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赓

作品数:105 被引量:398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武器装备预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核科学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7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0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核科学技术

主题

  • 30篇脊柱
  • 19篇手术
  • 18篇畸形
  • 16篇纤维蛋白胶
  • 16篇后凸
  • 15篇细胞
  • 15篇关节
  • 13篇形态发生蛋白
  • 13篇强直
  • 13篇强直性
  • 13篇强直性脊柱炎
  • 13篇胫骨
  • 13篇脊柱炎
  • 13篇骨形态
  • 13篇骨形态发生蛋...
  • 12篇术后
  • 12篇胫骨假关节
  • 12篇先天
  • 12篇后凸畸形
  • 10篇蛋白

机构

  • 82篇中国人民解放...
  • 37篇第四军医大学...
  • 5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天津医院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北京军区总医...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天津市人民医...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东南大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宁波大学
  • 1篇南京大学医学...
  • 1篇北京积水潭医...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青岛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05篇崔赓
  • 36篇王岩
  • 32篇张永刚
  • 31篇王征
  • 31篇雷伟
  • 30篇李洁
  • 22篇吕荣
  • 19篇毛克亚
  • 18篇宋凯
  • 17篇张雪松
  • 17篇胡蕴玉
  • 17篇张恒
  • 15篇郑国权
  • 13篇唐佩福
  • 13篇梁雨田
  • 11篇陶笙
  • 11篇黄耀添
  • 11篇赵黎
  • 11篇张群
  • 11篇郭义柱

传媒

  • 10篇中国矫形外科...
  • 9篇中国脊柱脊髓...
  • 9篇中国骨与关节...
  • 6篇武警医学
  • 5篇中国临床康复
  • 5篇解放军医学院...
  • 3篇中华骨科杂志
  • 3篇脊柱外科杂志
  • 2篇中国康复理论...
  • 2篇颈腰痛杂志
  • 2篇解放军医学杂...
  • 2篇中华小儿外科...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航天医学与医...
  • 2篇生物医学工程...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国急救复苏...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7
  • 10篇2016
  • 21篇2015
  • 9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9篇2007
  • 5篇2006
  • 4篇2004
  • 2篇2003
  • 6篇2002
  • 9篇2001
  • 1篇2000
10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模拟失重状态下雌、雄大鼠骨质疏松模型骨结构及生物力学对比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模拟失重尾部悬吊雌、雌性大鼠模型松质骨骨密度、骨小梁结构、骨组织形态、骨代谢生化指标及力学性能的对比研究,为不同性别航天员飞行后骨量变化及航天医学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3个月龄雌、雄性SD大鼠各20只,每组分别随机再分为2组,尾部悬吊4周组和空白对照组。到期处死SD大鼠,双能X线吸收法(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n DEXA)测定L4椎体、股骨踝部骨密度,Micro-CT进行骨小梁分析,改良丽春红染色方法进行骨组织切片染色,ELISA法检测血清骨代谢生化标志物,生物力学测试机进行生物力学检测。结果不同性别悬吊组大鼠较对照组大鼠椎体、股骨髁部骨密度均显著下降,松质骨的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数目(TB.N)、表面积体积比(BS/BV)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骨小梁间隙(TB、Sp)较对照组显著增加;骨代谢生化指标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悬吊组较对照组显著增加,雄性悬吊组分别为对照组的4.1和2.7倍,雌性悬吊组分别为对照组的4.5和3.1倍;生物力学测试表明悬吊组椎体的最大压缩载荷(N)、最大压缩压力(MPa)、股骨最大抗弯曲载荷(N)雄性悬吊组分别较对照组下降:27.5%、26.4%、24.8%;雌性悬吊组分别较对照组下降:36.6%、33%、34%,力学强度显著下降。通过雌、雄性悬吊大鼠对比研究发现,雌性大鼠L4椎体、股骨髁部BMD,松质骨BV/TV、Tb.Th、TB.N、TB.N以及椎体的最大压缩载荷(N)、最大压缩压力(MPa)、股骨最大抗弯曲载荷(N)显著降低(P<0.05),骨小梁间隙(TB、Sp)、BALP、TRAP雌性悬吊组较雄性悬吊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尾部悬吊雌、雄性大鼠4周后分别出现明显的骨质疏松、骨小梁三维结构破坏、椎体及股骨生物力学显著下降、骨代谢失平衡,理论上增加了骨折的风险。同时更值得注意的是雌性悬吊大鼠骨质疏松程度较雄性�
张恒刘宁任宁涛杨彦玲李洁雷伟张永刚张然崔赓
关键词:模拟失重骨质疏松MICRO-CT生化标志物生物力学
18例Charit人工腰椎椎间盘置换术后的中期随访结果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Charité人工腰椎椎间盘置换治疗退行性腰椎椎间盘疾病及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005年1~11月,采用Charité人工腰椎椎间盘置换术治疗18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计20个椎间隙。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术前与术后以及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的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统计并发症。结果随访时间平均为45.6个月。术前平均ROM为8.1°,术后8.8°(P>0.05),末次随访8.4°(P>0.05);术前VAS平均72.8分,术后为32.2分(P<0.01),末次随访时为28.2分(P<0.01);术前ODI平均为57.0分,术后为31.4分(P<0.01),末次随访为27.6分(P<0.01)。1例在随访半年时自述逆向射精。1例双节段置换的患者发生了异位骨化。无其他并发症。结论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操作简便,疗效满意,并发症少,是治疗退行性腰椎间盘疾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肖嵩华陈超陆宁王征张雪松朱守荣毛克亚张西峰崔赓王岩
关键词:腰椎椎间盘假体和植入物假体植入
以纤维蛋白胶为载体复合BMP和bFGF的注射型骨修复材料诱导异位成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1
2004年
目的 :了解以纤维蛋白胶 (Fibrinsealant,FS )为载体的注射型骨修复材料异位诱导成骨的作用 ,为其临床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实验分组为 :实验组b (FS +bFGF+bBMP)、对照组b1(FS +bBMP)、对照组b2 (bBMP)、实验组r (FS +bFGF +rhBMP 2 )、对照组r1(FS +rhBMP)、对照组r2 (rhBMP)、对照组FS及空白对照组。将各组材料注射或植入小鼠肌袋内 ,采用放射学、形态学、碱性磷酸酶 (ALP)检测等方法对其成骨效应进行研究。结果 :在以bBMP为成骨因子的实验区中 ,实验组b具有高效的骨诱导活性 ,其成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b1、对照组b2、对照组FS及空白对照组(P <0 .0 1) ;在以rhBMP 2为成骨因子的实验区中 ,实验组r同样具有高效的骨诱导活性 ,其成骨量也显著高于对照组r1、对照组r2、对照组FS及空白对照组 (P <0 .0 1)。结论 :以FS为载体复合BMP和bFGF的注射型骨修复材料具有高效的骨诱导活性 ,bFGF可明显增强BMP的骨诱导活性。
雷伟崔赓胡蕴玉李洁吕荣丛锐靳小兵汪培铭杜俊杰吕昌伟
关键词:纤维蛋白胶骨形态发生蛋白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天狼猩红-偏振光法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中Ⅰ、Ⅲ型胶原被引量:3
2000年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Ⅰ、Ⅲ型胶原的含量和作用。方法: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20例中的异位内膜组织红色病变期12例(A组)、黑色病变期8例(B组)和11例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在位子宫内膜组织(C组)用天狼猩红染色,偏振光观察,photoshop分析,半定量研究Ⅰ、Ⅲ型胶原的含量。结果: I、Ⅲ型胶原在C组中含量最低(P<0.05),Ⅲ型胶原在A组中含量最高(P<0.05),I型胶原在B组中含量最高(P<0.05)。I、Ⅲ型胶原在增生期和分泌期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Ⅰ、Ⅲ型胶原的异常沉积可引起内异症患者腹腔内发生异常的免疫反应。
李洁辛晓燕崔赓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胶原免疫反应天狼猩红
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注射型骨修复材料对兔骨髓基质细胞增殖和超微结构的影响被引量:9
2002年
目的观察以纤维蛋白胶(fibrinsealant,FS)为载体的注射型骨修复材料对体外培养的兔骨髓基质细胞(marrowstromalcell,MSC)增殖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实验分组为实验组(FS+bFGF+rhBMP-2)、对照组1(FS)、对照组2(FS+bFGF)、对照组3(FS+rhBMP-2)及单纯对照组。采用细胞培养、MTT及电镜等方法对各组兔MSC的增殖及超微结构进行研究。结果(1)各组材料对细胞促增殖作用由强到弱依次是:对照组2(FS+bFGF)、实验组(FS+bFGF+rhBMP-2)、对照组1(FS)、对照组3(FS+rhBMP-2)、单纯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2)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材料表面粗糙,有微孔存在,各组细胞与材料融合生长。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实验组的绝大部分细胞呈成骨细胞表型,细胞增殖状态旺盛,分化好。各对照组细胞或是细胞增殖活性高,但向成骨细胞表型分化差,或是向成骨细胞表型分化好,但细胞增殖活性较差。结论FS+bFGF+rhBMP-2即可显著促进MSC增殖和兔MSC向成骨细胞方向的分化水平。
崔赓胡蕴玉雷伟孙明林李洁靳小兵汪培铭杨柳吕昌伟吕荣
关键词:骨髓基质细胞纤维蛋白胶骨形态发生蛋白2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骨修复材料
颌眉角的最优选择及其在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矫形设计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索不同范围颌眉角对颈椎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ondylitis,AS)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确定最优的颌眉角范围,进而为截骨矫形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25例颈椎强直的 AS 胸腰段后凸畸形患者,所有患者矫形前后均完成视野相关生活质量功能及期望评分调查问卷表。不考虑手术与否,按照自然站立位颌眉角将所有外观照所对应病例( n=50)分为6组:A 组,CBVA<0°;B组,0°≤CBVA<10;C 组,10°≤CBVA<20°;D组,20°≤CBVA<30°;E 组,30°≤CBVA<40°;F组, CBVA≥40°。将6组患者每项调查问卷项目进行比较分析,多组间比较时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组间两两比较采用Mann-Whitney检验。结果总体评价:C组(10~20)°获得最优的期望值评价,P<0.05。B、C、D 组(0~30)°获得较其它组更好的功能评价,P<0.05,但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形象评价:A、B、C 组(<20°)较其它组获得更好的形象满意度及期望值,P<0.05,但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户外活动:A、B、C、D组(<30°)在多数项目上较其它组获得更好的功能评价及期望值评价。室内活动:C、D组(10~30)°在多数项目上较其它组获得较好的功能评价及期望评价。结论颌眉角在10°~20°时,患者视野相关活动功能及满意度最高,因此,10°~20°为颌眉角的最佳矫正角度。
宋凯张永刚付君刘超冉博张国营郑国权崔赓张雪松毛克亚王征王岩
关键词:椎体后凸成形术矫形外科手术颈椎胸椎
一种具有促进骨修复作用的肌肉泵治疗仪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促进骨修复作用的肌肉泵治疗仪,包括变频器、气泵、肌肉泵气囊、压力表、压力调节阀、频率传感器、频率计、电量表、电源和定时开关;气泵通过连接管连接至肌肉泵气囊,肌肉泵气囊通过连接管和压力表连接至压力调节阀...
崔赓毕龙
先天性胫骨假关节(CPT)的超微结构被引量:5
2001年
目的 :深入了解先天性胫骨假关节 (CPT)的病理变化、细胞类型及其病变来源。方法 :取 5例先天性胫骨假关节 (CPT)标本中不同部位的组织 2 0例 ,经固定、切片染色后置于透射电镜下进行观察。结果 :(1)断端间组织及病变骨膜组织性质完全一样 ,均为致密纤维结缔组织 ,细胞成分多 ,主要为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及少量未分化细胞。(2 )移行部位骨膜组织结构与病变处骨膜组织结构相似。 (3 )断端处骨质细胞稀少 ,部分骨细胞萎缩或坏死 ,部分骨细胞含有空泡 ,骨基质未见异常。 (4)移行部位骨质未见明显异常表现。结论 :(1)先天胫骨假关节 (CPT)是非神经起源的、而是起源于骨膜的一种细胞增生活跃的纤维增生性变 ;(2 )
崔赓雷伟马平吕荣黄耀添赵黎
关键词:假关节胫骨肌纤维母细胞超微结构
术中三维CT导航下微创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评价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对比在术中三维CT导航下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i CT-MITLIF)与传统开放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conventional open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CO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评价术中三维CT导航下微创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9年4月~2011年9月,30例连续单侧、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伴有腰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根据患者自己的治疗意愿,11例采用术中三维CT导航下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i CTMITLIF)进行治疗,19例采用传统开放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COTLIF)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医生和患者放射线的暴露剂量、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地时间和术后平均住院日,并采用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Visual Analogue scores(VAS)和X线评价治疗效果。[结果]i CT-MITLIF组手术时间、患者放射线的暴露剂量均显著高于COTLIF组(P〈0.05);而i CT-MITLIF组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平均引流量、术后下地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日均明显低于COTLIF组(P〈0.05)。术后3 d MITLIF组腰痛VAS评分及术后1.5个月MITLIF组ODI评分显著低于COTLIF组(P〈0.05)。术后X线评价融合率两组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术中三维CT导航下MI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可以获得安全、有效的治疗结果。
齐鹏肖嵩华张西峰张永刚刘保卫毛克亚张雪松王征王岩崔赓
关键词:CT扫描切开手术
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术后肺功能的改变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评估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后凸畸形经椎弓根椎体截骨(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术前和术后患者肺功能的变化,并探讨影响术后肺功能改变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2009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32例AS后凸畸形行PSO脊柱矫形术患者的资料。男性27例,女性5例;年龄36.4±7.8岁(22~52岁)。随访时间为2年,随访的内容包括:肺功能检查,静息状态下憋气时间(breath-holding time,BHT),自然站立位脊柱全长X线片上测量后凸Cobb角(T1~S1)。比较术后及术后2年随访时肺功能较术前是否有变化,并分析肺功能变化与性别、年龄、病程和脊柱矢状面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29例(男性25例,女性4例)患者完成了随访,失访率为9.3%。手术前BHT为32.5±10.1s,2年随访时增加至43.1±8.6s。术前肺功能检查结果:2例正常,17例轻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9例中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1例重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无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及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2年随访时肺功能检查结果:19例正常,10例轻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肺活量预测百分比(Pred VC%)术前为68.4%±9.5%,2年随访时为79.4%±6.1%;用力肺活量预测百分比值(Pred FVC%)术前为75.5%±6.4%,2年随访时为81.0%±6.9%。后凸Cobb角术前为63.0°±20.3°,术后为15.3°±10.3°,术后2年随访时为17.1°±10.9°。且Pred VC%和Pred FVC%的改善与AS后凸Cobb角的矫正成正相关性(r=0.6328和0.8612,P〈0.01)。结论:AS后凸畸形PSO术后2年肺功能较术前改善明显,且肺功能的改善与T1~S1后凸Cobb角的矫正呈正相关性。
郭鸿飞付君张永刚宋凯刘超郑国权张国莹王征崔赓王岩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肺功能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