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葳
- 作品数:47 被引量:283H指数:11
-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协和医院青年科研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内科住院医师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成绩和培训表现相关性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评价内科住院医师培训前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成绩和培训表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进入北京协和医院参加内科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医学毕业生共53名,在培训开始前进行多站式OSCE考试并记录成绩。在第一年培训期间,每月由不同岗位的带教老师根据其轮转综合表现进行评估,统计获得其12个月后的年度考评成绩。将上述2项成绩进行相关性检验,检查其关联性。结果培训前医学教育年限更长的住院医师,OSCE考试成绩更高;年度考评成绩和OSCE总成绩高度相关,相关性系数为0.68(P<0.01)。各站点中,机考理论、病史采集、病历书写等站点的成绩与年度考评成绩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4。结论培训前OSCE成绩可以较好地预测住院医师的轮转表现,为住院医师的分层培训提供重要依据。
- 范俊平周婧雅秦岭张晟瑜叶葳潘慧李航
- 关键词: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
-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继发范科尼综合征1例
- 2023年
-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为一类自身免疫性疾病,部分患者可合并肾脏累及,其中肾小管酸中毒为常见累及形式,但较少同时出现范科尼综合征。该文报道1例因乏力、肾功能不全及胆管酶异常起病的66岁女性患者,表现为Ⅱ型肾小管酸中毒及完全性范科尼综合征,抗线粒体抗体强阳性,合并高IgM血症及Ⅲ型冷球蛋白血症。肾活检病理符合间质性肾炎改变,电镜下可见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形态异常。经足量激素治疗后肾功能部分改善,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恢复正常。
- 滕菲叶葳文煜冰李雪梅郑可
- 关键词:胆汁性间质性范科尼综合征肾小管酸中毒
- 抗肾小球基底膜病临床病理及血浆置换疗效分析被引量:14
- 2011年
- 目的分析抗肾小球基底膜(GBM)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评价双膜血浆置换(DFPP)清除抗GBM抗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999年10月至2010年5月确诊为抗GBM病的35例住院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分为3组:组Ⅰ:24例严重肺出血或急进型肾小球肾炎(RPGN)者,接受甲泼尼龙(7.5~15mg·kg^-1·d^-1,3~5d)冲击和(或)DFPP治疗,后续以泼尼松(1.0mg·kg^-1·d^-1)和(或)环磷酰胺(CTX0.1g/d);组Ⅱ:5例无严重肺出血或RPGN者予泼尼松和(或)CTX治疗;组Ⅲ:5例就诊时已为终末期肾病(ESRD)和1例肾功能正常者未给予免疫抑制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病理特点,连续监测4例患者DFPP治疗前后抗GBM抗体滴度变化情况,计算抗体的清除率。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35例患者平均年龄(41.06±16.55)岁,男女比例4:3;16例(45.7%)患者表现为Goodpasture综合征;18例(51.4%)表现为抗GBM肾小球肾炎。24例接受肾穿刺活检患者中,13例(54.2%)表现为新月体肾小球肾炎;7例患者并发其他肾小球肾炎。组Ⅰ死亡7例,50%患者肾脏长期存活。与组Ⅱ相比,组I患者人院时Scr水平、抗GBM抗体滴度、肾小球新月体比例均显著升高(P〈0.05);老年患者、贫血、入院时Scr水平高(〉300μmol/L)及硬化肾小球比例更高;入院时少尿或无尿、需要血液透析治疗、肾脏预后差更普遍。18例患者的94次DFPP治疗中,无明显出血、低血压;4例连续动态监测抗GBM抗体滴度的患者中,4-6次DFPP后抗GBM抗体转阴,中位清除率为55%。结论根据不同临床表现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有助于改善预后,减少并发症。DFPP能安全有效地清除抗GBM抗体。
- 牟利军陈丽萌左来孟文煜冰李航秦岩李明喜陶建瓴叶文玲徐红叶葳孙阳李雪梅李学旺
- 关键词:肾小球基底膜血浆置换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预后
- 肾小管周毛细血管损伤与原发高血压恶性肾硬化患者临床及长期预后的关系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恶性肾硬化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肾小管周毛细血管(pefitubular capillary,PTC)损伤情况及肾脏长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03年1月1日至2012年3月30日在北京协和医院经肾脏病理诊断的恶性肾硬化(MN)患者52例,获取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对肾活检标本进行CD34染色,对照组为良性肾硬化(BN,17例)和肾小球轻微病变患者(GML,19例),Cox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长期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52例原发性高血压恶性肾硬化患者的男女比例为12:1,平均年龄(34.0±8.2)岁。收缩压最高(230.4±25.0)mmHg,舒张压最高为(156.4±20.6)mmHg,伴有不同程度肾功能损害和蛋白尿。肾脏病理中。肾小球硬化指数、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的程度与eGFR和尿蛋白水平相关(P〈0.01)。经过有效降压治疗,血压达标率显著提高(76.9%比3.7%,P〈0.01);血肌酐显著降低[(376.4±263.8)μmol/L比(486.8±375.7)μmol/L,秩和检验P〈0.01],24h尿蛋白量显著改善[(1.10±0.70)g比(2.04±1.26)g,P〈0.01,n=211。恶性肾硬化组肾脏PTC面积比例显著低于BN组和GML组,并与Scr(r=-0.553,P=0.001)、eGFR(r=0.476,P=0.004)显著相关。中位随访74个月,1年、5年和10年的肾脏累积存活率为90%、64%和23%。Kaplan—Meier分析显示PTC面积比例较高者肾脏生存时间更长[(114.8±12.4)个月比(63.0±8.3)个月,Log.Rank检验矿:5.312,P〈0.05]。单因素Cox风险回归分析提示血压控制不达标、出院时eGFR〈30ml·min^-1·(1.73m^2)^-1、PTC面积比例低、。肾小管间质损伤重、贫血是肾脏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多因素Cox风险回归分析提示血压控制不达标(RR=3.89,95%CI1.75—8.65,P=0.001)和出院时eGFR〈30ml·min^-1·(1.73m^2)^-1(RR=4.27,95%CI1.40—13.09,P=0.011)为肾脏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恶性肾硬化患者传统血管病变与临床资料相关性欠佳,PTC面积比例与肾功能相关性好。血压控制不达标和出院时eGFR〈30ml·min
- 夏鹏郎珈馨文煜冰施潇潇王海云郑可叶葳蔡建芳叶文玲于阳李航李明喜李雪梅李学旺陈丽萌
- 关键词:高血压肾硬化毛细血管预后
- 临床病例讨论第424例——间断水肿、活动后憋气六个月
- 2013年
- 病历摘要
患者男,20岁。因间断水肿、活动后憋气6个月于2012年3月14日人院。患者1岁时被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6个月前无诱因出现周身水肿伴乏力,以颜面及双下肢为著,活动耐量明显下降,中等强度活动后即出现胸闷、憋气症状,夜间不能平卧。间断鼻腔出血,咳黄色痰,偶带血丝,无明显胸痛、呼吸困难、尿量减少等症状,病程中自觉无发热。
- 戴佳原叶葳田庄朱燕林范洪伟沈敏赵大春李学旺
- 关键词:水肿临床病例憋气鼻腔出血活动耐量
- 医学生临床见习前情境教学的实践探讨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探讨在医学生临床见习前开展情境讨论式教学的效果。方法采用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SP)模拟临床中常见棘手情境,对某医学高校即将进入临床见习的2008级全部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共84名)进行临床沟通教育辅导。通过五分类变量问卷调查与回访评估教学效果。采用Epidata 3.0录入数据,并采用SPSS 15.0对问卷进行描述性分析和构成比比较。结果35.4%(29名)和63.4%(52名)学生分别喜欢和认可本次培训;90.2%(74名)学生认为本次培训案例难度适中;77.3%(65名)学生认为有必要在见习前开展情境教学课程。结论临床见习前开展情境讨论式教学是一种很有效的医患沟通教学模式,能启迪学生深入思考临床工作中的沟通注意事项和应对方式。
- 缪建春王琦琦黄晓明叶葳管远志高小惠杨萍
- 关键词:情境教学医学教育标准化病人
- 标准化病人规范化培训(一)——点评训练的需时研究被引量:16
- 2016年
- 目的摸索标准化病人规范化点评的培训时间。方法选取1例资深标准化病人和1例资历较浅的标准化病人,1位资深标准化病人培训师进行临床问诊点评训练。结果 2位标准化病人都能较好地完成要点点评,都需要至少4次点评训练,可以基本完成规范的"三明治"式点评。结论培训过的标准化病人的规范化点评训练课程至少需安排4次,2 h。
- 严雪敏缪建春黄晓明叶葳李琦潘慧杨萍
- 关键词:标准化病人
- 加强总住院医师制度在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作用被引量:26
- 2016年
- 总住院医师制度是医院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内科总住院医师身处医疗、教学第一线,可以在医疗、教学、管理等方面全面促进住院医师的素质提高。坚持并加强总住院医师制度在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作用,对规范化培训的成功有重要意义。
- 张晟瑜叶葳刘忻超郑威扬李航潘慧
- 关键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 糖皮质激素治疗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肾小球肾炎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分析糖皮质激素(GC)治疗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肾小球肾炎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1日至2015年5月31日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经皮肾活检、临床资料保存完整的81例ANCA相关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重新进行病理分型,对诱导治疗阶段接受GC冲击和未冲击治疗患者的肾脏总体缓解率、感染及死亡情况进行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NCA相关性肾小球肾炎近期预后的因素。结果 81例患者中,49例(60. 5%)在诱导缓解期同时联合GC冲击治疗,32例(39. 5%)未联合GC冲击治疗。冲击组患者基线时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0)明显低于未冲击组患者(t=3. 003,P=0. 015),24 h尿蛋白(24 h UP)(t=-2. 394,P=0. 002)、伯明翰系统性血管炎活动评分(BVAS)(t=0. 049,P=0. 013)明显高于未冲击组患者;两组患者的环磷酰胺(CTX)累积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 336,P=0. 245)。冲击组患者治疗6个月时的肾总体缓解率明显低于未冲击组(48. 7%比79. 3%;X^2=6. 591,P=0. 02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基线24 h UP (t=6. 222,P=0. 017)、eGFR0 (t=3. 727,P=0. 046)及病理分型(X^2=7. 654,P=0. 045)与6个月时肾总体缓解率显著相关;进一步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新月体型是6个月时肾总体缓解率的独立影响因素(新月体型相较硬化型OR=20. 63,95%CI:2. 217~191. 973,P=0. 008),GC冲击治疗与肾总体缓解率无关(OR=0. 271,95%CI:0. 062~1. 179,P=0. 082)。6个月内共有37位患者新发感染,冲击组的感染率(55. 1%,27/49)明显高于未冲击组(31. 3%,10/32)(P=0. 042)。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GFR0 (t=1. 912,P=0. 049)、基线BVAS (t=-3. 360,P=0. 001)、是否GC冲击治疗(X^2=6. 249,P=0. 014)与6个月内新发感染相关;进一步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基线BVAS是6个月内感染事件的唯一影响因素,BVAS每增加1分,感染风险为1. 089倍(OR=1. 089,95%CI:1. 006~1. 179,P=0. 034)。结论新月体较硬化型
- 吴海婷李航叶葳蔡建芳文煜冰陈丽萌李明喜李雪梅
- 关键词:预后影响因素
- 血红蛋白变异对维持性血透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
- 王颖秦岩蔡建芳叶葳夏京华李明喜李雪梅李学旺陈丽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