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凡梅
- 作品数:26 被引量:103H指数:8
- 供职机构:山东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化学工程更多>>
- 黑龙江杂岩带的形成演化及地质意义被引量:10
- 2011年
- 黑龙江杂岩带呈南北向带状展布于佳木斯地块西缘,出露于嘉荫—牡丹江缝合带以东。研究证明其主体形成时代为晚海西期到印支期,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极可能形成于佳木斯与松嫩地块(松花江—嫩江地块)间板块俯冲碰撞或陆间洋盆消失闭合的环境。综合佳木斯地块同位素研究成果,结合该区古生物的研究和地质特点,推演出依兰地区黑龙江杂岩的形成演化模式,绘制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东北地区的岩相古地理简图。认为从晚石炭世末期开始,佳木斯地块西缘的洋壳北东向俯冲,佳木斯地块与松嫩地块沿嘉荫—牡丹江缝合带碰撞拼合,可能是在古亚洲洋南支向西伯利亚板块俯冲的大地构造背景下发生的。
- 孔凡梅李旭平李守军金爱文
- 关键词:佳木斯地块
- 西南天山东德沟橄榄岩的岩相学、矿物学演化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3
- 2013年
- 中国西南天山东德橄榄岩出露于天山伊犁——中天山板块和塔里木板块碰撞造山带北缘,普遍经历了复杂多期的含水流体(熔体)交代作用。主要矿物为橄榄石、斜方辉石、尖晶石、角闪石、金云母和单斜辉石,研究发现,橄榄石和斜方辉石与地幔楔橄榄岩中橄榄石和斜方辉石成份相近,原生铬尖晶石具有SSZ环境橄榄岩的特征,次生绿色尖晶石形成于麻粒岩相——角闪相环境。岩相学、矿物转变结构分析和矿物组合及矿物成分变化表明,东德沟橄榄岩记录了复杂的演化历史,先后经历了地幔交代、麻粒岩相——角闪相退变质作用和蛇纹石化等阶段的演化。研究认为东德沟橄榄岩最初可能形成于915~961℃的地幔环境,而发生地幔交代时的温压条件约为770~900℃,10~18kbar。该橄榄岩全岩较低的TiO2含量和尖晶石中较低TiO2含量,以及矿物组合显示出因俯冲板块脱水而造成的快速冷却特征,表明东德沟橄榄岩极有可能是SSZ环境俯冲板片上地幔楔橄榄岩残片。
- 孔凡梅李旭平吴苏李守军徐衍明
- 关键词:西南天山
- 黑龙江萝北地区黑龙江杂岩年代学研究被引量:32
- 2010年
- 黑龙江杂岩主要出露在牡丹江断裂以东,并沿其呈南北向带状展布于佳木斯地块西缘。对出露于黑龙江省东部萝北地区金满屯太平沟含云母绿帘角闪岩和头道沟的混合花岗岩的锆石进行LA-ICP-MSU-Pb定年研究,获得两组较好206Pb/238U年龄数据:其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256.0±1.0Ma(n=15,MSWD=0.89)和227.1±1.4Ma(n=11,MSWD=1.3)。含云母绿帘角闪岩和混合花岗岩显示了佳木斯地块与其西缘的洋壳俯冲过程中不同阶段或时期的产物。含云母绿帘角闪岩256.0±1Ma的年龄是其变质时代,代表了俯冲、拼贴、碰撞过程中早期的热事件;而混合花岗岩227.1±1.4Ma的年龄则代表了俯冲、拼贴、碰撞过程即将结束的热事件。结合佳木斯地块上出露的同碰撞火山弧花岗岩的形成年代,推断出佳木斯地块与其西缘的松嫩地块之间洋壳的俯冲消减作用和随之而来的陆陆碰撞作用发生在约317~220Ma之间,黑龙江杂岩主体的形成时代为海西晚期到印支期,而其蓝片岩相变质作用可能发生在256Ma之前。
- 李旭平孔凡梅郑庆道董晓杨振毅
- 关键词:LA-ICP-MS锆石U-PB定年佳木斯地块
- 西南天山东德沟异剥钙榴岩化斜长角闪岩中假蓝宝石和富铝尖晶石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 2013年
- 西南天山昭苏县东德沟中异剥钙榴岩化斜长角闪岩中发现过铝质的假蓝宝石和富铝尖晶石,假蓝宝石的Al2O3含量在64.82% ~ 66.36%之间,富铝尖晶石的Al2O3含量在65.24%~ 68.54%之间.根据含假蓝宝石和尖晶石的矿物组合和矿物反应结构,利用Theriak-Domino软件,对岩石的变质条件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形成假蓝宝石的峰期温压为700~780℃,0.65~0.75 GPa,达到了麻粒岩相的变质条件,峰期变质反应为:角闪石(Am)+尖晶石(Spl)+钙长石(An)=绿泥石(Chl)+透辉石(Di)+假蓝宝石(Spr),岩石在异剥钙榴岩化之前经历了一次高温富Al(熔)流体的交代进变质作用.含假蓝宝石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的出现为西南天山俯冲上板片岩石复杂的变质作用过程又增添了新的内容,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 吴苏李旭平孔凡梅
- 关键词:麻粒岩相变质西南天山
- 一种矿物辐射粉体的制备及在建筑隔热涂料中的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矿物辐射粉体的制备及在建筑隔热涂料中的应用,所述的矿物辐射粉体是由Si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MgO,Fe<Sub>2</Sub>O<Sub>3...
- 李旭平孔凡梅靳涛
- 昌乐方山新生代玄武岩中深源捕虏岩与熔体的相互作用被引量:4
- 2015年
- 昌乐方山新生代玄武岩中携带有大量深源捕虏岩,其岩石类型以二辉辉石岩、二辉橄榄岩为主,方辉橄榄岩、单斜辉石岩、单辉橄榄岩少见,未见纯橄岩.二辉辉石岩、二辉橄榄岩、方辉橄榄岩的矿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和平衡温度压力计算显示为地幔来源,采用地质温度压力计进行计算,获取三者都源于岩石圈地幔,形成的深度范围为41~66.7 km.根据单辉橄榄岩和单斜辉石岩的矿物化学分析,单斜辉石岩和单辉橄榄岩形成深度要低于前三者,且与前三者有密切成因联系.“熔体-岩石”反应在各类深源捕虏岩中广泛存在,除方辉橄榄岩样品不存在明显的“熔体-岩石”反应外,二辉辉石岩、单斜辉石岩、二辉橄榄岩中不同的矿物边缘与玄武质熔体接触部位有着不同类型的反应边和反应矿物出现:橄榄石边部发生(Mg,Fe)2SiO4(镁橄榄石)+熔体(原始岩浆)=(Mg,Fe)2SiO4(贵橄榄石)+熔体(演化岩浆)反应,使得边部富铁贫镁;单斜辉石与玄武质熔体反应,多具有粉红色反应边,具有富Ti、Al、Fe,贫Si、Mg,较玄武岩基质中单斜辉石斑晶更低Mg#的特征.斜方辉石与玄武质熔体反应生成复杂的反应带,存在斜方辉石+熔体=橄榄石+ SiO2(熔体)+单斜辉石的反应,反应带内新生成的矿物由内向外具有明显趋向玄武质熔体成分的变化;尖晶石与玄武质熔体反应边缘具有富Fe、Ti,贫Mg、Al,以及更高的Cr#,趋向于形成钛铁矿的变化特征.二辉橄榄岩中熔体囊和单辉橄榄岩中筛状单斜辉石以及粉红色的反应边都暗示了二者至少经历了两个期次的熔体作用.随着岩石圈地幔的演化,熔体的再富集作用使得难熔的方辉橄榄岩逐渐转变为相对富集的二辉橄榄岩,后期二辉橄榄岩又与玄武质熔体反应,生成更加富集的单辉橄榄岩,而方山方辉橄榄岩也受到了熔体的轻度改造,已不具有难熔古老
- 赵令权李旭平孔凡梅陈爽陈洪凯
- 关键词:新生代玄武岩
- 改性环氧树脂接枝纳米二氧化硅的机理被引量:8
- 2015年
- 为了改善纳米二氧化硅易聚集成团且与有机基体之间结合力差的缺陷,结合环氧树脂具有较多活性基团、良好的油溶性等特点,将环氧树脂扩链并接枝到纳米二氧化硅的表面.通过调节反应温度、改变对-氨基苯甲酸和环氧树脂的配比优化出最佳改性方案,利用沉降实验、吸水实验和红外光谱分析来衡量改性效果,并对改性前后纳米二氧化硅的表面极性、分散能力等性能进行分析,得出对-氨基苯甲酸和环氧树脂E-44的摩尔比为1∶1、改性温度为100℃时改性效果最好.最后,建立微观模型,分析改性机理.
- 何海峰孔凡梅赵鹏刘欣靳涛
- 关键词:纳米二氧化硅团聚环氧树脂化学改性
- 胶北地块变质基底超镁铁岩的矿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 <正>胶北地块位于华北克拉通东部,胶-辽-吉活动带的南端;东南侧大致以五莲-即墨-牟平断裂带为界邻接苏鲁造山带;西侧以郯庐断裂为界邻接鲁西地体;胶北地块中五莲-即墨-牟平断裂带以北,发育了中生代胶莱盆地。胶北地块的核部主...
- 李旭平孔凡梅刘云
- 文献传递
- 昌乐地区新生代碱性玄武岩中刚玉、尖晶石巨晶岩相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 <正>山东昌乐新生代碱性玄武岩中蕴含中国最大的蓝宝石矿床,野外勘察发现,赋蓝宝石/刚玉的层位往往含尖晶石、橄榄石、单斜辉石等矿物巨晶和地幔岩捕虏体,而不含巨晶和捕虏体的玄武岩层则不见刚玉,该现象反映寄主玄武岩快速喷发的特...
- 孔凡梅李旭平
- 关键词:刚玉巨晶碱性玄武岩岩相学尖晶石地球化学特征
- 文献传递
- 西藏普兰岩体东部矿物岩石学特征及铬尖晶石指示意义
- 刘建国王泽利李旭平孔凡梅王立军
-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