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燕树林

作品数:29 被引量:142H指数:8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 2篇经济管理
  • 2篇机械工程
  • 2篇社会学

主题

  • 8篇乳腺
  • 8篇介入
  • 6篇影像质量
  • 6篇乳腺摄影
  • 5篇照射
  • 5篇介入放射
  • 5篇介入放射学
  • 5篇介入诊疗
  • 5篇放射学
  • 4篇乳腺癌
  • 4篇腺癌
  • 3篇血管
  • 3篇血管造影
  • 3篇医疗照射
  • 3篇影像增强器
  • 3篇造影
  • 3篇增强器
  • 3篇放射摄影
  • 3篇放射摄影术
  • 3篇辐射防护

机构

  • 29篇首都医科大学
  • 5篇中国疾病预防...
  • 3篇空军总医院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北京市卫生局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泰山医学院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北京市疾病预...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泰山医学院附...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烟台毓璜顶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华放射学...
  • 1篇中国CDC辐...

作者

  • 29篇燕树林
  • 8篇郁鹏
  • 6篇尉可道
  • 5篇程玉玺
  • 5篇牛延涛
  • 5篇李田昌
  • 4篇刘澜涛
  • 4篇赵波
  • 3篇李硕鹏
  • 3篇张挽时
  • 2篇杜祥颖
  • 2篇白桦
  • 2篇王雷
  • 2篇李坤成
  • 2篇袁聿德
  • 2篇陈楠
  • 2篇付光新
  • 2篇姚新宇
  • 1篇郝晖
  • 1篇刘振生

传媒

  • 8篇中华放射学杂...
  • 5篇中华放射医学...
  • 3篇中国医疗设备
  • 2篇中国医学装备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2004全国...
  • 1篇第二届全国乳...
  • 1篇第五届全国乳...

年份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7
  • 5篇2005
  • 4篇2004
  • 2篇2002
  • 1篇2000
  • 3篇1998
  • 1篇1995
  • 1篇1994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乳腺摄影技术规范及质量控制
一、乳腺摄影技术必须建立的几个基本概念1.乳腺摄影不同于胸部、四肢等常规X 线摄影乳腺X线成像技术不是常规的X线摄影,它是一种特殊的X 线检查技术。乳腺是由腺体、脂肪等软组织构成,本身组织对比差异很小。由于X线摄影是一种...
燕树林
关键词:乳腺摄影
介入诊疗中透视脉冲选择对辐射剂量影响的测定与评价
目的:介入诊疗中X线发生过程包括透视和采集两种状态。透视时间相对较长,透视脉冲的选择对辐射剂量有一定影响。本文测定和评价了介入诊疗中透视脉冲选择对辐射剂量的影响。
郁鹏尉可道刘澜涛程玉玺王建超燕树林
关键词:介入诊疗电离室
文献传递
介入诊疗区域内辐射场的测定与评价被引量:11
2005年
目的测量和评价介入诊疗区域内常规穿刺平面辐射剂量的分布特点,绘制相应的等剂量曲线示意图。方法在介入诊疗区域内常规穿刺平面建立测量平台,以X射线发生中心为测量中心,选取常规正位和常规侧位两个基本体位,在八个方向上每0.10m选择一个测量点,每个测量点测量3次,取算术平均值,校正并折算为mGyh。结果成功测量相关数据并绘制介入诊疗区域内常规穿刺平面正、侧位辐射剂量分布示意图。结论患者右侧是高辐射场区域,一般为手术人员站立处,辐射强度较高,必须加以防护。患者左上辐射场的强度相对较高,往往安装心脏起搏器时医师容易站在此处,应加以提示。实习医师和进修医师也常在此处观摩手术,应尽量避免。患者左下常为护师给患者输液、加药处,应予以注意。足侧偏左常为电生理技师操作仪器处,虽然辐射强度不大,但也应注意。
郁鹏尉可道李田昌程玉玺燕树林刘澜涛
关键词:介入诊疗辐射场手术人员进修医师实习医师等剂量
介入诊疗中重要站立区域辐射剂量的测定与评价被引量:20
2004年
目的 给出介入诊疗中重要站立区域的概念 ,测量这一区域辐射剂量的分布并分析其特点 ,为介入工作人员特别是第一术者的放射防护提出建议和理论依据。方法 在重要站立区域内 ,从距地面 10cm处向上至 180cm处 ,每 10cm选取一个测量点 ,选用介入诊疗中比较常用的冠脉造影程序 ,分 3种状态 :①不使用床上、下防护屏。②使用床上、下防护屏。③使用床上、下防护屏和铅衣防护进行辐射剂量的测定。每实验点重复测量 3次 ,取算术平均值 ,经刻度校正并折算为mGy/h。结果 成功测量 3种状态下的相关数据并绘制介入诊疗中重要的站立区域剂量分布示意图。结论 对第一术者重要站立区域内的辐射防护在整个介入放射防护体系的建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应足够重视这一区域的放射防护。要注意尽可能的联合选用多种防护手段 ,特别不要忽视上、下防护屏和铅衣的选用。建议在第一术者足踝前部放置一活动铅挡板 ,或把下防护帘延长至地面以保护下肢足踝部。
郁鹏程玉玺刘澜涛燕树林李田昌尉可道
关键词:血管造影术介入放射学医疗照射辐射防护
增感屏-胶片体系感光测定距离法的探讨被引量:3
1998年
目的建立以焦点胶片距离的改变,取得X线阶段曝光的屏片体系感光测定方法。方法利用常规X线机在焦点胶片距离40~320cm的范围内,取7个距离曝光点,对OkamotoDMS(蓝屏)/FujinewRX(感蓝片)及FujiHRRegular(绿屏)/FujiHRN(感绿片)两种屏片体系样本做感光测定,绘制特性曲线、斜率密度曲线,求取特性值。同时与感光仪和铝梯定量测定法(Bootstrap法)作比较。结果(1)测试用X线机的平均管电压值、高压纹波率、输出剂量、曝光时间等四项指标的变动系数均小于0.02,重复性良好。(2)X线强度与距离平方在测试距离内呈线性关系,倾斜值为-2.04,证明本实验中的“距离反平方定律”成立。(3)实验证明,距离法的曝光条件确定在60~80kVp,mAs以在距离80.3cm[相对曝光量对数(LogRE)=1.2]时得到2.0+本底灰雾的密度值为调节指标,总滤过3.0mmAl+0.5mmCu(三相工频机)或3.5mmAl(中频机)。结论距离法与感光仪法、时间阶段曝光法、铝梯定量法相比,重复性较好,曝光机制符合X线摄影实际,便于统一。
燕树林李硕鹏赵波王建国
关键词:光密度测定法放射摄影术X线增感屏
促进应用受试者操作特性解析法评价放射诊断影像质量的研究被引量:11
2002年
袁聿德燕树林谢晋东
关键词:影像质量
21世纪医学影像技术发展战略研讨会暨放射诊断QA、QC第3届全国学术会议纪要被引量:26
2000年
史红周惠生燕树林
关键词:医学影像技术QA
X线照片影像颗粒度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探讨被引量:5
1998年
目的评价不同屏片组合下X线照片影像的颗粒性,以期掌握照片颗粒性的客观评价方法,并获得影响影像颗粒度的相关因素。方法利用显微密度计对测试样本进行扫描,通过均方根(rootmeansquare,RMS)值的计算,对不同屏片组合的X线影像进行颗粒度的物理评价。结果通过测试和数据整理,得出颗粒度与管电压、密度、对比度及清晰度的关系。结论X线照片影像颗粒度随着管电压、清晰度和对比度的升高而升高。
牛延涛燕树林赵波杨晓宇
关键词:X线胶片X线增感屏放射摄影术
计算机X射线摄影系统与屏—片系统能量响应的对照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计算机X射线摄影(CR)影像像素值与曝光因子(kVp和mAs)、被照体厚度的关系,传统屏-片系统照片密度与曝光因子、被照体厚度的关系,并对两种能量响应的关系进行比较,为使用CR影像像素值和成像板(IP)平均入射照射量的测量值作为自动曝光控制系统的设定参数提供依据.方法厚度为10、15、20 cm的丙烯树脂板分别在50~90、70~120、90~140 kVp和密度档为-2时成像,对照屏-片系统与CR系统在不同管电压、相同被照体和密度档时的自动曝光响应.以上测试都使用滤线栅,用电离室测量IP的入射照射量.结果在获得满足临床诊断要求的情况下,CR所需曝光量大约是高速屏-片系统的2倍.CR系统的管电压像素值关系曲线与管电压照射量曲线相同.10 cm被照体时,50~90 kVp间的照片密度差值为1.21,像素差值为270;而20 cm被照体时,90~130 kVp间的密度差值为0.30,像素差值为100;15 cm被照体时密度和像素差值居于两者之间,分别为0.62和160.结论Kodak CR900系统的感度值与中速屏-片系统的感度比较接近.均匀野影像的曝光指示器值EI和IP照射量测量值可以用来设定自动曝光控制系统的光电计时器.屏-片系统照片密度和CR影像像素值随kVp变化的规律以及两者的差异,对自动曝光控制系统的校准起参照作用.
牛延涛綦维维张富利燕树林袁聿德
关键词:X射线摄影CR影像CR系统丙烯树脂感度
介入放射学中工作人员的辐射防护与安全被引量:9
2005年
目的对介入诊疗中工作人员辐射防护与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测定与研究,对相关影像因素的特点加以探讨。方法分别测定影像增强器照射野的大小、管球角度改变、冠脉造影中不同手术体位对受检者和第一术者体表入射剂量的影响,对介入诊疗中重要站立区域的辐射剂量进行测定与评价,测定和研究介入诊疗区域内辐射场的分布情况。结果成功测量各主要影响因素的相关数值。结论影像增强器照射野越大,受检者所受剂量越小,影像增强器照射野的改变对第一术者所受剂量的影响无明显规律。对第一术者而言足位辐射剂量最大,头位次之,其他体位辐射剂量相对较小。冠脉造影中正足位的面积剂量乘积值最大,其次为右足位。对第一术者的剂量贡献绝大部分是距地面高60-80cm处剂量高区散射束所致。一般的,被检者左上辐射场的强度最高。被检者右侧一般为手术人员站立处,必须加以防护。在介入手术过程中一定不要忽视防护装置的作用。
郁鹏尉可道燕树林程玉玺刘澜涛李田昌
关键词:介入放射学影像增强器照射野手术人员受检者被检者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