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勇

作品数:58 被引量:394H指数:11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0篇期刊文章
  • 8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8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关节
  • 8篇术后
  • 8篇超声
  • 7篇镇痛
  • 7篇神经传导阻滞
  • 7篇气管
  • 7篇细胞
  • 7篇镜检
  • 7篇插管
  • 6篇手术
  • 6篇通气
  • 5篇气管插管
  • 5篇麻醉
  • 5篇超声引导
  • 4篇置换术
  • 4篇神经阻滞
  • 4篇湿化
  • 4篇术后镇痛
  • 4篇胃镜
  • 4篇氯胺酮

机构

  • 58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 1篇江苏省中医院
  • 1篇苏州大学
  • 1篇南通市第三人...
  • 1篇南通市第二人...
  • 1篇南京市雨花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淮安市淮安医...

作者

  • 58篇张勇
  • 18篇王晓亮
  • 16篇鲍红光
  • 11篇徐亚杰
  • 10篇尹加林
  • 8篇张文文
  • 7篇史宏伟
  • 6篇王宏宇
  • 5篇方兆晶
  • 4篇赵倩
  • 3篇斯妍娜
  • 3篇韩流
  • 3篇谢欣怡
  • 3篇蒋宇智
  • 3篇单涛
  • 3篇施韬
  • 2篇王振红
  • 2篇刘佳
  • 2篇陈利海
  • 2篇沈妍

传媒

  • 7篇临床麻醉学杂...
  • 6篇中华麻醉学杂...
  • 6篇中国医师杂志
  • 3篇中国临床研究
  • 2篇实用药物与临...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临床超声医学...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中国耳鼻咽喉...
  • 1篇吉林医学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江苏医药
  • 1篇广西医学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重庆医学
  • 1篇江苏卫生事业...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年份

  • 1篇2025
  • 11篇2024
  • 8篇2023
  • 9篇2022
  • 4篇2021
  • 3篇2020
  • 7篇2019
  • 6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1
  • 3篇2009
  • 1篇2006
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颈内静脉穿刺超声定位教学作用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评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超声辅助颈内静脉穿刺教学的应用效果。方法28名在麻醉科规范化培训的非麻醉专业住院医师,在经过颈内静脉穿刺理论培训和模型上操作培训后,每位住院医师分别使用解剖定位法和超声定位法实施颈内静脉穿刺各1例。记录并比较两种方法首次穿刺置管成功率、总穿刺置管成功率、总穿刺置管所用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问卷调查住院医师对教学的满意度和操作前的自信度。结果与解剖定位法比较,超声定位法首次穿刺置管成功率及总成功率均较高(均P<0.05);超声定位从开始定位到穿刺置管成功用时(10.2±1.1)min,解剖定位法用时(11.1±1.3)min,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解剖定位法有6例出现局部血肿,明显高于超声定位法(P<0.05)。问卷评分调查显示,住院医师对超声辅助定位下的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教学方法满意度和操作自信度评分均高于解剖定位法(均P<0.05)。结论颈内静脉穿刺超声定位置管较传统解剖定位法更加安全、有效。颈内静脉穿刺超声定位教学规培住院医师满意度高,可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推广。
尹加林王振红张勇王晓亮施韬
关键词:超声颈内静脉穿刺
七氟醚联合纤维支气管镜表面麻醉在困难气道插管中的应用被引量:23
2019年
目的观察在困难气道患者中采用七氟醚联合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表面麻醉下保留自主呼吸气管插管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择期行手术治疗困难气道患者48例,男25例,女23例,年龄18~65岁,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组)和七氟醚组(S组),每组24例。两组患者均进行鼻腔准备,C组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1μg/kg且于15 min内输完,继以0.2μg·kg-1·h-1维持;采用纤支镜引导经鼻于咽部、声门上及声门周围各喷洒2%利多卡因2 ml,90 s后于声门下喷洒2%利多卡因2 ml,90 s后采用纤支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S组使用1%七氟醚预充呼吸回路后面罩吸入1%七氟醚开始诱导,每3次呼吸七氟醚浓度增加0.5%直至2.5%,采用上述纤支镜引导下局麻药喷洒方法行表面麻醉并进行插管。记录插管时间和插管一次成功率,入室后(T0)、气管导管进入鼻腔前(T1)、气管导管进入声门即刻(T2)、插管成功后5 min(T3)的SpO2、MAP、HR和Ramsay镇静评分;插管舒适度及随访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插管一次成功率均为100%,插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T2时S组Ramsay镇静评分明显高于C组(P<0.05);T2时S组MAP明显低于C组,HR明显慢于C组(P<0.05),且S组插管过程中舒适度评分和满意度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C组气管插管过程中有1例呛咳,有4例出现体动且回访中2例诉咽痛,S组无一例不良反应,C组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S组(29%vs 0%,P<0.01)。结论七氟醚联合纤支镜引导下表面麻醉用于困难气道插管效果完善,可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降低围插管期不良反应,显著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徐亚杰王晓亮张勇谢欣怡鲍红光尹加林
关键词:七氟醚经鼻气管插管困难气道
胃镜喉罩在无痛超声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评价胃镜喉罩应用于无痛超声胃镜检查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该院行无痛超声胃镜检查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胃镜喉罩组和气管插管组。记录两组患者插管前(T0)、插管后1 min(T_(1))、拔管前1 min(T_(2))和拔管后1 min(T_(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pO_(2))、T_(1)至T_(2)时点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_(2))和气道峰压;同时记录麻醉药用量、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和PACU监护时间;记录反流误吸及术后咽喉部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T_(1)至T_(2)时点PetCO_(2)及气道峰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时点比较,气管插管组T_(1)至T_(3)时点MAP明显升高,HR明显增快,且相应时点均高于胃镜喉罩组(P<0.05);胃镜喉罩组麻醉药用量少于气管插管组,拔管时间和PACU监护时间短于气管插管组,术后咽部不适明显少于气管插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反流误吸发生。结论胃镜喉罩应用于无痛超声胃镜检查,术后患者咽喉部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较气管插管有一定优势。
谭其莲单涛斯妍娜王晓亮张勇侯丕红张慧敏
关键词:超声胃镜气管插管心率
艾司氯胺酮复合瑞马唑仑在肥胖患者无痛胃镜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24年
目的 评价在肥胖患者无痛胃镜中应用艾司氯胺酮复合瑞马唑仑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22年1月至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和南京市第一医院择期行无痛胃镜的患者13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艾司氯胺酮+瑞马唑仑组(S组,n=69)和丙泊酚+瑞芬太尼组(C组,n=69)。比较两组患者术中低氧血症发生率,麻醉诱导时间、检查时间、麻醉后监护室(PACU)监护时间以及医师满意度。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_0)、进镜时(T_1)以及退镜时(T_2)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并记录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S组患者低氧血症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34.78%(24/69)vs 56.52%(39/69),χ^(2)=6.571,P=0.010],麻醉诱导时间短于C组[(23.17±2.57) s vs(24.71±2.12) s,t=3.840,P<0.01]。与C组相比,S组患者的PACU监护时间较短[(14.74±1.46) s vs(17.06±1.87) s,t=8.123,P<0.01]、消化内科医生满意度[89.86%(62/69)vs 75.36%(52/69),χ^(2)=5.044,P=0.025]与麻醉医生满意度[92.75%(64/69)vs 71.01%(49/69),χ^(2)=10.991,P=0.001]较高。T_1时C组MAP显著低于S组、HR显著高于S组(P<0.05)。C组有9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S组有5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无其他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与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相比,瑞马唑仑复合艾司氯胺酮应用于肥胖患者无痛胃镜检查时,低氧血症发生率降低,安全性较高。
翁立阳杨玉春毛菇张勇谢力
关键词:无痛胃镜肥胖平均动脉压恶心
慢病毒载体介导的针对端粒酶的RNA干扰技术治疗肝癌的体内外研究
肝脏肿瘤是亚洲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初次诊断多数为晚期。传统的手术、放疗及化疗等治疗效果欠佳。因此明确其发生发展机理,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已成为当今普通外科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肿瘤发生的机制主...
张勇
关键词:肝癌端粒酶人端粒酶催化亚基慢病毒载体TUNEL法人肝癌细胞系HEPG2
文献传递
不同容量罗哌卡因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对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影响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比较髋关节置换手术中不同容量罗哌卡因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0月至2023年2月南京市第一医院择期全麻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54例,均于全麻前接受超声引导下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其中,采用高容量(浓度0.375%,40 ml)罗哌卡因施行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者27例(高容量组),采用常规容量(浓度0.375%,15 ml)罗哌卡因者27例(常规容量组)。记录术后4 h(T_(1))、6 h(T_(2))、12 h(T_(3))、24 h(T_(4))的疼痛评分(VAS评分),患者自控镇痛泵的首次按压时间,T_(4)时舒芬太尼累计用量与镇痛泵按压次数,术中麻醉药消耗量以及手术时长。观察两组患者注射局麻药30 min时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闭孔神经的感觉阻滞程度,评估术后24 h(T_(4))的股四头肌肌力。随访记录局麻药中毒等相关并发症。结果高容量组患者T_(1)、T_(2)、T_(3)的VAS-R及VAS-PA评分低于常规容量组(P<0.05),两组T_(4)时静息疼痛评分(VAS-R)及被动活动疼痛评分(VAS-P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容量组患者术后镇痛泵的首次按压时间晚于常规容量组,而舒芬太尼累计用量和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少于常规容量组(P<0.05);高容量组股神经、闭孔神经及股外侧皮神经感觉神经阻滞率高于常规容量组(P<0.05);高容量组股四头肌肌力低于常规容量组(P<0.05)。两组术中麻醉药的消耗量、手术时长、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容量罗哌卡因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为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提供了有效的镇痛作用,对患者的股四头肌肌力有明显影响。
蒋卫清谭其莲张慧敏程丹张勇尹海玲单涛
关键词:罗哌卡因髋关节置换术镇痛
TBL结合CBL、PBL在麻醉本科临床实习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研究TBL结合CBL、PBL在麻醉本科临床实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00名麻醉本科实习生根据红蓝球分组法分为两组,50例/组。红球-对照组(LBL教学法),蓝球-观察组(TBL+CBL+PBL)。将两组实习生的考核成绩、调查结果以及带教老师对实习生的评价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实习生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带教老师的综合评价分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评价实习兴趣、积极性和满意度三项调查分值,明显是观察组数据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在麻醉本科临床实习中采用TBL+CBL+PBL三种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能够促进学生临床实习期间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临床应用价值高。
张勇王晓亮王宏宇尹加林
关键词:TBLCBLPBL
艾司氯胺酮对全麻下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睡眠及恢复的影响被引量:5
2024年
目的 观察术中使用艾司氯胺酮对全麻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睡眠及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7月至2023年3月南京市第一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雨花分院(雨花医院)择期全麻下行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艾司氯胺酮组。艾司氯胺酮组患者在术中持续输注0.3 mg/(kg·h)的艾司氯胺酮,对照组患者术中持续输注等量的生理盐水。记录两组患者术前1 d及术后第1、3天术后睡眠功能障碍的发生情况及睡眠时间,并在同一时间点行Christensen疲劳评分及焦虑和抑郁评分;在术后第1、3天记录15项恢复质量评分(QoR-15);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患者麻醉恢复室(PACU)时间、术后24 h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艾司氯胺酮组患者术后第1、3天,睡眠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3天,艾司氯胺酮组Christensen疲劳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恢复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艾司氯胺酮组术后24 h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PACU时间、术后焦虑和抑郁评分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根治术中使用艾司氯胺酮可以改善患者术后睡眠及疲劳,促进术后恢复。
周艳鸿谭其莲张勇陶婷
关键词:乳腺癌根治术睡眠
胸肋间筋膜阻滞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胸肋间筋膜阻滞(PIFB)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正中切口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80例,男45例,女35例,年龄44~75岁,BMI 18~30 kg/m 2,ASAⅡ或Ⅲ级,随机分为两组:全麻联合PIFB组(P组)和全麻组(C组),每组40例。P组麻醉诱导后行双侧胸肋间筋膜平面阻滞,C组不行神经阻滞,术后均使用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采用15项恢复质量评分量表(QoR-15)评价术前24 h、术后24、72 h恢复情况,记录诱导前、切皮时、锯胸骨时、关胸时、出手术室时的HR和MAP,拔管后4、8、12 h静息和活动(咳嗽)时VAS疼痛评分。记录术中和术后48 h内舒芬太尼用量、拔管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停留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恶心呕吐、低血压、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和住院期间死亡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P组术后24、72 h QoR-15评分明显升高(P<0.05),拔管后4、8、12 h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中和术后48 h内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P<0.05),拔管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ICU停留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不同时点HR和MAP、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期间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组未发生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结论PIFB可以降低正中切口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术后疼痛,提高术后恢复质量,促进术后康复。
方兆晶张勇王晓亮史宏伟鲍红光赵倩
关键词:心脏瓣膜置换术
早期肺复张预处理策略对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2022年
目的探讨早期肺复张预处理策略对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择期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A组、B组、C组,每组40例。A组患者给予6~8 mL/kg小潮气量机械通气;B组患者在A组通气治疗基础上给予5 cmH_(2)O呼气末正压通气;C组患者在A组通气治疗基础上采用早期肺复张策略。比较3组患者切皮前(T_(0))、体外循环开始前主动脉插管时(T_(1))、体外循环停机后1 h(T_(2))、术后24 h(T_(3))的氧合指数(OI)、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O_(2)]、呼吸指数(RI)、肺动态顺应性(Cdyn)、气道峰压(Ppeak)、心率、平均动脉压(MAP)和中心静脉压(CVP),记录3组患者术后拔除气管导管时间、ICU停留时间、总住院时间及术后24 h低氧血症发生率。结果在T_(1)~T_(2)时,C组的OI、Cdyn均高于其余两组,P(A-a)O_(2)、RI均低于其余两组(均P<0.05);3组患者的Ppeak、CVP比较,以及各时间点组间MAP、心率的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术后气管导管拔管时间均短于A组和B组,术后低氧血症发生率低于A组(均P<0.05),3组患者ICU停留时间与总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于气管插管后立即进行肺复张预处理,短时间内可改善患者的Cdyn与肺氧弥散功能,降低术后24 h低氧血症的发生率,缩短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施韬史宏伟魏海燕张勇
关键词:肺复张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机械通气肺功能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