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占林 作品数:11 被引量:55 H指数:3 供职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更多>>
红螯光壳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仔虾及幼虾脂质营养的研究 红螯光壳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俗称澳洲淡水龙虾,我国于1992年在广州首次引进试养和养殖。近年来,随着该虾人工育苗技术的突破,成虾养殖规模的扩大,迫切需要了解红螯光壳螯虾的营养需求,但相关... 郭占林关键词:幼虾生长 脂肪源 消化酶活性 文献传递 亚硝酸盐对红螯光壳螯虾不同组织免疫相关酶活性及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9 2010年 应用透射电镜技术,结合生物酶测定,研究了水体中不同浓度亚硝酸盐胁迫下红螯光壳螯虾肝胰腺、鳃和肌肉组织中免疫相关酶的活性变化,以及对肝胰腺和鳃的形态学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亚硝酸盐胁迫下,3种组织的ACP、AKP、SOD以及GSH-PX的活性都显著降低(P<0.05);随着亚硝酸盐浓度增加,酶活力呈现降低的趋势;鳃组织Na+,K+-ATPase和Ca2+,Mg2+-ATPase的活性也显示出随亚硝酸盐浓度升高而降低的趋势。超微结构显示,随着亚硝酸盐浓度增加,鳃角质层受损、断裂;上皮细胞排列疏松、空泡化;细胞器变形;鳃腔内也出现空泡化现象,血细胞变形。肝胰腺上皮细胞排列杂乱无章,细胞裂解,空泡化;微绒毛受损、断裂,肝小管间距扩大、结缔组织变得稀薄,血细胞变形;高浓度组R细胞的脂滴减少,核膜解体,细胞膜破裂,空泡化加剧;F细胞的核糖体减少,空泡化加剧,内质网水肿。研究说明亚硝酸盐对红螯光壳螯虾3种组织的免疫相关酶活产生影响,并损伤肝胰腺和鳃的形态学结构,影响其生物学功能。 吕晓燕 李嘉尧 方燕 郭占林 赵云龙 李恺关键词:亚硝酸盐 超微结构 一种提高红螯光壳螯虾亲虾繁殖性能的饲料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红螯光壳螯虾亲虾繁殖性能的饲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饲料的组分以及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包括:鱼粉25-35%,豆粕20-30%,面粉18-24%,复合维生素2%,复合矿物质2%,甜菜碱0.3%,维生素C0.... 赵云龙 李嘉尧 郭占林 甘信辉 吕晓燕 刘企平不同脂肪源对红螯光壳螯虾幼虾生长、消化酶活性及其肌肉生化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18 2010年 通过在人工配合饲料中分别添加5%的花生油、猪油、鱼油和豆油作为主要脂肪源,以商业饲料为对照,进行8周饲喂实验,研究不同脂肪源对红螯光壳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幼虾生长、消化酶活性及其肌肉生化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脂肪源对红螯光壳螯虾幼虾的体长增长率和特定增长率影响不显著(P0.05);但增重率各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以豆油组最高,达到2332.93%,花生油组最低,为1839.50%;豆油组肝胰腺指数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为0.75%。幼虾存活率以豆油组最高(P0.05),达到83.3%,鱼油组较低,仅为56.7%。不同脂肪源饲喂组的肝胰腺胃蛋白酶活力无显著差异(P0.05);脂肪酶活力花生油组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P0.05),为1177.23U/g(prot);淀粉酶活力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由高到低依次为鱼油组、对照组、豆油组、猪油组、花生油组;纤维素酶活力以花生油组较高,为61.14U/(gprot()P0.05)。幼虾腹部肌肉中各种脂肪酸的含量明显受到饲料中脂肪酸种类和含量的影响,饱和脂肪酸含量猪油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单不饱和脂肪酸以花生油组含量最高,豆油组最低;多不饱和脂肪酸则以豆油组含量最高(P0.05)。在各实验组中,豆油组红螯光壳螯虾幼体具有最高的体质量增长率和存活率,较高的肝胰腺指数和肝胰腺消化酶活力,豆油组幼虾腹部肌肉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也较高。因此,以豆油作为主要脂肪源能够满足红螯光壳螯虾幼体的生长需要,获得较好的饲养效果,并降低饲料成本。 郭占林 李嘉尧 甘信辉 吕晓燕 王群 赵云龙关键词:消化酶 脂肪源 隆线溞雄体的外部形态结构 在光镜下详细描述了隆线溞雄潘幼体和成体的外部形态,绘制了雄体成体附肢图。在此基础上运用扫描电镜技术观察第一触角生长变化。雄溞的幼体和成体相比,外部形态基本一致,但第一触角、第一胸肢和前胸部壳瓣, 随着龄期的增加而相应发生... 林凌 张明凤 赵云龙 郭占林 李强关键词:隆线溞 雄体 成体 幼体 形态学 文献传递 红螯螯虾雄性生殖系统组织蛋白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2009年 用福林酚法和复性电泳对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雄性生殖系统的组织蛋白酶(Male Reproductive System Cathepsin,MRSC)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以探讨其在雄性生殖系统发育、精荚形成和精子释放过程中的作用。福林酚法测定结果显示:仔虾精巢蛋白酶比活力分别在pH6和pH10时出现2个高峰,而成虾精巢只在pH10时出现1个活力较高的峰。成虾雄性生殖系统的各部分在pH10~12的条件下有较强的蛋白酶比活力,于碱性缓冲液中浸泡有助于其后输精管内含物的溶解。复性电泳分离到4个蛋白酶条带,按分子量从大到小依次为:MRSC-A、MRSC-B、MRSC-C和MRSC-D。MRSC-A和MRSC-D广泛分布于雄性生殖系统各部分,其中MRSC-A为酸性蛋白酶,而MRSC-D是碱性蛋白酶;MRSC-C为酸性蛋白酶,只分布于中输精管;MRSC-B活性受pH值影响不大,仅存在于后输精管。在红螯螯虾雄性生殖系统的不同发育阶段,其组织蛋白酶的组成和活性不同。作为精荚的重要组成成分,组织蛋白酶与精荚排出体外后的硬化有直接关系,并促进随后精荚基质的水解以及精子的释放。 樊玉杰 郭占林 赵云龙 安传光 马强关键词:红螯螯虾 雄性生殖系统 组织蛋白酶 隆线氵蚤雄体的外部形态结构 被引量:1 2008年 在光镜下详细描述了隆线氵蚤雄氵蚤幼体和成体的外部形态,绘制了雄体成体附肢图.在此基础上运用扫描电镜技术观察第一触角生长变化.雄氵蚤的幼体和成体相比,外部形态基本一致,但第一触角、第一胸肢和前胸部壳瓣,随着龄期的增加而相应发生了明显变化,可作为第二性征.第一触角节数增加,长成三节,并且末节成熟时末端呈弯钩形,有短钢毛着生,整个触角能自由活动;胸部前胸角出现凹陷,密生长柔毛;第一胸肢具长鞭毛和壮钩.隆线氵蚤雄氵蚤幼体生长过程中生殖相关器官有明显变化,且这些特征在交配时起到攀附雌体的作用.壳刺长度则显现无规律性变化. 林凌 张明凤 赵云龙 郭占林 李强关键词:隆线溞 雄体 成体 幼体 形态学 隆线溞雄体的外部形态结构 在光镜下详细描述了隆线溞雄溞幼体和成体的外部形态,绘制了雄体成体附肢图.在此基础上运用扫描电镜技术观察第一触角生长变化.雄溞的幼体和成体相比,外部形态基本一致,但第一触角、第一胸肢和前胸部壳瓣,随着龄期的增加而相应发生了... 林凌 张明凤 赵云龙 郭占林 李强关键词:生长发育 扫描电镜 文献传递 一种提高红螯光壳螯虾亲虾繁殖性能的饲料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红螯光壳螯虾亲虾繁殖性能的饲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饲料的组分以及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包括:鱼粉25-35%,豆粕20-30%,面粉18-24%,复合维生素2%,复合矿物质2%,甜菜碱0.3%,维生素C 0... 赵云龙 李嘉尧 郭占林 甘信辉 吕晓燕 刘企平文献传递 饲料中胆固醇含量对雄性红螯光壳螯虾生长及生殖的影响 被引量:4 2011年 为了确定饲料中胆固醇含量对雄性红螯光壳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生长和生殖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对初始体长为10 cm左右的雄虾投喂胆固醇添加量分别为对照组(0%)、实验1组(0.25%)、实验2组(0.50%)、实验3组(0.75%)、实验4组(1.00%)的人工配合饲料10周后,测定各组实验虾的肝胰腺消化酶、精巢碱性磷酸酶(AKP)、乳酸脱氢酶(LDH)和ATP酶活力。结果显示,生长指标和胰蛋白酶活力以实验2组最高;脂肪酶活力实验2、3、4组之间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实验1组和对照组;精巢AKP活力和LDH活力均以实验3组最高;精巢ATP酶活力实验2组和实验3组之间无显著差异,均显著高于实验1、4组和对照组。结果表明,对处于性腺快速发育阶段的雄性红螯光壳螯虾饲料中胆固醇的最适添加量在0.50%~0.75%之间。 甘信辉 李伟微 李嘉尧 郭占林 赵云龙 王群关键词:胆固醇 生殖 酶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