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端禹

作品数:45 被引量:357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2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3篇暴雨
  • 13篇大暴雨
  • 9篇梅雨
  • 9篇降水
  • 8篇水汽
  • 8篇台风
  • 7篇特大暴雨
  • 7篇辐合
  • 6篇暴雨分析
  • 5篇水汽辐合
  • 5篇梅雨暴雨
  • 5篇降雨
  • 5篇惯性不稳定
  • 4篇倒槽
  • 4篇台风登陆
  • 4篇强降雨
  • 4篇夏季
  • 4篇环流
  • 4篇降水量
  • 3篇东南

机构

  • 27篇湖北省气象局
  • 15篇中国气象局
  • 4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湖北省气象信...
  • 1篇中国气象局广...
  • 1篇泰安市气象局
  • 1篇武汉区域气候...
  • 1篇常州市气象局

作者

  • 45篇张端禹
  • 13篇崔春光
  • 9篇张兵
  • 7篇王晓芳
  • 6篇徐明
  • 5篇赵玉春
  • 5篇廖移山
  • 3篇李红莉
  • 3篇汪小康
  • 3篇丁治英
  • 3篇王明欢
  • 3篇陈波
  • 3篇闵爱荣
  • 3篇叶金桃
  • 2篇杨荆安
  • 2篇李灿
  • 2篇唐永兰
  • 2篇钟敏
  • 2篇许建玉
  • 1篇郑彬

传媒

  • 9篇暴雨灾害
  • 6篇气象与环境学...
  • 4篇气象科学
  • 3篇气象科技
  • 2篇南京气象学院...
  • 2篇第三届湖北省...
  • 1篇气象
  • 1篇大气科学
  • 1篇气象与减灾研...
  • 1篇大气科学学报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 1篇第七次全国动...
  • 1篇全国中尺度气...
  • 1篇第33届中国...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0
  • 5篇2009
  • 8篇2008
  • 1篇2007
  • 6篇2006
  • 4篇2005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松嫩平原一次夏季暴雨机理分析被引量:6
2009年
利用气象观测资料和美国NCEP分析资料,研究2006年夏季一次松嫩平原暴雨的特点及成因。结果表明:强雨区始终位于高空西北风急流出口区左侧与西南风急流后方;500 hPa西风槽配合850 hPa低涡东移,蒙古锋面气旋强烈发展,地面倒槽接近我国东北平原;低空急流出现在最强降雨之后。暴雨之前齐齐哈尔单站K指数、可降水量以及湿理查逊数负值达到最大值;暴雨之后A指数、中高层平均比湿与相对湿度达到最大值;暴雨水汽源地位于超强台风桑美外围东海到日本以南洋面上;强降雨以前低层水汽平流辐合较强,强降雨时水汽辐合高层以平流辐合为主、低层则以风场辐合为主。
张端禹潘鄂芬
关键词:可降水量水汽辐合
华南前汛期持续暴雨环流分型初步研究被引量:19
2015年
采用1961—2010年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和台站观测降水量资料,按一定标准选取了华南前汛期24个持续暴雨过程;并且按基本判据确定逐年华南夏季风降水开始日期。然后依据南亚高压环流型和相对于该年夏季风降水开始的早晚,将这些暴雨过程划分为夏季风降水前、后南亚高压东部型,夏季风降水后南亚高压带状、西部型共4个类型;其中,夏季风后南亚高压西部型次数最多、平均持续时间最长。所有类型持续暴雨的相同点是:广东东北部附近均为暴雨频率和雨量高值区;暴雨期间华南150 h Pa位势高度增加、500 h Pa位势高度减少;华南处在150 h Pa偏西风急流南侧辐散区中;850 h Pa华南沿海有明显的西南气流,低层辐合在华南东北部最明显;两广沿海为可降水量大值区;华南的整层水汽输送主要呈现西南向。不同点是:夏季风后南亚高压西部型平均雨量较小,夏季风后南亚高压带状型与西部型在印度洋上存在明显的偏东风高空急流;夏季风后南亚高压类型在两广沿海的可降水量数值较大。
张端禹郑彬汪小康崔春光赵玉春
关键词:华南前汛期持续暴雨环流型
南方持续性暴雨中尺度特征诊断分析和预报技术
崔春光王晓芳李俊彭涛张芳华赵玉春汪小康蒙伟光李跃清徐明曹勇陈功尹忠海张端禹赵娴婷
该项目受国家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灾害实验室基金等课题支持,属地球科学大气科学分支。暴雨灾害占中国自然灾害损失的40%,而类似1954、1998、2010年等严重洪涝灾害均由持续性暴雨引发,但...
关键词:
关键词:暴雨预报中尺度对流系统降水预报
2010年5月我国南方持续性暴雨过程分析被引量:36
2010年
使用NCEP日再分析资料和常规降水观测资料,对2010年5月5—23日我国南方地区持续性暴雨过程雨情及影响系统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和贝加尔湖低压大槽异常偏强并稳定维持、副热带高压偏强偏南且维持在20°N以南是有利于持续性暴雨发生的稳定环流型;旺盛的水汽输送及其辐合带维持在江南至华南北部为南方持续性暴雨发生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高原东侧或东移、或停滞的西南低涡和切变气流中频繁活动的涡旋是造成江南至华南持续性暴雨过程的重要中尺度对流系统。
王晓芳徐明闵爱荣张端禹杨荆安崔春光廖移山
关键词:持续性暴雨西南低涡涡旋
"泰利"影响庐山连续特大暴雨成因分析
本文分析了2005年9月初庐山出现连续性特大暴雨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当"泰利"台风登陆减弱后的低涡环流沿西北方向移近赣南时庐山出现降雨,当庐山位于低涡东北侧时降雨强度显著加大,因为北方有高压脊的阻挡,"泰利"低涡在庐山...
张端禹张兵钟敏
关键词:特大暴雨过程
文献传递
南方极端低温雨雪冰冻过程天气学特征分析被引量:35
2009年
应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我国1961—2008年的南方极端低温冰雪典型过程进行了天气学分析。1961—2008年我国南方极端低温冰雪过程共发生了5次;这5次南方极端低温冰雪过程主要是受西风槽和南支槽、中层低涡和切变线、西南急流、地面强冷空气共同影响造成的;多股冷空气不断南下,前沿冷锋抵达黔滇地区、低层冷垫上空暖湿气流强盛、垂直结构逆温长时期维持是南方极端低温冰雪过程的重要特征;根据环流特征的不同可分为西南气流和偏西气流两种类型,前者降水和降温基本上是同时发生,形成雨雪冰冻天气,而后者一般是先降水、后降温,且后期降温剧烈,以低温冰冻天气为主。
李灿张端禹冯明吴义城杨荆安
关键词:暖湿气流逆温层
台风云娜与桑美对鄂东南降雨影响的对比分析被引量:9
2009年
2004年第8号强台风云娜、2006年第8号超强台风桑美均在8月份登陆浙江并偏西行,但它们造成鄂东南降雨却有较大区别。鄂东南出现大雨以上降水的站数和持续时间,云娜台风低压影响期间明显多于桑美台风低压影响期间,桑美影响期间降雨强度大但持续时间短。对比分析发现:云娜活动期间,低压环流和对流云系影响鄂东南时间长、偏东风低空急流强大、地面冷空气活跃;鄂东南区域平均水汽辐合量大、中低层等相当位温线陡立、有利于降雨的动力条件好,且这三者持续时间长;鄂东南区域平均湿螺旋散度低层正的数值大且持续时间长。桑美影响期间鄂东南对流云发展十分旺盛但快速移走,低层正的湿螺旋散度数值不大但发展层次却比较高。
张端禹张兵雷正翠
关键词:台风低压鄂东南强降雨
2003年一次江南梅雨大暴雨天气的数值模拟
2003年梅雨期,江淮流域发生了自1991年以来又一次严重暴雨洪涝。为了探明这次梅雨大暴雨形成原因,运用中尺度非静力模式NM5对当年梅雨期的这次大暴雨天气进行数值模拟。其模式与资料是:2003年6月24日12时至25日1...
张端禹丁治英
关键词:暴雨模拟惯性不稳定
文献传递
“谭美”倒槽影响汉口两次短时强降雨对比分析
我国台风倒槽强降水受到关注[1-7];在强天气监测分析中,微波辐射计、风廓线雷达等资料也获得较为广泛应用[8-11]。2013年8月下旬"潭美"台风登陆福建,后经江南、华南西部偏西行[12]。与文献[13-15]一致,小...
张端禹徐桂荣徐明周志敏冷亮
关键词:弱冷空气
文献传递
高、低空急流耦合对山东“利奇马”台风暴雨增幅影响的诊断研究
2024年
受登陆北上台风“利奇马”等影响,2019年8月9~12日山东省出现连续暴雨,其中10日夜间出现降雨峰值。利用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Shanghai Typhoon Institute of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简称CMA-STI)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山东省自动气象站逐时降雨量、常规观测资料、中国风云二号地球静止气象卫星(FY-2G)0.1°×0.1°逐小时云顶相当黑体亮温和美国环境预报中心(National Center of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简称NCEP)1°×1°逐6 h再分析等资料,主要运用纬向风局地变化方程与大气动能方程,诊断分析降雨明显增幅与高、低层风场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暴雨主要影响系统有高低空急流、500 hPa西风槽、850 hPa台风倒槽及“利奇马”本体环流等。10日200 hPa中纬度大尺度西南风急流东南移影响鲁西北,当天08:00(北京时,下同)850 hPa因双台风活动而形成的大尺度东南风急流突然北伸越过山东省。台风倒槽对流云与本体环流对流云先、后北移经鲁中,累积效应造成该地区10日夜间雨量最大。(2)10日20:00850 hPa章丘站东北侧出现了过程最快东风增幅,纬向运动方程诊断结果表明,东风平流是东风增加最主要原因,地转偏向力项则不利于东风增加。(3)10日20:00章丘站200 hPa西南风风力明显加大形成急流,10日08:00至11日08:00青岛站850 hPa维持东南风低空急流。同时位于高空急流右后侧与低空急流左前方是鲁中附近10日夜间降雨增幅的重要原因。章丘200 hPa与青岛850 hPa都是在最大风力之前12 h动能增加最快。动能方程诊断表明,最有利于鲁西北高空急流形成的是位能平流项,最有利于鲁东南低空急流形成的是动能垂直通量散度项。(4)10日20:00至13日08:00“利奇马”本体环流一直在影响山东,暴雨期间山东中部地形的动力作用也一直存在,而降雨的峰值是出现在10日夜间,说明10日20:00前后高、低空急流的
张端禹王俊超王晓芳崔春光叶金桃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