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飞
- 作品数:80 被引量:118H指数:6
- 供职机构:南昌航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公羊传》“以义解经”的意图探析被引量:1
- 2008年
- 一般史家眼中的《春秋》是一部简单的历史著作,可公羊家视阈中的《春秋》却是蕴涵"微言大义"的经学宝典。《公羊传》"以义解经",以为"义"之所在可从作者意图、文本意图和读者意图来窥探。一方面《公羊传》有还原倾向,旨在探求作者意图和文本意图,表现为尊圣宗经原道;另一方面又有生成倾向,多"非常异义可怪之论",旨在阐述自己的政治、历史、道德理想。
- 平飞
- 关键词:《公羊传》以义解经
- 刍议文化的时代性、民族性和普世性被引量:12
- 2007年
- 文化作为人类特有的现象,乃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产物。文化总是在一定的时空架构中才能存在和发展的。源于人类精神和物质实践活动的一致性和差异性,以及文化创造的特定时空规定性和追求目标总体趋同性,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形成了文化时代性和民族性的特殊性和异质性,同时也体现出文化的普世性和同质性。正确认识和全面把握文化的时代性、民族性和普世性,对于当代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平飞
- 关键词:文化民族性普世性
- 公羊家隐性批判“讳”的理性审视
- 2011年
- "讳"是春秋公羊学的重要理念。《春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不仅是《春秋》笔法,也是《春秋》大义。"讳"本质上是一种独特的中国式隐性批判,体现了孔子作《春秋》的价值命意。理性审视隐性批判"讳",不仅能加深理解《春秋》尊尊、亲亲、贤贤大义,而且能加深理解公羊学派的批判精神,还能加深理解春秋时期的历史真相。
- 平飞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的多维透视被引量:2
- 2008年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过程与结果的统一,过程产生结果,结果来自过程。立足过程本身,多维透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探索其中文化选择、思想斗争、实践运用、理论创新、问题解决等不同方面的历史运动过程,无疑有助于深入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本质和实践逻辑。
- 平飞饶国宾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论马克思的批判精神与批判辩证法被引量:3
- 2013年
- 批判精神是马克思的基本精神。当下存在两种否定马克思批判精神的不良倾向。这两种不良倾向都对马克思的批判精神与批判辩证法缺乏应有的科学理解。从马克思所从事的哲学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社会历史批判中,可以看出马克思立足实践批判实现了实践批判与理论批判的统一,立足科学批判实现了科学批判与人文批判的统一,立足前提批判实现了前提批判与体系批判的统一。批判的本质是扬弃,是包含了肯定的否定,是在破坏旧世界中发现并建设新世界。弘扬马克思的批判精神,对于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 平飞
- 关键词:辩证法
- 中国特色与民族主义——“中国特色”的文化解读之一
- 2005年
- 作为一个民族国家,“中国特色”自然与中国民族主义有着密切的联系。民族主义内在地包含着民族独立、民族解放、民族团结和民族繁荣的合理内核。反思的民族主义,由于摆脱了朴素的民族主义局限性,可以提升为爱国主义,成为实现中国繁荣富强、创造中国模式道路、培育中华民族个性和体现中国特色的巨大精神法宝。在一定意义上讲,“中国特色”就是“中华民族特色”。
- 平飞
- 关键词:民族主义民族精神
- 儒家思想的演进、特质与功能探析
- 2006年
- 儒家思想在中华文化中占有突出的位置,发挥着弥散性功能,渗透到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各个方面。扫描儒家思想,可见其问题、理念、范式与时俱进;对其进行结构探悉,发现其主旨、论域、关怀一如既往;对其进行功能考量,得知其学术、治术、心术功能兼容并包。
- 平飞
- 关键词:儒家儒家思想
- 论马克思主义制度化的中国经验被引量:5
- 2011年
- 马克思主义制度化可从制度化马克思主义确立、马克思主义制度理论现实化、马克思主义指导制度建设三个方面来理解。中国通过一系列制度建设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化成了制度化的理论;通过把马克思主义制度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制度理论化成了制度现实;通过破解制度建设的核心问题,马克思主义作为制度精神渗透到社会制度建构实践与制度中。马克思主义制度化面临着内在挑战,应对挑战需要正确认识制度化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紧张关系,正确处理制度巩固与制度创新的关系,正确把握理论指导与建设实践的关系。
- 平飞
- 基于问题逻辑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问题探析被引量:4
- 2019年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问题是一个问题群。"有无实效性"或"实效性强弱"要从党和国家的教育目标、任课教师的事业归属、课堂教学的生活质量、学生主体的综合素质四个方面来判断。通过"教师——课堂教学——学生"三元结构探索影响实效性的"教师问题——课堂教学问题——学生问题"及其相互关系,找到提高实效性必须解决的各种问题以及问题逻辑,是提高思政课实效性的认识基础。教师问题可以从师魂、师艺与师行来把握,教学问题可以从内容组织、方法组织、过程组织、互动组织与语言组织来揭示,学生问题可以从成长规律、生活环境与思想实际来考量。基于学生本位、学生主体、学生素质的教师主导性问题是关键问题,而教师主导性作用发挥归根到底就是要力图主导学生发挥其主体性作用。
- 平飞
-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问题逻辑
- 论孟子以“得民心”为硬核的治世思想
- 儒家非常重视治世,建构理想社会,指向政治文明建设和社会秩序治理。孟子提出仁心仁政思想,在儒家外王治世思想中具有重要地位。孟子从王道仁政、贵德乐义、尊贤使能、以民为本、与民偕乐等方面进行阐发,形成了以“得民心”为核心的治世...
- 平飞
- 关键词:政治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