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兆光

作品数:81 被引量:119H指数:5
供职机构:江西省棉花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专项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化学工程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9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 7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3篇农业科学
  • 2篇化学工程
  • 1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5篇棉花
  • 22篇基因
  • 16篇抗虫
  • 13篇杂交
  • 12篇转基因
  • 11篇抗病
  • 11篇抗虫棉
  • 9篇杂交棉
  • 9篇黄萎病
  • 8篇转基因抗虫
  • 8篇基因抗虫棉
  • 8篇病虫
  • 7篇转基因抗虫棉
  • 7篇盲蝽
  • 7篇棉盲蝽
  • 7篇草甘膦
  • 7篇除草
  • 6篇性状
  • 6篇CRY1AC
  • 6篇病虫害

机构

  • 80篇江西省棉花研...
  • 10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塔里木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江西省邓家埠...

作者

  • 81篇杨兆光
  • 44篇乔艳艳
  • 37篇李捷
  • 25篇张兴华
  • 24篇肖远龙
  • 18篇刘亚平
  • 18篇田绍仁
  • 16篇操宇琳
  • 15篇吴振江
  • 12篇杨磊
  • 9篇涂祈钧
  • 8篇陈宜
  • 6篇张天玉
  • 5篇王涛
  • 5篇马艳
  • 4篇孙亮庆
  • 4篇曾小林
  • 3篇崔金杰
  • 3篇李永旗
  • 3篇夏绍南

传媒

  • 19篇棉花科学
  • 14篇江西农业学报
  • 7篇中国棉花
  • 4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江西棉花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农业科技通讯
  • 1篇世界农药
  • 1篇农药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中国植保导刊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 1篇中国生物防治...
  • 1篇生物灾害科学
  • 1篇中国农学会棉...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5篇2021
  • 5篇2020
  • 8篇2019
  • 5篇2018
  • 6篇2017
  • 4篇2016
  • 6篇2015
  • 6篇2014
  • 10篇2013
  • 10篇2012
  • 10篇2011
  • 1篇2010
8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便于田间收集活体昆虫的捕虫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田间收集活体昆虫的捕虫装置,涉及捕虫网技术领域,能够在捕捉到昆虫时,将昆虫限定在收集器中,然后将收集器取下即可;不需要再通过网袋再次将昆虫取出,再放置在收集器中,避免了昆虫在转移过程中逃逸的情况,...
吴珍平乔艳艳杨兆光吴杰
非传统优势棉区植棉的思考——以江西省井冈山市新城镇为例
在非传统优势棉区(常年单季稻稻作区)进行棉花种植示范,调研当地棉花市场供求形势,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自然禀赋,分析该地区的粮棉比、种植结构,分析类似非传统优势棉区发展棉花产业的可行性,提出建设性意见及建议。
杨兆光陈宜杨磊夏绍南
关键词:棉花植棉可行性
文献传递
转iaaM基因陆地棉杂种F1代主要性状比较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为探讨转iaaM基因材料的利用价值,2017年以转iaaM基因种质IF1-1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6个,并分析测定各杂交组合的农艺性状、产量性状、纤维品质的竞争优势及相关性。结果显示:6个组合的单株成铃数、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整齐度、断裂比强度与对照赣杂棉1号相比,均显示出正向竞争优势,iaaM基因可显著提高纤维长度、纤维整齐度、断裂比强度;5个组合的衣分具有正向竞争优势,4个组合的马克隆值具有负向有利竞争优势;6个组合的籽指与衣分,籽指与纤维长度均成负相关,说明提高衣分和纤维长度的同时,降低了籽指。
孔清泉杨兆光吴振江刘亚平谢业涛肖远龙
关键词:陆地棉杂交棉竞争优势
抗草甘膦棉花的杂种优势研究
利用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2个抗草甘膦棉花材料p2、p3与2个非抗草甘膦棉花材料p1、p4作亲本进行正反交,组配4个抗草甘膦棉花杂交组合,研究了抗草甘膦棉花的产量杂种优势表现。结果表明:4个抗草甘膦杂交组合子棉产量、皮棉产量...
杨兆光刘亚平肖远龙
关键词:杂种优势
文献传递
转双价双Bt抗虫基因(Cry1Ac+Cry2Ab)棉与非转基因棉生物学特性差异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此研究为国家转双价双Bt抗虫基因棉环境安全评价技术的建立而设。以转双价双Bt抗虫基因(Cry1Ac+Cry2Ab)棉为观察品种,非转基因棉‘赣棉11号’为对照品种,进行棉花生育性状、产量性状上生物学特性表现对比。结果表明,转双价双Bt抗虫基因棉与非转基因棉相比,前者株高生长超速介于显著与不显著之间,增长幅度在3.3~4.7cm之间;单株成铃数增加显著(增12.5个);第一果枝高度提升显著(上升3cm);总果节数增加显著(增10.2个);主茎节距拉长显著(0.5cm);叶色加深显著;籽棉增产极显著(增267.0kg/hm2);皮棉增产极显著(增118.35kg/hm2);霜前籽棉减产极显著(减220.95kg/hm2);霜前皮棉减产极显著(减88.5kg/hm2);单铃重下降极显著(低0.54g);单铃籽棉重下降极显著(低0.44g);单铃皮棉重下降极显著(低0.18g);籽指上升极显著(升1.65g);纤维整齐度指数上升显著(高1.025%);马克隆值升高显著(高0.787);发芽率提高极显著(增2.75%)。结果说明转双价双Bt抗虫基因棉的一些生育性状、产量性状较差,总产性状较好,纤维品质上整齐度较好,推广种植性一般。
张兴华田绍仁张天玉李捷杨兆光乔艳艳
关键词:生物学特性
24%螺虫乙酯悬浮剂拌种包衣防治苗床期危害棉苗盲蝽的效果被引量:2
2011年
用24%螺虫乙酯悬浮剂10 mL拌种300 g脱绒后光子棉种,以3%克百威颗粒剂50 g/m^2苗床营养钵撒施为CK1,空白对照为CK2。结果表明:螺虫乙酯悬浮剂包衣盲蝽棉苗危害率26%,防效35.8%,高于克百威颗粒剂撒施对照棉苗危害率4.5个百分点,防效低于克百威颗粒剂11.11个百分点,差异均不显著;螺虫乙酯悬浮剂棉苗危害率低于空白对照14.5个百分点,有差异,但不显著;2个对照之间差异显著。试验显示新内吸杀虫剂螺虫乙酯悬浮剂拌种包衣法防治棉苗床盲蝽可以取代高毒内吸杀虫剂3%克百威颗粒剂苗床撒施法。
张兴华田绍仁杨兆光张天玉涂祈钧李捷
关键词:螺虫乙酯棉盲蝽苗床
稻-棉邻作系统地表捕食性天敌群落多样性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为研究稻-棉邻作系统稻田和棉田地表捕食性天敌丰富度和多样性,采用陷阱诱捕法对邻作稻田-棉田地表的捕食性天敌进行了系统调查,应用群落特征参数等对陷阱诱集物种群落、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稻-棉邻作系统共诱集3纲11目33科8532头样本。其中,稻田陷阱收集到8目27科35种5878头个体,捕食性天敌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分别为1.8779、0.7297、0.2576;棉田陷阱收集到3纲9目28科35种2654头个体,捕食性天敌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分别为2.4771、0.8041、0.4149。稻-棉邻作系统捕食性天敌有3纲3目13科17种5971头,优势种为捕食性天敌狼蛛,泽蛙是次优势天敌功能团,捕食性的鞘翅目天敌瓢虫类、步甲等种类多样性丰富。
种海南杨兆光乔艳艳江婷肖海军
关键词:捕食性天敌多样性丰富度
转Cry1Ac+Cry2Ab基因棉与转Cry1Ac+EPSPS基因棉在黄萎病菌压力环境下检测技术和生存竞争能力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旨在研究2种转双价基因棉在棉黄萎病菌压力环境下的生存竞争能力。以‘赣棉杂1号’和‘赣棉11号’为对照,在黄萎病圃检测转Cry1Ac+Cry2Ab基因棉、转Cry1Ac+EPSPS基因棉发病情况、生长和产量竞争能力。2个转双价基因棉抗黄萎病性不显著的强于2个对照;转Cry1Ac+EPSPS基因棉株高、覆盖度增长竞争能力相对较强,转Cry1Ac+Cry2Ab基因棉相对较弱;转Cry1Ac+EPSPS基因棉的单株成铃和果枝层数较高,增长竞争能力也较强,转Cry1Ac+Cry2Ab基因棉较弱;2个转双价基因棉最后的脱落率与2个对照差异不显著;转Cry1Ac+EPSPS基因棉籽棉、皮棉产量介于2个对照之间,而转Cry1Ac+Cry2Ab基因棉的产量低于2个对照。转Cry1Ac+Cry2Ab基因棉推广种植可行性相对较差,转Cry1Ac+EPSPS基因棉推广种植可行性一般。
乔艳艳张兴华马艳李捷杨兆光
关键词:黄萎病菌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25份棉花杂种F1代筛选结果
2020年
为了对利用已审定的高产优质品种与大铃或优质材料杂交配组的25个杂种F1代材料进行分类,并筛选出具有综合性状优异的棉花新组合或新品系,使用SAS V8软件对25个杂交组合的14个农艺与品质性状(株高、始果枝位节数与高度、果枝数、单株成铃数、单铃重、单铃壳重、衣分、上半部平均长度、整齐度指数、断裂比强度、马克隆值、伸长率和籽棉产量)进行主成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这25个组合产量高,但是马克隆值偏大。通过主成分分析后筛选出优质高产棉组合2个(为19号、10号)。旨在创制出优良棉花新材料和新品种。
孔清泉杨兆光吴振江肖远龙
关键词:棉花F1代主成分分析
陆地棉92份种质资源主要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20
2020年
对陆地棉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可以筛选杂交的亲本、创新种质资源、拓宽棉花种质基因库、选育品种提供基础材料。因而对92份陆地棉种质资源的8个主要性状进行遗传变异、相关性和聚类分析。遗传变异分析表明,单株成铃集中在22.0~32.0个,单铃重集中在5.1~6.0 g,但有一半以上材料的衣分低于40%;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集中在中绒类型(52.0%),断裂比强度集中在中强(47.8%)和强(33.7%),马克隆值大部分属于C2类型(71.7%);变异系数大于10%的有2个性状:单株成铃数(19.9%)、单铃重(10.5%)。相关性分析表明,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与断裂比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马克隆值呈极显著负相关;衣分与单铃重、马克隆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比强度呈极显著负相关;马克隆值与生育期、衣分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Ward法聚类分析表明,遗传距离为10时可划分为5大类,第Ⅰ类群的15份材料属于高产、长纤维、低马克隆值材料,第Ⅱ类群的28份材料属于大铃、高衣分材料,第Ⅲ类群的9份材料属于生育期短、优质材料,第Ⅴ类群的27份材料属于大铃、优质材料。
孔清泉杨兆光吴振江谢业涛李强肖远龙
关键词:陆地棉种质资源聚类分析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