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晓毅

作品数:5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学材料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理学
  • 1篇生物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4篇动力学
  • 4篇分子
  • 4篇分子动力学
  • 3篇石墨
  • 3篇石墨烯
  • 2篇动力学模拟
  • 2篇氧化石墨
  • 2篇氧化石墨烯
  • 2篇通量
  • 2篇细胞
  • 2篇细胞色素
  • 2篇细胞色素C
  • 2篇纳米
  • 2篇纳米管
  • 2篇分子动力学模...
  • 1篇氮掺杂
  • 1篇英文
  • 1篇水分子
  • 1篇碳纳米管
  • 1篇氢气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5篇李晓毅
  • 2篇葛振朋
  • 1篇石彦超
  • 1篇杜怀亮
  • 1篇张冬冬
  • 1篇张驰

传媒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物理化学学报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细胞色素c与氧化石墨烯体系的电子转移耦合矩阵元
2017年
细胞色素c吸附在氧化石墨烯表面后会发生电子转移反应,计算二者之间的电子转移耦合矩阵元对研究二者的相互作用有重要意义。通过路径通道分析方法对8个细胞色素c-氧化石墨烯体系的电子转移耦合矩阵元的计算结果表明,P8体系的电子转移耦合矩阵元最大,细胞色素c与氧化石墨烯之间的电子相互作用最强。
张冬冬李晓毅
关键词:细胞色素C氧化石墨烯
径向电场对纳米管中水分子通量的影响(英文)被引量:4
2013年
水分子在纳米通道中的运动对于生命活动、纳米器件的设计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现在已经证实,在(6,6)的碳纳米管中,水分子会以单分子水链的形式协同通过碳纳米管.但是如何控制水分子的流量仍然是一个困难的课题.本文研究了在径向电场作用下,碳纳米管中水分子通量的变化趋势和碳纳米管的开关行为.发现在碳纳米管两端存在200MPa的压力差时,电场强度从1V·nm-1增加到3V·nm-1,水分子通量线性减小.当径向电场强度增加到3V·nm-1时,碳纳米管处于关闭状态,水分子无法通过碳纳米管.进一步,我们发现水偶极与碳纳米管管轴夹角的平均值的概率分布和翻转频率都与水分子在纳米管中的个数有很大关系.
葛振朋石彦超李晓毅
关键词:碳纳米管径向电场分子动力学模拟
管径和氮掺杂对纳米管中氧气分子传输的影响
2014年
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通过构造不同管径的碳纳米管(直径分别为5.4,6.8,8.1和9.5),研究管径和氮掺杂(50%掺杂)对于纳米管中氧气分子传输的影响.结果表明,管径越大越利于氧气分子的传输,氮掺杂也可以促进氧气分子的传输.
葛振朋李晓毅
关键词:通量自由能分子动力学
钻孔石墨烯用于氢气和氮气分离的分子动力学模拟(英文)被引量:1
2012年
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发现不同孔径的钻孔石墨烯对氢气和氮气有很好的分离性.当挖去了10个碳原子,孔径为0.3725 nm时,分离效率可以达到100%.由结果可以预见,钻孔石墨烯将会在气体分离和纯化方面有应用潜力.
杜怀亮李晓毅
关键词:石墨烯分子动力学模拟氢气分离
细胞色素c与氧化石墨烯的吸附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细胞色素c在氧化石墨烯表面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细胞色素c和氧化石墨烯之间有较强的结合趋势.均方根涨落及回转半径分析表明,部分体系的吸附构象与原始构象比较接近,但P3系统有着较大的偏离.这些结果表明,在某些构象中,氧化石墨烯可能将细胞色素c结构破坏.
张驰黄须啟李晓毅
关键词:细胞色素C氧化石墨烯分子动力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