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鹏 作品数:154 被引量:1,134 H指数:18 供职机构: 宁夏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经济管理 环境科学与工程 农业科学 历史地理 更多>>
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 推动宁夏区域协调发展 被引量:1 2024年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支撑。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宁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坚持国家所指、地区所需,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宁夏区域协调发展,需要塑造高质量发展的全球化、区域化、地方化经济地理格局,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刘小鹏 牛庆蕊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 城乡融合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积石山M_(S)6.2地震前地电阻率异常特征及机理分析 2024年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积石山县发生了M_(S)6.2破坏性地震,造成了较大的人员伤亡.震前1年左右开始,震中400 km内5个具有稳态观测的地电阻率台站多个测道陆续出现了不同形态的异常变化,其中甘肃武胜驿台、定西台、通渭台(包括地表和井下)和武威台表现为以年变幅减小/快速下降变化为主的负异常,武都台则表现为年变幅增大的正异常.本文基于ERA5同化数据集中不同深度的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定量化拟合了不同水热条件下各台站/测道正常年变形态,在此基础上排除了测区环境变化对异常形态影响.结合岩石物理实验结果和断层虚位错模式,讨论了地电阻率异常变化与孕震过程之间的联系.结果显示,存在负异常变化的武胜驿台、定西台、通渭台和武威台位于地震孕育过程产生的挤压增强区,而存在正异常变化的武都台处于相对膨胀区.求解了存在地电阻率异常变化区域GNSS面应变时间序列,结果发现,在地电阻率负异常变化台站附近的变形单元内以面压缩为主,而在正异常变化的武都台附近,变形单元内以面拉张为主.GNSS面应变揭示的介质变形特征与虚位错模式中的挤压增强区和相对膨胀区相吻合,表明了5个台站地电阻率变化与此次积石山M_(S)6.2地震孕育过程之间可能存在“介质变形-地电阻率变化”形式的关联. 李新艳 李新艳 解滔 曾宪伟 刘小鹏 曾宪伟关键词:地电阻率 年变化 土壤水分 介质变形 宁夏农地畜禽粪便负荷及环境风险评价 被引量:10 2015年 采用畜禽粪便排泄系数估算法估算了2012年宁夏各县(区)各类畜禽粪便的产生量,计算了农地畜禽粪便的负荷量,运用农地畜禽粪便负荷预警值对各县(区)的畜禽粪便农地污染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宁夏农地畜禽粪便负荷量平均为2.34t/hm2·a,预警值平均为0.16,总体预警级别为Ⅰ级,对环境不够成威胁,完全可以被农地环境消纳和承受,还有较大的畜禽养殖发展空间。各县(区)的农地风险状况存在差异,其中西夏区预警值最高,为Ⅲ级,对环境产生影响,其次为永宁县和利通区,对环境稍有影响。 王亚娟 刘小鹏关键词:畜禽粪便 宁夏生态移民村空间剥夺测度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6 2020年 生态移民村是一种具有扶贫脱贫与生态保护双重意义的特殊乡村类型,是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重要对象。在空间重构过程中形成的空间剥夺现象,是当前生态移民村全面振兴面临的一个新问题。为探究生态移民村空间剥夺规律,以宁夏70个生态移民村2017年相关数据为基础,构建了以收入就业、教育培训、社会生活、居住环境及公共服务可达性为主要内容的空间剥夺指标体系并进行水平测度,进而运用地理加权回归和地理探测器对其影响因子进行探测。结果显示:①宁夏生态移民村空间剥夺整体水平较低,但总指数均值相对于非生态移民村显著高出0.023;②宁夏生态移民村空间剥夺时空分异特征明显,总指数均值在时间上呈现"先较低-后上升-再下降"趋势,在空间上呈现"北部低-中部高-南部次高"分布;③民族构成、地形地貌、移民时段、依托资源和经济区带是影响生态移民村空间剥夺的重要因子,前3项对空间剥夺总指数的解释力分别达到了22.4%、10.6%和14.0%。空间剥夺水平测度为生态移民生产生活评价和政策调整完善提供新的客观依据,相关部门可据此优化调节生态移民村空间资源配置,增加其获取资源的能力和机会,推动生态移民村全面振兴。 胡西武 刘小鹏 黄越 黄立军 东梅宁夏干旱灾害环境背景下农业可持续发展新思路 被引量:3 2002年 宁夏农业生态环境的干旱化趋势 ,要求对现有不合理农业生产模式和旧有观念进行彻底革新。在干旱灾害环境背景下 ,“避灾农业”应是宁夏农业持续发展的崭新思路。基于较小区域内部环境质量的非均质性 ,初步提出并构建了宁夏引黄灌区高效集约与规模经营的避灾农业亚模式和南部山区高效利用与综合发展的避灾农业亚模式。较以往农业发展模式 ,避灾农业模式更具经济上易于接受、运行上易于操作、收益上具有高效的特点。 刘小鹏 王亚娟关键词:农业 可持续发展 避灾农业 干旱灾害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民族地区县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以宁夏为例 被引量:4 2006年 针对宁夏县域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性,根据相关研究成果及研究区特征,构建了由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资源可持续发展能力、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等4个子系统共20个评价指标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SPSS12.0大型统计软件和运用因子和聚类分析方法,定量评价了宁夏县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并将其划分为4种不同的类型区,分析结果与现状基本一致,表明该方法具有可行性,能为宁夏县域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性研究提供参考。 王联兵 刘小鹏 米文宝关键词:可持续发展能力 聚类分析 综合评价 银川市湖泊湿地景观空间格局动态演化分析 被引量:7 2009年 区域生态安全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湖泊湿地对于区域生态安全的维护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应用3S技术以及景观空间格局指数方法,对银川市湖泊湿地进行了动态演化研究。分析得出:①近20年来,银川市湖泊湿地景观斑块总面积A总、平均面积A-、斑块最大面积Am ax等特征呈逐年减小的趋势;②银川市湖泊湿地景观内部结构中,虽然部分指标特征有所改善,但整体仍呈脆弱化、不稳定化的变化趋势,如2004年MSI,FD,FS等指数特征虽都明显好于1997年,但是与1987年状态相比仍有差距;③银川市湖泊湿地景观动态演化的驱动力因子有气候和水文的自然因子以及人口增长、农业开发活动和政策调整等人为因子,其中人为因子为主要的驱动力因子。根据结论进一步提出对策及建议,以期为银川市生态建设和生态安全维护提供参考。 渠晓毅 刘小鹏 邵宁平关键词:湖泊湿地 驱动力 主成分分析法在农村贫困研究中的应用——以宁夏海原县17个乡镇为例 被引量:2 2015年 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干旱带中卫市海原县的17个贫困乡镇为具体研究对象,通过构建一系列影响农村地区贫困的指标体系对调研所获得的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寻求造成宁夏南部山区农村贫困的关键因素,并为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生态平衡等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苏晓芳 刘小鹏 陈姝睿关键词:农村贫困 PSR模型 主成分分析 宁夏县域共同富裕水平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2025年 基于2013-2022年宁夏22个区县的面板数据,通过熵权法、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xploratory spatial data analysis,ESDA)、核密度估计法、Dagum基尼系数分析法和面板灰色关联度模型,探讨宁夏县域共同富裕水平及其格局、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3-2022年,宁夏共同富裕低水平及中低水平县域的占比从72.72%降至36.36%,中高水平县域的占比增长50%,高水平县域实现了零突破,县域共同富裕水平特征明显,呈现北高南低的空间格局;宁夏县域共同富裕水平空间集聚特征显著,全局Moran’s指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由2013年的0.4132增长至2022年的0.7751;宁夏共同富裕的核密度分布曲线的中心均向右移动,共同富裕呈现协调发展态势;总基尼系数呈“上升-下降”的变化趋势,下降18.17%;地区间、地区内差异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82.72%,10.14%,区域间的差距是共同富裕整体差距的重要根源;宁夏县域共同富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教育水平及基础设施建设等都对各县域的共同富裕水平有重要推动作用. 田如俊 刘小鹏 牛庆蕊关键词:共同富裕 时空分异 基于虚拟土理念的“三西”地区耕地价值核算探究 被引量:3 2015年 基于资源、生态经济学及区域地理学理论,运用收益还原法、替代法等方法,对"三西"地区2009-2012年的虚拟耕地价值进行核算。结果显示:1)因各区地理资本不同,各区各类型的虚拟土价值总量与单位价值量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性。2)研究期间,"三西"地区耕地年供约497.96×1010元的服务价值是显化的产能虚拟土价值(均值84.54×1010元)的5.89倍。若将耕地的非市场价值纳入耕地利用决策体系,将会有效抑制耕地的过度非农化。3)"三西"地区耕地价值以资源虚拟土价值(社会价值)为主,占总价值的比重在64%-68%之间,且呈上升态势。4)研究期间,"三西"各区的各虚拟土价值总量与单位价值量整体不稳定,耕地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用不高,承担的社会保障压力大。5)河西区与定西干旱区2012年的单位耕地总价值是各区补偿标准的4.03倍和3.70倍。现行征地统一年产值补偿标准(2009年)偏低,有待提高。 裴银宝 刘小鹏 李永红关键词: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