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国庆
- 作品数:61 被引量:557H指数:16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大巴山西段上奥陶统-下志留统五峰组-龙马溪组斑脱岩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13
- 2017年
- 扬子板块北缘大巴山地区上奥陶统-下志留统地层中斑脱岩较发育。笔者对大巴山西段陕西紫阳麻柳和四川万源皮窝乡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剖面的斑脱岩进行采样,开展了高精度锆石U-Pb测年,首次在该地区获得了445.1±3.5Ma和446.1±7.2Ma的锆石U-Pb年龄,限定了五峰组-龙马溪组地层沉积年龄,为扬子板块北缘大巴山地区奥陶系-志留系界线附近火山喷发事件、地层年代学研究提供了依据。本文所获得的年龄数据与秦岭-大别山造山带奥陶纪岩浆弧形成时间同步,略晚于华北克拉通西南缘奥陶系斑脱岩(449.0~465.8Ma),其火山活动可能与古秦岭洋壳向北的俯冲有关,火山凝灰质可能源自沿古秦岭洋盆北缘的火山弧喷发。中奥陶世晚期至早志留世早期,多幕次的高频火山喷发事件影响了当时海洋化学条件、碳循环波动、气候变冷和生物辐射脉动,造成了晚奥陶世末期的冰川启动和生物集群绝灭。
- 熊国庆王剑李园园余谦门玉澎周小琳熊小辉周业鑫杨潇
- 关键词:锆石U-PB年龄
- 云南丽江古近纪风成沉积的发现及其气候意义被引量:13
- 2011年
- 云南丽江地区宝相寺组(E2b)下部(原美乐组)一直被认为是水成沉积,本文认为其属于风成沉积。宝相寺组下部巨厚砂岩的主体岩性为紫红色中细粒石英砂岩,不含泥质和云母等悬移质,大型高角度平板状交错层理发育,厚度巨大,风成沙丘前积层特征明显。石英砂的磨圆度高,在电子显微镜下普遍可见风成砂所特有的碟形撞击坑、新月型撞击坑及毛玻璃化表面等特征,可能为沙漠风成沙丘沉积。研究区古近纪以来的沉积特征表明,青藏高原东部的气候经历了一个由干旱到潮湿的重大转变。推测这种气候转变可能是始新世、渐新世之交全球变冷变干事件(EOGM)在青藏高原东部的沉积响应,也可能与青藏高原初次快速隆升及东亚古季风的开始形成有关。
- 伍皓崔晓庄熊国庆张予杰江新胜
- 关键词:风成沙丘古季风
- 扬子陆块北缘构造演化新认识:来自原花山群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的制约被引量:8
- 2023年
- 原花山群分布于紧邻南秦岭的扬子陆块北缘大洪山地区,出露于重要的构造部位,是研究其形成时期扬子陆块构造演化及其与南秦岭关系的重要载体,其物质组成、形成时代和构造属性长期存在争论。本文将原花山群解体为花山构造混杂岩和正常的火山—沉积地层(本文所指花山群)两部分来讨论。笔者重新厘定了花山群的沉积时限,有针对性地对有构造背景争议的花山群进行玄武岩地球化学研究,对有时代争议的混杂岩进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年代学、地球化学和沉积学综合研究表明,花山群的沉积时限为ca.830 Ma至ca.800 Ma,形成于与Rodinia超大陆裂解有关的陆内裂谷盆地。花山构造混杂岩带可能不只是晋宁期的缝合带,而是具有多期物质组成、经历了多期构造叠加的复合型缝合带。结合他人成果,我们提出了扬子陆块与南秦岭从新元古代到早古生代的构造演化新模式。
- 邓奇崔晓庄崔晓庄汪正江熊国庆宁括步
- 关键词:构造混杂岩南秦岭
- 藏南地区晚白垩世岩相古地理初步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通过对藏南地区上白垩统沉积特征及沉积相进行综合分析,初步地恢复了该地区晚白垩世岩相古地理。该地区自南向北沉积水体逐步变深,沉积相带展布依次为滨海相、浅海陆棚相(外陆棚和内陆棚亚相)、大陆斜坡相及深海盆地相,局部地区浅海陆棚相之上发育碳酸盐岩礁滩相和孤立台地相等。盆地性质总体上仍然为被动大陆边缘海盆,但已具备周缘前陆盆地雏形。
- 熊国庆江新胜伍皓
- 关键词:晚白垩世岩相古地理周缘前陆盆地
- 华南扬子古大陆西缘新元古代康滇裂谷盆地的开启时间与充填样式被引量:41
- 2013年
- 新元古代康滇裂谷盆地是位于华南扬子古大陆西缘的一个大陆裂谷盆地,其开启时间与充填样式研究是华南扬子古大陆形成演化研究的重要方面.陆良组是该裂谷盆地东部的早期充填物,其沉积时代和充填序列研究对于区域地层对比、盆地开启时间及其充填样式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自陆良组建立以来,人们对它的时代归属和区域地层对比关系存在着不同的认识:或将其与中元古代昆阳群上部进行对比,或将其与新元古代澄江组进行对比,其原因是缺少绝对年龄的制约.本文报道了滇东陆良组下段底部和上段底部的凝灰岩夹层锆石SHRIMPU.Pb年代学研究新成果,其高精度同位素年龄值分别为(818.6±9.2)和(805±14)Ma.考虑误差因素,陆良组下段的底界年龄可解释为820Ma,与华南扬子古大陆新元古代裂谷典型盆地——湘桂裂谷盆地早期充填物板溪群下部底界年龄相当;陆良组上段的底界年龄可解释为(800_+5)Ma,与盆地西部澄江组底界年龄相当,也与湘桂裂谷盆地早期充填物板溪群上部底界年龄相当.上述年龄还表明,康滇裂谷盆地的开启时间与华南新元古代裂谷盆地的开启时间~820Ma一致,具有相同的充填序列.盆地分析结果表明,康滇裂谷盆地属于典型的半地堑盆地,主边界断裂位于盆地西部,盆地中心位于盆地东部.该盆地幼年期由分布局限的小型同向半地堑盆地群组成,成熟期则简化为统一的大型半地堑盆地,属上叠滑脱盆地.
- 卓皆文江新胜王剑崔晓庄熊国庆陆俊泽刘建辉马铭珠
- 关键词:裂谷盆地锆石SHRIMPU
- 地球深部真的贫铀钍吗?——来自秦岭造山带加里东期岩浆岩体锆石铀钍含量的讨论被引量:2
- 2021年
- 为尝试利用锆石来初步探索地球内部铀、钍的丰度,通过搜集秦岭造山带加里东期岩浆岩体锆石U—Th—Pb同位素测年文献,掌握了3件超基性岩、52件基性岩、46件中性岩、90件酸性岩,共计191件样品,6979个(铀含量数据3552个,钍含量数据3427个)锆石定年数据。数据分析指示铀和钍在同一类型岩浆岩锆石中含量均相差悬殊,可在不同类型岩浆岩锆石中富集或亏损,不具有从超基性岩到基性岩到中性岩再到酸性岩总体增加的趋势。在所有样品锆石铀、钍平均值2倍以上的45件高富集样品中的34件呈现"局部长期"分布的特征,表现为:10件在451.0~422.1 Ma期间的以OIB型基性、中基性岩为主的样品约29 Ma时间集中产出在南秦岭大巴山地区,岩浆多来自由HIMU,EMII和EMI三个富集地幔端元组分混合而成的复杂地幔区;24件在495.9~413.6 Ma期间的以I型、S—I型酸性岩为主的样品约82 Ma时间集中产出于北秦岭商丹(商南—丹凤)地区,岩浆可来自地幔、壳幔混合和地壳源区。结合华南金属铀(0价)的发现等前人研究成果初步分析认为,加里东期大巴山和商丹地区可能分别存在地幔柱和大陆型热点,地核中大量铀、钍沿地幔柱和大陆型热点上升致使地幔和地壳局部熔体中铀、钍长期富集,其超高含量可能被熔体中锆石结晶部分记录,这一元素迁移过程可能是两区域产出高锆石铀、钍含量样品和商丹地区生成铀矿的主要原因。支持铀、钍可在地核和地幔柱富集的认识。
- 伍皓李小刚吴晨夏彧周恳恳熊国庆姚雪婷
- 关键词:秦岭造山带地核
- 贵州梵净山西北陡山沱组底部白云岩帽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被引量:5
- 2006年
- 通过对贵州梵净山西北新元古代白云岩帽的研究,发现其δ13CPDB值与全球其他地区冰川混积岩(Marinoan冰期)之上的碳酸盐岩帽中δ13CPDB值一样,发生了一次明显的负偏移,从-1.4‰变化到-8.52‰,平均值为-4.52‰;δ18OPDB值从-5.44‰变化到-11.34‰,平均值为-8.68‰。除了白云岩帽顶部的两个数据之外,δ13CPDB值和δ18OPDB值均大体表现为随剖面向上升高的趋势,而且两者显示了弱的正相关性。沉积构造和碳同位素值说明,该套白云岩帽的形成与海底永冻土的固态甲烷释放无关,应为南沱冰期后,气候急剧变暖,大量风化的陆源碱性物质因海平面快速的上升被携带到海洋中,与CO2发生反应,快速沉淀下来的结果,支持了“雪球地球假说”。
- 熊国庆
- 关键词:新元古代陡山沱组地球化学
- 扬子西缘泛非造山与绵阳-长宁克拉通裂陷的沉积充填过程研究被引量:6
- 2022年
- 四川盆地安岳震旦—寒武系特大型气田的发现,掀起了探索四川盆地深层油气勘探新领域的热潮。然而对于川西北深层原型盆地沉积充填过程及其动力学机制的认识尚处于探索阶段。本文通过对扬子西北缘及盆内典型钻井震旦—寒武纪地层序列的综合调查与区域对比研究,基于关键事件序列的系统厘定,重建了扬子西北缘及邻区新元古代—寒武纪原型盆地沉积充填格架;对比全球冈瓦纳大陆汇聚与泛非造山过程,系统厘定了泛非运动在扬子西缘的沉积-构造-岩浆作用记录,进一步明确了华南扬子克拉通为新元古代末期冈瓦纳大陆的一部分。同时,结合盆内最新深层钻井和二维地震资料解析,研究认为绵阳-长宁克拉通边缘裂陷的成生、发展、充填与折返隆升过程主要受控于扬子西缘的泛非期弧后伸展、弧陆碰撞及陆陆碰撞造山过程,研究提出绵阳-长宁克拉通边缘裂陷经历了如下6个演化阶段:(1)陡山沱早期克拉通边缘裂陷开启,表现为克拉通边缘的裂陷与快速沉降;(2)陡山沱晚期—灯影早期为克拉通裂陷的持续沉降与克拉通碳酸盐台地的补偿性生长,区域沉积分异明显;(3)灯影晚期为克拉通裂陷扩展、定型与碳酸盐台地的活化与重建;(4)麦地坪期为克拉通边缘的差异隆升与碳酸盐台地的风化剥蚀;(5)筇竹寺期为克拉通增生陆块边缘的构造活化与克拉通边缘的挤压挠曲沉降;(6)沧浪铺期为陆陆碰撞造山与克拉通边缘裂陷的快速充填。至沧浪铺末期,绵阳-长宁克拉通裂陷沉积充填结束,并快速折返隆升为天井山-川中古隆起。因此,本文对扬子西缘克拉通边缘裂陷的盆地动力学过程重塑,不仅为华南板块在冈瓦纳古大陆重建中的构造定位提供了新资料,亦将对探索川西北乃至四川盆地深层油气勘探新领域、新方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 汪正江汪正江杨菲王启宇马龙杨菲郑炳嵩
- 关键词:四川盆地深层油气
- 藏南日喀则地区白垩纪泥岩、页岩有机质丰度及其油气地质意义被引量:2
- 2009年
- 对藏南发育完整的、厚度巨大的海相白垩纪地层中的暗色泥、页岩开展了有机质丰度研究。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泥、页岩中残余有机碳含量在0.05%-1.1%之间,平均值约为0.42%,其中下白垩统约为0.531%,上白垩统约为0.265%,有机碳平均含量变化特征与该区的古地理格局及海平面升降有关。氯仿沥青‘A’含量在0.0009%-0.0072%之间,平均含量约为0.0040%。有机碳与氯仿沥青‘A’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分别为22和8。有机碳与氯仿沥青‘A’这种弱负相关性与两者遭受剧烈的地表风化作用、强烈的紫外线照射和高程度有机质热演化后的损失量有关,后者远大于前者。白垩系残余有机碳含量大于0.6%的中等—好生油岩样10件,占样品总数的27%,下白垩统样品9件,占样品总数的24.3%,上白垩统样品1件,占样品总数的2.7%,表明来自北喜马拉雅地区东山组和康马—隆子地区甲不拉组的早白垩世泥、页岩为该区主要的有效生油岩。
- 熊国庆蔡习尧伍皓江新胜
- 关键词:藏南白垩纪负相关
- 米仓山—大巴山地区赫兰特期岩相古地理及其页岩气地质意义被引量:3
- 2022年
- 上扬子地区赫兰特期发育一套含赫兰特贝和达尔曼虫化石的独特的沉积单元,其沉积环境长期以来存在争议,还缺乏更为精细的沉积相时空变化研究。本文以米仓山—大巴山地区赫兰特期地层为研究目标,通过系统资料收集,野外详细观测和室内镜下分析等手段,采用“点-线-面”的岩相古地理分析方法,重建了研究区赫兰特期岩相古地理。剖面沉积相分析表明,观音桥段发育于不同沉积环境之中,因而具有不同的岩相特征,总体上为赫兰特期海平面下降的产物,但经历了不只一次的海平面升降变化,海退过程的沉积记录相对明显,海侵记录仅在盆地边缘或水下高地边缘有所响应。复原的岩相古地理显示,该时期呈现北西高、北东和南西低,中间多个水下高地的沉积古地理格局,这种格局有利于扬子克拉通盆地内形成优质的富有机质页岩;研究区内观音桥段沉积相主要以浅海陆棚相(浅水陆棚亚相)为主,局部发育孤立台地和碳酸盐缓坡,滨海相局限于盆地西北古陆边缘。页岩气勘探开发中,区内粉砂质泥岩、碳质泥岩发育的浅海陆棚相区为页岩气优质储集层和勘探有利区,但应尽量远离物源区和水下隆起区;白云岩、泥质灰岩发育的孤立台地和碳酸盐缓坡区,压裂过程中,应选择合适层位,尽可能压穿白云岩、泥质灰岩,连通五峰组—龙马溪组含气页岩段,提高页岩气产量。
- 熊国庆周小琳周小琳
- 关键词:沉积相岩相古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