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
- 作品数:13 被引量:34H指数:3
- 供职机构: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北方线虫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 我国大豆孢囊线虫群体HG类犁鉴定
- 大豆孢囊线虫(Soybean cyst nematode,SCN)是我国乃至世界危害十分严重的植物线虫,也是大豆生产上最为重要的病原物之一。大豆孢囊线虫种内存在明显的寄主分化现象,不同来源的大豆孢囊线虫群体可能对同一大豆...
- 王东朱晓峰陈立杰王媛媛段玉玺
- 关键词:大豆孢囊线虫HETERODERAGLYCINES生理小种
- Hsp90基因在南方根结线虫和番茄中的表达研究
-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热激蛋白Hsp90在南方根结线虫与番茄互作中的作用,从分子角度部分揭示了植物寄生线虫与寄主互作的机制,并且明确了南方根结线虫对温度胁迫下的环境适应性机制。本文利用实时荧光定量技术检测了番茄接种南方根结线虫...
- 朱峰王芳王东左青朱晓峰王媛媛段玉玺陈立杰
- 关键词:HSP90基因南方根结线虫番茄表达载体构建
- 辽宁省短体科线虫的种类鉴定及寄主范围研究
- 短体科(Pratylenchidae)线虫是一类分布比较广泛的线虫群体,寄生于许多重要的经济作物根围及根系内,有时线虫数量非常多,常会成为优势种.短体线虫在辽宁省内地理分布比较广泛,一直以来备受农林业生产部门的关注.本试...
- 刘柠朱晓峰王媛媛田红玉王东陈立杰段玉玺
- 关键词:短体线虫寄主植物
- 我国主要作物上胞囊线虫的种类鉴定及rDNA-ITS分子特征
- 胞囊线虫是一类重要的植物寄生线虫,其中很多种类严重威胁着我国粮食生产.2012-2014年,对我国主要作物上的9个胞囊线虫种群进行了形态学和分子鉴定,共鉴定出胞囊线虫4个种,分别为:大豆胞囊线虫(Heterodera g...
- 冯亚星王东陈立杰段玉玺王媛媛刘晓宇陈宇朱晓峰
- 关键词:胞囊线虫RDNA-ITSRFLP
- 水稻干尖线虫的快速检测
- 水稻干尖线虫(Aphelenchoides besseyi)是随水稻种子传播的重要病原线虫,引起水稻干尖或白尖病,在各水稻产区呈点状或片状分布发生,属于重点检疫对象。传统方法通常用比较形态学方法对该线虫种类进行鉴定,耗时...
- 田红玉段玉玺刘柠王东陈立杰
- 关键词:水稻干尖线虫
- 我国大豆主产区大豆胞囊线虫群体分布及致病性分化研究被引量:19
- 2016年
- 为了明确我国大豆主产区大豆胞囊线虫群体的发生分布及致病性分化情况,同时也为我国大豆胞囊线虫防治及抗病育种工作提供依据,本研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大豆胞囊线虫种群监测工作,对2012-2014年国家大豆产业体系的29个大豆试验站所辖150个示范县进行大豆胞囊线虫的种群密度检测,并在国际统一的鉴别寄主上进行生理小种鉴定。明确了大豆胞囊线虫在我国20个省(市/自治区)发生分布,总检出率达69.4%。并对其中11个群体进行生理小种鉴定,共鉴定出生理小种5个,即1、2、3、4和14号生理小种。其中安徽宿州、甘肃镇原、内蒙古赤峰、陕西延安和宁夏银川的鉴定此前未见报道。2012-2014年我国大豆胞囊线虫病害的发生比较严重,平均胞囊量高达99个·L^(-1),我国大豆胞囊线虫致病性分化并无明显变化,鉴定结果中1、3和4号生理小种出现频率较高,为72.7%。
- 宋美静朱晓峰王东王媛媛陈立杰刘晓宇段玉玺
- 关键词:大豆胞囊线虫种群密度生理小种
- 短体属线虫中国新纪录种的描述被引量:3
- 2014年
- 2012年8月~2013年7月,对新疆伊宁地区大豆根际植物线虫的种类进行调查,鉴定出短体属中国新纪录种2个,即山口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yamagutii)和苏丹短体线虫(P.sudanensis)。山口短体线虫的主要特征是:雌虫头部具有2条唇环,侧区具有4条侧线;口针基球呈圆形,食道腺从腹面覆盖肠的前端;阴门处于虫体后部81%处,受精囊圆形至卵圆形,充满精子;尾部较细,圆锥形,末端呈圆形、无纹。苏丹短体线虫的主要特征是:雌虫具有3条唇环,侧区具有4条侧线;阴门位于虫体后部74%处,受精囊较长,充满精子;尾呈亚圆柱形,尾端平截。
- 胡荣荣朱晓峰王东宋婷婷王媛媛陈立杰段玉玺
- 关键词:新纪录种
- 孢囊线虫两个新记录种的记述
- 2010-2011年,作者对东北地区孢囊线虫的种类及分布进行了采样调查.经比较形态学研究鉴定出两个新记录种,分别为浦孢囊线虫(Heterodera ripae)和干燥孢囊线虫(Cactodera eremica).新记录...
- 王东陈立杰王媛媛朱晓峰刘柠田红玉段玉玺
- 关键词:孢囊线虫形态学新记录种
- 大豆胞囊线虫种群多样性及遗传分化研究
- 大豆胞囊线虫(Soybean cyst nematode, SCN, Heterodera glycines)是一种危害严重且难以防治的植物病原线虫,每年给我国乃至世界的大豆生产均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该病原物个体微小...
- 王东
- 关键词:大豆胞囊线虫系统进化种群遗传适合度
- 胞囊线虫侵染后小粒黑豆抑制消减杂交cDNA文库的构建及EST分析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研究胞囊线虫侵染后大豆根部早期基因表达情况,从分子水平探索大豆的抗病机制。【方法】以抗大豆胞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3号生理小种的小粒黑豆(Glycine max)为材料,利用抑制消减杂交(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技术,构建大豆胞囊线虫诱导大豆根部早期表达的SSH-cDNA文库,并结合反向Northern斑点杂交筛选阳性克隆。【结果】获得280个表达序列标签(EST),经CAP3软件聚类拼接,得到166个unique EST,在GenBank进行Blastn与Blastx同源比对,有119条EST与已知蛋白或基因具有不同程度的同源性,占全部EST的83%,已知基因功能的EST涉及信号识别和传导、能量与物质新陈代谢、膜及转运、木质素和类黄酮的生物合成、抗病防御、细胞保护和转录调控。【结论】本研究在大豆胞囊线虫侵染早期发现了表达频率较高的基因如过氧化氢酶、泛肽素、几丁质酶、脂肪氧合酶、水通道蛋白、成熟调控蛋白、金属硫蛋白、脂膜嵌入蛋白、细胞色素P450和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等,并推测这些基因在大豆与胞囊线虫的非亲和互作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王芳段玉玺陈立杰王媛媛朱晓峰王东
- 关键词:大豆胞囊线虫大豆抑制消减杂交表达序列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