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玮
- 作品数:90 被引量:2,494H指数:26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 “发现上海”——《申江服务导报》都市空间生产分析
- 本文以《申》报"发现上海"栏目及《申》报发展十年中的重要特刊为研究对象,集中于这个栏目及报纸中的"空间"主题,以空间理论为框架,以"空间生产"为核心概念,描述并阐释《申》报作为一家地方性媒介如何进行都市空间的生产,这种生...
- 孙玮
- 关键词:文化认同
- 文献传递
- 空间争夺战——中国大城并区的媒介话语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2015年上海市静安、闸北两区合并引发争议的公共事件并非个案,从大众媒介报道及网络话语来看,这是当前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大城并区的普遍现象。它体现出中国社会"空间"意识的浮现过程,以及不同群体对于空间意义理解的差异与分歧。中国大城并区引发的空间争夺战,是历史的诗意的文化空间与实用的功能主义的经济空间的碰撞,是大众期盼的行走的城市与政府规划的容器的城市之冲突。这种围绕城市空间的意义竞争和争夺,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重大议题。大众扎根于亲身的日常生活实践,使新媒体成为在地化的媒介,突出了城区小尺度认同的地方性价值,表达了对于社会多样性的强烈愿望,构成了在当前全球化时代抵抗城市空间均质化的力量。
- 孙玮潘霁
- 关键词:新媒体地方主义
- 可沟通城市:数字时代国际大都市发展的新理念
- 2024年
- 2023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上海要“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充分发挥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现代城市如果是一个流动的空间,传播就是城市的基础,因为是传播编织了城市的关系网络,城市作为一个整体就存在于传播中。在这个意义上,沟通,就是一个城市的基本素质、生活的基本品质,体现着一个城市的活力和创造力。借此,我们把“可沟通城市”(Communicative City)确定为城市传播的核心命题。上海要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大都市,应重视城市的“可沟通性”(Communicativeness),尤其要将数字城市沟通力作为数字时代国际大都市发展的重要理念,纳入建设规划之中。依照上述想法,复旦大学与浙江大学正在进行“长三角数字城市沟通力”的相关研究和评估。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首个城市形象资源共享平台IP Shanghai、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共同牵头,与墨尔本、新加坡、首尔等亚太地区国际大都市的顶尖院校达成共识,成立“亚太可沟通城市研究联盟”,携手探索提升数字时代国际大都市世界影响力的新路径。下面这组笔谈就是“亚太可沟通城市研究联盟”成立时,孙玮、黄旦与Scott McQuire三位学者围绕“可沟通城市”主题,分别从时下场景、历史文化、国外实践这三个维度对数字时代提升国际大都市的城市形象的“可沟通性”所作的富有启发性的发言。现将笔谈整理发表于此,以飨读者。
- 孙玮黄旦Scott McQuire
- 人类将会娱乐至死吗?——波兹曼《娱乐至死》引读被引量:7
- 2005年
- 近两年,新闻传播书籍成为出版业的一个热点,但与此同时,我们却常常听到新闻工作者和新闻专业学生乃至教师无书读、不读书的议论,甚至衍生出一种新的“新闻无学论”来。为此,我们开设这个“新闻传播学名著阅读札记”专栏,刊登专家学者阅读新闻传播学经典著作中的所获、所思、所感,以求开拓广大读者的阅读视野、激发广大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了保证著作和解读的权威性,我们特邀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黄旦主持本专栏。——编者一悟一得,切磋琢磨;品头论足,慷慨激昂。哗众取宠不要,依违之言噤声。只求嘈嘈切切处,真情新见满室闻。
- 孙玮
- 关键词:新闻传播学引读经典著作
- 新闻传媒怎样生产民意——新闻传媒与公共舆论的现实关系解读被引量:6
- 2006年
- 在当前的开放条件下,由于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社会公共舆论的生成越来越受到外部条件和因素的影响及制约,它不仅愈来愈呈现纷繁复杂的特性以及民间性、流动性、扩展性的特点,而且几乎时时刻刻在影响着广大民众,对整个社会生活的作用更是巨大。面对多元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层级以及多元的社会价值观,如何应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对社会舆论的冲击,引导社会舆论正确地反映我们的社会风尚、民众意愿,反映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发挥其无与伦比的影响和作用,成为我们所共同关心的重要话题。为此,本刊特邀有关专家就这一话题展开初步的探讨。
- 孙玮
- 关键词:公共舆论新闻传媒社会价值观民意社会生活社会舆论
- 传播:编织关系网络——基于城市研究的分析被引量:60
- 2013年
- 本文以传播与城市的关系为基点,结合当前的全球化、新技术、城市化背景,从"关系"视角出发,分析了传播意涵的转化与拓展。本文认为,传播通过编织各种关系网络,建构了连接之网、交往之网、意义之网,呈现了人类在宇宙中的"共在"关系,成为社会的基础要素。
- 孙玮
- 关键词:城市网络
- 中国文化:不能这样走出去被引量:1
- 2010年
- 近来,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呼声渐起,中国正在努力做文化大国。“是否可能”与“如何可能”被热烈议论。在这样的喧闹时刻,考虑一下“不能如何”的问题也许有别样的意义。中国文化当然要走出去,可是,不能这样走。
- 孙玮
- 关键词:中国文化
- 论都市报的公共性——以上海的都市报为例被引量:14
- 2001年
- 都市报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新闻学概念,但新闻界经常使用这一称谓。都市报是通俗报纸(大众化报纸)的一种,主要以城市居民为目标读者群,报道内容涉及休闲、娱乐、消费等服务信息。都市报的报道中心是城市生活。...
- 孙玮
- 关键词:都市报公共性归属感公众参与
- 媒介融合与多元主体、多重叙事的民粹主义被引量:1
- 2016年
- 伴随着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的崛起,中国民粹主义进入崭新的历史阶段。大众媒介垄断信息来源及发声渠道的局面被打破了。互联网开辟了大众直接参与公共事件的辽阔场域,一个虚拟的民间社会诞生了。
- 孙玮
- 关键词:民粹主义媒介融合多重叙事大众媒介历史阶段信息来源
- 多重视角中的媒介分层现象被引量:34
- 2002年
- 综合性媒介在中国大陆传媒业一统天下几十年,近十年间,这一局面逐渐为媒介分层现象所打破。发达国家传媒业发展的进程显示,媒介分层是传媒业走向成熟的一种标志。媒介分层以不可阻挡的趋势展开了它的丰富内容。晚报、都市报、财经报从综合性报纸中分离出来之后的繁荣,电台和电视台……
- 孙玮
- 关键词:传媒业媒介市场化社会分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