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俊伟

作品数:249 被引量:787H指数:17
供职机构:青岛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6篇专利
  • 104篇期刊文章
  • 8篇学位论文
  • 7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2篇建筑科学
  • 14篇交通运输工程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经济管理
  • 4篇化学工程
  • 4篇机械工程
  • 3篇水利工程
  • 3篇医药卫生
  • 2篇天文地球
  • 2篇矿业工程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文化科学
  • 2篇文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政治法律
  • 1篇历史地理
  • 1篇理学

主题

  • 66篇管桩
  • 30篇混凝土
  • 22篇地基
  • 22篇沉桩
  • 22篇传感
  • 21篇静压
  • 19篇载力
  • 19篇荷载
  • 18篇混凝土管桩
  • 18篇建筑
  • 17篇压桩
  • 16篇黏性土
  • 14篇桩基
  • 14篇锚杆
  • 13篇开口管桩
  • 13篇加载
  • 12篇地基基础
  • 12篇土塞
  • 12篇剪切
  • 11篇桩土

机构

  • 219篇青岛理工大学
  • 40篇浙江大学
  • 9篇浙江理工大学
  • 4篇哈尔滨工业大...
  • 4篇浙江工业大学
  • 3篇中国冶金科工...
  • 3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青岛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青岛港集团有...
  • 2篇中建八局第二...
  • 2篇青岛港国际股...
  • 2篇中铁十局集团...
  • 2篇中建八局轨道...
  • 1篇河海大学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广州大学
  • 1篇福州大学
  • 1篇河北建筑工程...
  • 1篇山东科技大学

作者

  • 249篇刘俊伟
  • 61篇张明义
  • 49篇白晓宇
  • 44篇王永洪
  • 37篇于秀霞
  • 29篇朱娜
  • 22篇李晓玲
  • 20篇张忠苗
  • 13篇陈建强
  • 12篇王明明
  • 10篇贾玉跃
  • 9篇俞峰
  • 8篇管晓明
  • 8篇苗吉军
  • 7篇闫楠
  • 6篇王玉田
  • 6篇马振国
  • 6篇王迅
  • 6篇刘延春
  • 6篇赵洪福

传媒

  • 14篇岩土力学
  • 14篇青岛理工大学...
  • 11篇岩土工程学报
  • 10篇工业建筑
  • 5篇水利与建筑工...
  • 4篇浙江大学学报...
  • 3篇光电子.激光
  • 3篇振动.测试与...
  • 3篇工程勘察
  • 3篇地下空间与工...
  • 2篇水利水电技术
  • 2篇岩石力学与工...
  • 2篇材料导报
  • 2篇广西大学学报...
  • 2篇科学技术与工...
  • 2篇河南理工大学...
  • 1篇工程地质学报
  • 1篇硅酸盐通报
  • 1篇重庆建筑大学...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年份

  • 5篇2025
  • 23篇2024
  • 25篇2023
  • 22篇2022
  • 13篇2021
  • 21篇2020
  • 28篇2019
  • 34篇2018
  • 15篇2017
  • 9篇2016
  • 4篇2015
  • 7篇2014
  • 3篇2013
  • 7篇2012
  • 8篇2011
  • 11篇2010
  • 3篇2009
  • 7篇2008
  • 3篇2007
  • 1篇1900
2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群桩压入挤土效应的解析计算及试验对比被引量:1
2014年
采用孔扩张理论对静压桩挤土效应进行模拟计算,假定地基土符合修正剑桥模型,推导得出单桩压入过程中土体位移和孔隙水压力的解析表达式。以此为基础,通过叠加得到群桩压入过程中桩周土体挤土效应的理论解答。同时,在杭州地区进行了群桩静力压入的现场试验,发现桩周土体的水平位移随离排桩的距离呈指数衰减。解析计算值与试验结果较接近,证明了该模拟计算方法的有效性。
刘俊伟尚文昌
关键词:挤土效应土体位移
一种实验室自行控制沉桩装置
本实用新型属于交通运输及建筑试验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实验室自行控制沉桩装置,利用液压油缸与高压油泵和作为控制器的加载控制器行连接组装成沉桩装置,实验室进行自行控制沉桩时,反力架作为自行控制沉桩的支撑系统,通过齿轮齿条在...
于秀霞黄孝义刘俊伟赵国晓朱娜
文献传递
桩侧横向静载加载装置
本发明涉及桩体加载领域,特别是一种桩侧横向静载加载装置。包括千斤顶系统,千斤顶系统包括千斤顶主体,其中,还包括可抬升式千斤顶推车、加载千斤顶固定系统、加载系统,千斤顶系统通过加载千斤顶固定系统安装在可抬升式千斤顶推车上,...
刘俊伟 贾宁 吕絮 代邢可陈建强于秀霞
文献传递
软黏土与粉土互层中开口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性状研究(英文)被引量:1
2011年
对软黏土与粉土互层中静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相关性状进行了现场试验研究。试验结果显示,桩周土体中不同深度处的超孔隙水压力在沉桩过程中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回归分析得出两个不同深度处的对数表达式,用以描述最大超孔隙水压力与初始竖向有效应力的比值随距离参数的变化规律。测斜试验结果说明,群桩施工过程中土体最大水平位移发生在渗透性相对较差的淤泥质黏土层中。单桩沉桩过程中,地面的隆起量随沉桩深度不断增加,但主要的隆起量发生在桩体位于浅层时。贯入过程中,开口管桩的管壁端阻与静力触探锥尖阻力显示出极为相似的变化规律,且两者之间的比值不随贯入深度和土塞高度的变化而改变。上硬下软的土层分布易形成闭塞现象,而上软下硬的情况则易导致土塞的滑动。分析认为开口管桩直径越大管壁越薄,形成的土塞高度则越大。
刘俊伟张忠苗张乾青谢志专
关键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超孔隙水压力土体位移土塞
王鏊研究
本论文以明代中叶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王鏊作为研究对象。论文的上编从生平、交游、哲学和政治思想、文学思想和创作四个方面对他作了系统而全面的考察。在生平方面,本论文重点分析了王鏊家族从商人到儒士的转变过程,他在科举上取得的成...
刘俊伟
关键词:生平交游
粉土与淤质互层土中管桩压入过程孔隙水压力试验研究被引量:13
2010年
为了解管桩沉桩过程中孔隙水压力的变化情况,通过对杭州萧山某工地的沉桩挤土效应进行现场监测,得出以下结论:场地中央的超孔隙水压力明显大于应力释放孔两侧相应深度处的超孔隙水压力,且应力释放孔内侧的超孔隙水压力也要大于应力释放孔外侧同一深度的超孔隙水压力;超孔隙水压力的动态变化规律绝大多数呈先增长后减少的趋势,沉桩距离较远时,超孔隙水压力整体变化呈缓慢增长趋势,而沉桩距离较近的时候,超孔隙水压力变化多呈先增长后减少趋势;本工程3~7m左右为粉土与淤泥质土的交界面,由于粉土与淤泥质土的渗透性不同,导致超孔隙水压力在3~7m左右会发生突变;PTC-500(65)管桩沉桩时,周围超孔隙水压力的变化明显要大于PTC-400(60)管桩沉桩时周围超孔隙水压力的变化。当沉桩距离小于5m的时候,超孔隙水压力变化比较明显;当沉桩距离超过5m的时候,超孔隙水压力变化逐渐减缓,趋于均速。
张忠苗谢志专刘俊伟张乾青
关键词:管桩孔隙水压力
基于光纤光栅传感技术的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高温高压测试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针对预应力高强混凝土(PHC)管桩高温高压蒸压养护的生产工艺,在3根PHC管桩生产过程中分别绑扎光纤布拉格光栅(FBG)传感器。为了避免温度对FBG传感器的影响,在PHC管桩进蒸压釜之前对FBG传感器光纤尾纤和FC接头采取隔热保护措施,同时在预应力混凝土钢棒上绑扎FBG传感器,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如果不采取隔热处理,试验选用的FBG传感器在180℃高温、1 MPa高压下不能存活;采取隔热处理后,植入PHC管桩的FBG传感器存活率极高。FBG温度传感器受高温噪声影响,产生噪声波长,恢复常温后仍无法继续进行桩身温度测试,FBG应变传感器蒸压养护12 h后恢复正常工作,可以用于压桩过程中桩身的应变测试。
王永洪张明义张明义朱娜
关键词:光纤光栅传感技术高温高压FBG传感器隔热处理波长变化
接触面粗糙度对黏性土-混凝土界面剪切特性影响研究被引量:9
2017年
通过大型恒刚度直剪仪,研究粗糙度对黏性土-混凝土界面剪切力学性能的影响。对粗糙度为Ⅰ、Ⅱ、Ⅲ、Ⅳ4个等级的混凝土界面分别施加25,50,100,150 k Pa的法向应力,探寻界面粗糙度对黏性土-混凝土界面剪切应力和强度参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界面剪应力-剪切位移曲线呈现折线形和双曲线形,应变软化现象较明显;界面法向应力越大,最大剪应力和破坏剪切位移越大;界面粗糙度等级越高,最大剪应力和破坏剪切位移越大,在法向应力为150 k Pa时,Ⅳ级界面和Ⅰ级界面曲线达到峰值时,最大剪应力分别为94.57,67.14 k Pa,最大剪应力的破坏剪切位移分别为15.80,10.42 mm;Ⅳ级界面摩擦角和黏聚力分别是Ⅰ级界面的1.3,1.46倍,界面粗糙度等级越高,界面摩擦有效系数和黏聚力有效系数越大。
王永洪张明义张明义刘俊伟
关键词:土力学黏性土法向应力粗糙度
圆形中空夹层拼接柱及其施工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圆形中空夹层拼接柱及其施工方法,属于建筑钢结构施工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由至少两个骨架单元垂直插接固定形成的外圆管柱,以及固定于外圆管柱内的内圆管柱构件,外圆管柱的内壁均焊接有至少一个防脱槽;内圆管柱构件包括...
牟犇庞力艺杨国涛胡海涛刘俊伟
文献传递
复合断面隧道受侧方沉桩影响的模型试验研究
2024年
打桩施工产生的冲击荷载和挤土效应可通过地层传递到隧道结构,需进行控制和监测来保证地铁隧道的正常运营。基于青岛地区的地层工况,采用室内模型试验研究复合断面隧道受旁侧沉桩施工的影响。试验中考虑了单桩、群桩、沉桩深度与桩隧间距等因素,研究沉桩对既有隧道附加弯矩和振动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桩隧间距的增大,隧道的附加弯矩逐渐减小,附加弯矩的分布形态基本呈现出了隧道顶部和底部远离中心点位、左右两端靠近中心点位的趋势。当沉桩深度超过某一定值时,沉桩深度和桩隧间距对隧道振速有明显的影响。模型试验揭示了复合地层中沉桩施工对临近既有隧道的受力变形和动力响应规律,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况下隧道监测提供参考。
吴长官刘俊伟
关键词:隧道沉桩模型试验附加弯矩振速
共2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