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果 作品数:23 被引量:117 H指数:7 供职机构: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四川省科技攻关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基于“脏腑别通”理论从心胆论治代谢相关性脂肪肝病伴焦虑抑郁 2025年 代谢相关性脂肪肝病(Metabolic-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 MAFLD)患者的精神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在中医理论中,心胆调节情志,心胆失调不仅与焦虑、抑郁等情志疾病相关,也可能影响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尤其是代谢相关性脂肪性肝病,故以“脏腑别通”理论为基础,从心胆脏腑相通、经络相连为切入点,揭示焦虑抑郁状态下的代谢相关性脂肪肝病的中医基本内涵,提出“心胆同治,调肝安神”之治法,通过调理心胆气机,缓解焦虑抑郁情志障碍,拓展MAFLD伴焦虑抑郁的临床诊疗思路,为身心兼治的综合治疗方案提供中医理论支持与实践依据。Mental health problems of patients with Metabolic-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 (MAFLD) have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In the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eart and gallbladder regulate emotions, and heart and gallbladder disorders are not only related to emotional diseases such as anxiety and depression, but also related to emotional diseases. It may also affect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metabolic diseases, especially metabolism-related fatty liver disease. Therefore, based on the theory of “Zangfu Bietong” and starting from the heart-gallbladder and viscera connection and meridians connection,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metabolism-related fatty liver disease in the state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s revealed, and the treatment method of “heart-gallbladder combined treatment, regulating the liver and soothing the mind” is proposed. Alleviate anxiety and depression emotional disorders, expand the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ideas of MAFLD combined with anxiety and depression, and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and practical basis for the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plan of body and mind. 周雅乔 陈果关键词:焦虑抑郁 清热化瘀中药对急性肝衰竭模型大鼠肝功能及生存期的影响 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清热化瘀中药对急性肝衰竭(acuteliver failure,ALF)模型大鼠肝功能及生存期的影响.方法:采用D-氨基半乳糖(D-GalN)单次腹腔注射构建ALF大鼠模型,125只SD大鼠以是否接受造模和药物干预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复方甘草酸苷组和清热化瘀中药组;每组再以36、96h两个时间点继续随机分为1、2两个亚组,共8组,其中亚组1用于造模后36h取血及肝组织标本,亚组2用于观察96h内大鼠的生存率.以全自动生化分析法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aminotransferase,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白蛋白(albumin,ALB)和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E),全自动血凝分析法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time,PT),常规HE染色作肝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模型组、复方甘草酸苷组及清热化瘀中药组估计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64.6、71.9、83.3h;log-rank检验提示清热化瘀中药组累积生存率高于模型组(2=4.428,P<0.05).与模型组相比,空白组、清热化瘀中药组和复方甘草酸苷组血清ALT、AST、TBIL及血浆PT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清热化瘀中药组低于复方甘草酸苷组(P<0.01).与模型组相比,空白组、清热化瘀中药组和复方甘草酸苷组在血清ALB和CHE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清热化瘀中药组高于复方甘草酸苷组(P<0.01).与模型组相比,清热化瘀中药组和复方甘草酸苷组肝组织损伤程度积分明显下降(1.84±0.13,2.85±0.20vs3.56±0.24,均P<0.01),清热化瘀中药组低于复方甘草酸苷组(P<0.01).结论:清热化瘀中药可显著减轻D-GalN诱导急性肝衰竭大鼠肝细胞的损伤,改善肝功能及肝脏病理并降低ALF模型大鼠的病死率、延长生存期,对ALF患者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张扬 扈晓宇 骆建兴 陈果 高舒迪关键词:急性肝衰竭 清热化瘀 证候 调神针法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腹泻型IBS(肝郁脾虚证)疗效及血浆SP、VIP的影响 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研究调神针法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肝郁脾虚证)疗效及血浆P物质(substance P,SP)、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的影响.方法:将108例入组病例随机分到治疗组及对照组,各为54例.治疗组给予真刺头针胃区(双)和头针肠区(双),假刺天枢(双)、足三里(双)、太冲(双)治疗;对照组给予真刺天枢(双)、足三里(双)、太冲(双),假刺头针胃区(双)和头针肠区(双)治疗.疗程均为4 wk.观察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疗效及血浆SP、VIP水平.结果:共有96例(治疗组49例)患者完成4wk的研究.临床证候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89.80%(44/49)vs65.96%(31/47),P<0.05].疗程结束后治疗组、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开始前明显降低[(26.4±3.6)vs(8.5±1.8);(25.3±2.5)v s(15.6±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下降幅度比对照组大[(8.5±1.8)vs(15.6±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治疗组、对照组血浆SP、VIP水平均较治疗开始前明显降低:两组SP:[(43.68±15.15)vs(22.08±11.47);(45.24±15.07)vs(34.52±14.76)];两组VIP:[(38.44±13.57)vs(16.31±13.72);(37.13±10.19)vs(25.47±12.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SP、VIP水平下降幅度均较对照组大[(22.02±11.47)vs(33.52±14.76);(16.31±13.72)vs(25.47±12.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中治疗组、对照组均未发现不良反应病例及血清学转换患者.结论:调神针法可显著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腹泻型IBS(肝郁脾虚证)疗效,且优于传统针灸疗法;调神针法可通过影响血浆SP、VIP含量进而通过调节脑-肠轴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腹泻型IBS(肝郁脾虚证)临床症状. 陈果 骆建兴 扈晓宇关键词:肝郁脾虚证 P物质 血管活性肠肽 利湿活血中药联合小剂量干扰素治疗老年慢性丙型肝炎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小剂量干扰素治疗老年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慢性丙型肝炎诊断标准的6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小剂量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基础上加用利湿活血中药治疗,疗程12个月,随访6个月;对照组30例,小剂量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疗程及随访时间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完全显效63.3%,对照组33.3%,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症状积分在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好转(P<0.05)。结论中药联合小剂量干扰素治疗老年慢性丙型肝炎较传统治疗更为安全,有效,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陈婧 魏超 扈晓宇 钟森 陈果 曲俊彦 张传涛关键词:小剂量干扰素 老年 慢性丙型肝炎 从温补正气探析乙肝病毒变异后的补救治疗 被引量:4 2014年 以气、阴阳平衡学说、五行学说等角度为切入点,从整体观方面揭示乙肝病毒变异后的发病本质,挖掘温补正气法指导乙肝病毒变异后的补救治疗意义,指出本病以变异且活跃的乙肝病毒被再次诱发,且无力透邪外出之正气相对亢进,以致邪正持续激烈交争为特点,提出以温补因势利导为重,以驱邪直挫邪势为辅的治疗原则。 陈果 骆建兴 扈晓宇 张扬 王艳艳关键词:整体观 大剂量清热化瘀中药对乙型肝炎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生存影响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28 2012年 背景: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liverfailure,ACLF)是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在急性诱因作用下,出现的以黄疸、凝血障碍、腹水和(或)肝性脑病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严重的临床综合征,病死率达65%-93%。对如此严重的疾病,进行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涉及伦理问题。因此,在探索新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时,可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目的:对大剂量清热化瘀中药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ACLF热毒瘀结证进行疗效和安全性评价。设计、场所、受试者和干预措施: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住院病房中符合纳入标准的乙型肝炎相关性ACLF患者,全部病例均行“经典的西医综合治疗”方案,以是否自愿接受中医药辨证治疗分为治疗组(,2=:=66)及对照组(72-32)。两组均干预12周。主要结局指标:评价治疗后3个月(治疗结束时)两组非肝移植患者的生存率。观察治疗前及治疗4、8和12周后的非肝移植患者的总胆红素(totalbilirubin,TBiL)、白蛋白(albumin,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aminotransferase,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及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activity,PTA)等,并观察治疗前及治疗结束时的中医证候积分、并发症情况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n=66)死亡21例(31.8%),对照组(n-32)死亡19例(59.49/5),两组存活及死亡病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75,P〈0.01)。在治疗12周期间,治疗组和对照组估计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69。9、47.2d;治疗组累积生存率高于对照组,经log-rank检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4、8、12周时,治疗组血TBiL、ALT、AST、ALB、PTA等指标均改善,且均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治疗12周后,� 扈晓宇 张扬 陈果 钟森 范昕建关键词:肝功能衰竭 清热化瘀 队列研究 浅析分期论治乙型肝炎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的辨治思想 被引量:11 2013年 乙肝病毒(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有关自然史研究表明,如不给予有效干预,约25%~40%的慢性HBV感染者最终将死于包括肝衰竭在内的HBV相关严重疾病。 骆建兴 扈晓宇 张扬 陈果 林武关键词:慢加急性肝衰竭 乙型肝炎相关性 慢性HBV感染者 分期论治 辨治 自然史 “肝-脑-肠轴”与中医脏腑辨证 被引量:6 2020年 “脑-肠轴”和“肝-肠轴”学说在胃肠、肝脏及中枢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的治疗中已得到了学者的广泛认同,但将这两种学说联系起来提出的“肝-脑-肠轴”研究偏少。一方面“肝-脑-肠轴”概念的提出可延伸“脑-肠轴”、“肝-肠轴”两种学说的覆盖范围,并将脑、肝、肠从病理生理上有机地结合起来,为相关疾病提供新的干预手段和治疗措施;另一方面探讨其在中医学理论中气化相通的脏腑辨证关系,可从中医视角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相关疗法。 陈果 胡贤哲关键词:脑-肠轴 肝脾相关 “温肾方”对超高ALT水平(20ULN≤ALT≤30ULN)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观察“温肾方”对超高ALT水平(20ULN≤ALT≤30ULN)HBeAg阳性肾阳虚型慢乙肝患者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前瞻性RCT研究设计,入组60例病例(治疗组29例、对照组31例)。两组住院期间均给予替比夫定... 陈果关键词:温肾方 肾阳虚型 临床疗效 四川省流行性感冒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2023版) 被引量:12 2023年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由甲型流感病毒H1N1、H3N2亚型及乙型流感病毒Victoria和Yamagata系导致。典型表现为高热、头痛、肌痛、全身不适,部分患者伴有呼吸道症状。每年呈季节性流行,多数具有自限性,但是少数高危人群可发生重症表现,甚至导致死亡。诊断需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主要治疗措施为抗病毒治疗和对症治疗,重症患者需积极支持治疗。有效预防措施包括接种流感疫苗、药物预防及采取经呼吸道传播疾病标准预防措施。本共识集四川省内从事流感诊治中西医相关学科专家讨论制定,旨在为医疗机构临床医生在流感规范诊疗提供指导。 王蜀强 曾俊 万朝敏 何涌泉 黄仁刚 石伟 周丽君 袁珩 蒋黎 范娟 张扬 陈婧 陈果 肖玲辉 杨阳 杨勇 崔小娇 梅劼 蒲红 雷学忠 曾义岚 吴刚 胡章勇 刘凤君 章晓红 陈云凤 万雪梅 侯艳 杨仁国 闫力婷 扈晓宇 杨兴祥关键词:流行性感冒 中西医结合 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