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 作品数:81 被引量:437 H指数:12 供职机构: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新型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评估新型可回收下腔静脉(IVC)滤器的滤过效果、稳定性、安全性及可回收性。方法中华小型猪26只,急性实验组7只,考查滤器在体内的释放及回收情况以及滤过效果和稳定性;长期观察组19只,分为A、B两组,A组5只,B组14只,考查滤器在体内的稳定性、致栓倾向、可回收性以及置入不同时间段(10~60天)IVC壁的病理改变。结果急性实验组共进行19次释放及15次回收,操作均顺利完成,其中一枚滤器脚进入左肾静脉,位置明显偏斜,其余滤器位置均无明显移动及偏斜。长期观察组释放过程均顺利完成,滤器无明显偏斜,除40天后一枚滤器脚位于血管轮廓外,未进行回收。正位测量猪IVC直径为1.6~2.2 cm,平均(1.85±0.17)cm。病理检查示:10天后IVC内膜轻度增厚;20天后滤器脚已被血管内膜覆盖,内膜中度增厚;30~60天后,内膜明显增厚。结论新型可回收IVC滤器滤过效果可靠,释放及回收简便,在动物体内使用安全,可回收期限可达60天。 关海涛 佟小强 王健 杨敏 宋莉 邹英华关键词:肺栓塞 下腔静脉滤器 可回收 动物实验 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医源性肾假性动脉瘤及动静脉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2017年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医源性肾假性动脉瘤及动静脉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9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医源性肾假性动脉瘤及动静脉瘘患者经DSA检查,明确出血部位、特点后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监测栓塞后病情变化,评估栓塞效果,评价栓塞前后肾功能变化,记录并发症。结果 29例患者中23例单纯使用弹簧圈栓塞,6例应用弹簧圈+PVA颗粒进行栓塞,首次肾动脉栓塞技术成功率为100%(29/29),临床成功率为96.55%(28/29)。患者栓塞前后肌酐分别为(93.26±28.79)mmol/L和(91.51±27.68)m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8,P=0.22)。无肾脓肿、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超选择介入栓塞治疗医源性肾假性动脉瘤及动静脉瘘技术成功率高、临床有效,并且对肾功能无明显影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胡跃峰 王承恩 杨敏 佟小强 王健 宋莉 关海涛 邹英华关键词:医源性损伤 动静脉瘘 假性动脉瘤 栓塞 巨大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腔内精准栓塞治疗的临床研究 王承恩 杨敏 佟小强 王健 关海涛 宋莉 邹英华肝癌动脉化疗给药方式和剂型对药物代谢动力学影响研究 被引量:6 2015年 肝癌是全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是治疗不能手术的中晚期肝癌的标准手段。从给药方式上而言,相对于静脉系统化疗及单纯的肝动脉灌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尤其是进行明胶海绵补充栓塞,可明显改善物代谢动力学参数,既减少外周药物浓度和非靶器官毒性,又能增加局部药物浓度从而增强药物的治疗效果。从剂型上而言,阿霉素碘化油乳剂能明显降低血药峰值浓度,并能选择性分布于肝脏肿瘤内,达到靶向治疗肝癌的目的。加用明胶海绵补充栓塞,上述作用会更加明显。肝动脉化疗药微囊栓塞也能取得较明显的物代谢动力学优势,缓释、增加局部浓度、延长作用时间和减轻药物不良反应。无论外周血药峰值浓度(Cmax)还是曲线下面积(AUC),载药洗脱微球(DEB)栓塞均显著低于阿霉素碘化油乳剂栓塞,从而取得比传统的化疗栓塞更好的肝癌治疗效果。对不同给药方式及载药剂型的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将对不断提高TACE的疗效和安全性有重要意义。 张水生 邹英华 佟小强 宋莉 王健 王超 吕永兴关键词:肝癌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 药物代谢动力学 利多卡因局部麻醉联合瑞芬太尼静脉强化在肝肿瘤射频消融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局部麻醉联合瑞芬太尼静脉强化在肝肿瘤射频消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科接受肝脏肿瘤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1 252例。全部消融患者均采用美国RITA集束多极射频针。经皮穿刺前采用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剂量为2mg/kg体质量,射频过程中给予瑞芬太尼起始剂量为0.05μg/(kg·min),经静脉泵入。记录患者射频消融术前24h(T0)、手术开始时(T1)、手术开始后30min(T2)及手术结束时(T3)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血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镇痛疗效评定。结果 1 250例(1 250/1 252,99.84%)患者均顺利完成射频消融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59.02±14.63)min,瑞芬太尼平均用量为(242.22±22.73)μg,VAS疼痛评分平均为(2.42±1.13)分。与T0时间点比较,T1、T2、T3各时间点SPO2无明显改变,而MAP、HR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肿瘤最大径>5cm的患者VAS疼痛评分高于肿瘤最大径≤5cm的患者(P<0.05)。病灶位于膈顶部及被膜下患者的VAS疼痛评分高于病灶位于其他部位的患者(P均<0.05)。2例患者出现较严重的麻醉相关并发症,均与瑞芬太尼的呼吸抑制作用有关,经相应治疗后均完全康复。结论利多卡因局部麻醉联合瑞芬太尼静脉强化可有效缓解患者在肝肿瘤射频消融术中的疼痛感,肿瘤大小和肿瘤部位是影响镇痛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 王灏琛 王健 吕天石 宋莉 佟小强 邹英华关键词:射频消融 麻醉 瑞芬太尼 罕见永存三叉动脉狭窄一例 本文介绍了一例罕见永存三叉动脉狭窄病例的临床资料,本例中,椎/基底动脉造影未见右侧小脑前下动脉显影,而PTA的末梢支走行于右小脑前下动脉分布区域,故符合其他变异类型。PTA起自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可在蝶鞍旁或蝶鞍内走行。P... 张重明 佟小强 杨敏 王健 宋莉 王超 吕永兴 邹英华关键词:脑血管造影 文献传递 血管腔内技术在腹腔脏器急性动脉出血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血管腔内技术在腹腔脏器急性动脉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9例次急性消化道或腹腔急性出血的患者行腹腔动脉造影检查,对其中阳性且无治疗禁忌的40例次置入弹簧圈、注入明胶海绵颗粒、放置覆膜支架等方式行腔内止血治疗。通过术后造影、症状、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判断止血是否成功。结果 47例次(47/159,29.56%)造影阳性;外科术后出血77例次,造影阳性率37.66%(29/77),非外科术后消化道出血82例次,造影阳性率21.95%(18/8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影阳性患者共进行40例次介入治疗,其中置入弹簧圈33例次,注入明胶海绵颗粒4例次,置入覆膜支架3例次,腔内止血成功率为100%(40/40)。结论血管腔内技术是治疗腹腔脏器急性动脉出血的可靠手段。 闫子光 王健 佟小强 宋莉 杨敏 牛国晨 张碧辉 邹英华关键词:胃肠出血 血管造影术 介入治疗 TIPS序贯TACE、靶向和/或免疫治疗BCLC D期原发性肝细胞癌伴严重门静脉高压并发症 被引量:8 2023年 目的 观察TIPS序贯TACE、靶向和/或免疫治疗巴塞罗那临床肝癌(BCLC)D期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伴严重门静脉高压并发症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BCLC D期HCC伴严重门静脉高压并发症患者,均首先接受TIPS,之后序贯接受TACE、靶向和/或免疫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并发症和预后。结果 20例TIPS均获成功,18例术中以弹簧圈或联合组织胶栓塞曲张静脉。TIPS前门体压力梯度为(32.25±4.51)mmHg,术后(18.05±7.54)mmHg,较术前降低(P<0.01),门静脉高压症状均得到有效缓解;未见手术相关并发症及围手术期死亡。术后1个月功能状态(PS)评分较术前降低(P<0.01);17例肿瘤分期下降,其中14例降至BCLC C期、2例降至BCLC B期、1例降至BCLC A期。后续11例接受靶向治疗,接受TACE联合靶向治疗、TACE联合靶向及免疫治疗、靶向联合免疫治疗各3例。随访0~26个月,期间均未出现消化道出血,难治性腹腔积液均明显改善;未出现肝性脑病或分流道再狭窄。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术后3、6、12和24个月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3%、61%、35%和4%。结论 TIPS序贯TACE、靶向和/或免疫治疗BCLC D期原发性HCC伴严重门静脉高压并发症安全、有效。 武思彤 吕天石 曹守金 刘泽川 姚航 范思源 谢勇 关海涛 宋莉 佟小强 邹英华 王健关键词:门体分流术 免疫治疗 外周血管疾病跟踪造影技术分析 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比较血管造影跟踪法(BCA)与传统DSA的技术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1例全下肢动脉血管造影患者的造影技术参数,其中31例采用BCA,30例采用DSA血管造影技术。分别对完成造影时间、对比剂用量、图像质量、患者吸收辐射剂量(DAP)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应用两种技术分别成功完成全下肢动脉血管造影。DSA在膝至足背血管的图像质量上优于BCA(60/65 vs 52/62),但是DAP大[(134.67±1.34)Gycm2vs(69.55±0.74)Gycm2],对比剂用量多[(94.58±1.44)ml vs(46.77±0.94)ml],检查时间长[(47.17±0.56)s vs(32.55±0.28)s]。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0)。结论BCA与DSA相比具有造影时间短,对比剂量用量少,DAP低的特点,DSA局部观察血管情况较细致。因此,先行BCA筛查,然后针对病变加作局部DSA。 刘伯山 张玉香 王健 王超 邹英华关键词:外周血管疾病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肾动脉狭窄支架血运重建对血压影响的随访 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观察肾动脉狭窄患者经肾动脉支架重建血运后对血压的影响。方法自2000年4月至2005年11月我科收治肾动脉狭窄患者110例,均经肾动脉支架术重建肾动脉血运。术后随访1年,观察对患者高血压疗效的影响。结果110例患者肾动脉支架技术成功率100%,病变动脉管腔直径狭窄率由60%~100%降至0~15%。术后1年随访患者血压下降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收缩压由(153±32)mmHg降至(131±27)mmHg,舒张压由(87±19)mmHg降至(75±19)mmHg;口服降压药品种减少,由平均(2.6±0.9)种降至(1.9±0.9)种。结论采用肾动脉支架术重建肾动脉血运1年随访降压疗效肯定。 王超 邹英华 杨敏 王健 佟小强 宋莉关键词:肾动脉狭窄 肾动脉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