泮智勇
- 作品数:18 被引量:49H指数:5
- 供职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32通道头部线圈与并行采集技术iPAT在头颅MRA检查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探讨32通道头部线圈与并行采集技术iPAT(integrated parallel acquisition techniques)技术在头颅MRA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运用常规16通道头部线圈、32通道头部线圈、32通道头部线圈加并行采集加速因子为2的iPAT技术以及32通道头部线圈加并行采集加速因子为3的iPAT技术共4种检查方法,扫描健康志愿者头颅MRA15例和各种临床要求检查MRA的脑部疾病患者20例。扫描结束后分别对上述4种检查方法所得图像的信噪比、对比度、均匀度和对比噪声比进行测量,并对35例健康志愿者和患者扫描所得图像进行图像质量评价和比较。结果运用常规16通道头部线圈和32通道头部线圈两种检查方法所得到图像的信噪比、对比度、均匀度和对比噪声比,两者比较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32通道线圈和32通道头部线圈加并行采集加速因子为2的iPAT技术所得到的图像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后者扫描时间明显缩短,而32通道头部线圈加并行采集加速因子为2的iPAT技术以及32通道头部线圈加并行采集加速因子为3的iPAT技术所得到的扫描图像质量两者比较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头颅MRA检查中,配置了32通道线圈的新型MR成像仪的检查所得到图像,能够明显提高图像的信噪比、对比度、对比噪声比,iPAT技术能够明显缩短各序列扫描时间,32通道头部线圈加并行采集加速因子为2的iPAT技术的联合运用能够在显著缩短扫描时间的同时并保持良好的图像质量。
- 泮智勇丁雪委王世威许茂盛喻迎星沈建良曹志坚
- 关键词:头颅磁共振成像
- 64层螺旋CT下肢动脉成像剂量降低及辐射优化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下肢动脉成像(CTA)中的应用价值及防护优化的原则。方法对2010年8月至2012年3月来我院做的下肢CTA的4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采用固定剂量扫描技术,另一组采用Care Dose 4D低剂量扫描技术,扫描结果均送至工作站采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等方法进行后处理,比较两者的图像质量以及辐射剂量情况,分别记录CT剂量指数(CTDIvol)及剂量长度乘积(DLP)。结果固定剂量组的DLP为平均为1 150 mGy.cm,低剂量组DLP平均为684 mGy.cm,降低了40%。两组病人扫描的图像质量均良好,符合诊断要求。讨论通过本研究证实采用Care Dose 4D扫描技术,使病人的辐射剂量明显降低,图像质量完全符合诊断需要,64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下肢CTA中是可行的。
- 泮智勇许茂盛丁雪委王世威项萍丁国苗
- 关键词:低剂量扫描
- 3D STIR SPACE序列增强扫描在3T磁共振臂丛神经节后段成像的应用与研究
- 目的 探讨3D STIR SPACE序列增强扫描在3T磁共振臂丛神经节后段成像的应用与研究。方法 对33例志愿者和 15例臂丛神经节后段病变患者行3D STIR SPACE序列的平扫与增强扫描,扫描所得图像经过最大密度投...
- 泮智勇
- 关键词:磁共振臂丛神经神经成像
- 全脊柱脊髓造影(MRM)临床应用研究
- :探讨MRM序列在3T磁共振的全脊柱脊髓造影(MRM)的临床应用研究。资料与方法:采用Siemens 3T Verio磁共振成像系统,对25例腰痛患者均在常规脊柱MRI扫描后,行全脊柱脊髓造影(MRM)检查,利用一次定位...
- 泮智勇许茂盛王世威丁雪委喻迎星沈建良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 IFIR与CeMRA在3T磁共振门静脉成像中的应用研究
- <正>目的:探讨流入反转恢复的(IFIR)序列在3T磁共振门静脉血管成像的可行性研究,并用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e MRA)的门静脉成像与流入反转恢复(IFIR)序列对门静脉及其病变显示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GE...
- 丁雪委泮智勇高旭宁许茂盛
- 关键词: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EMRA
- 双回波稳态进动磁共振序列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治中的应用被引量:14
- 2013年
- 目的:探讨双回波稳态进动磁共振序列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显示情况及在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腰椎MRI常规序列和双回波稳态进动序列的图像,评价双回波稳态进动序列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由于腰椎MRI矢状位对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不敏感,造成9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影像诊断上的误诊和漏诊;而双回波稳态进动序列在这9例患者的图像中明确显示L4~5腰椎间盘突出5例,L5S1腰椎间盘突出4例;其中左侧突出7例,右侧突出2例。结论:双回波稳态进动磁共振序列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扫描图像,可以清晰显示突出椎间盘与腰骶部脊神经根的卡压情况,提高了对于该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的准确性,为临床医师在术中的定位起到极大的帮助。
- 泮智勇许茂盛丁雪委王世威庄汝杰
- 3D STIR SPACE序列增强扫描在3T磁共振臂丛神经节后段成像的应用与研究
- 泮智勇丁雪委曹志坚王世威
- 膈肌导航触发与单序列分次屏气扫描序列在胃癌MR扩散加权成像中的比较研究
- 目的比较膈肌导航触发与单序列分次屏气序列在胃癌MR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中所得扫描图像的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和伪影等方面的...
- 泮智勇
- 关键词:扩散加权成像
- 全脊柱脊髓造影(MRM)临床应用研究
- 目的探讨MRM序列在3T磁共振的全脊柱脊髓造影(MRM)的临床应用研究。资料与方法采用Siemens 3T Verio磁共振成像系统,对25例腰痛患者均在常规脊柱MRI扫描后,行全脊柱脊髓造影(MRM)检查,利用一次定位...
- 泮智勇许茂盛王世威丁雪委喻迎星沈建良
- 关键词:全脊柱磁共振硬膜囊MRM
- 三阴乳腺癌磁共振成像表现特征研究(附32例分析)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探讨三阴乳腺癌的磁共振成像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2月~2014年10月在我院手术并且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为三阴乳腺癌患者32例共34个病灶,其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5例,乳腺小叶癌2例,乳腺导管内癌2例,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1例,乳腺髓样癌1例,粘液纤维肉瘤1例。所有病例手术前均接受乳腺 MRI 检查,根据 BI‐RADS 标准,评价 MRI 图像,分别分析肿块形态、边缘、及强化方式,并测量大小、ADC 值及 TCI 曲线。结果32例共34个三阴乳腺癌病灶,90.6%(29/32)为单发病灶,6.3%(2/32)为多发病灶,3.1%(1/32)为不规则形;64.7%(22/34)病灶边缘较光滑,35.3%(12/34)边缘不规则、略有分叶;76.5%(26/34)表现为环形强化,23.5%(8/34)为非环形强化;70.6%(24/34)为 TCI‐Ⅲ型,TCI‐Ⅰ型、Ⅱ型各为14.7%(5/34)。结论乳腺 MRI 检查能较全面的反映病灶的特征, MRI 表现为边缘较光滑的单灶肿块并伴有环形强化,对三阴乳腺癌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 丁雪委许茂盛泮智勇喻迎星王世威
- 关键词:三阴乳腺癌磁共振成像病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