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洪海峰

作品数:31 被引量:52H指数:4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角膜
  • 9篇近视
  • 9篇激光
  • 8篇手术
  • 7篇原位
  • 7篇激光原位
  • 6篇端粒
  • 6篇端粒酶
  • 6篇术后
  • 6篇屈光
  • 6篇屈光手术
  • 6篇细胞
  • 6篇磨镶术
  • 6篇角膜磨镶术
  • 6篇角膜屈光
  • 6篇角膜屈光手术
  • 5篇准分子
  • 5篇准分子激光
  • 5篇激光原位角膜...
  • 5篇黑色素

机构

  • 28篇广州医学院第...
  • 7篇中山大学
  • 5篇河南大学
  • 3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医学院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31篇洪海峰
  • 18篇麦庆怡
  • 15篇周少博
  • 15篇路晓明
  • 14篇胡群英
  • 11篇程浩
  • 7篇苏小波
  • 7篇谭娟
  • 6篇黎健菁
  • 6篇夏阳
  • 5篇李辉
  • 5篇夏天
  • 5篇吴中耀
  • 5篇孙克清
  • 3篇高绍荣
  • 2篇黄丹平
  • 1篇戚朝秀
  • 1篇郑健探
  • 1篇郑建操
  • 1篇苏予灵

传媒

  • 6篇中国实用眼科...
  • 5篇国际眼科杂志
  • 3篇中华生物医学...
  • 2篇现代临床医学...
  • 2篇广州医学院学...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中华眼科杂志
  • 1篇眼科研究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药材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医学信息(下...
  • 1篇慢性病学杂志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0
  • 7篇2009
  • 4篇2008
  • 6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3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近视成年人配换框架眼镜的情况
2007年
目的:了解成年人近视进展情况及配换框架眼镜的要求,指导合理配镜。方法:对3061例(6122眼)成年人近视配镜者进行分析,包括:屈光度、职业、每天平均阅读时间、距前次配镜时间及配镜原因。结果:性别对近视程度无影响(P>0.05)。在视力下降者中,低度近视每年平均增加(0.39±0.19)D;中度近视增加(0.19±0.12)D;高度近视增加(0.28±0.16)D。低中度近视患者阅读时间长者屈光度加深较大(P<0.05)。在配镜原因中,因视力下降而配镜占81.3%(2 489/3 061);因更换眼镜框款式而配镜占13.8%(422/3 061);因眼镜损坏而配镜占4.9%(150/3 061)。平均配镜时间间隔为(2.8±0.6)年。结论:成年人近视度加深程度与长时间阅读密切相关。对配换眼镜者,要给予合理指导。
苏小波黎健菁洪海峰胡群英
关键词:近视成年人框架眼镜
LASIK治疗高度近视术后泪液学检查改变发生率的分析
2007年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患者在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不同时间泪膜及泪液分泌功能减弱的发生率。方法:对本院眼科行准分子激光治疗的82例(164眼)轻中度近视患者,54例(108眼)高度近视患者在行LASIK术后1周、1、3、6月作BUT及SchirmerⅠ泪液分泌检查。结果:高度近视患者在行LASIK术后6个月内泪膜稳定性下降的发生率及术后3个月内泪液分泌功能减弱的发生率均较轻中度近视患者显著增高(P<0.05),但两组的发生率均随时间的推移而减少。结论:高度近视患者在LASIK术后泪膜稳定性及泪液分泌功能降低持续时间较长,但最终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缓解。
洪海峰苏小波麦庆怡胡群英
关键词: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高度近视泪膜破裂时间
VISX STAR S3准分子激光治疗散光的向量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运用散光的向量分析法对VISXSTARS3准分子激光治疗中高度散光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研究接受VISXSTARS3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的散光患者25例36眼,术前散光度2.0~4.25D,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根据手术前后主觉验光结果 ,运用Alpins散光向量分析法分析目标诱导散光向量(TIA)、手术诱导散光向量(SIA)、错位角(AE)、矫正指数、成功指数(IOS)、变平指数(FI)等向量参数改变。结果平均TIA为(2.68±0.73)D,平均SIA为(2.67±0.8)D;平均矫正指数为0.98±0.18,95%可信区间为(0.93~1.04),无显著性系统性欠矫或过矫;平均绝对AE为3.30°±3.8°;平均AE为-0.92°±4.98°,95%可信区间为(-2.55°~0.71°),无显著性系统性轴向错位;平均IOS为0.18±0.17,成功率(ROS)为0.80±0.17,平均FI为0.97±0.18。矫正指数与散光度及球镜度均无显著相关性(r=-0.16,r=0.23,P>0.05),成功指数与散光度及球镜度亦无显著相关性(P>0.05),TIA与SIA呈正相关(r=0.80,P<0.05)。结论 VISXSTARS3激光矫治中高度散光的准确性和成功率均较高,向量分析提供了必要的和易于理解的散光改变信息。
周少博路晓明苏小波洪海峰麦庆怡黎健菁胡群英
关键词:散光角膜屈光手术准分子激光
广州市老人院白内障患病及致盲情况调查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调查广州市老人院白内障的患病率及致盲和手术情况。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对广州市老人院所有入住老人进行视力和眼部检查,了解白内障的患病、致盲和手术情况。结果所有690位老人中,白内障总患病率为60.4%,随增龄,白内障患病率相应增加,女性高于男性,初中以下和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者的患病率无显著差异。白内障致盲率14.6%,总手术覆盖率63%;随增龄,白内障致盲率增加,致盲率无显著性别差异,但女性患者手术覆盖率显著低于男性,初中以下白内障患者致盲率高于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患者,而手术覆盖率低于后者。结论白内障是广州市高龄老年人常见的致盲眼病,高龄女性和受教育程度较低者应作为以后防治重点。
胡群英周少博苏小波麦庆怡黎健菁洪海峰
关键词:白内障发病率流行病学调查
眼睑板腺癌中端粒酶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检测端粒酶在人眼睑板腺癌(meibomian gland carci-noma,MGCA)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睑板腺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其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取18例睑板腺癌患者切除后的手术标本,采用PCR-ELISA法及PCR-PAGE法检测其端粒酶的含量及表达。结果:所选18例患者中端粒酶检测呈阳性表达16例(89%)。ELISA结果显示其中阳性病例中绝大多数呈中、高度表达,仅1例△A值<0.4,为低度表达。电泳结果显示为多少不等的梯形条带,其中16例显示为4条以上。结论:睑板腺癌患者端粒酶活性明显增高,可能是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抑制端粒酶活性有可能成为睑板腺癌的新型疗法之一。
程浩夏天洪海峰夏阳孙克清
关键词:端粒酶睑板腺癌ELISA
基于光动力疗法的吲哚菁绿体外血管内皮细胞光毒性
2015年
目的:研究体外吲哚菁绿(ICG)介导的光动力疗法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以等量密度接种于96孔板中培养,按加入ICG的剂量不同分成0、50、100、150、200和250μmol/L组,共6组,每组8孔,其中4孔用波长为810 nm能量密度为24.0 J/cm2的半导体激光照射,另4孔不照射作对照。24 h后用MTT法测量各组细胞的存活率,并对细胞染色镜检。结果:在810 nm的激光照射下,含有ICG的各组内皮细胞的存活率较未照射组显著下降(均P<0),且随着ICG浓度的升高,光照组细胞存活率逐渐降低(P<0)。当ICG的剂量超过150μmol/L时,细胞的形态变化从凋亡为主转变为坏死为主。结论:适当剂量的ICG介导的光动力疗法对体外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有望成为新生血管性疾病的一种新的治疗药物。
周少博洪海峰谭娟李辉
关键词:吲哚菁绿光动力疗法内皮细胞
肝素修饰人工晶体在糖尿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肝素修饰的人工晶体在糖尿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应用以及所发挥的作用.方法:对380眼糖尿病白内障患眼进行随机分组,人工晶体经肝素处理过的组为实验组200眼.年龄25~80岁,男114例,女86例,人工晶体屈光度:+3D~+30D;未处理的为对照组180眼,年龄22~78岁.男98例,女82例,人工晶体屈光度 +2D~+29D.结果:分析资料采用行X列资料的卡方检验,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炎症反应重者较实验组明显增加.结论:肝素修饰的人工晶体可减轻糖尿病白内障患者的术后炎症反应.
路晓明周少博程浩洪海峰李辉谭娟
关键词:肝素超声乳化术
IFN-α2b体外对人眼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研究端粒酶抑制剂IFN-α2b对人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原代培养的人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用特定时间下不同浓度以及特定浓度下不同时间的端粒酶抑制剂IFN-α2b作用于体外培养的黑色素瘤细胞,并设立空白对照组。采用PCR-ELISA法及PCR-PAGE法测定细胞中端粒酶活性的变化,采用单因素方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随着IFN-α2b浓度的增加及作用时间的延长,端粒酶的活性出现逐步的下降,在药物浓度达到50kU/L以及作用时间达到24h后,出现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在500kU/L及48h达到抑制高峰。结论:IFN-α2b可有效降低体外培养的人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并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
程浩夏阳路晓明洪海峰麦庆怡吴中耀郑楗樑
关键词:端粒酶抑制剂葡萄膜黑色素瘤IFN-Α2B
顺铂对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抑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研究顺铂对人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抑制作用,为临床治疗人葡萄膜黑色素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特定时间下不同浓度以及特定浓度下不同作用时间的端粒酶抑制剂顺铂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黑色素瘤细胞。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测定(PCR—ELISA)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PCR—PAGE)测定细胞中端粒酶活性的变化。结果作用72h,端粒酶活性在顺铂浓度达到0.10mg/L后开始下降,当浓度达到1.00mg/L后其活性下降至(0.173±0.007)。当顺铂浓度固定10.00mg/L,顺铂作用时间达到24h后开始出现抑制作用,48h时达到抑制高峰,端粒酶活性下降至(0.276±0.024)。随着顺铂浓度的增加及作用时间的延长,端粒酶活性逐渐下降(P〈0.05)。PCR-PAGE显示顺铂浓度增加及作用时间延长,端粒酶活性的显色条带越来越少。结论顺铂可有效降低体外培养的人眼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端粒酶活性,并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
程浩夏阳路晓明吴中耀洪海峰郑健探
关键词:黑色素瘤脉络膜肿瘤端粒酶顺铂多聚酶链反应
近视眼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眼压变化及真实眼压评估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 研究近视眼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的眼压变化并建立一个真实眼压估计的统计模型。方法 分别对47例(93眼)接受LASIK手术近视眼患者在术前和术后至少6月以上用非接触气动眼压计进行眼压测量,同时测量手术前后的中央角膜厚度和中央角膜曲率,比较手术前后的眼压变化,并利用术后眼压以及中央角膜厚度和角膜曲率的变化通过多变量线性回归法建立一个估计真实眼压的模型。结果 术后眼压测量值比术前下降(5.65±1.71)mmHg,差异有显著性,t=8.65,P=0.00。术前眼压(代表真实眼压)与术后眼压、术前后中央角膜厚度下降率和中央角膜曲率差显著相关,P=0.00,R2=0.73。结论 近视眼LASIK术后眼压测量值偏低,尽管可以利用术后眼压和角膜厚度及曲率的变化建立一个估计真实眼压的统计模型,但其它的相关影响因素仍需要进一步了解。
周少博胡群英路晓明洪海峰麦庆怡黎健菁
关键词:角膜屈光手术眼压近视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