 4篇淋巴
  • 4篇淋巴结
  • 4篇加速超分割
  • 4篇加速超分割放...
  • 4篇超分割
  • 4篇超分割放射治...
  • 3篇调强
  • 3篇增敏
  • 3篇增敏作用

机构

  • 33篇东莞市人民医...
  • 1篇昆明医学院第...

作者

  • 33篇陈昱明
  • 21篇张纯
  • 14篇成奇峰
  • 10篇吴伟艺
  • 10篇孙彦秋
  • 9篇刘惠珠
  • 8篇赵艳海
  • 8篇黄军荣
  • 5篇张志娟
  • 4篇贾筠
  • 4篇陈文尖
  • 3篇张玉兰
  • 2篇刘树佳
  • 2篇伦丽芳
  • 2篇吴煜良
  • 2篇张静玉
  • 1篇周柯
  • 1篇叶慧芳
  • 1篇奚南德
  • 1篇刘光贤

传媒

  • 2篇中国基层医药
  • 2篇河南肿瘤学杂...
  • 2篇重庆医学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肿瘤防治杂志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原医刊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四川医学
  • 1篇华西医学
  • 1篇右江医学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中国药业
  • 1篇实用医学影像...

年份

  • 1篇2015
  • 6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6篇2004
  • 6篇2001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甘氨双唑钠对中晚期鼻咽癌放射增敏作用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3
2005年
目的研究甘氨双唑钠(CMNa)对中晚期鼻咽癌的放射增敏作用以及不良反应。方法将48例确诊T2~3N2~3M0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单放组,每组24例。研究组CMNa800mg/m2,用09%生理盐水100ml稀释溶解后静脉输入,30min滴完,输入结束后60min内进行放射治疗,每周3次,从放疗开始连续用药至放疗结束,6~7周。单放组放疗方案同研究组。60Co体外常规放射治疗,鼻咽部DT(68~72)Gy·(34~36)次-1·(6~7)周-1,颈转移淋巴结DT(68~72)Gy·(34~36)次-1·(6~7)周-1,颈部预防量DT56Gy·28次-1·(5~6)周-1。结果鼻咽癌原发灶和颈淋巴结转移灶达完全缓解时放射增敏比(SER)分别为126和120(P<005)。研究组和单放组鼻咽癌原发灶CR分别为917%(22/24)、583%(14/24),P<001;颈淋巴结转移灶CR分别为875%(21/24)、542%(13/24),P<005。研究组和单放组鼻咽癌原发灶体积>50cm3时CR分别为875%(7/8)、333%(3/9),P<005;颈淋巴结转移灶体积>300cm3时CR分别为778%(7/9)、30%(3/10),P<005。两组未发现严重毒性反应。结论CMNa可以增加鼻咽癌原发灶及颈淋巴结转移灶的放射增敏比,对肿瘤体积较大者其放射增敏作用较明显;放疗合并使用CMNa可以提高中晚期鼻咽癌近期疗效,无严重不良反应。
张纯成奇峰张志娟陈昱明吴伟艺
关键词:放射增敏作用原发灶颈淋巴结转移灶中晚期鼻咽癌甘氨双唑钠
甘氨双唑钠对中晚期宫颈癌放射治疗增敏作用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1
2007年
目的探讨甘氨双唑钠(CMNa)配合放射治疗对中晚期宫颈癌的放射增敏作用和毒副作用。方法将46例中晚期宫颈癌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放疗+CMNa)23例和对照组(单纯放疗)23例,两组放疗方法相同。治疗组放疗同时使用CMNa,每次800mg/m2,30min滴完,输液结束后60min内进放疗,每周3次,从放疗开始连续使用至放疗结束,6~7周。对照组单纯放疗。结果宫颈癌原发灶CR率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是82.61%和52.1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达CR和PR照射剂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宫颈癌原发灶>5cmCR率分别是62.50%和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毒副反应相似(P>0.05)。结论甘氨双唑钠联合放射治疗对宫颈癌有增射作用,特别对肿瘤体积较大者增敏作用明显。可提高肿瘤局控率,并可以降低达到PR和CR所需要的照射剂量,无严重不良反应。
陈昱明张纯成奇峰
关键词:宫颈肿瘤甘氨双唑钠增敏作用
鼻咽癌调强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患者生命质量的比较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通过与三维适形放疗比较,探讨调强放疗对鼻咽癌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并分析鼻咽癌患者总体生命质量影响因素。方法以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科室行三维适形放疗或者调强放疗的初治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QLQ-H&N65的中文版本调查表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结束时(观察急性放射治疗反应),治疗结束后3个月(观察亚急性放射治疗反应),治疗结束后1年(观察慢性反应)的生命质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与三维适形放疗比较,调强放疗改善了总体生命质量、社会功能、口干、吃饭、牙齿问题、唾液黏稠、张口受限、体重下降,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家庭经济情况可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P<0.05)。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治疗方式与总体生命质量呈正相关,调强放疗组优势比为2.68,未接受化疗患者与接受化疗患者的优势比为2.39,经济收入所占优势比为1.65,年龄所占优势比为1.76。结论与三维适形放疗比较,调强放疗改善了患者总体生命质量、社会功能、口干、吃饭、牙齿问题、唾液黏稠、张口受限、体重下降;放疗方式、化疗、经济收入、年龄是患者总体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
孙彦秋刘惠珠吴伟艺赵艳海黄军荣张纯陈昱明
鼻咽癌复发性颈淋巴结转移灶瘤体内注射白细胞介素-2联合放射治疗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观察瘤体内注射白细胞介素 - 2 (IL - 2 )联合放射治疗鼻咽癌复发性颈淋巴结转移灶的疗效。方法 将确诊鼻咽癌伴颈淋巴结转移放疗后淋巴结复发且不能手术切除的 6 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瘤体内注射IL - 2合并放射治疗组 (综合组 )3 3例和单纯放射治疗组 (单放组 )3 0例。放疗方法 :6 0 Co常规分次照射 ,DT2 0 0cGy/次 ,5次 /周 ,DT50~ 6 0Gy/ 5~ 6周。综合组 :放疗方法同单放组 ,瘤体内注射与放射治疗同步进行。 0 . 9%生理盐水 1ml溶解稀释IL - 2 50万U ,放疗前 3 0min瘤体内局部注射 ,每周 3次 ,(周 1、3、5)。结果 综合组和单放组的有效率分别为 96 . 9% (3 2 / 3 3 )和 6 6 . 7% (2 0 /3 0 ),P < 0 . 0 1。两组淋巴结最大直径≤ 5cm和 >5cm者的有效率 (CR +PR)分别为 1 0 0 % (2 8/ 2 8)、82 .6 % (1 9/ 2 3 ),(P<0 . 0 5);80 % (4/ 5)、2 5% (1 / 4),(P>0 . 0 5)。综合组远地转移率 2 4. 2 % (8/ 3 3 ),单放组为 2 0 . 0 % (6 / 3 0 ),P>0 . 0 5。局部注射IL - 2后T细胞亚型CD3、CD4阳性百分率和CD4/CD8比值提高 ,NK细胞活性增加。重度皮下纤维化发生率 :综合组 78. 8% (2 6 / 3 3 ),单放组 73 . 3 % (2 2 / 3 3 ),P>0 . 0 5。结论 ?
张纯陈昱明张静玉成奇峰黄荣和
关键词:瘤体内注射鼻咽癌癌复发颈淋巴结转移灶
MR与PET/CT对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诊断的对比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以鼻咽癌2008分期为标准探讨MR与PET/CT对咽后淋巴结转移诊断的差异。方法收集经病理确诊并在治疗前间隔1周内同时行MR与PET/CT检查的80例鼻咽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MR以2008分期为标准,咽后淋巴结最大横断面的最小径≥5mm为阳性;PET/CT检查如咽后淋巴结出现异常放射性浓聚,SUV≥2.5则定为阳性。由两位经验丰富的影像医师阅片,以统一意见评定,并对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80例鼻咽癌患者中MR检查发现咽后淋巴结转移的有42例(占52.50%),共69枚淋巴结;PET/CT诊断为阳性的33例(占41.25%),共53枚淋巴结,McNemar卡方检验P=0.049,P<0.05提示两种检查方法对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R优于PET/CT;而Kappa检验两者的吻合系数k=0.579,0.7>k≥0.4提示两种检查方法对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诊断结果的吻合度一般。结论 MR对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在一定程度上优于PET/CT,以MR作为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的首选检查手段是合理可行的。
黄军荣张玉兰张纯陈昱明吴伟艺陈文尖赵艳海
关键词:鼻咽癌咽后淋巴结磁共振成像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
同期化疗合并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2004年
将 5 2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on smallcelllungcancer,NSCLC)患者随机分为化放组和单放组 ,每组 2 6例。化疗方案为紫杉醇 13 5mg/m2 ,d1、d2 2 ;顺铂 2 0mg/m2 ,d1~d5、d2 2 ~d2 6,化疗同步60 Co体外照射 ,常规分割照射DT40Gy时缩野行加速超分割照射 ,DT1 5Gy/次 ,2次 /d ,2次间隔 >6h ,每周 5d ,照射 9d ,DT2 7Gy ,总剂量DT67Gy/ 6w。化放组CR、PR、NC和PD分别为 3 4 6% ( 9/ 2 6)、 5 3 8% ( 14 / 2 6)、7 7% ( 2 / 2 6)和 3 9% ( 1/ 2 6) ,有效率CR +PR为88 4% ( 2 3 / 2 6) ;单放组CR、PR、NC和PD分别为 19 2 % ( 5 / 2 6)、46 2 % ( 12 / 2 6)、2 3 1% ( 6/ 2 6)和 11 5 % ( 3 / 2 6) ,有效率CR +PR为 65 4% ( 17/ 2 6) ,P <0 0 5。化放组 1、2年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 69 2 %、3 8 5 %和 19个月 ,单放组分别为 46 1%、19 2 %和 12个月 ,P <0 0 5。化放组白细胞减少发生率 88 5 % ( 2 3 / 2 6) ,脱发发生率 10 0 % ,放射性食管炎 3 4 6% ( 9/ 2 6) ,放射性肺炎 2 3 1% ( 6/ 2 6) ;单放组白细胞减少发生率 3 0 8% ( 8/ 2 6) ,放射性食管炎 3 0 8% ( 8/ 2 6) ,放射性肺炎 19 2 % ( 5 / 2 6)。初步研究结果提示 ,紫杉醇
张纯陈昱明莫汉文张静玉陈文尖
关键词:综合疗法
逐步递量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复发性鼻咽癌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观察逐步递量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复发性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46例复发性鼻咽癌随机分为常规分割放疗组(对照组)及逐步递量加速超分割放疗组(研究组),每组各23例。对照组:常规照射,2Gy/次,1次/d,5次/周,鼻咽部复发灶总剂量DT60—66Gy/6.0~6.6周;研究组:第1、2、3、4、5周剂量分别为1.1、1.2、1.3、1.4、1.5Gy/次,每天2次,两次间隔时间〉6h,每周5次,鼻咽部复发灶总剂量DT65Gy/5周。结果放疗结束后3个月,研究组和对照组鼻咽复发灶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率分别为82.6%、17.4%和52.2%、47.8%(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口咽急性放射性反应高于对照组(P〈0.05),但是可以耐受。结论逐步递量加速超分割放疗能提高复发性鼻咽癌的近期疗效,急性放射性反应患者可以耐受,远期疗效和后期放射损伤有待进一步随诊观察。
陈昱明黄军荣张纯成奇峰张志娟孙彦秋
关键词:逐步递量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
基于2008分期标准的PET/CT与MR对鼻咽癌T分期的差异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以鼻咽癌2008分期为标准,探讨PET/CT与MR对鼻咽癌进行T分期的差异。方法收集经病理确诊并在治疗前间隔1周内同时行PET/CT与MR检查的83例鼻咽癌患者的资料,对其进行T分期的对比分析。MR分期方法:根据中国鼻咽癌2008分期标准进行临床T分期;PET/CT分期方法:参考中国鼻咽癌2008分期标准各T分期所列举的侵犯范围,采用定性和半定量分析法,当相应鼻咽部及周围组织器官出现异常放射性浓聚且明显高于周围组织时即可定为阳性病灶,标记出感兴趣区,计算其标准摄取值(SUV),若SUV≥2.5则定为PET/CT阳性。由2位副高以上职称的影像医师阅片,以统一意见评定,并对两种检查方法的T分期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83例鼻咽癌按PET/CT与MR两种不同检查方法进行T分期对比,两者的符合率达88.0%(73/83),Kappa检验系数κ=0.825,两种方法的吻合度较强;MR共使12.0%(10/83)患者的T分期发生改变,其中6.0%(5/83)为T分期升级,6.0%(5/83)为降级。结论 PET/CT与MR两种方法对鼻咽癌T分期的符合率高、吻合度较强,相对于费用昂贵、检查程序复杂的PET/CT,MR具有经济、方便、可重复性强等优点,可作为鼻咽癌临床分期的首选检查手段。
黄军荣张纯张玉兰陈昱明陈文尖刘惠珠吴伟艺
关键词:鼻咽癌磁共振成像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
低熔点铅不规则挡块等中心治疗在鼻咽癌放疗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 探讨低熔点铅不规则挡块等中心治疗在鼻咽癌放疗中的价值。方法  10 0例鼻咽癌随机分为常规挡块放疗组 (对照组 )和低熔点铅不规则挡块等中心放疗组 (实验组 ) ,两组均采用60 Coγ射线照射 ,鼻咽部原发灶总剂量 68~ 72Gy ,颈部淋巴结转移灶根治量 60~ 66Gy ,颈部预防量 5 0Gy。摄片法制作不规则挡块保护脑干、小脑、脊髓、眼睛、垂体等周围重要组织器官。早期放射反应按RTOG评分标准。结果 实验组鼻咽原发灶CR率 5 2 %明显高于对照组 3 2 % (P <0 .0 5 ) ,实验组口腔黏膜反应 ,牙龈酸痛、视力下降、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放射性皮肤反应、放射性咽炎、放射性中耳炎、口干发生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鼻咽癌放疗采用低熔点不规则挡块等中心照射新技术能提高鼻咽部原发灶局部控制率和有效保护周围的正常组织器官 ,减少周围正常组织和器官的损伤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值得推广使用 。
陈昱明张纯成奇峰吴伟艺
关键词:鼻咽部肿瘤放射疗法
后程逐步递量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分析
2006年
目的:观察后程逐步递量加速超分割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72例T3-4N0-1M0期鼻咽癌随机分为常规分割放疗组(对照组)及后程逐步递量加速超分割放疗组(研究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照射2Gy/次,5次/周,鼻咽部原发灶DT68-72 Gy/6.8-7.2周,颈部转移灶DT60-70 Gy/6-7周,预防照射DT50 Gy/5周。研究组前3.6周同对照组,然后每周分割剂量逐渐递增,即分割剂量的第1、2、3周分别为1.1Gy/次、1.2 Gy/次、1.3 Gy/次,每天2次,两次间隔时间大于6小时,每周5次,鼻咽部总剂量DT72Gy/6.6周,颈部转移灶DT60-70 Gy/6-7周,预防剂量DT50 Gy/5周。结果:放疗结束后3个月,研究组和对照组原发灶CR、PR率分别为77.8%、22.2%和55.6%、44.4%(P<0.05),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研究组急性放射性反应高于对照组,但是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程逐步递量加速超分割放疗能提高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急性放射性反应患者可以耐受,远期疗效和后期放射损伤有待进一步随诊观察。
陈昱明张纯成奇峰
关键词:鼻咽癌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