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文斌

作品数:263 被引量:1,029H指数:14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22篇期刊文章
  • 34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54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文化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理学

主题

  • 94篇手术
  • 84篇垂体
  • 67篇腺瘤
  • 64篇肿瘤
  • 54篇胶质
  • 46篇垂体腺瘤
  • 40篇胶质瘤
  • 38篇细胞
  • 37篇外科
  • 26篇蝶窦
  • 24篇术后
  • 23篇疗效
  • 22篇手术治疗
  • 22篇激素
  • 21篇细胞瘤
  • 21篇经蝶手术
  • 19篇库欣病
  • 18篇垂体肿瘤
  • 17篇外科手术
  • 13篇神经胶质

机构

  • 247篇北京协和医院
  • 15篇中国医学科学...
  • 8篇河北大学
  • 8篇中国医学科学...
  • 7篇首都医科大学...
  • 7篇北京协和医学...
  • 4篇北京市神经外...
  • 4篇复旦大学
  • 3篇哈尔滨医科大...
  • 3篇四川大学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 3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清华大学
  • 2篇山东大学
  • 2篇日本东北大学
  • 2篇卫生部卫生经...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北京市神经外...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作者

  • 262篇马文斌
  • 195篇王任直
  • 118篇杨义
  • 92篇任祖渊
  • 90篇苏长保
  • 72篇李永宁
  • 55篇幸兵
  • 55篇王裕
  • 36篇魏俊吉
  • 31篇李桂林
  • 29篇连伟
  • 26篇姚勇
  • 23篇冯铭
  • 23篇窦万臣
  • 21篇高俊
  • 20篇孔祥溢
  • 15篇陶蔚
  • 14篇许志勤
  • 14篇杨众
  • 14篇郭毅

传媒

  • 44篇中华神经外科...
  • 28篇中国微侵袭神...
  • 22篇中华医学杂志
  • 13篇中国医学科学...
  • 12篇中国临床神经...
  • 11篇协和医学杂志
  • 10篇中华神经外科...
  • 8篇中国神经精神...
  • 7篇中国现代神经...
  • 6篇中华外科杂志
  • 5篇基础医学与临...
  • 5篇医学研究杂志
  • 5篇中华医学会神...
  • 3篇北京医学
  • 3篇神经疾病与精...
  • 3篇国际神经病学...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中华显微外科...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年份

  • 2篇2025
  • 7篇2024
  • 7篇2023
  • 9篇2022
  • 6篇2021
  • 4篇2020
  • 10篇2019
  • 12篇2018
  • 8篇2017
  • 19篇2016
  • 15篇2015
  • 2篇2014
  • 11篇2013
  • 4篇2012
  • 10篇2011
  • 10篇2010
  • 15篇2009
  • 25篇2008
  • 17篇2007
  • 9篇2006
2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疑难病例析评第191例发热-浮肿-急性肾功能衰竭
2009年
病历摘要 患者男,59岁,因反复发热6个月,尿量减少半个月于2008年3月11日人院。患者2007年9月因颅内血管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
沈敏曾学军李雪梅范洪伟黄晓明方卫纲郭潇马文斌郭毅
关键词:急性肾功能衰竭浮肿血管瘤破裂尿量减少
胶质母细胞瘤免疫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5年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是成人中最常见的原发颅脑肿瘤,约占原发性颅脑肿瘤的一半[1].尽管应用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预后仍不理想,中位生存期仅14.6个月,5年生存率少于10%[2-3].近几年肿瘤免疫治疗快速发展,相关临床试验取得了令人振奋的结果,2010年靶向前列腺酸性磷酸酶的疫苗Sipuleucel-T、免疫抑制靶点CTLA-4的人源单克隆抗体ipilimumab分别获批获用于前列腺癌及进展期黑色素瘤的治疗[4-5].同样,免疫治疗在胶质瘤的临床及临床前期研究中也显示出良好的疗效,有望成为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之外新的治疗手段.
周强意王裕马文斌
关键词: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前列腺酸性磷酸酶人源单克隆抗体CTLA-4颅脑肿瘤中位生存期
神经外科术后无症状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及处理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术后无症状肺血栓栓塞症,提高术后深静脉血栓及无症状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分析我院神经外科诊断并治疗的2例无症状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D-dimer、超声、CTPA进行筛查及诊断,明确诊断后予以肝素及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后期行华法林抗凝,其中1例在抗凝治疗前急诊行下腔静脉永久滤网植入术。结果本组D-dimer 1例正常,1例稍高于参考值上限;超声证实2例患者均有下肢静脉血栓;CTPA明确诊断为肺血栓栓塞症。抗凝治疗后复查CTPA,肺血栓栓塞症有明显改善。2例患者出院后继续华法林抗凝治疗。结论临床工作中应重视发生肺血栓栓塞症的各种危险因素,及早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制定围手术期的整体预防和治疗方案。
魏俊吉王任直龚亚红马文斌李桂林冯铭窦万臣高俊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神经外科手术并发症
植入式电极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本公开涉及植入式电极装置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装置包括仿颅骨部件及电极部件,所述仿颅骨部件包括底板及顶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嵌入槽,所述顶板上相应地设置有顶柱,所述顶柱插入到所述嵌入槽中,以使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接合,所述仿颅骨...
刘芃昊王裕马文斌邢浩温小妍
基于病例解读《抗栓药物治疗中颅内出血患者神经外科围手术期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18版)》
魏俊吉常健博马文斌王任直
直接皮层电刺激基本运动区定位切除累及中央前回脑胶质瘤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侵犯运动区的脑胶质瘤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2例侵犯中央前回脑胶质瘤病例资料,手术采用神经导航定位病灶,术中唤醒麻醉,直接皮层电刺激定位肢体运动或语言运动区,病人清醒状态下切除肿瘤。结果11例病人术中成功唤醒切除肿瘤,皮质电刺激下7例获得了肢体运动区2例获得了语言运动区的准确定位。8例(66.7%)达到肿瘤全切除,4例次全切除。8例为低级别胶质瘤,2例为高级别胶质瘤,2例胶质母细胞瘤。术后4例无神经功能缺损,8例出现术后对侧肢体活动障碍或言语障碍,除1例外均在7天至1月内恢复正常。结论导航辅助下的直接皮层电刺激定位功能区和唤醒状态下的肿瘤切除是处理侵犯功能区肿瘤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康军马文斌连伟魏宇魁姚勇李桂林窦万臣张子衡魏俊吉冯逢陆菁菁杨义王任直
关键词:神经导航皮层电刺激星形细胞瘤
儿童低级别胶质瘤临床研究试验终点选择的专家共识
2023年
儿童低级别胶质瘤(pediatric low grade glioma,pLGG)是儿童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类型,与成人相比表现出不同的生物学和临床特征。发育中的儿童大脑更容易受到肿瘤及其治疗毒性的影响,胶质瘤放化疗导致的神经认知功能下降、耳毒性、内分泌毒性和细胞学毒性等,对于维持患者生活质量和生理功能是巨大的挑战,临床急需研发新的药物。在pLGG临床研究中,由于肿瘤对药物的反应缓慢,治疗过程中从影像学角度观察,缓解并不明显,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和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发生率不高。多个指南在pLGG的研究中引入了轻微缓解(minor response,MR)的概念,即在T2/FLAIR序列上按二维扫描标准测量肿瘤相关径线,其乘积大小较基线检查时减少25%~<50%。肿瘤进展缓慢,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时间长,终点随访周期过长,难以用PFS或OS作为临床研究的主要终点。为了更好地推动pLGG的药物研发,本共识汇集了神经肿瘤学、临床肿瘤学、神经影像学、神经外科学和神经病理学等多学科专家的意见,给出了中国pLGG临床研究试验终点选择的专家意见和建议,基于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评价标准(response assessment in neuro-oncology criteria,RANO),推荐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定义为CR+PR+MR)作为主要终点,指导中国pLGG靶向治疗的临床研究和药物研发。现从pLGG的分型、影像学表现和临床表现,pLGG化疗和放疗治疗的局限性,pLGG的药物研发进展,pLGG临床研究试验终点的选择,运动、神经心理学和患者自报告终点,pLGG疗效评估标准进行综述。
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脑神经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李文斌马文斌康庄李生兰胡洁刘惠龙吴诸丽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近远期随访分析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评价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14例有症状的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接受了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对13例患者进行了3月~5年的随访。每位患者来院复查时行全面神经系统检查及TCD、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随访过程中均行DSA检查1次。结果 13例随访病例在随访期间均无中风发生。除2例患者外,其余均无TIAs。TCD、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DSA检查发现2例再狭窄,其中1例无症状,另1例有TIAs,予内科保守治疗。结论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是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有效方法。多普勒超声检查是首选的有效的无创检查方法。TCD对病变的诊断有辅助作用。
胡尧飞任祖渊苏长保王任直杨义马文斌幸兵李永宁连伟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颈动脉狭窄
肿瘤电场治疗联合免疫疗法治疗胶质母细胞瘤的效果分析
2025年
目的初步探究肿瘤电场治疗(TTFields)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治疗胶质母细胞瘤患者(GBM)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8月至2024年9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接受TTFields联合帕博利珠单抗(2-THE-TOP方案)治疗的5例GB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例新诊断GBM患者术后同步放化疗结束4周后,续贯替莫唑胺(TMZ)辅助化疗,同时进行TTFields联合帕博利珠单抗治疗。2例复发性GBM患者均于复发2~6周后,采用TMZ治疗时同步开始TTFields治疗,在疾病进展后,进一步联合帕博利珠单抗治疗。所有患者每2~4个月随访1次,评估患者的生存情况及与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后者采用不良事件通用术语标准进行评估。结果5例患者使用TTFields和帕博利珠单抗联合方案治疗的中位时长为9.3个月(3.1~21.8个月),每日佩戴TTFields设备的中位时长为19.9 h(13.4~22.6 h)。1例患者出现1级不良事件,其余4例均未出现相关不良反应。5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9.2个月(4.9~14.3个月)。至末次随访,2例复发患者出现疾病进展,其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6.3、6.5个月;1例新诊断患者死亡,其PFS、总生存期分别为14.6、25.7个月;其余2例新诊断GBM患者均处于疾病稳定状态。结论TTFields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GBM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一定的疗效,具有改善患者预后的潜力。
康筱曼梁庭毓王裕马文斌
关键词:胶质母细胞瘤免疫治疗
垂体腺瘤经蝶术后视力下降的原因和再次手术治疗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经蝶术后视力下降的原因和再次手术治疗。方法男性5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43岁。行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后出现视力下降,复查CT显示瘤床继发血肿,有5例合并鞍上残留肿瘤行经额开颅手术,1例没有鞍上残留肿瘤行再次经蝶手术。结果随诊1~8年,视力恢复或改善,无肿瘤复发。结论垂体腺瘤经蝶术后视力明显下降时应及时复查CT,发现瘤床血肿和鞍上残留肿瘤采用经额开颅手术,单纯的瘤床血肿行再次经蝶手术以挽救视力。
杨义任祖渊苏长保王任直马文斌
关键词:垂体腺瘤神经外科手术经蝶入路视力下降
共2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