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龚红武

作品数:38 被引量:61H指数:4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452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重点攻关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心电
  • 11篇导联
  • 11篇电图
  • 11篇心电图
  • 11篇胸导联
  • 11篇头胸导联
  • 9篇常规导联
  • 8篇动脉
  • 7篇导联心电图
  • 7篇冠状
  • 6篇心动过速
  • 6篇心肌
  • 6篇常规导联心电...
  • 5篇心电描记
  • 5篇心电描记术
  • 5篇造影
  • 5篇描记
  • 5篇描记术
  • 4篇心率
  • 4篇血氧

机构

  • 17篇解放军452...
  • 13篇解放军第45...
  • 7篇中国人民解放...
  • 7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成都军区总医...
  • 2篇成都军区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凉山州第一人...
  • 1篇普格县人民医...
  • 1篇第一军医大学

作者

  • 38篇龚红武
  • 18篇张小瑜
  • 12篇孟素荣
  • 10篇周健
  • 8篇尹炳生
  • 7篇周健
  • 5篇朱惠莉
  • 5篇徐登城
  • 4篇侯凡
  • 4篇李青泽
  • 4篇杨亚男
  • 4篇罗阳
  • 3篇朱慧莉
  • 3篇杨帆
  • 3篇王浩
  • 2篇亓占中
  • 2篇黄洁
  • 2篇李亦晗
  • 2篇冯怀志
  • 2篇李小波

传媒

  • 10篇西南国防医药
  • 9篇心脏杂志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全国第十三届...
  • 1篇心血管康复医...
  • 1篇岭南心血管病...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贵阳医学院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实用心电学杂...
  • 1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中国医学物理...
  • 1篇空军总医院学...
  • 1篇西南军医
  • 1篇航空航天医学...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9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8
  • 2篇2006
  • 1篇2005
  • 4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食管调搏终止交界性逸搏所致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1例
2004年
龚红武师竣熊燕
关键词:食管调搏交界性逸搏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心电监护异搏定
高原军人登山和跑步对血氧饱和度和心率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在高海拔地区登山和跑步后即刻对呼吸和心血管系统的的影响较少有人研究。本文观察进驻高原军人登山和跑步前后血氧饱和度和心率的变化。
龚红武周健张小瑜聂红李清泽王刚
关键词:缺氧登山跑步血氧饱和度心率
新西兰兔左室心外膜下心肌坏死时头胸导联和常规导联心电图Q波比较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用头胸导联和常规导联对比观察新西兰兔正常、心肌坏死状态下心电图变化的差异.总结变化规律.探讨其形成的机制.方法用自制的双层套管吸附在兔左心室前壁的表面.注入纯冰醋酸造成局部的心肌坏死.心电图仪同步记录新西兰兔正常状态、心肌坏死状态下头胸导联和常规导联心电图.对二种心电图的波形、振幅进行比较.结果左室心外膜下心肌坏死时,坏死未贯通心室壁的1/2.左胸头胸导联有坏死性Q波的新西兰兔例数及导联数明显少于常规导联.结论在新西兰兔左室心外膜下心肌坏死时,头胸导联坏死性Q波数量明显少于常规导联.反映心肌坏死更加集中,与病理检查更符合.
龚红武孟素荣尹炳生
关键词:常规导联头胸导联心电图心肌疾病
进驻高原军人爬山对即刻血氧饱和度和心率的影响
2013年
目的:观察3000米爬山前后即刻对进驻高原军人血氧饱和度和心率的影响。方法:对比观察爬山前后即刻血氧饱和度和心率的变化。结果:爬山后心率较爬山前明显增加。结论:高原爬山即刻即可对心血管系统产生影响。使心率明显加快。
龚红武周健骆沙舟彭华生赵启华呼永河
关键词:缺氧爬山血氧饱和度心率
三旁道并房室结双径路1例报告
2014年
1 病例资料 患者为女性,年龄32岁.因反复阵发性心悸18年入院.静息心电图为B型显性预激.心电生理检查中,冠状窦电极程序刺激可诱发窄QRS心动过速,心率130次/min(见图1),以冠状窦电极远端回波最早.送入消融电极至左心房室环距冠状窦口3 cm处,右心室起搏下见室房融合,以20 ws消融4s后室房分离,继续消融90s.体表心电图仍可见预激心电图改变.送入消融电极在右侧房室环12点,窦性心律下记录到房室融合.在此以30 ws消融2s体表Ⅱ导联δ波消失,其余导联仍可见δ波(见图2).继续消融90s,再行冠状窦程序刺激可诱发二种RR间期交替的窄QRS室上性心动过速(见图3),RR间期分别为0.34 s和0.54 s,再行心室刺激未见递减传导.送人消融电极至右心房室环6点处,窦律下记录到房室融合.
龚红武徐登城周健张小瑜杨亚男朱惠莉
关键词:心动过速房室结预激
食管心房调搏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45例
2001年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为内科临床急症。本文观察了45例患者用食管心房调搏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龄10岁~62岁,平均年龄40.15岁。其中风心病1例,心肌缺血3例,余无器质性心脏病。均有反复的心动过速发作史。发作时心电图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食管心房调搏后均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其中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25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14例,房性心动过速1例。采用食管心房起搏。依次用超速刺激、亚速刺激、R S2刺激。每种方法使用3~4次,起搏电压15V~30V。 2 结果 超速刺激中止39例,亚速刺激中止2例,RS2刺激中止2例。未能中止2例,后采用心律平或可达隆静住终止。25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中24例成功;14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全部成功。二者的成功率分别为96%、100%,二者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1例房性心动过速未成功。使用超速刺激时出现一过性房颤3例,反复交界性逸搏1例,后均成功转律。1例心动过速中止时出现心脏停搏达4s,行紧急起搏后窦性心律恢复。术中有3例不能耐受超速刺激而改用其它方法。 3 讨论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发生机理多为折返机制,本文心内电生理检查支持这一观点。食管心房调搏采用连续刺激或程控刺激可影响折返环,终止心动过速[1]。这种方法安全、有效、快速,并对心动过速终止时心脏停搏有保护作用。采用超速刺激可中止大部分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在心动过速超过200次/min,患者不易耐受超速刺激,此时采用 RS2刺激法不增快心率,仍可有效终止心动过速。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和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二组患者食管心房调搏成功率相差不显著,提示本法成功率与折返环形态无明显关系[2]。
龚红武师竣刘世玉
关键词:食管心房调搏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正常人头胸导联和常规导联右胸异常Q波的比较
2004年
目的:比较常规导联心电图及头胸导联心电图所记录的正常人右胸导联Q波的特征。材料与方法:采用导联心电图机及头胸导联心电图机分别检查50个正常成人(30名男性,20名女性)的右胸心电图,记录Q波出现的频率及幅度。结果:头胸导联所记录到的Q波数及Q波幅度均显著低于常规导联心电图。结论:正常人头胸导联心电图较常规心电图较少出现右胸假性异常Q波。
龚红武孟素荣李亦晗尹炳生
关键词:头胸导联常规导联异常Q波
成年女性永存动脉干并发房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1例
1临床资料患者女,22岁,活动后心累气紧5年。休息时无症状。身高150 cm。消瘦,唇干,心尖部可闻双期杂音。胸骨左缘第二肋间可闻收缩期杂音。血压105/60 mmHg(1 mmHg=0.133 kPa)。超声所见:右房...
龚红武徐登成周健朱慧莉张小瑜
关键词:房间隔缺损永存动脉干动脉导管未闭成年女性
文献传递
135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探讨在新的社会环境和医疗条件下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特点和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我院13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35例中,5例发病前进行了健康体检,心血管常规检查未发现异常;96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至少有1个冠心病危险因素;81例在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前的近期有反复心绞痛发作而未及时就医。溶栓治疗1 w后造影,84%血管再通;未行溶栓治疗的患者1 w后造影,70%血管再通。结论现在的健康体检不易发现冠心病患者,患者的健康教育还需加强,应特别针对有冠心病危险因素的人群,以尽量避免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
张小瑜周健龚红武罗阳
关键词: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健康体检
单造影管经桡动脉路径冠脉造影1300例临床观察
:观察单造影管经桡动脉路径冠脉造影1300例临床疗效。方法:进行单造影管经桡动脉路径冠脉造影术。结果:成功1247例,成功率95.92 %。穿刺时患者疼痛轻微。结论:单造影管经桡动脉路径冠脉造影术成功率高。经过挠动脉途径...
龚红武周健张小瑜朱惠莉罗阳王浩
关键词:冠心病疗效评价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