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滔
- 作品数:56 被引量:186H指数:7
- 供职机构: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佛山市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佛山市卫生局医学科研立项课题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内镜黏膜剥离术下治疗早期食管癌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分析早期食管癌患者利用内镜黏膜剥离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58例早期食管癌治疗患者纳入研究,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比组。观察组实施内镜黏膜剥离术下治疗,对比组应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分析指标:病灶切除效果、术后1个月、3个月、半年复发率。结果观察组与对比组患者病灶切除效果比较,观察组数据有显著优势性(P<0.05);观察组、对比组术后1个月、3个月、半年复发率对比,观察组更低(P<0.05)。结论早期食管癌治疗过程中为患者应用内镜黏膜剥离术,能够提高患者手术治疗安全性,降低患者术后复发率。
- 卢嘉茵邱小蕾李兆滔
- 关键词:早期食管癌有效性安全性
- 乌司他丁佐治急性胰腺炎30例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02年
- 李兆滔许燕萍
- 关键词:乌司他丁急性胰腺炎疗效
-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31例临床及内镜表现分析被引量:12
- 2005年
- 目的对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内镜下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该病诊治的认识。方法分析31例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生化及病理结果内镜表现。结果本组病例中,全部患者均出现上腹部疼痛。检查血红蛋白为(102.90±26.95)g/L,血清白蛋白为(33.95±4.23)g/L,全部患者肝肾功能正常,除2例出现CA125升高外,其余肿瘤筛查指标均阴性。患者中只有17例经胃镜确诊,HP检测均阳性。全部病理结果均为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结论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以胃肠道症状为主,肿瘤消耗症状不明显,肿瘤筛查指标敏感度低,HP感染率高,病理类型主要为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
- 李兆滔崔西玉黄燕霞
- 关键词:胃淋巴瘤内镜病理学幽门螺旋杆菌
- 高血压患者胃镜检查中得普利麻的应用研究
- 2005年
-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应用得普利麻作胃镜检查能否提高依从性和复检率。方法120例高血压患者分为药物组和对照组。分别记录其用药前后的血氧饱和度、血压、心率、焦虑评分值,患者遗忘程度、术中表现和操作时间及复检率。结果药物组应用得普利麻前后的血氧饱和度、血压、心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药物组应用得普利麻前后的焦虑评分值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术中感受情况良好,遗忘程度高,操作时间较短,复查率高。结论高血压患者在胃镜检查时应用得普利麻是安全的,能减轻患者检查时的痛苦及焦虑,提高依从性和复检率。
- 李兆滔崔西玉黄燕霞
- 关键词:得普利麻内镜检查镇静麻醉高血压
- 胃内碎石器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胃内碎石器,包括:套管,其尾端连接有手柄,所述手柄上设置有驱动部;切割丝,其位于所述套管内,所述切割丝的两端均伸出所述套管的尾端并连接于所述驱动部,所述切割丝伸出所述套管的头端并围拢形成套圈段,所述驱动部...
- 李兆滔陆清华冯丽坤
- 老年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30例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探讨老年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的原因及护理方法。方法:对355例行ERCP术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发病原因及护理方法。结果:355例行ERCP术老年患者中有30例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发病率8.45%,比非老年患者发病率3.8%明显升高。经内科保守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手术者应严格掌握ERCP手术指征,提高操作技术,同时要求护士操作熟练,密切做好手术配合工作,以减少及预防老年患者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的发生。
- 黄燕霞罗丽芳李兆滔
- 关键词:ERCP术急性胰腺炎护理
- 咽保护管在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内镜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观察咽保护管在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内镜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行内镜治疗的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将40例采用常规无痛内镜治疗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包含男25例,女15例,年龄(53.37±4.61岁);将40例在内镜治疗的同时采用咽保护管的患者设为研究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54.83±5.45)岁;分析研究组与对照组临床治疗完成率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治疗完成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针对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进行内镜治疗的过程中,采用咽保护管能够有效提高手术完成率与安全性,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 王艺霖李兆滔
- 关键词:内镜治疗
- 胶囊内镜联合放射性核素扫描在诊断隐源性消化道出血中的价值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评价胶囊内镜联合放射性核素扫描在诊断隐源性消化道出血中的价值。方法:将传统胶囊内镜检查的隐源性消化道出血患者90例随机分成三组,分为单纯胶囊内镜组28例、单纯胃肠道放射性核素扫描组28例、胶囊内镜合并胃肠道放射性核素扫描组34例,并且分别用胶囊内镜、胃肠道放射性核素扫描、胶囊内镜合并胃肠道放射性核素诊断,对比三组的阳性率。结果:胶囊内镜合并胃肠道放射性核素扫描组检测的阳性率为88.2%,明显高于胶囊内镜组的75.0%和胃肠道放射性核素扫描组的8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胶囊内镜合并胃肠道放射性核素扫描用于隐源性消化道出血中的诊断有较高的阳性率。
- 卢嘉茵李兆滔
- 关键词:胶囊内镜放射性核素扫描隐源性消化道出血
- 佛山地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阳性者胃粘膜肠上皮化生的病理诊断与内镜诊断的相关性分析
- 2021年
- 探讨分析佛山地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阳性者胃粘膜肠上皮化生的病理诊断与内镜诊断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89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应用窄带成像放大内镜技术(ME-NBI)及病理活检进行检查,对照分析病理诊断与ME-NBI诊断结果之间的差异。结果:本组589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阳性患者ME-NBI诊断符合率为91.39%;胃粘膜肠上皮化生的分类、分型的程度越轻,ME-NBI诊断符合率越高,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窄带成像放大内镜技术(ME-NBI)能够有效诊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阳性者胃粘膜肠上皮化生及其形态、分类、分型情况,诊断符合率高,值得推广应用。
- 卢嘉茵邱小蕾李兆滔
- 关键词: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病理诊断内镜诊断
- 内镜下疑诊胃-横结肠瘘1例被引量:2
- 2017年
- 胃-结肠瘘是由于胃或结肠病变所导致的并发症,是胃与结肠之间直接通过瘘管连通,从而以顽固性腹泻、严重营养不良等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临床上较为罕见,即便是专业从事消化科或内镜专业的医师亦可能在日常工作中忽视或漏诊该疾病。1临床资料患者男,63岁,因解糊状大便8~10次/d,伴消瘦、嗳气伴有粪臭味5年余前来就诊。患者30年前曾行胃大部分切除术。入院体查:体温:36℃,脉搏:82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31/78mmHg,心肺未见明显异常。
- 王艺霖欧阳勇文李兆滔
- 关键词:胃结肠瘘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消化内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