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力之
- 作品数:194 被引量:436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 马克思审美自由论的逻辑联结:“艺术掌握世界”的承前启后性
- 2025年
- 马克思认为艺术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方式,确认这种掌握方式的独立性和不可取代性,关系到艺术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特殊重要性,关系到人类未来的自由发展。马克思的这个命题是一个逻辑的联结点,具有内部的承前启后意义,过去的研究有所忽略。所谓承前性是指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观点的承续,手稿在完整提出人的自由本性形成于人对自然对象的改造关系时,已经揭示了人与世界的全部关系,实际上触及了人对世界的不同掌握方式;所谓启后性是指对《资本论》研究时期的启发,一个启发是肯定人的审美自由对资本逻辑的突破,另一个启发是对人类最高自由的展望,人类将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减少对物质劳动的依赖,人类的精力将更加适用于无所制约的艺术创造活动,艺术这种掌握方式更彰显出其独立意义。
- 黄力之
- 关键词:审美自由
-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中国化:历史批判与当下诉求
- 2008年
- 黄力之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历史批判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毛泽东文艺思想诉求文艺理论体系
- 公正观与当代中国被引量:1
- 2011年
- 美籍历史学家黄仁宇在自己的回忆录中提及,1972年,他参与了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的研究项目,他注意到李约瑟的说法,“共产党(对中国)的接管是个幸运事件,因为新中国也许可以避免西方在工业革命初期所犯的所有错误。在19世纪初,小女孩被绑在大箱里到地底运送煤矿;
- 黄力之
- 关键词:社会主义公正观道义历史学家著名学者
- 自由主义:结构关系与意识形态策略
- 2005年
- 不加前提限制的自由主义对人类具有进步意义。但自由主义思想体系充满大量内在矛盾,原因是并不存在抽象的完全统一的自由主义,自由主义存在一种结构关系。一是抽象的思想理念与现实形态的外部结构关系,一是形态的内部结构关系。结构中的每一个方面都互相联系并互相制约。在历史上,自由主义首先是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这是自由主义的最大困境。
- 黄力之
- 关键词:自由主义意识形态
- 毛泽东晚年魏晋文化观的非凡文化意义被引量:2
- 2017年
- 梳理改革开放前的文化史,毛泽东晚年文化思想与实践乃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具体如毛泽东晚年的魏晋文化观。其有三大观点:其一,反对文化独断,力主学术与艺术的自由发展;其二,力主独立思考,不为圣贤之言所束缚;其三,以"缘情"说补充"言志"说,提升文艺审美本性地位,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美学原理。毛泽东魏晋文化观不是"发思古之幽情",而是意味着毛泽东在进行古今对比。通过谈魏晋文化,毛泽东在文化艺术问题上对"文化大革命"的失误进行了深刻反思。毛泽东对文化艺术的自由、繁荣发展非常向往,对那种违背文化艺术规律的做法非常反对。这在毛泽东晚年思想中显得弥足珍贵。
- 黄力之
- 关键词:毛泽东
- 卢卡契晚年的社会主义改革观被引量:1
- 1998年
- 黄力之
- 关键词:卢卡契晚年改革观《历史与阶级意识》经典马克思主义政治活动家
- 马克思的核心价值观:人的“全面发展”与“自由发展”辨析被引量:2
- 2012年
- 人的"全面发展"更多地与分工状态相联系,人的"自由发展"更多地与阶级对立相联系。在逻辑上,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废除分工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但不能简单地因为个人的片面发展而否认人类整体的"全面发展"。没有原始的人的"全面发展"状态的衰落,现代性是不可能出现的。既然不能废除分工,如何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呢?马克思提出"给人以尊严的职业",这并不意味着一定是最高的职业,但总是最可取的职业,这与人按照自己的兴趣、心愿选择的工作有着内在的联系。在现实中,在一定的物质生活水平基础上,只要抱定"随我自己的心愿"的理念,便可通过人的"自由发展"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 黄力之
-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
- “模范社会”忧思录——评阎真小说《活着之上》被引量:2
- 2015年
- 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的标志性年代。1992年,在市场经济的猛烈撞击下,著名作家贾平凹出版了小说《废都》,我当时就认为,这是一部预言性的作品:1980年代以思想先驱、社会导师自居的知识分子,拉动了人性的欲望机器,唤起了主体性、潜意识、感性本体这些生命本能,社会变迁终而朝着他们设想的方向发展了。到处都是争到了自由的劳动力,以及自由地开发、经营的生意人和企业家,正统社会的“崇高”信条轰然倒塌,新潮理论化为活生生的现实。可是知识分子本人却被抛到了社会边缘,人们不再需要他们的启蒙话语,却也不付给他们可观的“讲课费”--自己到市场上去挣,市场不相信学问。这样,启蒙神话宣告破灭。
- 黄力之
- 关键词:社会变迁小说活着忧思模范市场经济
- 论1949年后的中国话语态势问题被引量:3
- 2019年
- 在现时代,构建中国话语的本质是在中西方关系中恢复并强化中国文化主体意识。新中国建立,中国与世界、与西方的关系进入重新整理和重新构建的过程,大致可以划分为如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苏化形式下的特殊西化(1949—1963),中国话语呈低位运行;第二阶段:封闭半封闭式状态(1963—1978),中国话语呈高位运行;第三阶段:全面开放时期(1978—2012),中国话语呈双层运行,现象上显示为低位运行;第四阶段:重返世界舞台中心的新时代(2012年以来),中国话语呈高位运行。中国话语问题具有复杂性:中国话语本身并不是简单的价值判断,不能认为中国话语是一个越多越好或者越纯越好的问题。中国话语的构建,必须继续睁开眼睛看世界。
- 黄力之
- 关键词:中国话语
- 论20世纪社会主义文化矛盾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关系
- 2008年
- 20世纪的社会主义文化存在如下矛盾:内容与形式的单一化、模式化;没有解决好与社会主义民主相适应的自由创造问题,过分强调政治控制。这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存在多重关系。对于20世纪的社会主义文化矛盾与马克思、恩格斯的关系,必须结合文本深入分析,找出哪些是无关系的,哪些是有关系的。即使是有关系的问题,也有必要以"回到马克思"的形式去做重新解读。
- 黄力之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回到马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