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友国

作品数:32 被引量:174H指数:6
供职机构: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哲学宗教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政治法律
  • 4篇经济管理
  • 4篇哲学宗教
  • 3篇社会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1篇民族
  • 8篇政治
  • 6篇主义
  • 3篇社会
  • 3篇自决
  • 3篇民族自决
  • 2篇多民族
  • 2篇亚文化
  • 2篇伊斯兰
  • 2篇语言
  • 2篇社会主义
  • 2篇视域
  • 2篇文化
  • 2篇逻辑
  • 2篇民族国家
  • 2篇空间政治
  • 2篇恐怖主义
  • 2篇公共
  • 2篇官僚
  • 2篇官僚制

机构

  • 32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淮海工学院
  • 1篇吉林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黑龙江大学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32篇张友国
  • 2篇何俊武
  • 2篇林培源
  • 2篇冯玉丽
  • 2篇董天美
  • 1篇武政文
  • 1篇沈永福
  • 1篇罗显华
  • 1篇王连伟
  • 1篇秦琰

传媒

  • 5篇首都师范大学...
  • 3篇北京科技大学...
  • 3篇北京行政学院...
  • 2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人民论坛
  • 1篇商业时代
  • 1篇思想理论教育...
  • 1篇哲学动态
  • 1篇新视野
  • 1篇中国青年政治...
  • 1篇政治学研究
  • 1篇天津大学学报...
  • 1篇东南亚纵横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民族论坛
  • 1篇中央社会主义...
  • 1篇辽宁行政学院...
  • 1篇思想教育研究
  • 1篇北华大学学报...
  • 1篇俄罗斯东欧中...

年份

  • 2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6篇2007
  • 1篇2006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政治主文化与民族亚文化的冲突与和谐被引量:4
2010年
“为什么文化研究在今天变得如此流行,为什么族群认同、寻根、宗教和本土运动会同步兴起?”因为“多元的现代社会产生多种社会身份。”文化作为社会身份与政治认同的基础,影响人们对于事物的偏好排列,并且影响人们对于许多事务的应对方式。人们通过文化组织世界,为自己与他人定位、理解他人的行动、诠释他人的动机,并以此作为利益分析的基础、连结集体认同与政治行动,以及动员人们执行某些特定的行动。
张友国
关键词:政治认同亚文化主文化民族社会身份
民族场域中的机会平等与结果平等被引量:2
2012年
当代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多民族国家。由于民族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民族平等问题的解决是这些国家需要面对的重大课题。民族之间发展平等的实质,就是民族发展问题上机会平等与结果平等的关系问题。机会平等与结果平等是有着不同价值取向的两种平等观,二者争论的本质是分配的公正问题。这一争论反映到多民族国家的实际运作中,则体现为民族自由竞争政策与民族优待政策的争论。协调这种争论的途径就是在正确看待"形式平等"与"事实平等"、妥善区分"个体平等"与"群体平等"的基础上,视具体情境处理民族场域机会平等与结果平等的关系,塑造多民族和睦相处的和谐社会。
张友国董天美
政治正义视角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被引量:1
2007年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战略任务,是我国政府的一项重要使命。它的宗旨、任务和目标,都体现了政治正义的价值诉求。政治正义也对推进这一伟大事业提出了具体的实施要求,主要包括:加大公共财政支持"三农"的力度、重视涉及"三农"的制度改革与创新、维护和增进农民的合法权益。
张友国何俊武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政治正义
走出民族自决的两难困境被引量:1
2007年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是多民族国家,妥善解决民族问题也自然成为多民族国家普遍重视的国内事务。作为20世纪影响深远的理论之一,民族自决理论自产生之初,就面临着对正义的理想追求和对秩序的现实追求相互冲突的两难困境。由于民族自决的实施是相对的,有着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背景,因此这一两难困境可以通过殖民地背景下的鼓励、主权不可分割原则下的限制、国家认同意识的强化等不同方式,从而得到最终解决。
罗显华张友国王一牛
关键词:民族自决
亚文化、民族认同与民族分离主义被引量:17
2007年
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具有共同地域、共同语言、共同经济生活和共同心理素质的人群共同体.也是一个亚文化群体。亚文化与民族认同总是伴随而生。民族认同的极端化极容易演化成民族分离主义.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主文化与亚文化、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这两对关系对防止民族分离主义的产生,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稳定与统一,具有重要的意义。
张友国
关键词:亚文化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民族分离主义
论道德意志的功能被引量:13
2011年
道德意志是连接道德内在心理与外在行为的关键环节和纽带,道德意志一旦形成,在个体的道德意识生成和道德行为选择以及社会道德生活中,就成为道德发挥作用的强大精神动力和调控力量,就能够成为个体德性的守护神。具体而言,道德意志具有目的定向、动机优化、情感调节、行为控制、人格塑造、境界提升等多方面的功能。正确认识道德意志的功能,有利于人们在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培育道德意志,养成坚定而良善的德性。
沈永福张友国
关键词:情感调节人格塑造
从“天下”到“人类命运共同体”——论中国世界秩序观的生成逻辑被引量:2
2020年
"天下"作为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的基本概念,深植于统治者的对内对外政策中,对内体现为向内集中的漩涡式治理体系,对外体现为同心圆式的外延式扩展。中国古代传统的"天下观"较好地处理了中原文化与周边文化、主体民族与其他民族的关系,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维系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和平稳定。当前,世界正处在一个加速演变的历史进程中,亟需中国从传统政治思想中汲取营养,准确定位全新的世界秩序和国际政治格局。"天下"作为一个具有丰富内涵和外延的政治概念,将其置于现代政治语境中,有利于理解高于国家本位的世界秩序。同时,这一概念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相呼应,更有利于建立以关系本位为基础、以"人类"为单元的新的世界秩序观。
张友国
关键词:世界秩序观
中国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研究被引量:12
2021年
城乡融合发展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内在要求。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点在于不仅要解决城乡经济增长放缓所引发的发展不充分问题,更要回应城乡发展不平衡影响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问题。因此,我国要在城乡融合发展进程中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工农城乡关系,不断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张友国
关键词:城乡融合共同富裕
试论新时期我国的民族团结:概念理解与实践路径被引量:3
2014年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对我国的边疆稳定、国家统一、社会和谐至关重要。因此,为加强与完善民族团结,首先需要对马克思主义"民族"概念进行与时俱进的中国化改造,然后在这一基础上,对"民族团结"的概念进行重新商榷和界定。但是理论需要实践的检验,在对"民族团结"概念与理论进行探讨的基础上,新时期"民族团结"的实践路径可以在继续坚持与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各民族政治权利的基础上,通过大力发展经济、构筑"文化纽带"、加强法制建设、创新民族团结宣教模式等多种方式实现全方位、全方向的发展,努力增强针对性与实效性。
张友国
关键词:民族团结
哈萨克斯坦民族政策的变迁与思考被引量:3
2010年
哈萨克斯坦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国家。作为原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其独立前的民族政策属于原苏联民族政策的一部分。而原苏联民族政策的焦点主要是民族自决、国家结构形式与俄罗斯化问题。哈萨克斯坦独立后,吸取原苏联民族政策的一些经验教训,同时为了维护国家统一与社会稳定,积极推行强化哈萨克族主体性的政策,倡导文化多元化、努力淡化民族意识。哈萨克斯坦的民族政策总体来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较好地维护了哈萨克斯坦稳定、和谐与发展。其民族政策中的强化哈萨克语政策、强化主体民族历史传统的政策、国家统一前提下的民族文化自治政策、强化公民意识的政策、塑造统一哈萨克斯坦文化的政策等值得深思。
张友国何俊武
关键词:民族政策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