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闫焱

作品数:25 被引量:171H指数:8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卫生厅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细胞
  • 7篇肺癌
  • 6篇晚期
  • 5篇小细胞
  • 4篇食管
  • 4篇食管癌
  • 4篇细胞肺癌
  • 4篇腺癌
  • 4篇小细胞肺癌
  • 4篇疗效
  • 4篇免疫
  • 4篇非小细胞
  • 4篇肺腺癌
  • 3篇培美曲塞
  • 3篇肿瘤
  • 3篇晚期非小细胞
  • 3篇疗效观察
  • 3篇脑转移
  • 3篇非小细胞肺癌
  • 2篇蛋白

机构

  • 24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郑州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24篇闫焱
  • 12篇周昆
  • 9篇王丽萍
  • 6篇李冰
  • 6篇董文杰
  • 4篇刘霞
  • 3篇樊青霞
  • 3篇韩伟
  • 3篇李洁瑶
  • 3篇杨佳
  • 3篇黄堃
  • 2篇张芳宾
  • 2篇韩新巍
  • 2篇赵松
  • 2篇焦德超
  • 2篇夏宗江
  • 2篇姬利萍
  • 2篇方毅
  • 2篇李明蔚
  • 2篇高俊芳

传媒

  • 6篇肿瘤基础与临...
  • 5篇中华实验外科...
  • 4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山东医药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 1篇中国医学前沿...

年份

  • 4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08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食管癌患者手术前后Th1/Th2平衡的变化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手术前后Th1/Th2平衡的变化,为恶性肿瘤的免疫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酶联免疫法检测食管癌患者手术前后、复发及正常人IFN-γ、IL-2、IL-4、IL-6、IL-10、IL-5的含量水平,分析其含量水平变化的原因。结果食管癌患者术前及复发组的Th1和Th2型细胞因子的含量水平均与正常人差异有显著性(P<0.01),Th1型细胞因子显著下降(P<0.01),而Th2型则显著升高(P<0.01),表明Th1/Th2处于明显的失衡状态。当食管癌患者手术之后,Th1型细胞因子含量则上升(P<0.01),而Th2型细胞因子含量则下降(P<0.01)。结论食管癌患者手术之后有利于T细胞亚群的恢复和促使手术前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偏移得到一定的纠正,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
周昆闫焱赵松冯飞跃李冰刘霞夏宗江
关键词:食管癌TH1/TH2平衡细胞因子
化疗联合自体CIK细胞免疫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被引量:18
2015年
目的探讨化疗联合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Ⅲa~Ⅳ期NSCLC患者72例,行单纯化疗(多西他赛+顺铂)36例为对照组,行化疗联合自体CIK细胞免疫治疗36例为观察组,治疗2个周期评定疗效,随访观察2组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疾病控制率(77.8%)高于对照组(52.8%)(P〈0.05),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9个月,19个月)较对照组(6个月,10个月)明显延长(P〈0.05);2组疾病总缓解率(33.3%vs 2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2a生存率分别为58.3%、30.6%,对照组分别为33.3%、8.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Ⅲ~Ⅳ度骨髓抑制、恶心发生率(8.3%,33.3%)低于对照组(30.6%,61.1%)(P〈0.05)。结论化疗联合自体CIK细胞免疫治疗NSCLC安全性好,可延缓疾病进展,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杨佳邝先奎姬利萍李洁瑶张毅闫焱董文杰王丽萍
关键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化疗
榄香烯对肺腺癌耐药株SPC—A-1/顺铂耐药性的逆转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探讨榄香烯是否参与肺癌细胞对顺铂(DDP)耐药性的调节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首先,观察不同剂量DDP对肺癌细胞株SPC-A-1及其耐药株SPC-A-1/DDP细胞活性的影响。其次,以低剂量榄香烯处理两种细胞株,24 h后检测细胞对DDP的敏感性以及耐药相关蛋白水平,并检测细胞自噬水平的改变,检测自噬关键调节蛋白Beclin-1的水平。再次,以15 μg/ml DDP处理SPC-A-1/DDP细胞同时施加榄香烯、Beclin-1过表达或Beclin-1干扰处理,24 h后检测耐药性、Beclin-1和耐药相关蛋白水平。结果与SPC-A-1相比,SPC-A-1/DDP对DDP不敏感(67.00±0.40,P=0.000)。低剂量的榄香烯增加SPC-A-1/DDP细胞对DDP的敏感性(43.00±0.27,P=0.000),伴随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RP-1)和P-糖蛋白(P-gp)表达的减少(1.55±0.22,P=0.000;1.34±0.12,P=0.000),并促进细胞自噬和自噬关键调节蛋白Beclin-1水平的升高(2.69±0.20,P=0.000)。过表达Beclin-1与榄香烯对SPC-A-1/DDP细胞耐药性有类似逆转作用(16.00±1.50,P=0.010)。与此相反,干扰Beclin-1基因能拮抗榄香烯对细胞耐药性的逆转作用(46.00±3.10,P=0.010)。结论榄香烯通过诱导Beclin-1介导的自噬增加SPC-A-1/DDP对DDP的药物敏感性。
周昆闫焱李冰刘霞
关键词:BECLIN-1耐药性榄香烯肺腺癌
福莫司汀预防完全缓解期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疗效观察
2016年
目的观察福莫司汀对完全缓解期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预防作用。方法 68例完全缓解期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1例给予福莫司汀100 mg·m-2,静脉滴注,d1,8,21 d为1周期,重复2周期;对照组37例给予定期复查。比较15个月内2组脑转移发生率、无疾病进展生存期、1 a生存率。结果治疗组脑转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无疾病进展生存期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1 a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福莫司汀可降低完全缓解期小细胞肺癌脑转移发生风险,延长患者无疾病进展生存期。
黄堃邝先奎韩伟赵向通闫焱董文杰王丽萍
关键词:小细胞肺癌福莫司汀脑转移
顺铂联合培美曲塞及吉非替尼序贯化疗治疗晚期肺腺癌疗效观察被引量:25
2016年
目的探讨顺铂联合培美曲塞及吉非替尼序贯标准化疗治疗Ⅲb/Ⅳ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阳性肺腺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EGFR突变阳性Ⅲb/Ⅳ期肺腺癌患者4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23例,观察组给予顺铂+培美曲塞+吉非替尼序贯治疗,对照组给予吉非替尼单药治疗,均口服吉非替尼至肿瘤进展或出现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停药,治疗32周后评定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随访观察生存时间。结果观察组均完成顺铂+培美曲塞+吉非替尼4个周期化疗,病情均未进展;治疗32周,观察组有效率(45.5%)、疾病控制率(77.3%)高于对照组(17.4%、47.8%),中位无进展生存期(9.1个月)、总生存期(23.9个月)较对照组(7.8、19.8个月)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髓抑制(31.8%)、恶心呕吐(22.7%)、腹泻(18.2%)、谷丙及谷草转氨酶增高(13.0%)、皮疹发生率(18.2%)与对照组(13.0%、8.6%、4.3%、4.3%、8.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顺铂联合培美曲塞及吉非替尼序贯化疗治疗晚期肺腺癌疗效满意,可延长患者生存期,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韩伟邝先奎黄堃赵向通李明蔚董文杰闫焱王丽萍
关键词:吉非替尼培美曲塞顺铂
基线BMI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的关系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基线BMI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疗效及安全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接受基于ICI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193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免疫治疗前BMI,将患者分为超重/肥胖组(BMI≥25.0 kg/m^(2))和非超重组(BMI<25.0 kg/m^(2))。比较两组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以及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发生情况。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无进展生存(PFS)和总生存(OS)生存曲线的差异。应用Cox回归分析OS的影响因素。结果:超重/肥胖组DCR高于非超重组(87.5%vs 73.6%,P=0.028)。两组任意级别irAE发生率(29.7%vs 34.1%)和G3/G4 irAE发生率(4.7%vs 10.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肥胖组和非超重组OS生存曲线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BMI是OS的影响因素(HR=0.557,95%CI为0.329~0.944)。结论:基线BMI与ICI治疗晚期NSCLC的疗效有关,BMI≥25.0 kg/m^(2)的患者DCR更高,存活时间更长。
闫焱焦碧航周昆高群陈新峰岳冬丽张丽敏
关键词:BMI疗效
肿瘤学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思考被引量:3
2018年
肿瘤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国内外有关肿瘤学的研究成为各科研究的热点,报考肿瘤学专业研究生的数量日益增多,各院校肿瘤学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也不尽相同。本文结合我院肿瘤学研究生的实际培养模式,并查阅国内外相关的报道,从医德教育、课程设置、临床实践技能、文献查阅、实验技能等方面进行了综合探讨,以期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高级肿瘤学人才。
闫焱樊青霞
关键词:肿瘤学
硫酸镁联合葡萄糖酸钙防治草酸铂致神经毒性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08年
将52例癌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硫酸镁+葡萄糖酸钙+含草酸铂化疗方案治疗,对照组单用含草酸铂化疗方案化疗。观察两组草酸铂致神经毒性的发生率,应用肌电图仪检测正中神经的传导速度(MCV)、感觉传导速度(SCV)、混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和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结果观察组感觉神经毒性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草酸铂平均累积剂量高于对照组(P<0.05);与无神经毒性者比较,两组有神经毒性者的SNAP均显著下降(P<0.01);观察组SCV下降(P<0.05)。提示草酸铂的神经毒性主要作用于感觉神经元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而对运动神经元细胞膜的影响较小;葡萄糖酸钙联合硫酸镁可以减少草酸铂神经毒性的发生,增加草酸铂累积剂量,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闫焱周昆樊青霞
关键词:草酸铂神经毒性硫酸镁葡萄糖酸钙
Histoacryl■组织胶超选择性栓塞肾动脉分支治疗医源性肾动脉出血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观察以Histoacryl■组织胶作为栓塞剂超选择性栓塞肾动脉分支治疗医源性肾动脉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医源性肾动脉出血患者,其中30例为经皮肾镜术后、15例为经皮肾穿刺活检术后、7例为部分肾切除术后;均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超选择性栓塞患肾责任分支动脉,栓塞剂为Histoacryl■组织胶。评价技术成功率、临床成功率、并发症及操作时间,比较栓塞前、后血红蛋白(Hb)、肌酐(Cr)和尿素氮(BUN)。结果对52例均顺利完成治疗,平均操作时间(38.23±11.51)min,技术成功率、临床成功率均为100%。术前2 h与术后12 h内Hb、Cr及BU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4例(4/52,7.69%)出现轻微并发症(发热伴局部腰痛),经对症及支持治疗后恢复;无肾脓肿、败血症、肾破裂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以Histoacryl■组织胶作为栓塞剂超选择性栓塞肾动脉分支治疗医源性肾动脉出血安全、有效。
许凯豪宋梦瑶焦德超韩新巍孙占国方毅闫焱
关键词:肾动脉栓塞治疗性组织胶
榄香烯对人肺腺癌SPC-A-1细胞VEGF-C及VEGFR-3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3
2008年
目的探讨榄香烯对体外培养的人肺腺癌SPC-A-1细胞株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及其受体VEGFR-3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药物作用后的SPC-A-1细胞VEGF-C、VEGFR-3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榄香烯能明显抑制肺腺癌SPC-A-1细胞的生长并降低VEGF-C、VEGFR-3的表达水平,而且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结论榄香烯通过降低肺腺癌细胞VEGF-C、VEGFR-3的表达水平,从而遏制了肿瘤血管、淋巴管转移。
周昆崔黎闫焱刘红赵松陈奎生
关键词:榄香烯肺癌细胞株免疫细胞化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