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常洪

作品数:258 被引量:1,299H指数:19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42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33篇农业科学
  • 32篇生物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4篇山羊
  • 31篇基因
  • 30篇遗传分化
  • 29篇黄牛
  • 27篇多态
  • 27篇绵羊
  • 26篇微卫星
  • 26篇基因座
  • 20篇结构基因
  • 20篇结构基因座
  • 18篇鹌鹑
  • 17篇湖羊
  • 14篇血液蛋白
  • 11篇多态性
  • 11篇毛色
  • 10篇野生日本鸣鹑
  • 10篇遗传资源
  • 10篇进化
  • 10篇聚类分析
  • 8篇蛋白多态性

机构

  • 201篇扬州大学
  • 52篇西北农业大学
  • 43篇西北农林科技...
  • 31篇盐城师范学院
  • 23篇昭和大学
  • 14篇中国农业科学...
  • 11篇中国农业科学...
  • 9篇苏州市畜牧兽...
  • 4篇郑州牧业工程...
  • 3篇上海市肿瘤研...
  • 3篇日本中京大学
  • 3篇南通大学
  • 3篇石河子农学院
  • 3篇全国畜牧兽医...
  • 3篇江苏省家禽科...
  • 2篇井冈山大学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岐阜大学
  • 2篇河南省奶牛繁...
  • 2篇苏州市吴中区...

作者

  • 256篇常洪
  • 64篇耿荣庆
  • 62篇杨章平
  • 61篇孙伟
  • 46篇常国斌
  • 45篇冀德君
  • 43篇耿社民
  • 32篇毛永江
  • 31篇王兰萍
  • 26篇任战军
  • 25篇李永红
  • 25篇常春芳
  • 22篇秦国庆
  • 18篇陈国宏
  • 17篇马国龙
  • 15篇武彬
  • 15篇陈宏宇
  • 14篇杜垒
  • 14篇李相运
  • 14篇许明

传媒

  • 23篇畜牧兽医学报
  • 19篇西北农业学报
  • 17篇中国牛业科学
  • 16篇黄牛杂志
  • 13篇西北农业大学...
  • 12篇西北农林科技...
  • 12篇家畜生态学报
  • 1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1篇扬州大学学报...
  • 9篇畜牧兽医杂志
  • 7篇江苏农业科学
  • 7篇江苏农业学报
  • 7篇中国畜牧杂志
  • 5篇中国家禽
  • 5篇遗传
  • 4篇黑龙江畜牧兽...
  • 4篇Journa...
  • 4篇畜牧与兽医
  • 4篇云南农业大学...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

  • 2篇2013
  • 7篇2012
  • 4篇2011
  • 7篇2010
  • 13篇2009
  • 32篇2008
  • 24篇2007
  • 18篇2006
  • 21篇2005
  • 13篇2004
  • 12篇2003
  • 23篇2002
  • 11篇2001
  • 5篇2000
  • 3篇1999
  • 11篇1998
  • 10篇1997
  • 8篇1996
  • 9篇1995
  • 5篇1994
2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运用微卫星DNA标记分析我国野生鹌鹑遗传多样性被引量:20
2005年
运用微卫星DNA标记对我国境内分布的两种野生鹌鹑(野生日本鸣鹑、野生普通鹌鹑)和家鹑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通过计算反映群体变异的多态信息含量(PIC)、固定指数、平均杂合度、基因分化系数等相关指标,结果表明:野生普通鹌鹑群体遗传多样性更为丰富,每个座位平均检测出4.67个等位基因,群体多态信息含量和平均杂合度亦为最高,分别为0.5732和0.6621;家鹑最低,分别为0.5467和0.5933;野生日本鸣鹑介于两者之间;在3个鹌鹑群体中,野生日本鸣鹑与家鹑群体遗传多样性差异程度较小。以标准遗传距离为基础的模糊聚类分析发现:家鹑与野生日本鸣鹑群体模糊等价矩阵系数为0.937,而与野生普通鹌鹑的系数为0.738,这也表明家鹑与野生日本鸣鹑有更近的亲缘关系,进一步从分子水平上证实家鹑起源于野生日本鸣鹑。
常国斌常洪刘向萍王惠影徐伟赵文明王庆华
关键词:微卫星亲缘关系DNA标记
陕西北部黄牛群体遗传检测研究简报被引量:1
1996年
应用系统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陕西北部黄牛群体进行了遗传抽样检测。结果表明,在检测的21个遗传位点中18个具有遗传多态性;所有频率估计值的误差均在7‰以下;确认这一区域黄牛属秦川牛与蒙古牛的混血型,不同系统两者血统比例有明显差异。
耿社民常洪秦国庆邱怀
关键词:黄牛
miR-31基因家族的分子进化与靶基因预测被引量:2
2012年
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miRBase数据库中搜索动物物种miR-31基因家族成员的成熟序列,分析其分子进化特征并预测作用靶基因。结果表明,在49个动物物种中获得63条miR-31基因同源序列;miR-31家族成员大部分位于基因间隔区,少数位于内含子区;miR-31不仅存在于常染色体上,而且部分位于性染色体上。miR-31成熟序列长度在21~24 nt之间,序列同源性较高,部分位点在进化过程中发生了碱基突变和缺失。系统进化树显示,miR-31家族成员可分为2个分支。预测到哺乳动物miR-31拥有20个共同候选靶基因,与细胞生长发育、新陈代谢、信号转导、跨膜运输以及转录调控等过程密切相关。研究结果为深入理解miR-31基因家族的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也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耿荣庆王兰萍常洪冀德君
关键词:分子进化靶基因
转基因动物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01年
在综合了转基因动物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基础上 ,简述了目前使用的各种转基因方法 。
杨章平常洪
关键词:转基因动物基因转移转基因方法
黄淮山羊与长江三角洲白山羊遗传多样性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采用中心产区典型群随机抽样方法和多种电泳技术检测53只黄淮山羊、30只长江三角洲白山羊编码血液蛋白17个结构基因座上的变异,分析其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黄淮山羊、长江三角洲白山羊结构基因座平均杂合度分别为0.0826和0.0899;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0699和0.0899;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1.0000和1.1533。黄淮山羊与长江三角洲白山羊群体对于“东亚集团”的基因贴近度分别为0.8445、0.8981,对于“南亚集团”的基因贴近度分别为0.7440、0.8201,说明黄淮山羊群体与长江三角洲白山羊群体应属于“东亚山羊集团”。该研究结果符合山羊播迁的路线并与其地理分布相吻合。
王庆华常洪杨章平郭小雅任湘莲
关键词:黄淮山羊长江三角洲白山羊结构基因座
大额牛起源与系统地位的遗传学分析被引量:7
2009年
采用PCR直接测序法测定我国大额牛13个个体的线粒体Cyt b基因全序列,并引用其它牛种的序列资料共同构建分子系统树,以探讨大额牛的起源及其系统地位。结果表明,大额牛Cyt b基因全长1140 bp,在所有样本中共发现了95个变异位点,定义为5种单倍型。从母系起源的角度来看,我国大额牛种群存在明显的分化,它可能具有十分独特的起源。综合多层次的研究结果可以初步推测,大额牛与印度野牛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它们在较早的世代具有共同的母系起源,并且有可能是现已灭绝的某种野生牛的后代。
王兰萍耿荣庆常洪冀德君李永红常春芳
关键词:大额牛
闽南牛遗传多样性及其系统地位的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以中心产区简单随机抽样法在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霞关乡抽取闽南牛64头,采集血样,按常规方法分离血浆和血细胞,冷冻后带回实验室-20℃保存备用。用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和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技术检测21个编码血液蛋白(酶)的结构基因座的基因频率,同时引用国内外13个群体7个相同座位的研究资料,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检测的21个基因座中,有10个存在多型,多态位点百分比为47.62%,群体内遗传变异水平相对较高,平均杂合度为0.1593;闽南牛与东南亚牛种亲缘关系较近,证实了闽南牛是由南方黄牛和瘤牛的混血种,但可能不含有斑腾牛或巴厘牛的血统。目前应扩大保种群的数量,以维持群体内遗传传多样性。
宋光明常洪毛永江张柳赖毓妍杨欢利
关键词:聚类分析
同羊群体遗传共适应特性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在电泳检测中性结构基因座的基础上采用共显性-共显性模型探讨同羊群体遗传共适应特性。结果表明,在Hb-β-Cat、Tf-ME和CA-ME基因座组合中均存在遗传共适应现象,而且遗传共适应起关键作用,维持着座位间的遗传平衡或者使座位间处于遗传不平衡状态。
耿荣庆王兰萍常洪杨章平孙伟
关键词:同羊遗传共适应
青海高原牦牛遗传多样性研究被引量:8
2008年
以中心产区简单随机抽样在青海省西宁市共抽取青海高原牦牛76头,用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和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技术检测21个编码血液蛋白(酶)结构基因座及12个微卫星位点的多态性,并进行中性检验及连锁不平衡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检测的21个血液蛋白基因座中,有6个存在多型,多态位点百分比为28.57%,12个微卫星位点全部为多态,共检测出63个等位基因;两层次标记所反映的群体内遗传变异水平均较低,21个血液蛋白基因座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观察杂合度、期望杂合度和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1.118、0.0665、0.0729和0.0603,12个微卫星位点相应指标分别为2.9005、0.4138、0.5325和0.4903;除Alp外,其余5个血液蛋白多态基因座和12个微卫星位点均为中性基因。除Alp-CA、LDH1-ADH两对血液蛋白基因座和8对微卫星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处于连锁不平衡状态外,其余13对血液蛋白基因座和58对微卫星均处于连锁平衡状态(P>0.05);另外,6个血液蛋白多态基因座、12个微卫星位点或是两者的合并数据从群体水平上均处于连锁平衡状态(P>0.05)。
毛永江常洪杨章平张柳宋光明王小龙
关键词:青海高原牦牛微卫星
3个中国地方黄牛品种遗传结构及其遗传分化的研究被引量:15
2007年
利用12对微卫星引物对中国3个地方黄牛品种(鲁西黄牛、渤海黑牛及闽南黄牛)及2个对照群体(中国荷斯坦牛和青海牦牛)的群体遗传结构、遗传分化及基因流水平进行研究,结合聚类分析,结果表明:5个牛群体总近交系数(Fit)为58.5%,群体内近交系数(Fis)为43.2%,群体间基因分化系数(Fst)为26.9%,3个指标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5个牛群体内近交系数(Fis)鲁西黄牛最高(0.640),青海牦牛最低(0.231)。鲁西黄牛与荷斯坦牛间每世代群体间有效迁移个体数(Nem)最大(1.149),牦牛与鲁西黄牛间最小(0.509)。5个牛群体每个体属于所属群体的平均概率从91.4%到98.5%不等。结合聚类分析、基因流分析及STRUCTURE分析结果,5个牛群可分为3大类:鲁西黄牛和中国荷斯坦牛为一类,渤海黑牛和闽南黄牛为一类,牦牛自为一类,这说明在鲁西黄牛和渤海黑牛的形成过程中,鲁西黄牛受普通牛影响较大,而渤海黑牛受瘤牛影响较大,同时探讨了以上品种的演化与形成过程。
毛永江常洪杨章平张柳许明孙伟常国斌宋光明Henner Simianer
关键词:遗传分化鲁西黄牛渤海黑牛闽南黄牛微卫星
共2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