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树文
- 作品数:29 被引量:84H指数:6
- 供职机构: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计划项目唐山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2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5
- 2010年
- 例1,患者女,29岁,主因发现上腹部肿物8年余,肿物持续性增大1年入院。查体:腹平软,剑突下可触及一大小约10cm×5cm肿物,质中,边界尚清,活动度尚可.无触痛.全腹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彩超示:上腹部异常包块,性质待定。胃肠道X线钡剂检查示:
- 向聚才徐慧蓉马小兵王献华佟树文宋旭东
- 关键词: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病理分析上腹部肿物胰腺剑突下
- 卵巢非特异性类固醇细胞瘤1例临床与病理分析
- 2006年
- 王献华佟树文吴爱萍宋旭东孙红
- 关键词:卵巢病理检查
- 胸腹水凝集物、絮状物石蜡切片法查找癌细胞的探讨被引量:1
- 1999年
- 袁文棋佟树文
- 关键词:胸腹水絮状物石蜡切片
- 结直肠腺癌中肠周淋巴结检出数目与PTEN关系的研究
- 2014年
- 目的:观察结直肠腺癌肠周淋巴结检出数量、淋巴结转移数量与 PTEN 的关系,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分析101例结直肠腺癌患者检出的肠周淋巴结数量及淋巴结转移情况与术后组织中 PTEN 的表达相关性。结果101例患者检出淋巴结数量为1~72枚,平均17枚。伴有淋巴转移者47例占46.53%,转移淋巴结数量为1~15个。淋巴结检出数量≤12个者35例,其中 PTEN 的阳性率为14%(5/35);淋巴结检出数量﹥12个者66例,其中 PTEN 的阳性率为33%(22/66)。有淋巴结转移患者 PTEN 的阳性率为15%(7/47),无淋巴结转移患者 PTEN 的阳性率为37%(20/54),经线性相关分析显示结直肠腺癌患者淋巴结检出数量与 PTEN 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 r =0.46,P =0.0392),转移淋巴结数量与 PTEN 的表达具有负相关性(r =-0.49,P =0.0410)。结论结直肠腺癌中检出淋巴结数量和转移的淋巴结数量均与 PTEN 的表达具有相关性,PTEN 作为肿瘤转移抑制基因可能对肿瘤发生和进展时肠周淋巴结的反应性改变和淋巴结转移有一定影响。结直肠腺癌术后患者积极关注肠周淋巴结检出数量和 PTEN 的表达,可能对判断生物学行为有重要意义。
- 刘爱东宋旭东董丽儒熊艳杰张宏伟李双冯莉李倩向聚才佟树文王献华
- 关键词:结直肠腺癌免疫组化淋巴结转移
- 男性不育睾丸活检的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6
- 2006年
- 目的探讨睾丸活检在男性不育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镜检观察168例男性不育者的睾丸活检组织,依据睾丸生殖病理进行诊断分类。结果168例患者中,睾丸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病变145例,阳性率86.3%,其中不可逆性的病理改变占30.3%,有治疗价值的病例占57.2%。另外,23例病检正常或基本正常的睾丸组织则提示不育症与输精管道梗阻有关。结论睾丸活检对男性不育的临床诊断、病因分析、预后判断及治疗措施的选定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佟树文宋旭东唐文君宁继伟
- 关键词:男性不育
- 痰液血丝粘稠物石蜡切片法在细胞学诊断中的应用
- 2000年
- 袁文棋冯庆庚孟连普佟树文
- 关键词:石蜡切片法细胞学诊断
- 成人睾丸精原细胞瘤25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研究睾丸精原细胞瘤的形态学,探讨该肿瘤的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5例成人睾丸精原细胞瘤形态和组织类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年龄23~71岁,平均41.4岁。均累及单侧睾丸,右侧多见(17/25)。其中1例合并胚胎癌、2例合并胚胎癌及畸胎瘤存在。有隐睾史者3例。结论成年人出现睾丸无痛性、进行性睾丸肿大,应考虑到该肿瘤的可能。睾丸精原细胞瘤原因不明,隐睾是其危险因素之一。肿瘤的确诊依赖于光镜下组织病理学形态,辅以免疫组织化学。
- 马小兵王献华佟树文畅继武
- 关键词:精原细胞瘤睾丸肿瘤病理学检查
- 脑动脉硬化对视交叉血供影响的形态学研究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4
- 2003年
- 目的 :研究视交叉动脉起源、数量、分布及相关动脉的病理变化 ,为视交叉因缺血所致的视野缺损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在体视显微镜和手术显微镜下 ,对 10 2侧成人脑标本进行观察 ,研究视交叉动脉起源、数量和分布 ,对其中年龄 5 0~ 70岁的 60侧脑标本的视交叉和相关动脉做病理切片观察。结果 :视交叉动脉主要来自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和大脑前动脉 ,其中单来源型占 48% ,双来源型占 2 7.3 % ,三来源型占 7.9%。病理切片观察动脉管壁有粥样硬化改变者 88.3 % ,其中被硬化斑块阻塞者占 5 .0 % ,部分阻塞者占 13 .3 %。小动脉阻塞相应的视交叉组织切片 ,可见有神经纤维萎缩变性。结论 :5 0岁以上出现不明原因的视野缺损 ,尤其是鼻上象限视野缺损可能是由脑动脉硬化引起视交叉血供障碍所致。
- 刘学钧李建利宋艳梅佟树文张子明周洪霞高秀英
- 关键词:视交叉动脉动脉硬化视野缺损
- MCAI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 2005年
- 郑素勤王文雅赵静佟树文王献华
- 关键词:病理学传统教学方法
- 脑动脉硬化对视神经血供影响的形态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 研究视神经动脉起源 ,数目 ,分布及相关动脉的病理变化 ,为视神经因为缺血所致视野缺损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在体视显微镜和手术显微镜下对 10 0侧成人脑标本进行观察视神经动脉来源、数目和分布 ,对其中 5 0 -70岁年龄 60侧脑标本的视神经和相关动脉做病理切片观察。结果 视神经动脉主要来源于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和前交通动脉。其中单来源占 3 % ( 3侧 ) ,双来源占 68% ( 68侧 ) ,三来源占 2 9% ( 2 9侧 )。病理切片观察动脉管壁有粥样硬化改变者占 88 3 %( 5 3侧 ) ,其中被硬化斑块阻塞眼动脉的占 5 7% ( 3侧 ) ,阻塞垂体上动脉的占 7 5 % ( 4侧 ) ,小动脉管腔狭窄者占 2 0 8% ( 11侧 )。与小动脉阻塞相对应的视神经切片 ,可见有神经纤维萎缩 ,变性等病理改变。硬化的颈内动脉壁压迫视神经可以形成明显的压迹。结论 5
- 刘学钧李建立宋艳梅佟树文
- 关键词:脑动脉硬化视神经血供视野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