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玮

作品数:36 被引量:140H指数:7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江苏省临床医学科技专项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哲学宗教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0篇专利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6篇血液
  • 15篇血液透析
  • 10篇内瘘
  • 9篇穿刺
  • 8篇静脉
  • 8篇静脉内
  • 8篇静脉内瘘
  • 7篇动静脉内
  • 7篇动静脉内瘘
  • 6篇护理
  • 5篇血液透析患者
  • 5篇透析患者
  • 5篇尿毒
  • 5篇尿毒症
  • 5篇穿刺法
  • 4篇血液灌流
  • 4篇维持性
  • 4篇维持性血液
  • 4篇维持性血液透...
  • 4篇维持性血液透...

机构

  • 33篇江苏省人民医...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海安县人民医...

作者

  • 36篇徐玮
  • 29篇朱亚梅
  • 26篇马逊
  • 26篇杨家慧
  • 24篇王蓉花
  • 14篇张静
  • 11篇许贤荣
  • 7篇李玲玲
  • 5篇杨健萍
  • 4篇王玲
  • 4篇李诚
  • 3篇杨莉
  • 2篇袁杨刚
  • 2篇李春花
  • 2篇王蓓
  • 2篇吕小林
  • 2篇崔益鸿
  • 2篇邢昌赢
  • 1篇王宁宁
  • 1篇扬家慧

传媒

  • 3篇实用临床医药...
  • 2篇中国血液净化
  • 2篇护理研究(上...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安徽医学
  • 1篇海南医学
  • 1篇海军医学杂志
  • 1篇现代医学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护理研究(中...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全科护理
  • 1篇护理学杂志
  • 1篇空军航空医学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4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6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内瘘针外露穿刺法在血液透析患者穿刺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内瘘针外露穿刺法在血液透析患者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使用锐针绳梯穿刺手法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动静脉内瘘患者100例,最终97例患者完成本研究。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设计,同一患者前3个月采用传统穿刺法作为传统穿刺组,后3个月采用内瘘针外露穿刺法作为外露穿刺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血流量及静脉压力、评估过程疼痛评分、渗血发生率、拔针止血时间及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血流量和静脉压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透析整个过程(进针、透析中间、拔针)中,外露穿刺组的疼痛感和疼痛评分均低于传统穿刺组(P<0.05);外露穿刺组的渗血发生率为2.22%,按压止血时间为(6.90±0.89)min,均低于传统穿刺组(P<0.05);与传统穿刺组相比,外露穿刺组患者对护理总体满意度升高(P<0.05)。结论内瘘针外露穿刺法可以减少透析过程中疼痛感及穿刺点渗血率的发生,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李玲玲马逊王蓉花徐玮杨家慧袁杨刚王宁宁
关键词:血液透析穿刺疼痛感
扣眼穿刺法在疑难高位内瘘中的应用和护理
朱亚梅杨家慧马逊王蓉花张静许贤荣徐玮
预处理去痂提高动静脉内瘘钝针穿刺成功率的研究
针对动静脉内瘘钝针穿刺前去痂不完整、痂片剥离过程有碎片残留及穿刺点出血,导致穿刺不成功等不良事件,采取对穿刺处血痂预处理方式,探讨其对动静脉内瘘钝针穿刺成功率的影响.
马逊朱亚梅许贤荣徐玮王蓉花杨家慧
关键词:动静脉内瘘术
基于能力、机会、动机-行为模型的自我管理方案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效能、健康素养、社会支持与情绪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讨基于能力、机会、动机-行为(COM-B)模型的自我管理方案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效能、健康素养、社会支持与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2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透析时间、原发病等基线特征匹配的原则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干预和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基于COM-B模型的自我管理方案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后采用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血液透析患者健康素养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自我效能总分、健康素养问卷总分、社会支持量表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COM-B模型的自我管理方案能有效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效能、健康素养和社会支持水平,改善其焦虑和抑郁状况。
姚晓旭徐玮马逊李诚杨家慧
关键词:血液透析自我效能社会支持情绪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血液透析病人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率中的应用被引量:19
2014年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血液透析病人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血液净化中心10名护士自愿组成一个品管圈,确立降低血液透析病人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率为活动主题,对活动前血液净化中心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年发生率及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整改措施,以圈员为中心带领全科护士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血液净化中心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年发生率为0,低于预期目标,且每位圈员在品管圈活动中自身学习主动性和自我价值的体现等方面均得到显著提高。[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了血液透析病人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率,同时提高了圈员的团队精神和质量管理能力。
马逊朱亚梅王玲王蓉花徐玮杨健萍
关键词:血液透析品管圈丙型病毒性肝炎
密闭式自动预冲在血液透析管路和透析器预冲中的应用和体会
目的:探讨密闭式自动预冲模式在血液透析管路和透析器预冲中的效果和应用体会。方法:选用AK96 血液透析机器,根据血液净化SOP 标准,每名护士分管5-6 台血液透析机器,将管路和透析器的预冲按每名护士分配6 台机器为1 ...
杨家慧马逊朱亚梅王蓉花徐玮许贤荣张静
改良预冲法在组合型人工肾灌流器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HP)串联血液透析(HD)时应用不同预冲方法对血液透析灌流患者变态反应,灌流器凝血及出血的影响。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简单的预冲方法。方法选取我院透析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灌流患者20例进行自身对照。20例患者每人进行12次HP+HD,其中6次采用传统预冲法,6次采用改良预冲法。治疗前未预防性应用抗过敏药物。记录两组患者每次血液透析灌流过程中有无变态反应、凝血、出血情况。并对两种方法的准备时间及用物费用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变态反应、凝血、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种方法的准备时间及用物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预冲法能完全达到预冲的目的,操作简便,能显著减少准备的时间和工作量,减少费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王蓓王玲朱亚梅张静马逊杨家慧王蓉花徐玮
关键词:血液灌流血液透析尿毒症
一种透析连接管路的设计及临床应用被引量:5
2014年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是指在血液透析器之前串联血液灌流器,利用两种不同的优势互补的血液净化方式全面清除尿毒症病人体内的各种毒素,充分净化机体内环境,预防和治疗长期透析并发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在治疗时需要通过连接管路将灌流器的静脉端与透析器的动脉端相连,常规的连接管路为一根两端有螺旋接口、中间有抽血点的软管。在应用中发现治疗过程中灌流器没有发生凝血,常规连接管路因为没有过滤作用,卸灌后继续透析,透析器及管路有凝血发生[2]。为此我科自行设计了一种透析连接管路,经临床应用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张静王玲徐玮朱亚梅马逊王蓉花
关键词:血液透析血液灌流
透析护理干预对干扰素治疗尿毒症伴丙肝病毒感染患者不良反应的效果分析被引量:14
2014年
目的分析透析间期使用干扰素(IFN)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伴丙肝病毒(HCV)感染患者治疗中产生的不良反应,探讨在透析过程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透析患者丙肝治愈率的影响。方法对9例维持性血液透析伴HCV患者在透析间期运用干扰素皮下注射治疗6个月,治疗期间针对患者产生的不良反应在透析中采取个体化的护理措施,于治疗3个月、6个月、停药后6个月分别检测病毒定量指标。结果 9例患者除2例患者因副作用终止治疗,其余患者完成疗程。早期应答率78%;治疗结束时78%的患者血清ALT正常,血清HCV-RNA阴性(<1000 IU/mL);在随访6个月时,持续应答率100%。结论针对透析伴HCV患者干扰素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在透析中采取个体化的护理对策能明显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达到丙肝临床治愈标准,提高生存率。
徐玮张静朱亚梅马逊
关键词:丙肝干扰素透析护理
经血液透析机密闭式排除血液管路及透析器内液体的研究
朱亚梅杨家慧马逊王蓉花张亭亭徐玮许贤荣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