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存

作品数:28 被引量:85H指数:5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吴阶平医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细胞
  • 12篇食管
  • 12篇肺癌
  • 8篇预后
  • 7篇细胞肺癌
  • 7篇小细胞
  • 7篇小细胞肺癌
  • 7篇非小细胞
  • 7篇非小细胞肺癌
  • 6篇手术
  • 6篇淋巴
  • 5篇胸腔
  • 5篇胸腔镜
  • 5篇食管癌
  • 5篇切除
  • 5篇切除术
  • 5篇淋巴结
  • 4篇蛋白
  • 4篇食管癌切除
  • 4篇食管癌切除术

机构

  • 28篇山东大学
  • 1篇山东省交通医...

作者

  • 28篇田辉
  • 28篇司立博
  • 28篇高存
  • 27篇岳韦名
  • 22篇李林
  • 20篇李树海
  • 17篇鲁铭
  • 14篇亓磊
  • 5篇崔京京
  • 3篇朱应超
  • 2篇冯飞
  • 2篇郝斌
  • 1篇胡文思
  • 1篇苏树伟
  • 1篇田煜
  • 1篇李培超

传媒

  • 8篇中国肿瘤生物...
  • 4篇中华胸部外科...
  • 3篇中华腔镜外科...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山东省第十一...
  • 1篇中国胸心血管...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 1篇第八届中国肿...
  • 1篇第八届中国肿...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5
  • 6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SIRT1蛋白表达与淋巴管生成、淋巴管侵袭及pNO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间关系的研究
陈观卿田辉岳韦名李林李树海亓磊高存司立博鲁铭冯飞
食管鳞癌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检测食管鳞癌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占淋巴细胞的比例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中RORγt和IL-17的表达水平,探讨Th17、RORγt及IL-17在食管鳞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2009年8月至2010年6月40例食管鳞癌患者PBMC标本,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34~78(61±8.76)岁。采集40例健康志愿者PBMC为对照。流式细胞术检测Th17细胞在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比例;PT-PCR检测PBMC中RORγt和IL-17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食管鳞癌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占淋巴细胞的比例较健康对照者明显升高[(2.40±0.55)%vs(0.84±0.41)%,P<0.01];PBMC中RORγt、IL-17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0.669±0.184)vs(0.451±0.151),(0.625±0.179)vs(0.438±0.150),P<0.01],且两者呈明显正相关(r=0.551,P<0.01)。食管鳞癌患者转移组与未转移组相比,Th17细胞比例、RORγt和IL-17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食管鳞癌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占淋巴细胞的比例及PBMC中RORγt和IL-17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Th17细胞可能通过RORγt和IL-17参与食管癌的发生。
亓磊田辉岳韦名高存朱应超司立博
关键词:食管鳞癌TH17IL-17
T1期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清扫范围的研究
亓磊田辉岳韦名李林李树海高存司立博鲁铭程传乐
肺碰撞瘤1例被引量:4
2014年
碰撞瘤属于临床罕见病,目前研究报道较少,其可发生在口腔、食管-胃交界处、肝脏-胆管、肺、子宫、直肠肛门交界和膀胱等处。有关肺碰撞瘤的研究报道更少见,尚无其发病率的统计,其发生机制尚不明确,临床工作中常常因对该病的认识不足、分类混乱而导致误诊、漏诊。随着近年文献报道的逐渐增加和病理学镜检技术的进步,对其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司立博田辉岳韦名李林李树海高存
关键词:碰撞瘤肺癌混合癌
乙酰肝素酶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mRNA的表达与肺癌侵袭和转移的分子生物学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研究乙酰肝素酶(HPSE)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 mRNA的表达是否与肺癌的侵袭性生长和淋巴结转移有关。方法应用RT-PCR技术检测HPSE和VEGF-C mRNA在65例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与癌旁组织和正常肺组织对比,同时结合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肺癌组织中HPSE和VEGF-C mRNA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和癌旁组织(P<0.05);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组织中HPSE和VEGF-C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分化程度肺癌组织中HPSE和VEGF-C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Ⅲ期和Ⅳ期肺癌组织中HPSE和VEGF-C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Ⅰ期和Ⅱ期(P<0.05);生存3年以下的肺癌组织中HPSE和VEGF-C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生存3年以上者(P<0.05)。结论肺癌的发生、发展可能与HPSE促血管生成和VEGF-C促淋巴管生成的协同作用有关;HPSE和VEGF-C基因表达可作为判断肺癌生物学行为和患者预后的一个参考指标。
苏树伟田辉李林岳韦名高存司立博
关键词:肝素裂合酶血管生长因子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后颈部残胃闭锁端瘘的诊治经验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分析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后颈部残胃闭锁端瘘的临床特点,总结治疗经验,探讨个体化治疗方法。方法 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期间,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胸外科同一手术团队共行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77例,收集术后发生颈部残胃闭锁端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有3例(3.9%)患者发生颈部残胃闭锁端瘘,残胃闭锁端瘘的发生时间分别为术后第4、4、6天,临床表现主要为颈部切口红、肿、压痛、皮下积气及脓液溢出。3例患者均经保守治疗痊愈出院,治愈时间分别为9、13、35d。结论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后颈部残胃闭锁端瘘的发生率较高,局部处理应根据瘘发生时间、瘘口大小和局限程度等给予个体化治疗,以促进瘘口愈合。
李树海岳韦名李林高存司立博亓磊鲁铭程传乐田辉
关键词:食管癌
食管鳞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RORγt和IL-17mRNA水平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食管鳞癌患者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PBMC)中转录因子RORγt和细胞因子IL-17 mRNA的表达水平及外周血中Th17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探讨Th17细胞特异性RORγt及IL-17 mRNA的变化在...
亓磊田辉岳韦名高存朱应超司立博
关键词:食管鳞癌核细胞
文献传递
EGR-1蛋白在人肺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检测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early growth response gene-1,EGR-1)蛋白在肺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EGR-1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07年12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肺鳞状细胞癌83例患者癌组织和癌旁肺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癌组织和癌旁肺组织中EGR-1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EGR-1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的5年生存率,Log-rank法检验比较患者的生存差别,Cox回归多因素分析判定独立的预后因素。结果:EGR-1蛋白在肺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肺组织[(4.12±0.35)vs(6.90±4.58),P<0.01];EGR-1蛋白低表达与患者年龄(P=0.912)、性别(P=0.429)及肿瘤细胞分化程度(P=0.289)均无显著相关性,与吸烟史(P=0.025)、肿瘤大小(P=0.013)、淋巴结转移(P=0.003)及TNM分期(P=0.028)显著相关。EGR-1蛋白低表达的患者,其术后5年总生存率显著低于EGR-1蛋白高表达的患者(2.6%vs 15.9%,P=0.04);TNM分期(P=0.020)、EGR-1蛋白低表达(P=0.035)是判定肺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EGR-1蛋白在肺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存在低表达,且与肿瘤进展及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冯飞田辉岳韦名李林李树海高存司立博鲁铭
关键词:肺鳞状细胞癌预后
528例ⅢA期N2非小细胞肺癌的外科手术治疗与预后相关因素的研究
目的:探讨ⅢA期N2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科治疗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来自2000年1月~2005年12月间山东大学齐鲁医院528例非小细胞肺癌术后病理分期为ⅢA期N2的患者,用Cox模型分析...
田辉鲁铭高存岳韦名李林郝斌司立博亓磊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治疗临床疗效生存率
文献传递
Siewert Ⅰ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淋巴结转移特点及预后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分析SiewertⅠ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淋巴结转移特点及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1年5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收治的87例行手术切除治疗Siewert Ⅰ型AEG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均行经左胸后外侧切口行下段食管+近端胃大部切除术。清扫胸腔第107、108/110、109、111、112组淋巴结和腹腔第1/2、3、4、5、6、7、10、11组淋巴结。所有淋巴结标本送常规病理学检查。观察指标:(1)肿瘤淋巴结清扫及转移情况。(2)随访及预后情况。(3)预后因素分析指标: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4)对独立预后因素进行分层分析。采用电话和门诊方式进行随访。术后2年内每3个月复查1次,2年后每6个月复查1次。门诊复查血生化指标、超声、钡餐、CT,必要时行胃镜检查。了解患者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6年6月。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计算生存率,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1)肿瘤淋巴结清扫及转移情况:87例Siewert Ⅰ型AEG患者中,15例无淋巴结转移,72例有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率为82.8%(72/87)。清扫的胸腔淋巴结中第107、108/110、109、111、112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6.9%(6/87)、27.6%(24/87)、0、4.6%(4/87)、0,5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301,P〈0.05)。清扫的腹腔淋巴结中第1/2、3、4、5、6、7、10、11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52.9%(46/87)、32.2%(28/87)、10.3%(9/87)、0、0、47.1%(41/87)、0、0,8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5.096, P〈0.05),其中第1/2组和第7组淋巴结转移率均显著高于第3组(χ^2=7.618,4.059,P〈0.05),第1/2组和第7组淋巴结转移�
亓磊田辉岳韦名李林李树海高存司立博鲁铭程传乐
关键词:腺癌淋巴结转移预后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