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靖
- 作品数:20 被引量:61H指数:5
-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 抗癫痫药在治疗焦虑障碍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05年
- 焦虑障碍的药物疗法是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虽然选择性5羟色胺重摄取抑制剂被认为是焦虑障碍的一线治疗药物,但许多患者不能达到完全应答或有严重的不良反应,因此临床需要进行选择性的药物治疗。最近,许多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中显示成功应用抗癫痫药的证据,有效的药物包括加巴喷丁、拉莫三嗪和丙戊酸等。
- 刘靖查道建王林
- 关键词:抗癫痫药焦虑恐惧
- 治疗帕金森病的新靶点被引量:2
- 2007年
- 黑质纹状体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可导致多巴胺缺乏,这是引起帕金森病主要临床运动症状的原因。使用左旋多巴、左旋多巴酶解抑制剂和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经口服、皮下注射、经皮给药、静脉注射或十二指肠给药可给予有效治疗。然而,帕金森病涉及非多巴胺能的神经元退化,由此所致的非运动症状的治疗仍有待解决。本文介绍了最近新型多巴胺能药物和非多巴胺能药物的研究进展。
- 刘靖王林
- 关键词:帕金森病药靶神经退行性疾病
- 中枢兴奋药莫达非尼的研究被引量:5
- 2005年
- 莫达非尼是用于治疗发作性睡病的一种独特的中枢兴奋药物。其作用机制目前还不清楚,但与其他兴奋剂不同,莫达非尼可高度选择性的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对纹状体内的多巴胺活性影响较小,显示出较低的滥用潜能。在迄今为止的临床研究中,莫达非尼显示了良好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本文对莫达非尼的化学性质、药代动力学特点、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耐药性问题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刘靖王林金义光彭涛
- 关键词:莫达非尼中枢兴奋药发作性睡病
- 碘代醚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
- 2011年
- 碘代化合物是有机合成化学中的一种重要的中间体。探索了碘代醚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以己二醇为原料,经碘代、成醚,碘化合成了碘代硫醚类化合物,产率达23.5%。以己二醇单碘代中间体为原料,经保护、成醚、脱保护,碘化合成了碘代醚类化合物,产率达30.5%。本合成方法工艺简便、条件温和、原料易得。
- 钟燕梁占超刘靖张首国温晓雪彭涛王林
- 关键词:中间体
- 以c-met为靶点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12年
- c-met作为受体酪氨酸激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密切相关,c-met激酶是治疗肿瘤的重要靶点。本文主要综述了c-met激酶的作用机制及近年来报道的一系列不同类型的c-met激酶抑制剂,并详细阐述了小分子c-met激酶抑制剂的构效关系。
- 严家菊刘靖张首国温晓雪王林
- 关键词:C-MET分子作用机制构效关系
- 苄基葡萄糖硫苷的设计合成及心肌保护活性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设计合成具有心肌保护作用的葡萄糖硫苷化合物。方法以四乙酰基-α-溴代葡萄糖为原料合成四乙酰基-β-硫代葡萄糖,再与取代溴苄反应制得葡萄糖硫苷,最后脱去乙酰基得到目标化合物。通过体外心肌细胞的缺氧/复氧损伤模型评价其心肌保护活性。结果与结论合成了14个苄基葡萄糖硫苷新化合物。初步药理评价表明,该类化合物对缺氧/复氧损伤心肌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中3个化合物的活性强于红景天苷,并呈剂量依赖关系。
- 彭涛韩凤昭王林张首国温晓雪颜海燕刘靖
- 关键词:心肌保护作用
- 雌激素药物中间体6-酮雌二醇的合成被引量:3
- 2011年
- 以雌酚酮为起始原料,经硼氢化钠还原制得17β-雌二醇,再经乙酸酐酰化保护羟基和三氧化铬氧化得到3,17-二乙酰基-6-酮-17β-雌二醇,最后经氢氧化钾水溶液水解合成了雌激素药物中间体6-酮雌二醇,总收率38.0%,其结构经1H NMR确证。
- 梁占超钟燕刘靖张首国彭涛温晓雪许丹科王林
- 关键词:药物中间体雌二醇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莫达非尼原料药含量被引量:1
- 2005年
- 彭涛温晓雪王林刘靖金义光杨建云
- 关键词:莫达非尼
- SU11274衍生物的合成及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活性评价
- 2011年
- 目的合成SU11274衍生物并对其进行受体PTK抑制活性评价。方法合成了用乙二胺、1,3-丙二胺、1,2-丙二胺、1,6-己二胺替代SU11274哌嗪基团的4个SU11274新衍生物,结构经1H-NMR和ESI-MS验证。采用ELISA方法对这4个化合物进行了受体PTK抑制活性评价。结果合成的4个SU11274衍生物(5a,5b,5c,5d)均为新化合物。生物学评价结果显示化合物5b的受体PTK抑制活性要显著优于SU11274,化合物5c有非常显著的受体PTK抑制活性,而5a和5d则较弱。结论 SU11274的哌嗪基团被不同二胺取代会影响化合物的受体PTK抑制活性。
- 徐培培颜海燕张首国刘靖温晓雪彭涛徐琪寿王林
- 关键词: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活性
- 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肝毒性被引量:10
- 2005年
- 肝毒性是与应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ART)相关的不良反应,在治疗HIV感染时可增加患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影响HIV感染的治疗。可能的机制包括直接的药物毒性、丙型肝炎病毒和(或)乙型肝炎病毒同时感染中的免疫重建、与肝相关的过敏性反应和线粒体毒性,还可能涉及其他致病途径。高活性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HAART)与转氨酶水平的升高相关。在HAART中每个单独的药物在肝毒性的发展中所起的作用难以确定。仍不清楚大多数ART肝毒性的发病率。
- 刘靖王林
- 关键词:肝毒性抗逆转录病毒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