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祥刚 作品数:72 被引量:192 H指数:8 供职机构: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医护一体化正性暗示在手术室的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探讨手术室医护人员使用正性暗示对患者心理的影响。方法 2011年1月-2012年10月接受治疗的160例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患者分别接受医护人员的正性暗示和常规安抚性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恐惧、疼痛、抑郁和焦虑等指标。结果术后对照组患者的恐惧评分、自觉疼痛程度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焦虑和抑郁程度均明显降低,但观察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程度比对照组改善更佳(P<0.05);观察组患者对整个就医过程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正性暗示,可有效缓解患者的恐惧、焦虑、抑郁和自觉疼痛等负性心理,有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康复。 糜丽梅 吴姗 张毓洁 涂成华 付冰 曾祥刚 李星宇 潘耀振 陈玲 李亚玲关键词:手术室 体外循环辅助抢救抑肽酶过敏性休克2例 2006年 抑肽酶现已广泛应用于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中,但过敏性休克时有发生。本院2004年8月至2005年2月小剂量抑肽酶静脉滴注时致过敏性休克2例,一般抗休克治疗方法效果不佳,采取紧急CPB辅助抢救成功,报告如下。 曾祥刚 付冰 宋涛 陈格刚关键词:小剂量抑肽酶 体外循环 抢救成功 心内直视 血小板聚集率与创伤性出血量的相关性研究 2015年 阿司匹林是临床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之一,常用剂量为75~325 m g ,其主要作用是抑制血小板聚集。血小板聚集率作为临床常用的抗血小板治疗疗效检测的重要指标[1]。有报道[2]称持续服用阿司匹林可能增加患者的术中或术后出血量,也有报道[3]称持续服用阿司匹林并未明显增加患者的出血量。因此,术前是否停用抗血小板药物存在争议。本文通过给予家兔服用阿司匹林,观察连续用药及用药7d后停药7d,家兔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计数、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及创伤性出血量之间的变化情况,分析不停药是否增加出血风险及血小板聚集率与创伤性出血量的相关性,进而分析血小板聚集率能否作为术前停药的参考指标。 陈旋 陈惠 曾祥刚关键词:阿司匹林 血小板聚集率 托吡酯治疗精神病患者激惹行为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评价托吡酯治疗精神病患者冲动激惹行为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6例具有激惹行为的精神病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原用药物不变的情况下,分别加用含托吡酯或不含托吡酯的胶囊治疗,采用修订的外显攻击量表(MOAS)和简明精神症状量表(BPRS)定期作盲式评定。结果加用托吡酯组控制冲动激惹行为的有效率为6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1.82%(P<0.01),且未出现明显药物副作用。结论对具有激惹行为的精神病患者,可加用托吡酯以降低其激怒和冲动行为。 曾祥刚 程小平 余雪芹关键词:托吡酯 精神病患者 不同麻醉剂对MECT抑郁患者血压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观察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中丙泊酚与硫喷妥钠对抑郁患者血压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6例接受MECT治疗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MECT时分别使用硫喷妥钠或丙泊酚诱导麻醉,疗程为8次,在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5 min记录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治疗前和疗程结束1周后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威斯康星卡片分类(WCST)、连续作业测验(CPT)、修订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测查评定。结果硫喷妥钠组MECT后MAP高于丙泊酚组(P<0.01),两组疗程结束1周后HAMD分均比治疗前降低(P<0.01),WCST,CPT,WAIS-RC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丙泊酚用于MECT治疗麻醉诱导时,对患者认知功能无明显影响,同时对MAP影响小,可作为MECT首选麻醉药。 杨海燕 曾祥刚 万红关键词:硫喷妥钠 丙泊酚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不同品牌麻醉机紧闭法吸入麻醉时麻醉机废气中吸入麻醉药浓度的比较 目的:比较不同品牌麻醉机紧闭法吸入麻醉时麻醉机废气中吸入麻醉药浓度的变化,初步评价其对手术室环境污染的程度。方法:选择期腹部手术病人20例,手术时间2小时以上,ASAⅠ-Ⅱ级,随机分为 A 组和 B 组,各10例。以咪达... 曾祥刚 宋涛 李星宇 陈惠 刘艳秋关键词:吸入麻醉药 麻醉机 异氟醚 窦房结功能障碍患者手术麻醉中采用经食管心房起搏 被引量:3 1994年 7例窦房结功能障碍(SAND)患者术前预置经食管心房起搏(TEAP)电极导管,其中4例术中出现严重心动过缓时使用TEAP稳定了循环功能,表明TEAP技术是确保SAND患者麻醉和手术安全的有效手段,是一种无创、简便、经济、有效的临时心脏起搏技术。 安裕文 周元植 高鸿 俞宏丽 吴尚 曾祥刚 王林关键词:病态窦房结 心房起搏 麻醉 听觉诱发电位指数监测无痛人流术40例 2006年 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监测是目前反映麻醉深度较为理想的监测之一。已有研究显示AAI监测能反映麻醉深度的动态变化、预测体动和术中知晓。在异丙酚、芬太尼复合麻醉下行人工流产术时,常有部分病人出现不自主的体动,体动的发生给手术造成较大的危险。对体动发生的原因、AAI监测在该类门诊短小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如何,目前未见报道。为此,本研究对其进行探讨。 曾祥刚 李星宇 姚茵 欧炜关键词:听觉诱发电位指数 无痛人流术 芬太尼复合麻醉 麻醉深度 术中知晓 AAI 欧兰宁与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评价欧兰宁与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8例符合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欧兰宁与氯丙嗪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末以简明精神病量表、不良反应量表评定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欧兰宁起效快,不良反应少,总体疗效与氯丙嗪相近,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欧兰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一代抗精神病药物,适合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 曾祥刚 程晓平 牟元云关键词:氯丙嗪 精神分裂症 胸椎旁神经阻滞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 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探讨胸椎旁神经阻滞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癌胚抗原(CEA)和糖链抗原199(CA199)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间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97例全身麻醉下接受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9例,对照组48例。观察组患者在静吸复合全麻醉基础上联合胸椎旁神经阻滞,对照组患者行静吸复合全麻醉。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h、24h和48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得分情况,术后24h和48h启动自控按钮次数及输注总量,术前和术后24h的CEA和CA199浓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2h和24h的VAS评分分别为(0.85±0.81)分和(0.66±0.5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11±1.65)和(2.13±0.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48h 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4h启动自控按钮次数及输注总量分别为(3.23±1.59)次和(29.71±6.88)ml,48h为(5.54±2.78)次和(60.54±6.91)ml,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1.97±5.76)和(50.34±6.81)ml、(16.88±6.56)次和(81.73±7.83)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24h CEA和CA199的浓度情况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椎旁神经阻滞有助于增强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且并不影响癌胚抗原和糖链抗原199水平。 吴金丽 曾祥刚 陈惠 谭立 吕洁关键词:胸椎旁神经阻滞 糖链抗原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